姜曉燕
每個人都像是長在樹上的葉子。粗看是一樣的,但要是仔細一看,你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片葉子都是與眾不同的。寫“人物”時,如何把人物寫鮮活呢?我們要學會運用好手中收集的素材,抓住人物的重要細節(jié),把它放大,來個電影鏡頭里的特寫,這樣的作文才有料,有看頭。
微素材整理
先來看看我們有哪些微素材——
微素材1:猴王出世
弟弟屬“猴”,外形又酷似“孫大圣”,并且有著同樣不安分的性格,使得弟弟成為遠近聞名的“瘦猴”。
微素材2:大鬧天宮
“瘦猴”玩起玩具來也是別具特色。瞧,在他的主持下一場“??沾髴?zhàn)”打響了!只見玩具散落得到處都是,地上還弄了個臉盆裝滿水當“海洋”??粗教帯皺M尸遍野”的玩具,老媽真是欲哭無淚。
微事件3:水漫金山
一天弟弟“突發(fā)奇想”——打掃廁所!老師找到他時,廁所里就像鬧了水災一樣,沒有下腳的地方??衫锩娴牡艿苷娴闷饎拧@蠇屩篮?,氣不打一處來,回家就狠狠教訓了他一頓。他卻不哭不鬧,強詞奪理道:“我這是愛勞動,真不知道你們怎么想的?”
微素材4:“皮猴變身”
在媽媽潛移默化的耐心教育下,弟弟漸漸學會自己管理自己了。一天早上,穿戴整齊的弟弟赫然站在老媽面前。媽媽竟一時沒反應過來!只聽弟弟先開口說了句:“老媽,早飯做好了嗎?我餓了!”媽媽好不容易反應過來,支支吾吾地說:“你……你刷牙,洗臉了嗎?”“早就弄好了。” 好素材活用
描寫“人物”時,我們要把這些微事件放大,放大到最能突顯人物特點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中去。這樣,就把人物特點“細化”了,讀者就能看得到人物的“筋骨”、“皮膚”……甚至聽得到人物的“呼吸”了。描
一、聯(lián)系人物特點,從紛亂中找細節(jié)
在放大人物細節(jié)之前。我們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先確定跟人物有關的什么細節(jié)來進行放大描寫。那么是不是跟人物有關的所有細節(jié)都應該放大呢?聰明的你當然知道肯定不是這樣。我們應該聯(lián)系人物的特點,再確定要描寫的細節(jié),而這些細節(jié),必須是要能突顯人物特點的。通過對上文幾個“微素材”的整理,我們可以寫出一篇《“瘦猴”變身記》。
通過三件“調皮微事件”和一件“懂事微事件”的對比。弟弟這個人物特點顯得更加鮮明、自然。
二、放大人物細節(jié),擺個“pose”特寫
寫文章“若烹小鮮”。只有關注細微之處,才是常勝之道!我們看人的臉,不仔細看的話大家無非都是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的組合。但是只有仔細看了,我們才會發(fā)現(xiàn):哦!原來這個人的眼睛大些,那個人的鼻子挺些……在描寫“瘦猴”外貌的時候我們不妨這樣寫:他的眼睛是“無比有神、大眼睛”;他的下巴是“標準的尖下巴”。這個就叫作細節(jié)描寫,就好像把一個人的特點用放大鏡放大了似的。而且,細心的你肯定還會發(fā)現(xiàn)。這兩個特點還可以從側面突出“瘦猴”調皮的特點呢。這不就把習作想要表達的主題變化隱含在細節(jié)中啦?下次你在描寫人物時也可以試試喲!
三、創(chuàng)新細節(jié)對比,讓“人物”成為他自己
調皮的弟弟在這個世界上肯定有千千萬萬個,可是每個弟弟肯定有每個弟弟與眾不同的一面?!拔摇钡牡艿茏瞠毺氐牡胤骄褪恰伞罢{皮”到“懂事”。為了讓文章更具“可讀性”,我們要把弟弟的這個特點“放大”。因為這是他不同于別的弟弟的地方,放大他的這一特點后,這個“瘦猴”弟弟才會個性鮮明。在這里,我們可以采取“細節(jié)對比法”。比如,在寫弟弟“懂事”的這個變化過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進行各種細節(jié)擴寫。外貌描寫細節(jié):只見一個穿戴整齊,系著紅領巾、背好小書包的弟弟赫然站在老媽面前。語言描寫細節(jié):“早就弄好了,我要快點兒吃飯,今天不能遲到了?!眲幼髅鑼懠毠?jié):吃完早飯,弟弟就催著媽媽送他去學校了。通過這些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你是不是更進一步了解小作者的“弟弟”了呢?
一篇好文章就這樣“出爐”啦!你是不是也覺得很“簡單”呢?只要你在寫人物的時候,記得從眾多的素材中,放大人物細節(jié),給它來個“pose”特寫,你筆下的人物也一定能栩栩如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