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愉均
“六善”科學探究能力是指:善問、善言、善論、善研、善文、善引、善問是善于提出適于小學生自己探究的科學問題;善言是學生有較高的科學問題和研究過程的闡述能力;善論是學生對科學研究方案具有較強的交流和討論能力;善研則是學生根據實驗方案能夠進行科學研究活動;善文則是指學生具有較高的研究報告撰寫水平,能夠較好地整理觀察研究過程;善引是指具備前“五善”的學生能夠起到較好的引領作用,幫助更多同學參與到科學研究活動中來。根據“六善”探究能力培養(yǎng)過程,設置6個階段探究活動:提問刪選一公示招標一方案制定一實踐研究一成果評議一院士授獎。
1 善問——科學探究性問題大比拼
科學探究性問題是指學生基于科學教材的學習和對生活觀察的發(fā)現(xiàn),運用科學的方法、技能、知識提出適合自身研究能力、能夠用自己身邊的材料開展科學實驗研究的問題。善問的前提是學會觀察和思考,這是“小小牛頓”評獎要求所在。圍繞“課內外聯(lián)動探尋、初識問題真貌”、“共析探究性問題、確定問題特點”、“建構網絡交流臺、比拼善問能手”3方面開展“科學探究問題大比拼”活動。
1.1課內外聯(lián)動探尋初識“問題真貌”
為了提高學生善問能力,分別從拓展課內問題和課外問題兩步驟實施。課內問題是鼓勵學生發(fā)掘教材的拓展點、提出問題;課外拓展是鼓勵學生從自己身邊的生活經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兩者均須圍繞某一主題,思考解決方法,并通過交流討論初步認識探究性問題。
1.2共析探究性問題確定“問題特點”
小學科學拓展活動必須從小學生自己能夠操作、取材方便、力所能及的問題著手。但對于小學生來說卻是想想容易,實踐很難。通過課堂討論和網絡交流,形成學生自己認同的特點:①問題來自學習或者生活中且經過一定思考的;②能夠通過實驗研究且有能力開展的;③材料能在自己身邊獲得的;④具有一定解決意義或者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價值的。
1.3建構網絡交流臺 比拼“善問能手”
初識問題真貌、明晰問題特征后,比拼善問能手正式開始。以小學生科學學習博客和小學生科學學習網站為交流平臺,舉辦科學探究家長會和網絡論壇會,按照“首輪提問網絡互動”和“循環(huán)滾動比拼善問”兩步驟的參與、實施情況根據善問能手評選細則,評選善問能手“小小牛頓”獎。
2 善言——科學探究性問題設標的
善言是指學生具有闡述科學問題和研究過程的能力,這里的善言還需要學生對獲獎問題再次討論,通過思維碰撞精選亮點問題,討論研究標的和研究公約。依據學生的參與表現(xiàn)開展“小伽利略”評選活動。
2.1精選問題設置標的
借助網絡論壇和現(xiàn)場投票開展亮點問題評選活動,首輪共計18個問題進入課題研究立項范圍。通過現(xiàn)場評論、學生投票又將問題分為4級,并討論形成問題研究的要求,針對每一級問題設置問題認領標的,供學生選擇和參投。
2.2組建團隊擬定公約
問題精選成功,標的設置完成,接下來就是組建學生研究團隊。通過多種方法組建團隊,構建和諧團隊氛圍和兩級方式構建公約,明晰實驗開展要求分別制定了集體合作公約和合作小組個性化研究公約。公約能有效促進學生自覺參與,保證每一個科學探究性問題得到科學研究,使每一位學生通過研究得到發(fā)展。
2.3勇于闖關嘉獎善言
針對學生參與標的設置和擬定公約中的綜合表現(xiàn),以小組為單位設置善問能手的評選名額,根據評選細則嘉獎善問能手,授予善言能手“小伽利略”獎。
3 善論——科學探究性問題定方案
善論是學生隱性思維過程顯性化的有效表現(xiàn),其發(fā)展過程包含愛論、樂論直至善論。在科學探究性問題研究方案制定過程中需要學生不斷思考、調整、交流、質詢,最終確定研究方案,就需要每一位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與“自我”、“同伴”以及“質詢專家”開展交流和討論,在“方案解說”和“方案質詢”環(huán)節(jié)中提升科學表達與解釋能力。善論能手也將獲得本環(huán)節(jié)“小哥白尼”的單項獎。
3.1方案制定——“三級”推進
方案的制定過程按照“個體思考、小組交流、立項方案”的方式逐級推進,其中暗含著學生“思維發(fā)展、提升善論、完善表達”的過程。方案制定必須讓每位學生參與材料選擇、變量控制、步驟設置等過程,確保學生個體獨立自主性。
3.2方案質詢——“四步”實施
實驗研究方案是一個不斷完善和修正的過程,需要設計者深思熟慮、不斷斟酌。設置方案質詢,讓學生經歷“方案解說、公諸于眾,靜心思考、梳理計劃”4個步驟,通過“七嘴八舌、方案質詢”交流形式,最終調整完善形成計劃。
3.3善論評選——“六人”醞釀
善論是實驗方案制定和質詢的重要手段,對于善論學生依據評選細則采取6人小組評定的方式開展,評定標準以學生網絡參與的定量考核和現(xiàn)場表現(xiàn)的定性考察相結合,授予善論能手“小哥白尼”獎。
4 善研——科學探究性問題做中學
善研是學生以小組為合作形式,投入科學探究性問題的實踐過程中,在做中學,學中做,讓學生在真正科學探究過程中獲得進步,嚴格按照實驗計劃執(zhí)行,每天觀察時刻記錄,能夠獨立分析作出解釋,善于總結完成報告,逐步引領學生在問題研究中學習。
4.1動手實踐時刻記錄
實踐研究的過程必須親身體驗,動手操作,實踐合作,組際展示,不斷激勵學生深入開展。創(chuàng)意制作類項目的很多實驗現(xiàn)象稍縱即逝,學生的視頻記錄數(shù)字拍攝,獲得準確的第一手科學探究實驗資料,水果催熟、雞蛋換裝等實驗視頻、食物照片揭開一個又一個的科學奧秘。
4.2獨立分析作出解釋
科學探究活動的核心要義就是對探究后搜集到的數(shù)據和現(xiàn)象進行獨立思考,做出合理解釋,探明實驗探究猜想和實驗現(xiàn)象是否存在一致性,從而形成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實驗結論或者具有一定創(chuàng)意的發(fā)明制作。學生基于數(shù)據完成《圓圈形底部水壺的實驗分析》、《空氣控根育苗器的結論分析》等分析解釋,科學邏輯思想得到提高。endprint
4.3追尋大師比試善研
研究過程是科學探究的核心過程,研究講究過程性,證據需要全面性,數(shù)據注重真實性,解釋必須科學性,做到上述4項的學生獲評善研能手“小愛迪生”獎。
5 善文——科學探究性問題出成果
善文是學生用文本形式遞交科學拓展活動成果的要求之一,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積極參與探究過程,還必須按照科學報告的文本格式展開科研報告的撰寫工作。這有利于學生梳理探究過程并提升研究水平,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整體性,還有利于成果的評議和傳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后續(xù)研究積極性和參與陛,也是學生參評“小列文虎克”的主要依據。
5.1善于總結研究展示
學生在嚴謹?shù)目茖W研究過程中積累研究數(shù)據并及時記載,并以規(guī)范的科學報告形式呈現(xiàn),這是學生參與活動的最大收獲??蒲袌蟾骐u蛋換裝和創(chuàng)意制作強力電磁鐵等一項項現(xiàn)場展示和網絡交流帶來了校內外學生的陣陣喝彩。
5.2成果評議多軌傳播
成果展示更要喚醒學生的自主評價意識,但是評價重點要落在探究過程的真實性和結果的評議性以及問題解決的有效性等方面。為了達到評議和傳播的有效結合,開展了現(xiàn)場成果展示評議與網絡綜合展示評議,現(xiàn)場評議關注成果報告的新穎性和創(chuàng)新性,網絡評議關注過程的全面性和相關性。
5.3無聲搏擊較量善文
科研報告決定了探究成果水平的高低,這是每個實驗探究小組之間的無聲搏擊。善于總結和撰寫探究報告提升了實驗探究過程的研究水準,依據科研報告的匯報和展示將授予善文“小列文虎克”的榮譽稱號。
6 善引——科學探究性成果授獎項
善引是學生在前五項探究活動之后獲得院士稱號后,能夠積極參與二輪問題探究性研究活動并積極幫扶和晉級的過程。這就要求院士不僅做到科學精神的引領,還要做到探究能力的引領。
6.1“院士”評選引領風騷
學生討論制定“丑小鴨少科院院士”評選方法,網絡展示參與學生所獲積分,按照“院士提名、名單公布”、“成果匯總、名片制作”的實施步驟開展院士評選活動,為每一位“院士”制作院士名片,用于后續(xù)課題研究的積分記分卡,變革科學探究活動評價方式。
6.2風采展示引領探究
根據“頒獎儀式、院士授獎”、“風采展示、引領探究”兩個步驟開展院士授獎活動,這是課題研究第一輪結束后的綜合評價活動。同時實行“院士”評選晉級制度,制作院士大型展板,賦予當選“院士”更多活動權利,擔當活動責任人,促進“院士”引領課題研究。
通過實踐和研究表明,基于科學探究性問題的拓展活動,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習的問題意識,有助于學生質疑問難能力的提升,還能有效引領小學生自覺、自主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在探究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尊重,逐步自覺地形成關注數(shù)據、重視證據的科學精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