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平平 趙少英
摘 要:歌劇作為一種以歌唱為主,集音樂、詩歌、美術等藝術為一體的綜合性戲劇形式,是藝術種類的集大成者。但是,就是這樣一種充滿藝術魅力的高雅藝術,國人對它的了解卻普遍較少,也不為非音樂類大學生們所喜愛。通過分析非音樂類大學生遠離歌劇的原因,探尋使大學生更好地走進歌劇藝術的方法和途徑,從而使同學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賞歌劇藝術。
關鍵詞:歌??;非音樂類;大學生;途徑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4-0184-02
歌劇藝術作為一種以歌唱為主,集音樂、詩歌、舞蹈、舞臺美術等藝術為一體的綜合性戲劇表演形式,在藝術舞臺上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英國劇作家約翰·伊維林曾經指出:“歌劇是人類智慧所能發(fā)明的最壯觀、最奢華的音樂之一,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無法與其媲美。”但就是這樣一種博大精深的高雅藝術,在當今市場經濟及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國人對它的了解程度卻普遍較低,也不被當代大學生們所喜愛,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本文通過對非音樂類大學生遠離歌劇的原因進行剖析,對非音樂類大學生如何走近歌劇世界,如何欣賞歌劇,提出自己的一些認識和建議。
一、非音樂類大學生不喜歡歌劇的原因分析
1.流行音樂的沖擊
現(xiàn)代高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對文化藝術領域也產生著巨大沖擊。大眾傳媒手段的迅速發(fā)展,電視、網(wǎng)絡等逐漸成為我們大學生接受和獲得文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間接地影響了大學生的審美傾向。年輕的大學生更多關注的時尚流行的綜藝節(jié)目或比賽,如“超級男聲”、“快樂女聲”、“中國好聲音”、“中國夢想秀”等諸多選秀類的節(jié)目,熱衷于韓國“MBC歌謠大戰(zhàn)”,對日本“紅白歌手大戰(zhàn)”也了如指掌,對臺灣“原創(chuàng)音樂大獎”、美國“格萊美大獎”和英國“水星音樂獎”的流行音樂更是耳熟能詳。經調查,流行音樂的聽眾群中,大學生和中學生占據(jù)了絕對的主流。
流行音樂作為一種以消遣娛樂方式為主的音樂類型,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大學生們朝氣蓬勃、意氣風發(fā),對未來充滿希望,對情感世界更加充滿了渴望,他們能從流行歌曲中探尋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對愛情、對生活的情感寄托和表達。因此,節(jié)奏明快,旋律優(yōu)美,歌詞朗朗上口,內容通俗易懂的流行音樂得到了學生們極大的認同及強烈的情感共鳴;其次,大學生在面臨繁重的學業(yè)壓力和巨大的就業(yè)壓力之余,流行歌曲特有的那種輕松、直白、好聽、易學的演唱方式及內容,使學生們的情緒得以撫慰、宣泄與釋放,從而獲得了心理與精神的雙重滿足。再次,許多大學生對流行音樂有著一定的從眾心理。不懂流行音樂的人在學生群體中會被認為落后、老土冒的象征,而能站在流行的最前沿,對流行音樂、對歌手明星如數(shù)家珍則成了一種學生們之間溝通的重要資本。星光熠熠的流行歌手們的服飾裝扮也成了時尚的標桿,甚至成了大學生關注和爭先恐后模仿的對象。由此可見,大學生由于年齡、閱歷的關系,受媒體導向、審美能力、個人喜好,以及流行音樂等因素的影響,使歌劇遠離非音樂類大學生藝術視野的主要原因之一。
2.對歌劇藝術缺乏了解
歌劇藝術有其一定的規(guī)律,其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綜合類藝術表演形式。作為綜合素質相對較高的大學生來說,要想走近歌劇、欣賞歌劇,首先應該對歌劇藝術的音樂形式、表現(xiàn)手段、故事情節(jié)、結構、演唱類型等基本規(guī)律要有所了解和學習,在掌握了歌劇藝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素的基礎上,在“理論指導實踐”的前提下,才會更好地欣賞歌劇,領略到歌劇所帶來的藝術之美,理解歌劇所要表達的深刻內涵。但是由于非音樂類大學生在小學、中學乃至大學階段,對音樂的學習是非常有限的,對歌劇這種高雅藝術更是知之甚少。試想,如果觀眾對自己要欣賞的歌劇一無所知,既不了解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人物關系,也不知道什么是詠嘆調,什么是宣敘調,更不明白序曲、幕間曲、芭蕾、指揮與樂隊的關系等等,缺乏對歌劇基本知識的了解,任何人都將無法真正走近歌劇藝術世界。
3.歌劇的語言問題
欣賞歌劇,尤其是西方歌劇,語言是主要的障礙。德國歌劇、意大利歌劇等一般都使用本國的語言來演唱。試想,當你聽著用德語、意大利語、法語、俄語演唱的歌劇,而你又對歌劇使用的這些語言一無所知時,無疑就增加了觀眾欣賞歌劇的難度。這就如同我們和語言不通的外國人打交道,相互語言不同、交流不暢,怎么會對他們所表達的內容產生興趣,更不會引起情感的共鳴。作為一門“看”和“聽”結合的綜合藝術形式,對歌劇的“聽”顯得更加重要,只有聽明白了歌詞的內容或意思,才能理解整個戲劇故事。觀眾如果要靠緊盯字幕來了解故事情節(jié),這勢必會對感受歌劇藝術的魅力造成一定的影響。中外文化不同,語言不通,因此西方歌劇的語言問題也是造成中國觀眾遠離歌劇的主要原因之一。
4.歌劇的篇幅及演出時間問題
從歌劇的結構來說,一部歌劇一般分為好幾幕,每一幕又分為好幾場,通常由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序曲、間奏曲、舞蹈場面等組成。一部歌劇的演出時間一般可以控制在兩、三個小時以內,但這對于不太懂歌劇的非音樂類大學生來說,要他們抽出整個晚上的時間,去欣賞一部冗長而又晦澀難懂的歌劇,許多學生是難以接受的。而且有些歌劇,由于其特殊性所以演出的時間會更長。例如瓦格納嘔心瀝血26年才最終完成的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是由四部歌劇構成的四聯(lián)劇,是一部氣勢恢宏的長篇巨制。這部歌劇要分四個晚上才能全部演完。這對于課業(yè)繁重的大學生來說,需要他們利用幾個晚上的時間去欣賞一部篇幅如此龐大的歌劇,在時間上也很難做到。因此,歌劇不像流行歌曲那樣篇幅短小精悍,內容通俗易懂,容易接受。對歌劇有完整的觀看經歷的觀眾相對還是比較少的,許多人只是對著名歌劇中的一些經典唱段比較熟悉。
二、使非音樂類大學生走近歌劇藝術的途徑
歌劇從它誕生之日起,一直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旺盛的藝術生命征服了藝術世界。既然歌劇藝術有著如此豐富的內涵,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是專業(yè)知識與文化素養(yǎng)兼顧,興趣愛好廣泛,熱愛生活,喜愛藝術,具有較高藝術審美品位和人文氣息,而歌劇作為世界文化藝術之瑰寶,正是學生們走進高雅藝術,提升個人綜合修養(yǎng)的有效途徑。非音樂類大學生更應該學習和了解歌劇,如何使學生能更好地走近歌劇藝術,探索歌劇的奧秘,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途徑入手。
1.開設歌劇選修課程
歌劇有“音樂的戲劇、戲劇的音樂”之說。這是指在舞臺表演,并有舞臺布景和服飾的,以角色歌唱為主導,以獨立的、特定的音樂結構為推進劇情發(fā)展為主要手段的戲劇音樂作品。歌劇是音樂與戲劇的最高綜合形式[1]。因此,在高等學校開設歌劇相關選修課程,讓非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學習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這是使學生懂得欣賞歌劇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藝術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統(tǒng)一體,因此,學校應通過開設《中外歌劇欣賞》、《中國歌劇經典名曲賞析》、《外國歌劇經典名曲賞析》等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育手段和技術,把優(yōu)秀的中外歌劇作品以影片、錄像片等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其直觀性、生動性、互動性等特點,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學生們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對歌劇的表演形式、藝術流派、創(chuàng)作方法、經典作品,以及中外歌劇發(fā)展的歷史和現(xiàn)狀等相關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明白歌劇不是一門高深莫測的藝術,讓真正高雅的歌劇藝術在學生們中間普及開來,拓寬學生的文化藝術視野,同時也使學生們充分認識到歌劇藝術對于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以及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為同學們積極走近歌劇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2.多渠道宣傳和普及歌劇藝術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普及,為欣賞歌劇等音樂作品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學校應充分利用學校資源,例如校園網(wǎng)絡和學校廣播等媒介,有意識地多播放一些歌劇名曲及片斷,或利用校園宣傳欄對歌劇藝術予以宣傳介紹。音樂教師可以經常開展有關歌劇的講座,普及歌劇知識;音樂系的師生也要面向非藝術類大學生,定期舉辦一些歌劇經典歌曲的音樂會,或排練表演一些歌劇精彩選段,組織學生們欣賞??吹轿羧帐煜さ膶W友,成為今日舞臺上神采飛揚的茶花女、唐璜、卡門,不僅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們的觀賞興趣,而且讓學生與歌劇有了“面對面接觸”的機會。學生們通過欣賞歌劇中生動形象的舞臺表演,了解劇中人物的思想和形象,聆聽優(yōu)美的旋律,更直觀地感受到歌劇的魅力和深刻的內涵。相信同學們通過這些歌劇相關知識的學習和認識,學生們會被歌劇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jié),悠揚高亢的聲樂表演藝術,華麗炫目的燈光舞美,氣勢宏大的交響樂隊所震撼,逐步走近歌劇藝術。
3.從欣賞中國歌劇入手
中國歌劇作為一種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音樂戲劇品種,它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不但折射出中國民間曲調、戲曲和文學藝術,也展現(xiàn)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國歌劇由于它的大眾性,與老百姓的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連,創(chuàng)作出許多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優(yōu)秀劇目,以及深受廣大聽眾熟悉和喜愛的歌曲。例如歌曲《北風吹》、《扎紅頭繩》、《恨似高山愁似?!?,出自于歌劇《白毛女》;膾炙人口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沒有眼淚沒有悲傷》、《手拿碟兒敲起來》則是歌劇《洪湖赤衛(wèi)隊》選段;旋律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紅梅贊》、《繡紅旗》、《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奉獻》,均來自于歌劇《江姐》;男聲獨唱歌曲《黑龍江岸邊潔白的玫瑰花》、《黑龍江畔的白玫瑰》是為歌劇《傲蕾·一蘭》所作;女聲獨唱曲《珊瑚頌》、《海風陣陣愁煞人》是歌劇《紅珊瑚》選段;《東方升起紅太陽》是歌劇《阿依古麗》選段;抒情歌曲《紫藤花》選自歌劇《傷逝》;慷慨激昂的《萬里春色滿家園》、《血里火里又還魂》是歌劇《黨的女兒》選段;《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是歌劇《小二黑結婚》選段……,這些廣為流傳的歌曲都是出自中國歌劇之中。
中國歌劇中這些優(yōu)秀的歌曲,以其優(yōu)美的旋律、鮮明的形象和個性風格,傳遍了大街小巷,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幾代人。而且這些名曲以其旺盛的藝術生命力,至今還時常出現(xiàn)在電影、電視、廣播,以及各種綜藝晚會之中。因此,引導非音樂類大學生們從中國歌劇入手,通過對這些歌曲的多聽、多唱、多思考和多交流,了解和學習中國歌劇的特點、歷史發(fā)展及其藝術表現(xiàn)形式,加強學生對中國歌劇的理解,有意識地培養(yǎng)對歌劇的濃厚興趣,領略到歌曲所帶來的藝術之美,形成不同的審美情感體驗和審美情趣,從而使大學生歌劇素養(yǎng)得到提高。長此以往,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才會逐漸提高,領會不同作品的藝術魅力,以及獨特的價值領悟,進而再了解西方歌劇就相對少了許多陌生和隔閡,逐漸走近歌劇,進入歌劇的藝術世界里。
4.從欣賞西方歌劇經典名曲入手
歌劇是一個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形式,是以音樂為主要手段的戲劇,全劇貫穿音樂,音樂無疑是戲劇內容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既表現(xiàn)了人物的內心情感,又推動歌劇的發(fā)展進程,即刻畫人物形象,又帶動高潮。對于非音樂類大學生而言,有些學生對于歌劇稍有了解,有些只是聽過歌劇里面有名的詠嘆調,更多的學生對歌劇一無所知的。因此,在欣賞歌劇時,要考慮到大多數(shù)學生的客觀情況,選擇一些不同時期、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著名的代表作品,選擇其中一些經典唱段和樂曲入手,引領學生欣賞歌劇。
例如威爾第歌劇《茶花女》中,廣為人們傳唱的男女混聲二重唱《飲酒歌》;歌劇《弄臣》中的著名男高音詠嘆調《女人善變》;普契尼歌劇《圖蘭朵》中的戲劇男高音獨唱《今夜無人入睡》,歌劇《藝術家的生涯》中的著名詠嘆調唱段《冰涼的小手》,以及歌劇《托卡斯》中膾炙人口的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莫扎特歌劇《魔笛》中的戲劇女高音獨唱《復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中主人公費加羅的詠嘆調《快給大忙人讓道》;比才著名歌劇《卡門》中的詠嘆調《斗牛士之歌》及《愛情像一只自由鳥》;奧芬巴赫《地獄中的奧菲歐》的序曲《天堂與地獄序曲》等等。這些經典名曲都是西方歌劇的精華,也是國內外聲樂比賽、綜藝晚會中經常聽到的保留曲目。通過欣賞這些優(yōu)美的唱段和樂曲,不但使學生們感受到優(yōu)美音樂所帶來的審美愉悅,教師還要對其創(chuàng)作背景、作曲家生平、主要內容、人物塑造等進行講解,從而進一步延伸到對整部歌劇的理解和學習,才能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目的、動機,從而從更深的層次體會和感受作品的內涵。而且這些經典作品也會使許多學生驚訝地發(fā)現(xiàn),原來這樣熟悉的旋律,這些耳熟能詳?shù)拿际莵碜杂诟鑴?,從而加深他們對歌劇的興趣和關注度。
三、結語
綜上所述,走近歌劇、欣賞歌劇藝術,對于提高非音樂類大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品位,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素養(yǎng),了解高雅藝術都有諸多的益處。我們音樂工作者們更是要擔負起弘揚高雅音樂文化的責任,引導非音樂類大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尤其是古典音樂修養(yǎng),增進學生對不同歌唱藝術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提升學生的藝術觀念、審美趣味和審美價值取向等方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錢苑,林華.歌劇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