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碧燕
理論上,從決定結(jié)婚的那一天起,很多“家事”都應(yīng)該要厘清,例如:是否要每周陪伴彼此的家人?煮飯、洗衣服、打掃等的事情要怎么分配?其中最重要的,當然又是”金錢“的管理。是各管各的?還是全部繳庫、再統(tǒng)整分配?家里共同的開支該怎么處理?這些事情看似枝微末節(jié),但確實會影響家庭的和諧。所以,絕對別小看婚前的討論與取得共識。
誰來管賬?讓“會管”的人來管
以我為例,結(jié)婚前,我和先生就講好“錢財”分開管理,我工作領(lǐng)的薪水由我自己全權(quán)安排;相對的,先生的薪水也由他自行決定怎么花用,但同時建立一個共同的家用賬戶。
因為從兩人的特質(zhì)來看,我比較善于管理金錢,所以家用賬戶由我負責。對每個家庭都一樣,總不能把錢交給一個揮霍無度的人來管理,或交給對錢財沒什么概念的一方,這可是大忌!婚姻是一條久久遠遠的路途,如果一個不會理財?shù)娜藖砝砑?,恐怕短時間另一半還能忍讓,但時間一久,沖突就顯現(xiàn)了。
所以,一個家庭的共有賬到底該由誰負責管理?無關(guān)男女、也無關(guān)聰明才智,就是讓“會管”的人來管。有人會說,那萬一兩個人都剛好不會管賬,該如何是好?我記得大學(xué)時有一個老師,她跟先生的狀況就是類似這樣,兩人都不太會管錢。他們的方法是,領(lǐng)到薪水后,彼此說好放一定金額在一個抽屜里當做家用。
這確實是一個方法,但就需要老天保佑,未來到老每個月都有薪俸可以進來,這樣才能每月都有一定的錢放進抽屜供花用。所以,比較可行的方法顯然不是“擺爛”不做為,這會變成未來的慘劇,而是推派一個人出來學(xué)管賬。其實,管賬不是什么高深的學(xué)問,而是心態(tài)的問題罷了!一旦要管賬,就是精打細算,然后把握“入要敷出”的最高原則,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以信任為基礎(chǔ),就不用藏私房錢
而既然要共同建立起家庭,彼此“信任”是關(guān)鍵。因為碰到金錢的事,難免容易有猜疑心,這一點一定要摒除,否則一個家庭凡事都離不開花錢,買菜吃飯要花錢、買家具家電要花錢、繳水電費要花錢、買雜物要花錢……不信任的話,怎么過日子呢?
相反的,如果彼此互信,只要把金錢花用交代清楚,讓對方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那么婚姻生活就會平平順順走下去,這應(yīng)該是大家所期待的結(jié)果。而且信任感存在,凡事都好溝通,不易產(chǎn)生沖突,這樣花錢時,大家都坦然,不會躲躲藏藏、壓力重重。
很多人會認為,兩個人結(jié)為夫妻,心靈相契最重要,講錢很俗氣。但我要說,金錢雖不是萬能,沒錢也萬萬不能,金錢始終是罪孽的根源,不講清楚才是不負責任的處事態(tài)度。
會賺錢是一回事,會持家又是另一回事
再回頭看我的例子。我是家里的“掌柜”,所有家庭共同開銷包括孩子的教育費、房貸、退休金的儲存、其他家用都由我一手掌控。但除此之外,我給予先生完全的自由,他怎么運用他剩余的錢財,我完全不過問,這就是信任。
事實上,我把家里的這一本賬管得不錯,不論房貸、教育費、退休金的儲存,都在一定時間內(nèi)達成任務(wù),我相信先生也很感謝我所付出的心力,這是一個家庭能夠輕松走下去的關(guān)鍵。而平時管好賬,目的也是為了將來能夠共享,所以管好一個家庭的賬,是非常神圣的事情,畢竟貧賤夫妻百事哀。
有管好賬的家庭,就有管不好賬的家庭,而“持家”重不重要?當然重要!有的家庭,夫妻都很會賺錢,但就是存不到錢;相反的,有人薪水平平,但就是可以擠出一定的金額來儲蓄。
拿我小時候的狀況來說,家里真是窮到不行,不是花掉,而是收入真的很有限,這就需要“持家人”的能耐了。當時,我們家的持家人是母親,她其實也不是什么理財高手,但很懂得拿捏分寸,總是做自己能力范圍所及的事。事實上,究竟可以存下多少錢,不是看你的收入有多少,而是看你能不能守住底線。
以我母親為例,她的底線守得很緊,意思就是她絕對不會做超過她能力范圍的消費,甚至,她還會守住底線再退后兩步,如此,就可以存錢了。
最后,有一點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夫妻吵起架來,都會口不擇言,講話頗為傷人。幫家里管好賬,是為了未來共享的幸福,可不要一時情緒起來就說:“要不是我會管賬,你會有今天?”這是很無謂的言論,因為你管賬,不是為了對方而已,是為了彼此,不是嗎?
(臥龍摘自《ch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