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凡
Hristo Karen,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printmaking artists in Bulgaria, was born in Pazardzhik in 1966. She has participated in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s for more than 80 times and held almost 20 solo exhibitions, and enjoyed a high prestige in the world. These smooth curves that demonstrated the mysterious sexy of female bodies and the warm-toned colors that revealed the seamy side of religions formed her strong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leaded readers into a mysterious field and imagining freely.
赫里斯托?凱琳是保加利亞最成功的版畫藝術(shù)家之一,1966年生于保加利亞加利亞帕扎爾吉克,先后參加過80余次國際展覽,舉辦過20多次個人展覽,享有國際聲譽。其作品畫面旋律般流動的線條釋放出女性身體最神秘的性感,溫暖的色彩擁裹著陰冷晦暗的宗教符號,從而形成凱琳強烈的個人特征,引領(lǐng)觀者進入一個自由暢想的神秘之域。
銅版畫起源于歐洲,已有600余年的歷史,從德國丟勒、荷蘭倫勃朗、西班牙戈雅起,再到法國馬奈、西斯蘭,直至畢加索、馬蒂斯等人,不乏經(jīng)典之作。銅版畫的制作工序繁復(fù),備板、刷防磨劑、刻圖到機器印制,都需要有極高的耐心。凱琳畢業(yè)于保加利亞普洛夫迪夫藝術(shù)學(xué)校,對銅板有著相當高的駕馭能力及由衷的熱愛,而這也是其自由表達其意象和言說的前提。倘若看原作,會為那銅版畫特有的凹凸起伏之感和緩慢柔和細膩的色彩變幻所打動。
畫面的符號均有特殊所指,且組合協(xié)調(diào),毫不顯得瑣碎。在這些符號中,既有古埃及壁畫中的女人頭像,也有米開朗琪羅的雕塑、畢加索筆下的牛頭等,各自隱喻著宗教壓制、情愛、暴力等不同含義。
保加利亞是譽滿天下的“玫瑰之國”,芬芳、美麗的玫瑰花是保加利亞人民勤勞、不屈、熱愛大自然的象征,所以玫瑰作為符號也常出現(xiàn)在畫面中。黑色塊也是常出現(xiàn)的要素,而這無盡的黑暗也隱藏了對人性和愛的不盡訴說,同時與畫面的其他色塊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和視覺效果。
保加利亞文化中認為,太陽和月光有特殊所指,男人和女人的生命最原始是通過“日出——日落”來汲取營養(yǎng),因此在凱琳大部分的藏書票作品中,都伴隨有陽光和月亮的標志。畫面中有趣的效果是:赤裸的身體成為靜態(tài)的,而背景成為動態(tài)的。
保加利亞人對大自然始終有著無限的虔誠之心。保加利亞版畫中的裸體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僅僅被看作是肉體,是反面精神的一部分,是對教條和道德的一種挑戰(zhàn)。凱林卻用一種慈祥平和的心態(tài)將這一敏感話題娓娓訴說,通過姿勢、形式和韻律的美學(xué)轉(zhuǎn)變,帶給我們的不再是浮躁、敏感、復(fù)雜,而是和諧、寧靜、單純。
對于凱琳來說,“性”是身體的一種文化,并不是滿足欲望和目的的一個過程。她以平和的心態(tài)、溫暖變幻的色彩,向我們講訴和分享著其對生命和情愛的理解。這種愉悅感和隱秘感的保留,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將成為當代版畫藝術(shù)的新起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