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玲+王紅+李連生
【摘要】本文通過對英語進行高考改革的原因及其分析、弱化英語的影響和后果、英語教學取得的成績、目前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等幾方面進行闡述,得出英語高考改革要慎重,避免遭受損失的結論。
【關鍵詞】英語高考 改革 弱化 成績 折騰
新一輪高考改革擬推出一系列頗具顛覆性舉措,比如,英語擬退出高考,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考;分值大幅度下降等。有的省份像江蘇,英語不但要退出高考,還將以等級形式計入高考成績,而山東將取消聽力考試。我們的教育要按照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面向”開展工作,即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xiàn)代化。”前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也曾指出:“普及外語和培養(yǎng)外語人才,改進外語教學方法和提高外語教學水平已經(jīng)不是一般的教學問題,而是影響我國對外開放方針的更好實施和推動我國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因此,改革要先進行充分調(diào)研,三思而后行。
一、高考改革拿英語“開刀”的原因及其分析
1.“少慢差費”說。許多人認為英語從小就學,學了十幾年還是“啞巴英語”和“聾子英語”,付出與收獲不成比例,浪費太多資源。其實學生說不好英語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班額過大,得到老師提問的機會少,課下又沒有說英語的客觀環(huán)境,缺乏實踐機會;也有考試題型存在的問題,比如,試卷中選擇題過多,陷入題海不能自拔,沒有培養(yǎng)起為用英語而學英語的動機;最主要是詞匯量嚴重不足的問題,這是制約中國英語學習者表達思想的瓶頸。民國時期,1932年的高中英語教學大綱對詞匯量的要求是8000個,其中復用詞匯5300個。正因為當時大學新生的高水平英語,保證了高校能直接使用世界最先進的教材,引進一流專家授課。到1934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都擠進世界名校的前100名,在北京形成了世界名校群,培養(yǎng)了如楊振寧和李政道等日后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墒歉鶕?jù)2003年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我們高中畢業(yè)生的詞匯量是3500個,這樣少的詞匯量怎么可能很好地應付聽說讀寫譯的要求呢?而北京高考還要降低要求,把詞匯量降到3080個。當我們考慮降低英語學習難度時,不妨放眼看看鄰國對中學生的詞匯量要求:日本、韓國和俄羅斯詞匯要求分別是5900個,7000個和9000個。另外,我國臺灣地區(qū)的中學英語詞匯量要求也達到6600個。據(jù)報道,韓國高考英語非常重視聽說能力的考查,難度遠大于中國高考?!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降低詞匯量的要求,會使問題變得更糟。不僅閱讀能力上不去,聽說表達能力培養(yǎng)更加如緣木求魚!
2.“影響母語”說。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在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學英語課,增加國學教育,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解放孩子,救救漢語!”這種把學英語和學語文直接對立起來的觀點很有代表性,也很有市場。語文分值由150分增至180分和英語科的降分并退出高考就是這種觀點的反映。近年來,國人漢語出現(xiàn)弱化的問題,原因也是多方面造成的,不能完全歸咎于英語學習。原因之一是語文考試題型的導向出現(xiàn)問題。筆者認為語文題有三大弊?。旱谝槐撞∈侵R題脫離課本,在古今典籍的汪洋大海中尋覓考題,這使得學生無興趣學課本;第二弊病是文字閱讀量越來越大,幾篇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閱讀朗讀一遍就得幾十分鐘,這導致考生來不及思考,只能“即興”回答,所謂的“能力考查”也成了一句空話;第三個弊病是,語文考試為講求“貫通”和“靈氣”把現(xiàn)代文閱讀題搞成“腦筋急轉彎”游戲。
英語和語文出現(xiàn)同一個問題就是基礎知識薄弱。專家長期以來反復強調(diào)要扭轉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而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學生基礎知識薄弱,沒有基礎知識談何能力。
當今的確缺少像趙元任、胡適、林語堂、季羨林、錢鐘書、王力、呂叔湘等學貫中西、中外文水平極高的人才,這是因為建國以后,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不夠重視,屢次政治運動傷了傳統(tǒng)文化的元氣,造成今天語文教學的問題和傳統(tǒng)文化的缺失。
讓我們看看中國的臺灣地區(qū)和鄰國韓日高考的分值,以便冷靜看待我們在分值調(diào)整上是否應該打壓英語:臺灣地區(qū)的高考語文、數(shù)學、英語、自然和社會各占100分;日本高考:國語(200分)、英語(200分)、英語聽力(50分)、德語(200分)、法語(200分)、中文(200分)、韓語(200分),其他科目各占100分;韓國的高考共有語文、數(shù)學、英語和探究四門科目的考試,每科均為100分。
據(jù)報道,杭州和南京外國語學校的學生在電視臺舉辦的漢字聽寫大賽中表現(xiàn)突出,這說明什么?恰好說明漢語和外語均為語言,相輔相成,并不能說明學好了外語就影響了漢語學習。
3.“減負”說。英語高考改革的另外一個原因據(jù)說是為學生減負。筆者認為在普通高中學生真正學業(yè)負擔比較重的并不是英語,而主要是中國的數(shù)理化教的太難了,當然課外鉆研語文的人也不多,看名著的時間根本沒有,頂多看看雜志而已。據(jù)統(tǒng)計,在初中教學中,占用學生時間最多的科目不是英語而是數(shù)學;在高中理科教學中,占用學生時間最多的是數(shù)理化,其次才是英語;在高中文科教學中,占用學生時間最多的是文綜,其次是英語。因此,把漢語教學的困境全部推給英語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如果降低英語分值是因為減負,提高語文分值又該作何解釋?假定語文150分的時候,平均分是100分,分值提高到180分后平均分是120分,這能說明學生語文水平提高了嗎?
4.“英語人才已充?!闭f。還有人認為,目前外語人才已很充裕。對此觀點,我們同意劉道義同志的觀點,就目前我國的外語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遠遠不能滿足國家發(fā)展的需要,任何自滿的情緒都要不得。我國近30多年實力空前增強,但我們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影響力還顯得不夠強,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的外語水平還不夠高。就整體而言,我國大陸的外語人才從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上看都不能滿足國家發(fā)展的需要,尤其是高端的英語和非通用語的外語人才奇缺,根本滿足不了我國目前特別是今后的對外改革開放各項工作對外語人才的需要,因此,外語教育應該持續(xù)發(fā)展,特別是基礎外語教育更應發(fā)展,而不可削弱。
5.“英語無用”說。有人認為我一輩子也用不著英語,花時間學它干什么?冷靜考慮一下,這種情緒化的表達反映了赤裸裸的功利主義。學一門外語是了解世界的一個窗口,學習一種思維方式,培養(yǎng)世界性的眼光,有利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即使你可能工作中用不到英語,你是否了解了很多英語中的小故事,典故或成語,并了解了西方的一些文化呢?如果以平時能否用得著作為評判的標準,試想一下,語文老師可能教一輩子語文也用不到高中數(shù)學的代數(shù)和幾何知識,難道她/他當年上中學時就不該學數(shù)學嗎?另外,也不能用沒學好就說明白學了,學了無用。難道因為我國計算機技術比歐美差距大就該放棄研究嗎?難道因為中國沒有培養(yǎng)出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就該解散中國科學院嗎?難道學了語文就非得像莫言當作家去獲諾貝爾文學獎嗎?對于逐漸走向世界的泱泱大國的各類人才,外語既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更是現(xiàn)代人必備的素質(zhì)之一。固執(zhí)地強調(diào)英語無用論與我國國民素質(zhì)提高的目標很不一致,而且缺乏說服力。
二、把矛盾一步一步推給大學
1.中考題過于簡單,掩蓋了初中基礎薄弱的毛病,把問題推給高中。如果高考英語原來150分現(xiàn)在改成100分,而且以后高考不算分,把英語水平改到社會上去評定,社會機構給你弄個ABC,最后弄得大家都差不多是一個等級,無形當中大大降低了英語的水平。中學英語水平要降低,實際上又把負擔推給了大學,今后學生進了大學就沒有很多的精力去研究專業(yè),而是得拼命惡補英語,因為他們沒有達到大學外語的基本要求,又要通過大學水平的種種考試,更讀不懂外文文獻,這實際上將是對大學教學所做的釜底抽薪的錯事,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人才非常不利。
endprint
2.影響國家的改革開放。三十余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jīng)取得了巨大發(fā)展,但是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改革開放還須更加深入,因此,國際通用語(英語)所發(fā)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如果在這個時候弱化或放棄英語,就是間接封鎖語言交流渠道,就是新時代的“閉關鎖國”。即使在像英國這樣的發(fā)達國家,在目前的教育改革中,重要的一項就是提高外語教學水平??梢姡l(fā)達國家對于語言工具的認識,并不馬虎,甚至還相當重視,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沒有任何理由,也沒有任何客觀條件允許我們?nèi)趸蚍艞売⒄Z。
3.影響學校的教學秩序。因為如果高一年級也可以去參加高考等級考試,很多重點中學的高一學生完全就可以考上那個等級,高二高三給他開不開英語課?不開英語課得給他單獨準備教室和老師,學校不好安排。中國的學校都是大班教學,沒有那么多師資,也沒有那么多教室,這樣不切合實際,沒有考慮到我們中國具體的國情。
4.高考英語不考聽力,弊大于利。在高考這根強有力的指揮棒的指揮之下,英語考試中不考聽力所帶來的最直接后果就是相關學校和學生不重視聽力,進而不練習聽力。而在英語學習中,聽的能力和說的能力又有著密切的正相關關系,即要想說好英語,務必要先聽好英語。因此,不難想象,高考英語中不考聽力勢必會加劇“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的形成。
三、英語教學取得的成績、目前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30余年的英語教學取得了巨大成績,如教師隊伍素質(zhì)有明顯提高;中國人的外語水平也今非昔比,現(xiàn)在的年輕人基本上都能夠閱讀英語,都能夠聽懂簡單的英語,都能寫點東西,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外語環(huán)境的改善,口語水平也會提高。
英語學科存在的問題很多:
1.有教材上的問題,比如,課文欠精煉,可背性差。教科書編者應當以《新概念英語》、《許國璋英語》為典范,編出經(jīng)得起時間檢驗的好教材。
2.考試題型存在嚴重問題,比如,英語閱讀題和語文閱讀題一樣變成了“腦筋急轉彎”; 選擇題量過大;另外,全國卷一直沒有翻譯題型,不利于培養(yǎng)學習外語的動機,不利于體現(xiàn)外語的工具性。
3.教學理論的認識上存在以“第二語言”理論等同于“外語”教學理論的問題;教學法上也有的錯誤地認為培養(yǎng)交際能力就是不該教語法,因而出現(xiàn)否定語法教學,完全排斥句型教學等問題。
4.教師基本功有欠缺,文史功底不厚實。
5.人教版教科書沒有完全發(fā)揮作用,絕大部分學?;ù罅繒r間帶領學生做課外題,卻把高中教科書中的workbook部分白白放棄。
6.教育長期投入不足造成班級規(guī)模太大的問題在很多地方仍然未能解決。
結語
回顧歷史,我國在外語政策上曾經(jīng)有過深刻教訓,解放初把英語削掉改學俄語,文革后又把俄語取消改學英語,現(xiàn)在又想要淡化英語、邊緣化英語。高考制度一方面關系到國家利益、另一方面也關系到群眾福祉和教育公平。最好“摸著石頭過河”,爭取穩(wěn)中求進。
根據(jù)以上存在的問題,應該加強師資培訓;增加投入,縮小班額;改革題型,減少選擇題,改進閱讀題,增加翻譯題;包容各種教法;重新修訂《英語課程標準》,提高詞匯要求,在語言技能目標上應明確翻譯能力要求等。
參考文獻:
[1]張正東.中國外語教學法理論與流派[M].科學出版社.2000.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