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祺,劉衛(wèi)斌,龔 飛,李慧龍
(1.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712100,陜西,楊凌;2.楊凌五維園林咨詢有限公司,712100,陜西,楊凌)
文化型城市干道綠化景觀設計探析
——以永壽縣火車站街、西蘭大街綠化改造工程設計為例
陳 祺1,劉衛(wèi)斌1,龔 飛1,李慧龍2
(1.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712100,陜西,楊凌;2.楊凌五維園林咨詢有限公司,712100,陜西,楊凌)
城市干道是城市的框架,是聯(lián)系城市各個功能區(qū)的紐帶。道路綠地在城市綠地系統(tǒng)中是重要的綠色線型空間,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主要載體之一。針對當前許多城市的發(fā)展中,面臨著眾多傳統(tǒng)街道的改造問題,以永壽縣火車站街和西蘭大街綠化改造工程設計為例,立足渭北旱塬塬梁溝壑區(qū)的實際,緊扣“福壽文化”主題,探索城市道路的地域文化與綠色生態(tài)景觀相融合的有效途徑,以充分認識文化意蘊對城市道路景觀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之重要意義。
永壽縣;交通干道;道路綠化;福壽文化;綠化設計
隨著人們對環(huán)境質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作為城市空間組成部分的道路,除滿足交通功能與提供公用設施之外,還應考慮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即指城市道路綠地范圍內的,由綠化植物以及綠地范圍內的小品所組成的以視覺觀賞為主的景觀,包括步行系統(tǒng)、場地、綠化與小品等基本要素[1]。城市干道系指城市中的快速路和主干道系統(tǒng),構成城市路網的骨架[2]。既是城市風貌、特色的最直接體現(xiàn),也是人們認識城市的主要視覺和感覺場所。優(yōu)秀的城市街景使城市居民有愉悅感、自豪感,使外來者對該城市留有親切美好的印象。在實用功能、景觀營建與生態(tài)效益3個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是其它街道景觀構成因素所無法替代的[3]。無論是城市中的居民,還是外來的游客,都需要通過街道來體驗、感悟所身處的城市,是展現(xiàn)城市個性與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4]。文化在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中,有其歷史繼承性,它連接著人類歷史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風景園林設計師應把“生態(tài)造景、文化點題”的理念融入到城市道路景觀建設中,以地域文化凸顯生態(tài)景觀的人文底蘊,以園林綠化凝聚歷史傳承,巧妙地把園林綠化、干道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深度融合,以改變“千城一面”的綠化狀況[5]。本文以永壽縣火車站街和西蘭大街綠化改造工程設計為例,探索地方文化在城市干道綠色生態(tài)景觀中自然滲透的有效途徑。
1.1永壽自然條件
永壽縣地處渭北旱塬南緣丘陵溝壑區(qū),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素有“秦隴咽喉”之稱。境內山勢平緩,氣候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森林資源豐富,山水風光秀麗,風土人情甚廣。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600 mm左右,年均氣溫10.8 ℃,無霜期210 d,是典型的旱作農業(yè)縣。2.667萬km2槐樹林漫山遍野、郁郁蔥蔥,0.667萬km2果園碩果累累、香飄四海,為全國優(yōu)質蘋果生產基地縣,被譽為渭北旱塬上的“綠洲上的明珠”。
1.2街道綠化現(xiàn)狀
目前街道綠化存在樹種單一、參差不齊與管理不善的問題。一是行道樹種的選用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同一條街既有國槐,又有法桐,且規(guī)格不一;二是急功近利,闊葉速生樹種(如法桐)偏多,常綠慢生樹種(如油松)較少;三是整形修剪管護措施跟不上,加之人畜破壞,病蟲害時有發(fā)生,缺乏健康的生命力表現(xiàn);四是對街道綠化重視不夠,未曾上升到文化角度認識行道綠化,特別是對地域文化缺乏挖掘,這是街道綠化缺乏特色的根本[6]。
1.3綠化景觀分析
經過現(xiàn)場調查,從點、線、面、體的角度來分析永壽縣城綠化景觀:1)綠化景觀“體”已有人口公園和南湖公園,在原有綠化基礎上,增加種植密度,加強空間的構成及景觀的層次錯落感;2)綠化景觀“面”已有三角廣場(絲路花雨)和永壽廣場(鶴壽),需要綠化的細節(jié)方面入手,加強文化景觀營造與氛圍渲染;3)重點改造綠化景觀“線”,即西蘭大街福壽文化動態(tài)觀賞景觀線,火車站現(xiàn)代植物群落游園式景觀線;以正街和藥廠南路為輔助線;4)對比顯示,永壽縣城缺少景觀亮“點”,最理想的位置應在西蘭大街南北入口,南頭設置“福”景觀、北頭設置“壽”景觀,從車行主道上強化永壽地域文化特色。
2.1鄉(xiāng)土植物的選擇
城市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在滿足實用功能的前提下,適地適樹、因地制宜是成功選擇植物關鍵。
1)喬木主要作為行道樹,主要是夏季為行人遮蔭、美化街景,選擇株形整齊、價值較高、生命強健、病蟲害少、落葉整齊、便于管理、分枝點高、繁殖容易、適宜移植,并有一定耐污染、抗煙塵的能力的鄉(xiāng)土樹種,應用較多的有雪松、圓柏、法桐、國槐、合歡、欒樹、垂柳等。
2)灌木用于分車帶或人行道綠帶,可遮擋視線、減弱噪聲等,選擇枝葉豐滿、株形完美、葉色有變,耐修剪、易繁殖、易管理,能耐灰塵和路面輻射,應用較多的有大葉黃楊、金葉女貞、紫葉小蘗、龍柏、月季、連翹、榆葉梅等。
3)根據(jù)氣候、溫度、濕度、土壤等條件選擇冷季型草坪作為地被植物,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為主,與喬灌草巧妙搭配,只在重點部位點綴,不宜多用[7]。
2.2福壽文化的表達
文化是歷史的積淀、城市的靈魂,是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的繁衍之根。在城市干道景觀中繼承和展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利用城市雕塑、路燈欄桿、行道樹與鋪砌地磚等方式,作為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具體載體,使鋼筋水泥森林城市成為充滿文化氛圍的溫情家園[8]。福壽文化作為永壽的傳統(tǒng)文化特色,滲透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道路欄桿之間用壽字裝飾,陰刻“壽”字紋花崗巖板,下面是祥云浮雕石壓底,呈吉祥福壽之意。不僅能夠激發(fā)人們游覽觀光和鍛煉身體的熱情,更能突顯這種帶有主題特色的永壽文化園林景區(qū)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9]。
2.3依據(jù)與風格定位
1)城市道路綠化設計依據(jù),包括《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85-2002),《城市用地分類與規(guī)劃建設用地標準》(GBJ137-90),《城市道路設計規(guī)范》(CJJ37-90),《城市道路綠化規(guī)劃與設計規(guī)范》(CJJ-75-97)。
2)西蘭大街和火車站街為永壽縣城中心區(qū)的主要街道,集重要的空間功能和交通功能為一身。風格定位為:一條大街一種樹,落葉喬木求變化;常綠樹種成組栽,針葉樹組求統(tǒng)一。常綠落葉成組配,組間交叉有韻律;色彩質地要變化,因地制宜顯特色。歷史文脈要挖掘,福壽文化成亮點;軟質植物成主體,景觀小品巧搭配。
2.4技術措施的保證
1)從大處著眼,在城市總體規(guī)劃的指導下,盡快編制城市綠地系統(tǒng)規(guī)劃與城市綠化專項規(guī)劃,徹底取締非法侵占綠地、破壞綠化成果的行為。
2)從小處著手,實施“見縫插綠、拆危造綠、拆臨建綠”工程,實行綠地規(guī)劃審批“一票否決”,消除綠色“空白”。
3)凡面積在1 500 m2以上的沿街單位庭院綠地原則向居民開放,實施拆墻讓綠,以彌補城市公共綠地不足。
4)實施城市節(jié)點、街頭綠地建設工程,結合老城區(qū)改造和新建小區(qū)項目實施清障還綠、拆房建綠,建設一批道路兩側小游園、小綠地和城市干道節(jié)點景點。
5)注重城市“原生態(tài)”自然風貌的保護,注重文物古跡及其周邊環(huán)境的保護,建檔立卡掛牌保護古樹名木。
永壽縣火車站大街目前已基本建成,由西蘭大街至永興路交叉口東側,全長約820 m。建成路面車行道寬20 m,兩側人行道硬化部分寬9 m,中間建花池,人行道距兩邊建筑紅線6 m為綠化地。綠化總面積約13 120 m2,兩側為招商引資企業(yè)。
3.1綠化要求
在人行道邊沿砌筑大理石花池并對人行道外6 m空地實施高標準綠化建設,從喬木、小喬木、花灌木、色葉小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多層次、高落差的綠化格局,增加綠化種植密度,提高道路綠化含綠量,努力做到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同時點綴以文化宣傳墻(欄)、汀步等景觀設施小品,把該地段打造成為集生態(tài)、文化、休閑于一體的綠化特色街。
3.2整體構思
針對火車站街區(qū)道路起伏變化,周圍又是招商引資企業(yè)的實際情況,綠化整體采用開放游園式構圖布局,以常綠草坪(地被)為基調,以喬木樹陣為背景,以自然式生態(tài)植物群落為主景,以企業(yè)文化宣傳景墻為輔景,建議兩側企業(yè)均為開放式透視墻,透視墻內外綠化景觀遙相呼應,形成“大綠成片、景深錯落、變化豐富”的綠化景觀格局。
3.3綠化方案
3.3.1 方案1 整體以流線型、大色塊的色帶拼圖為平面主景,以隨機錯落的喬木林帶為立面主景,以常綠球類灌木叢為點綴,以成組間隔的“燈籠”造型的鋪裝廣場為活動中心,形成“大綠、大氣、大度”的綠化風格。
1)色帶拼圖植物推薦:常綠為小龍柏、高山黃楊、火棘、小側柏;金色為金葉女貞、灑金柏;紅色為平頭紅葉李;地被花卉為地被石竹、紅花酢漿草、麥冬。
2)喬木林帶推薦:紅葉李、櫻花、欒樹、銀杏、油松。
3)常綠灌木推薦:獨桿黃楊球、塔柏、小葉女貞球(柱)。
3.3.2 方案2 在自然流暢的微地形處理的基礎上,以草坪(或地被)為基調,以高低錯落、起伏有致的喬灌花草自然群落為主景,以塊石汀步為紐帶,形成“自然和諧、爽朗清新”的綠化格調,并和企業(yè)內部綠化有機融為一體,努力展現(xiàn)大綠景觀(圖1)。喬木為雪松、樟子松、油松、紅葉李、合歡;花灌木為榆葉梅、黃刺玫、石榴、叢生木槿、叢生紫薇、小葉女貞、火棘、大葉黃楊、龍柏;地被為混播草、麥冬、石竹。
3.3.3 方案3 以草坪(或地被)為基調,以雙排叢生灌木鑲邊,以流線色帶為墻基綠化,以春夏秋冬四季喬木樹叢為主景,形成“自然清新爽朗、四季景觀分明”的綠化格調。春季喬木為紅葉李、櫻花、垂柳;夏季喬木為合歡、獨桿木槿;秋季喬木為銀杏、五角楓;冬季喬木為樟子松、油松。
圖1 火車站大街綠化設計效果圖
3.4景觀方案
在注重綠化軟質景觀的基礎上,為求陰陽平衡,建議增加硬質景觀及其小品,以滿足企業(yè)員工和城鄉(xiāng)居民的休閑活動需求。1)塊石園路、自然游步道、毛石汀步和生態(tài)鋪裝廣場;2)簡易木構六角涼亭、單排柱木構廊架;3)成套石桌石凳、石材園椅,果皮箱;4)景觀置石組,分別題刻反映“招商引資”文化;5)成組排列的剪紙式景窗,展現(xiàn)永壽福地文化景觀;6)景觀燈、草坪燈、射燈,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夜景魅力;7)景觀式(或生態(tài)式)公廁,5間,6 m×15 m;8)地埋式垃圾站(屋),4 m×6 m;9)固定式(或半固定式)噴灌系統(tǒng),以保證植物健康生長。
西蘭大街為永壽縣312國道貫通城區(qū)南北的一條交通干道和主要街區(qū),2010年對該街區(qū)實施了綠化建設,修建了綠籬花池并栽植喬灌木,改善了綠化面貌,但由于歷年來規(guī)劃不到位,該街區(qū)行道大樹以國槐為主,夾雜欒樹、法桐等大樹參差不齊。其中,全段現(xiàn)有行道樹國槐691棵,夾雜法桐295棵,欒樹255棵,分布雜亂無章,極大地影響了綠化整體效果。
4.1綠化要求
為提升該街區(qū)綠化品位,擬對西蘭大街行道樹255棵欒樹、295棵法桐以及生長無形且不符合標準的174棵中槐,共724棵大樹進行移植更換,更換現(xiàn)有色塊結構綠化帶,栽植高枝剪型綠籬墻。行道樹統(tǒng)一規(guī)劃株距6 m,栽植20 cm以上大國槐,打造永壽城區(qū)綠色長廊、國槐行道一條街。
4.2設計構思
在統(tǒng)一沿街門面標牌色彩與形式的基礎上,盡量利用原有大樹(欒樹、國槐、法桐),以成組的常綠球類或柱狀景觀為底部主景,以剪紙式波浪形的福壽文化景窗為背景及紐帶,以地燈(射燈)為夜景營造,以松鶴延年與柏鹿長壽為景觀輔助,形成“福壽文化鮮明、富有動態(tài)美感”的適宜流動觀賞、并與永壽廣場相得益彰的文化景觀大街。
4.3綠化方案
4.3.1 方案1 在原有大樹基部,整體以成組的小葉女貞波浪造型為主景,兩側以三組柱柏鑲邊,構成富有動態(tài)美感的綠地景觀,只是在整形修剪時藝術性要求較高。
4.3.2 方案2 在原有大樹基部,以3株柱柏和5株大葉黃楊球(或北海道黃楊球)成組交叉,形成富有韻律美感的綠化景觀。
4.3.3 方案3 在原有大樹基部,整體以三色(小龍柏、高山黃楊、金葉女貞、平頭紅葉李)拼圖景觀為主景,盡可能形成流線景觀,并注重大色塊、大綠化、波浪形景觀的形成(圖2)。
圖2 西蘭大街綠化改造效果圖
4.4景觀方案
1)以成對的波浪形剪紙式景窗為背景,中部分別題刻:福與壽。兩側景觀柱分別為:松鶴延年與柏鹿長壽。以著力全面展現(xiàn)永壽特有的福壽文化景觀線。
2)在綠籬和景窗底部以射燈(地燈)構筑迷人夜景。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與人口的不斷增多,城市干道綠化作為城市園林的骨架,不僅對城市面貌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一個城市國民經濟、社會發(fā)展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體現(xiàn)[10]。對于外地的旅游者和辦事者來說,由于他們停留的時間較短,而且大部分時間在街道上度過,因此街道就代表整個城市給這些外來人員的形象[11]。文化內涵是現(xiàn)代園林景觀的生命,也應該植根于地域文化中。在表現(xiàn)手法上既要繼承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造園手法,還要體現(xiàn)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在中西多元文化的沖擊下,一方面要借鑒西方先進的文化理念,同時應堅持以中華民族文化為根本,始終保持本區(qū)域園林景觀的地域特色[12]。園林景觀所體現(xiàn)出的主題與文化并非具體景象,往往表達的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們置身其內有不可窮盡的想象空間。特別是景觀雕塑作為干道景觀規(guī)劃中畫龍點睛的一筆,承載著歷史也體現(xiàn)了當下的人文精神,常作為一張個性名片去展示景點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13]。總之,對城市干道景觀的改造,不僅應注重物質形態(tài)的空間格局,更應重視文化物質的塑造,對城市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文脈深入挖掘以體現(xiàn)城市干道景觀的文化內涵是今后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14]。
致謝:對永壽縣城鄉(xiāng)市容管理局和西安子荷園林景觀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的參與,在此表示感謝!
[1] 費文君,王浩.城市道路綠地兩側綠帶景觀改造方法初探——以欒城縣裕泰路為例[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12(2):114-118.
[2]黃錦香.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J].林業(yè)勘查設計,1999(1):53-54.
[3]劉承珊,曹洪虎,黃建.城市街道綠化規(guī)劃設計探討[J].江西科學,2005(3):247-252.
[4]陳智華.淺談城市街道景觀改造設計—無錫馬山古竹路改造項目設計所得[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7):168.
[5]姚嶺,余宏偉,李書湘,等.園林景觀中的文化探析[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3(1):187.
[6]盛學文.關于現(xiàn)代城市街道綠化造景的探討[J].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學報,2005(1):22-24.
[7]郜晉生.城市道路綠化中的植物配置與綠化形式[J].科學之友,2009(20):155-156.
[8]盧艷,吳楊哲,劉麗,等.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在城市園林景觀中的表達—以保定市為例[J].河北林業(yè)科技,2010(3):42-44.
[9]吳桂萍,朱鵬.壽文化在園林景觀建設中的應用—以深圳市南山公園為例[J].廣東園林,2010(4):26-28.
[10]丁建江,李小平,楊克輝,等.北方城市街道景觀綠化現(xiàn)狀分析與評價[J].陜西林業(yè)科技,2009(3):123-124.
[11]王東啟,郭玉嬌,郭亮,等.淺談城市道路景觀之園林設計[J].現(xiàn)代園林,2007(7):60-62.
[12]曹穎.淺析園林景觀中的文化價值[J].現(xiàn)代園藝,2012(24):116.
[13]王華青,馬良,吉文麗.論園林景觀規(guī)劃的主題與文化[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1(5):229-235.
[14]龐珺,樸永吉,徐歡.中小城市街道景觀改造研究[J].現(xiàn)代園林,2008(10):32-36.
Culture-basedDesignofRoadsGreeningtheUrbanLandscape——ToYongshouStationStreet,AvenueZealandGreenRenovationProjectDesignasanExample
CHEN Qi1,LIU Weibin1,GONG Fei1,LI Huilong2
(1.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712100,Yangling,Shanxi,PRC;2.Yangling Wuwei Garden Consulting Ltd,712100,Yangling,Shanxi,PRC)
Urban roads are the framework of the city,is to contact the various functional areas of the city ties.Road green space is an important green space in urban green space linear system,but also one of the main vectors show the city′s image.For many of the city′s current development,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oblem facing many traditional streets to Yongshouxian Station Street and Avenue Zealand green renovation project design,for example,based on the actual beam Weibei highland plateau gully region,closely "longevity culture "theme,explore effective ways to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ity roads and green ecological landscape integration,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urban roa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Yongshou;transportation corridors;road greening;longevity culture;green design
2014-07-07;
2014-08-12
陳 祺(1964-),男,陜西涇陽人,本科,經濟師,主要從事園林教學實訓與風景園林規(guī)劃研究工作。
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百縣千企聯(lián)姻工程之產學研橫向合作項目(YW201203)。
10.13990/j.issn1001-3679.2014.05.018
S731.2
A
1001-3679(2014)05-065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