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碩
(北京工商大學,北京 102488)
淺談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
孫 碩
(北京工商大學,北京 102488)
心理危機的發(fā)生是當前高校學生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因此,心理危機的預防和干預已成為輔導員必須面對、不容忽視的一項重要工作。高校輔導員應明確自身定位、掌握正確方法、學習專業(yè)知識,加強自我管理和心理調適,做好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和干預工作。
心理危機;預防;干預;高校輔導員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每年因心理問題出現(xiàn)自殺、退學等嚴重問題的大學生數量不在少數,如何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這是值得高校輔導員研究的課題。
危機是指當個體遭遇重大問題或變化發(fā)生使個體感到難以解決、難以把握時,就會打破心理平衡,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擾,內心的緊張不斷積蓄,繼而出現(xiàn)無所適從甚至思維和行為的紊亂,進入一種失衡狀態(tài)。心理危機預防是及時發(fā)現(xiàn)心理危機出現(xiàn)的可能情形,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心理危機干預是指針對處于心理危機狀態(tài)的個人及時給予適當的心理援助,使之盡快擺脫困難。
心理危機的預防和干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是高校德育的永恒主題。第二,適當的心理危機的預防和干預是保證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第三,心理危機的預防和干預是在重大事件和特殊時期重要的工作方法。
每個人對嚴重事件都會有所反應,但不同的人對同一性質事件的反應強度及持續(xù)時間不同。一般的應對過程可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立即反應)——當事者表現(xiàn)麻木、否認或不相信;第二階段(完全反應)——當事者感到激動、焦慮、痛苦和憤怒,也可有罪惡感、退縮或抑郁;第三階段(消除階段)——當事者接受事實并為將來作好計劃。危機過程持續(xù)不會太久,如親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喪反應一般在6個月內消失,否則應視為病態(tài)。
心理危機的干預辦法主要有:(1)迅速確定要干預的問題,強調以目前的問題為主,并立即采取相應措施。(2)必須有其家人或朋友參加危機干預。(3)鼓勵自信,不要讓當事者產生依賴心。(4)把心理危機作為心理問題處理,而不要作為疾病進行處理。
輔導員具備管理者和教師的雙重身份,每個學校的校情和學生的心理狀況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做心理預防和干預時要注意其特殊性,明確自身定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平時就要為做好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做準備。以我個人經驗來說,要做好這一工作以下幾點比較重要:
首先是心態(tài)。應該把它當作一件發(fā)自內心的活動,樂于去做。我剛畢業(yè)不久,曾經從學生時代走過,太了解那些年少的糾結和痛苦,而今能為那些和自己當年一樣的孩子指點一二,幫助他們順利走出困境,便覺得是最開心的一件事情了。
其次是距離。要和學生建立起一種信任的關系。我積極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經常和他們聊天,建立起一種平等的、相互信任的朋友關系。很自然地,他們開始主動找我訴說。很多學生不愿意在辦公室說,我就陪他們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甚至很多時候要在QQ上、飛信上聊好久。看著他們漸漸開心起來的樣子,是自己最欣慰的時候。當他們有一天不再叫自己老師而是改口叫姐的時候,是自己最感動的時候。慢慢發(fā)現(xiàn),這項工作不需要做給任何人看,自己心里的滿足和快樂是最大的回報。
最后是方法。要采取多種方式開展心理工作。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大一新生主要是適應問題,就應該從人際交往、團體融入這方面做工作;大二主要是學業(yè)問題和情感問題,就應該從正確應對等方面做工作……采取方法還要注重創(chuàng)新,注重種類的多樣性。我曾在院刊《e時代報》中專門拿出一版作為心理專版,介紹心理知識,分析心理案例,轉載心理測試,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普及。心理運動會、心理素質拓展、心理MV大賽、心理劇大賽等一系列工作都有效地幫助了同學們以輕松的方式提升心理素質。微博、人人網、QQ等聯(lián)絡工具更是開展心理工作的良好媒介,充分利用這些可以貼近學生,順利溝通。
要想做好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一定要不斷學習專業(yè)知識,不斷提升自己?,F(xiàn)在心理學有很多流派,積極心理學是比較適合大學生心理工作的一種。
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不僅僅應對損傷、缺陷和傷害進行研究,它也應對力量和優(yōu)秀品質進行研究;治療不僅僅是對損傷、缺陷的修復和彌補,也是對人類自身所擁有的潛能、力量的發(fā)掘;心理學不僅僅是關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學,它也是關于工作、教育、愛、成長和娛樂的科學。在預防方面,積極心理學提出了積極預防的思想。它認為在預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進步是來自于在個體內部系統(tǒng)地塑造各項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在它的看法中,當一個人處于孕育著抑郁、物質濫用或精神分裂等問題的環(huán)境中或其遺傳素質較差的情況下,要防止在其身上不出現(xiàn)以上問題可能性不大,但是在人類自身存在著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它們是勇氣、關注未來、樂觀主義、人際技巧、信仰、職業(yè)道德、希望、誠實、毅力和洞察力等等,預防的大部分任務將是建造一門有關人類力量的科學,其使命是去弄清如何在青年人身上培養(yǎng)出這些品質。在治療方式上,積極心理學的看法中,技巧是指關注、權威形象、和睦關系、言語技巧、信任等等,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積極治療這一思想。深度策略主要有三種:灌注希望、塑造力量和敘述,其內涵均是增強被治療者的力量,而不僅僅是修復他的缺陷。
從一定意義上說,積極心理學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提倡積極人性論,大學生正處在人生青春期,希望和正能量最適合用來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輔導員們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也會有喜怒哀樂,也會有心理障礙。在處理危機事件中,輔導員自身有時會受到影響,甚至造成一定的創(chuàng)傷。而此時,輔導員的自我管理和心理調適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只有輔導員們迅速地從困擾中走出,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
心理調適就是自己通過改變認知和行為來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遭遇壓力時通常都是心理和生理上同時有不適感。如果想調整壓力,需通過生理調整策略、情緒釋放策略以及行動解決策略。在面對壓力時要及時注意自己生理上的變化,并適時進行心理上的調整,如呼吸調整法、肌肉放松法、睡眠法等。情緒是壓力作用下最直接的反應,要掌握情緒的管理技巧,幫助自己很好地調節(jié)自己的負面情緒,可以在面對學生的時候把握好自己情緒的尺度,去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有些人心理能量大一些,遇到事情以后,靠自己的能量可以化解;有些人心理能量小一些,遇到事情以后,靠自己的能量解決不了,才會有難以承受之重,才會出現(xiàn)大問題。接受上級督導或同輩督導是個非常有用的方法。自己有了“煩惱”,還不能隨便向別人訴說“煩惱”,這就是我們最大的“煩惱”。所以,我們必須找個人“為我們的煩惱做督導”。督導結束了,人也輕松了,這就是督導的好處。
切實樹立自我心理維護的“自覺”意識,培養(yǎng)樂觀向上、胸懷坦蕩、精神飽滿、豁達寬容的心理素質。唯有在精神上真正站起來的輔導員老師,才能獲得徹底的自我解放。法國作家雨果曾用詩一般的語言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我們自身心理的健康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1]吳悅.試論高校輔導員在危機干預中的作用[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23.
[2]史占彪,張建新.輔導員在危機干預中的作用[J].心理學,2003,(10).
[3]張海燕.危機干預:從防范到逾越[J].思想理論教育,2001,(6):37.
[4]張潤芝.大學生危機教育芻議[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
[5]華道云,李義丹,王祖堯.大學生心理危機成因及干預[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6]唐聞捷.應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的方法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4,(7).
G444
A
1674-9324(2014)26-0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