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明霞
摘要:目前,傳統(tǒng)的寫作訓練模式已不適應新課改作學教學的要求,當然也更會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筆者在作文教學實踐中,遵循新課標關于作文教學要求的新理念,大膽突破傳統(tǒng)模式,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初步形成了一套作文訓練思路,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關鍵詞:興趣;情景;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2-100-01
一、注重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中,除了每個單元的作文訓練外,其實在課文中也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可供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習作的資源,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陣地。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并挖掘這一不可忽視的習作資源,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寫出不同于課文的文章來。
二、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以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
傳統(tǒng)的作文訓練不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因而寫作訓練過于呆板、無趣味性,不能吸引學生,學生也就不會樂意去寫.。這是因為小學生受年齡特點及認識水平的制約,他們的寫作往往需要教師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師的指導幫助等外部條件促使他們寫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
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利用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利用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賞來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利用游戲來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利用生動的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還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創(chuàng)設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種方法,教師都有應以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為最終目的。
例如利用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由于是玩游戲,學生的興趣非常高,都積極主動地交談起來,議論活動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參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邊的同學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情緒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覺中學生就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內(nèi)容具體,語言也比較生動。
三、注重寫好“兩記”,讓學生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
“兩記”指的是日記和讀書筆記,日記寫作靈活,行文自由,訓練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寫作水平的終南捷徑之一,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見到的或者說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覺得有必要訴諸筆端就可以把它記下來。因為要記,學生必須對每日所見所聞,“知之盡量詳,識之盡量真,思之盡量明。”天天動筆就會開闊學生的思路,積累大量詞匯、語言素材,越寫越熟。而且日記也是一種積累材料的過程,平時積累,作文時選擇使用,“活期儲蓄”,隨用隨取,“存”、“取”兩便,作文也就無從下筆、言之無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記下來,寫成日記,哪怕只是一兩句話,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就會使自己所寫的日記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雛形”,采下一筐的“勞動所得”,使學生由衷地體會到寫日記的好處。
四、注重寫作命題的開放性、靈活性、多樣性,讓學生有話可說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由于過分注重命題作文,常常把學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學生沒有話可說,寫作文成了“擠牙膏”。在新課標下要求作文訓練命題開放性、靈活性、多樣性。就作文題而言,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無命題要靈活結合在一起;就命題者而言,教師命題與學生自由命題有機結合。
五、注重鼓勵學生放膽表達,讓學生思想自由馳騁
放膽表達,拓展創(chuàng)新思維空間。所謂放膽表達,就是教師提供一種或幾種習作的范圍,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命脈題材,自己選材立意,不限體裁,不規(guī)定字數(shù)、時間,學生愛寫什么就寫什么,愛怎么寫就怎么寫,任學生思路盡情馳騁,自由地傾訴表達,以調動他們的內(nèi)在潛質,讓學生的習作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鼓勵學生放膽表達,不是說就可以不需要教師進行習作方法的指導,而是說學生剛進入習作狀態(tài),教師不應用太多的框框來束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習作時考慮較多的不是寫作的方法,而是學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師的寫法指導應在學生完成習作初稿之后。指導時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這樣,學生的習作才會有真情實感。
六、注重綜合性學習,讓學生多渠道積累寫作素材
1、通作文訓練與各科教學。如自然課中的小論文寫作,音樂課中的歌曲欣賞。勞技課中的手工制作等都可以讓學生訴諸筆端。2、課堂作文訓練與課外、校外、社會生活,為學生提供“熱點話題”論壇,如“話說環(huán)?!薄ⅰ拔铱瓷暇W(wǎng)”、“二十年后的暢想”、“我自立我自強”寫作話題等。3、溝通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教師要開展與閱讀相關的活動,如組織學生辦文學小報,誦讀比賽。4、溝通師生心弦,教師要造和諧的寫作心理場,不以權威自居,不以學生的評判者自居,寫什么。該怎樣寫,盡可能啟發(fā)學生自由討論,促進自我感悟和發(fā)散思維。
七、注重評優(yōu)激勵,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目前的作文教學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習作產(chǎn)生畏懼的心理,這與教師在批改和評語中慣用的“糾謬法”──只羅列學生習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有很大的關系。據(jù)心理學家分析,缺乏肯定與鼓勵的批評,會使用權人的情緒低落。所投注到所要從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務也就完成得越糟糕,進而陷入更為低落的情緒中。如果這時有一句鼓勵的話,情緒狀態(tài)就會提升。從而促進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務。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變“糾謬法”為“評優(yōu)法”。
“評優(yōu)法”的實質就是激勵,就作文教學而言,激勵應貫穿在習作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講評環(huán)節(jié)尤其是需要激勵,通過高分,給予鼓勵性評語,提供“發(fā)表”等激勵形式,讓學生樹立“我能寫”、“我寫好”的自信心。對那些問題比比皆是的“劣作”,教師也應心平氣和的幫助學生分析,用商量的語氣,提出修改意見,雖然文章缺點很多,但教師不能全盤否定,而應該挖掘其“閃光點”,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有不少缺點,但并非一無是處,只要不斷努力、認真去寫,就會有進步,這樣來增強他們的信心,讓他們感受到寫作的喜悅和寫作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夏丏尊、劉熏宇.《文章作法》.
[2] 張中行.《作文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