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運軍 余平
摘 要:針對國產10kV GN30型大電流刀閘普遍存在的帶上較大負荷后容易出現發(fā)熱缺陷的問題,文章在對比了傳統(tǒng)的三種處理方法后,按照“一改結構、二變材質、三改環(huán)境、四強工藝”的四部曲,探討和總結出了一種綜合的、創(chuàng)新的、通用的GN30型大電流刀閘發(fā)熱缺陷處理辦法。
關鍵詞:GN30型刀閘;大電流;發(fā)熱;綜合處理方法
1 刀閘發(fā)熱問題的案例介紹
1.1 實際案例分析
2012年3月27日上午,運行人員在巡視某110kV變電站10kV高壓柜時,發(fā)現#1主變501開關柜、CT柜、#2主變552開關柜、CT柜共4面GN30型大電流柜柜體存在燙手現象。借助測溫窗,用紅外熱成像儀測得柜內刀閘最高溫度高達110度(環(huán)境溫度29度);利用手電筒,透過母線室的觀察窗看到5011刀閘上刀口與母線銅排之間的A相分支排上的絕緣護套已整段開裂。初步分析認為該4面柜柜內GN30型大電流刀閘存在嚴重發(fā)熱現象。
該4面高壓柜柜內大電流刀閘型號為:GN30-12,2009年3月生產,2010年6月投運;刀閘額定電流為3150A,平時運行電流高達2200A左右,負載率:69.84%。
1.2 刀閘發(fā)熱問題的普遍性
隨著負荷的逐年上升,幾個110kV變電站就先后出現過不同廠家的10kV GN30型大電流刀閘發(fā)熱、刀閘熔焊、觸指脫落、旋轉瓷套開裂等現象,如圖2、3所示。
2 常規(guī)的三種處理方法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針對10kV GN30型大電流刀閘發(fā)熱、熔焊等問題主要采用以下三種處理方法[1]。
2.1 方法1
申請停電檢修。更換部分觸指、彈簧、鎖片等零部件;清洗刀口,涂抹中性凡士林等,并定期開展紅外測溫。
存在的問題:
該方法只能解一時燃眉之急,無法徹底解決刀閘發(fā)熱問題;運行一段時間后,在高負荷長期作用下,刀閘發(fā)熱問題必定會重新出現。
無法解決大電流柜本身散熱差的問題。
定期測溫工作量大,且封閉柜很難測準實際溫度。給運行維護帶來不小的壓力。
2.2 方法2
將柜內原刀閘更換為更大額定電流的刀閘,或換為同額定電流的GN22型刀閘,并對高壓柜通風效果進行改造。
存在的問題:
受現有高壓柜的尺寸所限,更大額定電流刀閘或同額定電流GN22型刀閘尺寸較原來大,無法裝進原有高壓柜或裝后無法保證對高壓柜柜壁的安全距離。
換為GN22型刀閘后,高壓柜無法滿足“四室”獨立的要求。因GN22型大電流刀閘柜內母線室與開關室無隔板,給檢修維護帶來一定的風險。并且GN22型大電流刀閘也存在較難判斷分合閘是否到位的隱患。
2.3 方法3
更換整面高壓柜,柜內加裝更大額定電流的刀閘或更換為同額定電流GN22型刀閘;并在柜內加裝風機,加強對流散熱。
存在的問題:
涉及10kV母線停電,拼接。停電范圍大,停電時間長,停電比較困難。
實施工作量大,實施費用高。
較長時間的停電,容易給社會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嚴重影響企業(yè)的形象。
3 綜合處理方法探討
為了尋求針對國內大部分廠家的10kV GN30型大電流刀閘發(fā)熱問題的綜合、創(chuàng)新、通用的處理辦法,決定對幾種主要廠家的GN30型大電流刀閘及配套高壓柜,從“設計結構、材質選擇、運行環(huán)境、加工工藝”四個方面來加以綜合分析。
3.1 設計結構方面
3.1.1 大部分廠家GN30型大電流刀閘靜觸頭基本上都是采用左右各4套獨立的觸指、螺桿、螺母、鎖片、壓緊彈簧等多零部件配合的結構。因零部件過多,部件與部件之間因加工精度問題較難完全緊密接觸,外加8套觸指完全獨立,這必將影響動靜觸頭的有效接觸面積[2]。
3.1.2 部分廠家的GN30型大電流刀閘傳動拐臂無固定座,分合閘過程中容易產生虛位,導致刀閘每次合閘后的接觸電阻變化較大。
3.1.3 部分廠家刀閘導電桿內部開6個小孔散熱,因孔徑加工精度不夠,容易導致內部電場不均勻,出現渦熱。
3.2 材質選擇方面
3.2.1 大部分廠家的GN30型大電流刀閘框架采用A3普通鋼板,厚度不夠;刀閘夾架采用鑄鐵材料,具有導磁性,易產生渦流。
3.2.2 大部分廠家的GN30型大電流刀閘觸指鎖片采用鐵片或普通鋼,受熱后彈性不夠。
3.3 運行環(huán)境方面
3.3.1 高壓柜基本上都采用“四室”獨立結構,室與室之間采用鋼板隔開,柜內空氣對流情況不理想,導致加裝在母線室的風扇對開關室、電纜等室的散熱起不到多大效果。
3.3.2 高壓柜采用全封閉式柜型設計,柜內與柜外空氣對流情況不理想,容易導致柜內熱量散發(fā)不出來。
3.4 加工工藝方面[3]
3.4.1 部分廠家動觸頭桿由上下兩節(jié)組成,上下兩節(jié)在組裝時不在一條水平直線上或動觸頭桿加工外徑存在偏差,導致兩側各4套觸指很難全部與動觸頭桿緊密接觸,勢必增大動靜觸頭的接觸電阻。
3.4.2 部分廠家加工的觸指、螺桿、螺母、鎖片、壓緊彈簧等零部件尺寸、工藝精度不高,質量參差不齊,給零部件之間的緊密配合帶來一定的難度。
4 綜合處理方法的實施
依據上面分析到的引起國內大部分GN30型大電流刀閘發(fā)熱、熔焊的各方面原因,按照“一改結構、二變材質、三改環(huán)境、四強工藝”的四部曲,我所探討和總結出以下一種綜合的、創(chuàng)新的GN30型大電流刀閘發(fā)熱缺陷處理方法。
4.1 “一改結構”:改進刀閘設計結構[4]endprint
4.1.1 將刀閘原片式、多零部件組合的觸指改為U型一體化結構的觸指。
4.1.2 將上下兩節(jié)、6小孔散熱的圓柱式動觸頭改為兩個圓柱筒套裝、中空、端部開12個小孔散熱的動觸頭。
4.1.3 在刀閘傳動拐臂加裝固定座,減少刀閘合閘虛位。
4.2 “二變材質”:改換刀閘部件的材質
4.2.1 將刀閘框架由A3普通鋼改為不銹鋼,并增加其厚度。
4.2.2 將夾架由鑄鐵材料改為非導磁的鑄鋁材料。
4.2.3 將動靜觸頭改用導電率高的純銅做基體,表面鍍銀處理,降低接觸電阻。
4.3 “三改環(huán)境”:改善高壓柜內外運行環(huán)境
4.3.1 在高壓柜后門加裝風機,加強高壓柜柜內與柜外的空氣對流。
4.3.2 將高壓柜上、下室之間的隔板改為局部帶網紗式的通風板,加強高壓柜上、下室的通風。
4.3.3 在高壓柜操作盤柜內側加裝固定支撐桿,解決高壓柜柜體薄弱、不受力導致操作力中途損耗的問題。
4.4 “四強工藝”:提高現場刀閘部件組裝工藝
4.4.1 開展刀閘拼裝后的溫升抽查試驗,確認刀閘部件組裝良好。
4.4.2 開展刀閘現場組裝后的壓力測試,確認刀閘合閘后觸指與觸頭接觸力量足夠。
4.4.3 開展刀閘上下兩節(jié)動觸頭桿直線度和加工外徑偏差度的檢測。
4.4.4 在處理后的大電流刀閘兩側加裝無線測溫系統(tǒng),改變傳統(tǒng)的人為紅外測溫手段[5],實時跟蹤被測點的溫度變化,并將監(jiān)測到的數據以無線的方式上傳到主控室終端接收儀,通過局域網來查詢刀閘實時和歷史溫度,并實現超溫主動報警。
4.5 綜合處理方法的成效
依據上述探討和總結出的綜合的、創(chuàng)新的、通用的GN30型大電流刀閘發(fā)熱缺陷處理方法,徹底解決了該110kV變電站刀閘發(fā)熱問題,在相同運行負荷和環(huán)境下,將刀閘溫度由之前測得的110度下將到52度。并將紅外測溫結果與在線測溫數據進行了對比,發(fā)現數據相差不大。加裝了在線測溫裝置后,為實時監(jiān)測刀閘的運行狀況,檢測刀閘改造后的長時間效果提供了依據。
目前,已將該方法用于另外幾個出現GN30型大電流刀閘發(fā)熱、觸指脫落、熔焊、旋轉瓷套開裂等缺陷的變電站。效果都比較理想。
5 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各個供電局不少變電站的負荷也屢創(chuàng)新高,這就給變電站內設備的可靠運行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尤其是考驗著大電流刀閘的可靠運行。文章探討和總結出的“一改結構、二變材質、三改環(huán)境、四強工藝”的四部曲處理辦法,對綜合、徹底消除國內大部分GN30型大電流刀閘發(fā)熱、熔焊等缺陷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變電設備檢修(第二冊)[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2]葉茂泉.GW16型隔離刀閘發(fā)熱故障分析[J].電力安全技術,2012,14(7):56-57.
[3]楊德華.10kV旋轉式隔離開關易引發(fā)的故障原因分析及改造[J].廣西電力,2007(5):48-49.
[4]黃敬俠,劉祥吉,郭湛林,等.對GW4型刀閘發(fā)熱問題的研究[J].中國高新企業(yè)技術 2013(33):23-24.
[5]金小虎,張睿.隔離刀閘發(fā)熱缺陷的分析與預防[J].電力安全技術,2011,13(10):62-63.
作者簡介:裴運軍(1981-),男,工程師,主要研究高壓輸變電設備的檢修與維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