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
日本有個叫千惠的女子,生下女兒之后,原本治愈的癌癥再次復發(fā),女兒四歲生日這天,千惠送女兒的生日禮物是一條圍裙。雖然為時有點早,但時間已經(jīng)容不得她等待,在她的指點下,女兒阿花開始學習做飯、做家務(wù)。她教女兒如何拿菜刀,如何洗菜。衣服翻著脫下來,就翻著還給她,讓她整理好。只要是阿花力所能及的事,千惠都讓她自己來。比孩子先來到這個世界的父母,注定無法陪孩子走完一生的路,教給孩子什么最重要?千惠說:“是讓孩子一個人也能好好活下去的能力,教阿花做家務(wù),就是把生存的本領(lǐng)傳授給她?!盿
千惠去世后,阿花給天國的媽媽寫信:阿花有件事想告訴你哦!那就是所有的便當我都會自己做了!媽媽你很吃驚吧?最近我的拿手菜是咖喱飯和土豆燒肉……不說別人的壞話,不忘記微笑,這些都是媽媽教給我的。雖然我也會覺得好難啊,不過車到山前必有路?!跋胂雱e的,想想別的”,以前媽媽經(jīng)常這樣說。阿花已經(jīng)不哭了,我會加油哦!
阿花是千惠留給丈夫最貼心的禮物,一個會做飯的女兒,注定會溫暖父親一輩子。
在我認識的會做飯的孩子里,似乎個個都溫暖善良,對生活充滿了熱愛。
我小時候有個好朋友,我叫她五五。五五母親精神不太好,父親在縣醫(yī)院工作,工作繁忙,家務(wù)活不得不全都交給五五。五五會耐心地為母親梳小辮,母親只有這時才會很乖,微笑著一動不動;五五小學一年級時就會做飯了,她要做一家人的飯,因為個頭小,她需要站在小板凳上才能夠得著灶臺。有一個黃昏,我去她家給她送包書本用的掛歷紙,看見她家院子里有大片大片的晚飯花開著,曛黃的燈下,她陪著母親、帶著弟弟正在吃晚飯,桌上擺著土豆絲、熗白菜,還有一碗西紅柿蛋花湯,一人一碗白米飯,吃得正香。
五五的父親經(jīng)常做手術(shù)到半夜才能回家,而他拖著疲憊腳步進門的一瞬間卻是幸福的,五五總會撥出一點飯菜,用碗扣著,留給肚饑的父親當作夜宵。
大人們經(jīng)常憐惜地說:“老天爺憐憫五五的父親,給他一個精神不正常、生活無法自理的妻子,但又給了他一個知冷知熱、從小就非常懂事的五五,扯平了,不虧?!?/p>
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長大后的五五考上了北京舞蹈學院,畢業(yè)后北漂。人都說北漂的孩子不容易,而五五適應能力特別強,在北京開了舞校,買了房子,準備等父親退休后,將父母接到身邊安享晚年。會做飯的孩子,在其他方面通常也是優(yōu)秀與積極的。
五五說過一句話,她也會有低落與沮喪之時,但每次做飯,都是一個愉快的過程。生活的意義在菜刀下漸漸蘇醒,不會做飯的孩子,是不可能理解這個過程中力量是如何復蘇的。
【原載2014年7月23日《揚子晚報·繁星》】
插圖 / 白夸了 / 邸天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