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西方各種社會思潮極大地沖擊著我國高校的校園文化,因此,合理應對社會思潮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更是讓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當代社會思潮;大學生;負面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社會思潮是指某一時期內(nèi)在某一階級或階層中反映當時社會政治情況而有較大影響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會存在為基礎,以特定的思想理論為理論核心,并與某種社會心理發(fā)生互相影響、互相制約、互相滲透的作用。大學生是國家強盛和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正確把握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引導,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前提和現(xiàn)實需要,也是促進青年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客觀要求。
一、當代對大學生影響較大的社會思潮簡析
(一)功利主義思潮。功利主義的主張是關于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的主張,其基點建立在后果評價上。它認為任何人的幸福都在于快樂的量超過痛苦的量,任何行為的善也在于其產(chǎn)生的快樂的量大于其痛苦的量。這種主張是把利益作為個人行動的驅動力,其主要特點也是片面講究實用和利益,在價值判斷上以是否能夠滿足自身需求為標準,認為能夠滿足自己需求的,就是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
(二)實用主義思潮。實用主義強調(diào)以人的價值為中心,以實用、效果為真理的檢驗標準,其整套理論是建立在經(jīng)驗之上的。實用主義最突出的理論特點就是鼓吹工具主義的“價值至上”觀,將認識中的價值關系、效用關系置于事實關系之上,甚至以人的主觀需要的滿足程度來排斥認識的客觀性,其主張“有用就是真理”集中體現(xiàn)了這種特點。
(三)新自由主義思潮。新自由主義是在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個新的理論體系,它鼓吹國家在現(xiàn)代社會中不應該起任何作用,現(xiàn)代社會必須回到自由放任主義。新自由主義思潮推崇個人自由,自我實現(xiàn),主張自由競爭,反對外在干預,這些觀點對大學生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對個性張揚的大學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四)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思潮。后現(xiàn)代主義是20世紀中葉興盛于西方世界的一種文化思潮,是晚期資本主義工業(yè)社會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是對文化哲學和精神價值取向進行批判和解構的文化運動。從根本上來講,后現(xiàn)代主義是對當代資本主義經(jīng)濟、政治、社會生活的反映,它具有反傳統(tǒng)、反權威等反叛性特點,并深刻地批判和揭露現(xiàn)代資本主義。
(五)消費主義思潮。對大學生影響較大的消費主義是側重于一種消費價值觀的描述和批判,這種消費主義價值觀在現(xiàn)實中主要表現(xiàn)為一種缺乏批判意識的無度消費,它煽動人們的消費激情,刺激人們的購買欲望,代表著一種意義的空虛狀態(tài)以及不斷膨脹的消費欲望,無限制,無終結,它主張消費越多越幸福、越民主、越進步。
二、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分析
第一,社會思潮影響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使得價值取向功利化。功利主義思潮所滋生的急功近利情緒嚴重侵蝕著不少青年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了達到個人的私利目的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它所帶來的殘酷競爭也不利于和諧校園的建設。而實用主義思潮對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人生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以及對舊哲學的批判引起了當代大學生的共鳴,這就使其樹立不正確的價值觀,價值取向功利化。
第二,社會思潮影響大學生樹立遠大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使得理想信念淡漠。新自由主義的本質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產(chǎn)物,與建立在生產(chǎn)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主義是根本對立的,從根本上造成了個人與社會的根本對立,使不少大學生動搖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失去了對社會主義的信心。而后現(xiàn)代主義滲透著懷疑主義、虛無主義和價值論上的多元主義,讓大學生無所適從,好與壞、善與惡的辨別能力減弱,影響其健康成長與發(fā)展,理想信念被淡化。
第三,社會思潮使得大學生消費觀念扭曲,鋪張浪費現(xiàn)象嚴重,不利于大學生繼承中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德。隨著大學生的消費能力提高,消費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滿足需要,更是要充分的表現(xiàn)自我、張揚個性,跟上時代的潮流,容易導致其消費觀扭曲、勞動觀淡薄、審美品位喪失、環(huán)保意識不強等問題。而且由于家庭背景的不一致,家庭條件落后的學生會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自卑感。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策略
第一,正確認識各種社會思潮的產(chǎn)生和實質,提高對各種社會思潮批判引導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的認識。社會思潮作為一種思想文化現(xiàn)象,它所涉及的范圍和領域十分廣泛,社會上的各種思潮往往習慣于向高校聚集,尋找其思想文化土壤,而高校在接受各種社會思潮后,使其擴散、流行,不斷向社會傳播和輻射。我們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了解其產(chǎn)生過程和實質以及對大學生的危害性,在客觀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上,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
第二,根據(jù)大學生與當代社會思潮的互動特點,系統(tǒng)研究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途徑以及大學生對社會思潮的接受過程,有針對性地探討教育引導新渠道、新方式。我們要充分了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途徑以及大學生對社會思潮的接受過程,豐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渠道,不斷根據(jù)學校教育的實踐經(jīng)驗以及各種教育因素、教育途徑與學生教育相結合,更新并創(chuàng)新教育渠道和教育方式。
第三,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當代社會思潮,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幫助大學生從自私和功利中解脫出來;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人心,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價值觀,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要求積極引導大學生熱愛傳統(tǒng)文化;用社會主義榮辱觀來規(guī)范大學生的行為,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梅榮政.用馬克思主義引領社會思潮[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2] 陳立思.社會思潮與青年教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 洪曉楠.當代西方社會思潮及其影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余雙好.當代社會思潮的內(nèi)涵、特征及其研究意義[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8).
作者簡介:王超(1989- ),男,漢族,黑龍江牡丹江人,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2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