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元時期圖書廣告與促銷術

      2014-08-21 01:44:26王海剛
      出版廣角 2014年14期

      [摘要]宋元時期的書坊刻書具有較強的商業(yè)性。為了招徠讀者,獲取經濟利益,宋元書商常常在書籍上刊登圖書廣告。文章從牌記廣告、題跋廣告、封面廣告、書目廣告及征稿廣告等方面對圖書促銷術作了初步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宋元時期;圖書廣告;促銷術;出版史

      [作者簡介]王海剛,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宋元時期是我國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當時,官刻、坊刻和家刻三大系統(tǒng)業(yè)已形成,書業(yè)的商品意識日趨濃厚,競爭日益激烈。宋元書商利用各種廣告形式宣傳圖書,促進銷售。本文擬從牌記廣告、題跋廣告、封面廣告、書目廣告、征稿廣告及版權保護中的廣告等六個方面,就圖書促銷術略陳己見。

      一、牌記廣告

      牌記又叫墨圍、碑牌、木記、木牌、書牌等,它是宋代以來古籍構成的一個重要部分。葉德輝云:“宋人刻書,于書之首尾或序后、目錄后,往往刻一墨圖記及牌記。其牌記亦謂之墨圍,以其外墨闌環(huán)之也,又謂之碑牌,以其形式如碑也。元明以后,書坊刻書多效之。其文有詳有略?!盵1] 一方面,牌記可以反映刻書者姓名堂號、時間地點、版本源流、內容簡介等;另一方面,牌記是推銷圖書的有力工具,具有廣告之功效。宋元書商利用牌記大做文章,形成鮮明的廣告特色。或言版本之善,如建安余氏慶元三年刻本《重修事物紀原集》牌記云:“此書系求到京本,將出處逐一比校,使無差謬,重新寫作大板雕開,并無一字誤落。時慶元丁巳之歲建安余氏刊。”[2]以當時聲譽好的“京本”作號召,吸引讀者。或言??敝缢嗡拇瘫尽读椅倪x》序后牌記云:“此集精加校正,絕無舛誤,現(xiàn)在廣都縣北門裴宅印賣?!被蚵暶鲌D書出版情況,諸如用紙規(guī)格、質地、品種、數(shù)量、工價等,明碼實價,引導消費。如宋淳熙三年(1176年)舒州刻本《大易粹言》牌記:“今具《大易粹言》一部,計二十冊,合用紙數(shù)印造工墨錢下項:紙副耗共一千三百張,裝背饒青紙三十張,背清白紙三十張,棕墨糊藥印背匠工等錢共一貫五百文足,賃板錢一貫二百文足。庫本印造,見成出賣,每部價錢八貫文足,右具如前。淳熙三年正月□日。”[3] 或言內容之好,如宋建安余氏刻本《活人事證藥方》目錄前牌記云:“藥有金石草木、魚蟲禽獸等物,具出溫涼寒熱、酸咸甘苦、有毒無毒、相反相惡之類,切慮本草浩繁,率難檢閱。今將常用藥性四百余件附于卷首,庶得易于辨藥性也。”

      至元代,牌記內容更為豐富,語言更加優(yōu)美。元至正梅隱精舍刻本《書集傳》,書前牌記云:“兩坊舊刊詩書集傳俱無音釋,覽者有遺恨焉。本堂今將書傳附入鄱陽鄒氏音釋,詩傳金華許益之名物鈔音釋,各依名儒善本點校,句讀仍取纂圖置之卷首、大字刊行,精加校正無差,庶幾讀者豁然無疑矣。與坊中舊本玉石判然,收書君子幸鑒?!盵4] 該書廣告自夸名儒點校,毫無訛舛。元代劉氏翠巖精舍亦善于用牌記做廣告宣傳,其刻本《漁隱叢話》牌記曰:“車書一家,文風鼎盛,經史諸集,煥然一新,至于詩家評話,刊行尤多。惟《漁隱叢話》是又集詩家之大成者,尚此闕焉。元來善本,已有舛誤,況板經九十余年,訛脫尤甚。今本堂廣求古今文集,補訛訂舛,重新繡梓,庶可備牙簽三萬軸之儲,錦囊三千首之助。高山流水,必有賞音。六一堂余白?!盵2]牌記語言優(yōu)美,訴諸情感,為廣告之佳作。

      二、題跋廣告

      題跋即書后題字,一般為“后覽者”所寫,但也有些跋語在成書時就有,多是刻書者為擴大知名度,以廣招徠。題跋的內容豐富,或交代底本情況,或說明刻書緣起。撰者或為坊主、刻者本人,或為延請方家專門撰寫。題跋廣告在宋代雖數(shù)量不是很多,但已是一種獨立的圖書廣告形式。建安余氏刻本《春秋公羊經傳解詁》序后有一段跋文:“《公羊》、《榖梁》二書,書肆苦無善本,謹以家藏監(jiān)本及江浙諸處官本參校,頗加厘正,唯是陸氏釋音字或與正文字不同,如……若此者眾,皆不敢以臆見更定,姑兩存之,以俟知者。紹熙辛亥孟冬朔日建安余仁仲敬書?!盵2]此為介紹??鼻闆r。

      元代題跋廣告有較大發(fā)展,內容少者幾十字,多者為上百字的整篇文章。如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劉承父刻本《新刊續(xù)添是齋百一選方》有跋語云:“此集已盛行于世,近得是齋全本,其為方也一千有余,分門析類列之于目,井井可觀,皆系經驗不傳之秘。凡丈夫、婦人、小兒諸證,纖悉委曲,靡所不備。鼎新刻梓,三復校正,并無訛舛,凡我尊生君子伏幸詳鑒。歲在癸未端陽前一日,建安劉承父謹咨?!盵5] 此跋語帶有明顯的廣告意味。此外,還有用完整的上百字文章附于書后以宣傳該書之價值。平陽張宅晦明軒蒙古定宗四年刻《重修經史證類備用本草》,憲宗三年至五年(1253—1255年)刻《增節(jié)標目音注經義資治通鑒》,兩書題跋字數(shù)之多,為宋元間刻書之最。茲錄前一種題跋全文如下:

      重修本草之記。此書世行久矣,諸家因革不同,今取證類本尤善者為窠模,增以寇氏衍義,別本中方論多者,悉為補入。又有本經別錄,先附分條之類,其數(shù)舊多差互,今亦考正。凡藥有異名者,取其俗稱,注之目錄各條下,俾讀者易識,如蚤休云紫河車,假蘇云荊芥之類是也。圖像失真者,據(jù)所嘗見,皆更寫之,如竹分淡苦堇三種,食鹽著古今二法之類是也。字畫謬誤,殊關利害,如升斗疽疸、上下千十未末之類,無慮千數(shù),或證以別本,質以諸書,悉為厘正。疑者闕之,敬俟來哲,仍廣其脊行,以便綴緝,庶歷久不壞。其間致力極意,諸所營制,難以具載,不敢一毫茍簡,與舊本頗異,故目之曰重修。天下賢士夫,以舊鑒新自知矣。泰和甲子夏己酉冬日南至晦明軒謹記[2]。

      這段文字,以底本之善、??敝皟热葜脼閺V告訴求點,吸引讀者。

      三、封面廣告

      宋代雖然出版了大量書籍,但是直到如今尚未發(fā)現(xiàn)有封面的。宋本最多是卷端題署書名,或版心刻書名簡稱,有時為引人注目,每卷書名用雙行大字。又出現(xiàn)印好的長條書簽,印上書名,貼在印本書皮上方左側,起了書名頁的作用[6]。元代首次出現(xiàn)帶插圖的封面,即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建安書堂刻印的《新全相三國志平話》。到至治年間(1321—1323年),建安虞氏書坊出版了《新刊全相平話武王伐紂書》《新刊全相平話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后集》《新刊全相秦并六國平話》《新刊全相平話前漢書續(xù)集》《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五種平話。這些書籍的封面都帶有插圖,其對圖書的廣告宣傳,相比一般文字廣告要更形象、更直觀,也具有更突出的效果。

      在這類封面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建陽劉君佐翠巖精舍刻印的《廣韻》封面[2]。該封面的中間有“新刊足注明本廣韻”八個大字,上方分別有“校正無誤” “翠巖精舍”兩行,書名的左邊有“至正丙申仲夏繡梓印行”字樣,右邊有“五音四聲切韻圖譜詳明”字樣。文字對稱醒目,且傳遞了諸多信息,包括出版者、出版時間、依據(jù)版本(明州本)及圖書內容(按五音四聲注釋,有圖譜,校正無誤)等。這樣的封面,單獨抽出來是可以當廣告宣傳畫去張貼的??傊摲饷娴脑O計達到相當高的藝術水平,較好地起到了宣傳作用。

      四、書目廣告

      上文論及的幾種促銷術,多局限于為一書做宣傳,書目廣告則彌補了這種不足,可為多種圖書做廣告。如以編印醫(yī)書著稱于世的四川眉山萬卷堂,所刊《新編近時十便良方》附有刻書目錄:

      太醫(yī)局方 普濟本事方

      王氏博濟方 海上方

      斗門方 初虞世方

      集驗方 雞峰普濟方

      蘇沈良方 李畋該聞集

      孫尚藥方 本草衍義

      南陽活人書 郭氏家藏方

      萬卷堂作十三行大字刊行,庶便檢用,請詳鑒[2]。

      這個目錄實則鬻書廣告。書目廣告對于及時傳遞出版信息,指導讀者購買,具有重要作用。

      元代的書目廣告較宋代又有新的發(fā)展,不僅有新書預告,而且出現(xiàn)再版廣告。元至治年間一書坊主在《大元圣政典章新集至治條例》目錄后標明“至治二年以后新例,候有頒降,隨類編入梓行,不以刻板已成,而靳于附益也。至治二年六月謹咨”。而在本書綱目后則說明“大元圣政典章,自中統(tǒng)建元至延祐四年所降條畫,板行四方,已有年矣。欽惟皇朝政令,誕新朝綱,大振省、臺、院、部,恪遵成典。今謹自至治新元以迄今日頒降條畫,及前所未刊新例,類聚梓行,使官有成規(guī),民無犯法,其于政治豈小補云”。這既是一個新書預告,又是一個說明刻書經過的再版告白。

      五、征稿廣告

      征稿廣告是伴隨書業(yè)的崛興而出現(xiàn)的。據(jù)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宋刊本《新編四六必用方輿勝覽》一書《拾遺》目錄之前有征稿啟事:“是編既鋟流布矣。重惟天下奇聞壯觀見于文人才士記述者,浩不可窮。耳目所及,幸而得之,則亦泰山一毫芒耳。因閱群書,復抄小集,附刊于后,名以《拾遺》。每州各空其紙,以俟博雅君子續(xù)自筆入,或因鬻書者錄以見寄,使足成此一奇書,蓋所深望云?!盵7]

      到了元代,書坊主為了獲取好的書稿或善本,在刻印的書籍上刊登征稿廣告,以求稿源充足。如日本翻元本《碧巖錄》卷五后有征稿啟事:“隅中書隱鼎刊圜悟《碧巖錄》,幸已訖事,四方禪友或收得《祖庭事苑》、《萬善同歸錄》及禪宗文字世罕刊本者,幸乞見示,當為繡梓,以廣禪學,此亦方便接引之一端也,告毋金玉幸甚,稟白。”[8] 元蔣子正《山房隨筆》載:“吉州羅西林集近詩刊,一士囊詩及門……曰:‘將見汝主人,求詩刊?!睉鞯哪康氖鞘棺约旱脑娮鹘璩霭嫔讨Φ靡钥×鞑ァ:笾猎瓯?(1336年)孫存吾編、虞集校選的《元詩》,原文四行云:“本堂今求名公詩篇,隨得即刊,難以人品齒爵為序。四方吟壇多友,幸勿責其錯綜之編。倘有佳章,毋惜附示,庶無滄海遺珠之嘆云。李氏建安書堂謹咨?!盵6]該廣告宣稱,不論作者地位如何,只要有好的作品,隨得即刊。張秀民先生《中國印刷史》云:“這類建本征稿廣告是空前的,明代書坊有所仿效?!盵6] 元末的這種征稿廣告,至明代為蘇、杭書坊所仿效,征集范圍更廣。

      六、版權保護中的廣告

      宋人有了初步的版權保護意識和行動,而這種版權保護有時是一種自我保護的需要,有時也是一種營銷策略,是借保護版權來巧妙地進行圖書的宣傳[9],即借版權保護之名而行廣告宣傳之實。宋淳祐八年(1248年)杭州國子監(jiān)受會昌縣丞段維清之請,發(fā)布了保護其已故叔父段昌武編撰的《叢桂毛詩集解》版權的文告,其文如下:

      行在國子監(jiān)據(jù)迪功郎新贛州會昌縣丞段維清狀,維請先叔朝奉昌武以《詩經》而魁秋貢,以累舉而擢第春官,學者咸宗之。卬山羅史君瀛嘗遣其子侄來學,先叔以毛氏詩口講指畫,筆以成編。本之東萊《詩記》,參以晦庵《詩傳》,以至近世諸儒。一話一言,茍足發(fā)明,率以錄焉,名曰《叢桂毛詩集解》。獨羅氏得其繕本,校讎最為精密。今其侄漕貢樾鋟梓,以廣其傳。維清竊惟先叔刻志窮經,平生精力畢于此書,倘或其他市肆嗜利翻板,則必竄易首尾,增損音義。非唯有辜羅貢士鋟梓之意,亦重為先叔明經之玷。今狀披陳,乞備牒兩浙、福建路運司備詞約束,乞給據(jù)付羅貢士為照。未敢自專,伏候臺旨,呈奉臺判牒,仍給本監(jiān)。除已備牒兩浙路、福建路運司備詞約束所屬書肆,取責知委文狀回申外,如有不遵約束違戾之人,仰執(zhí)此經所屬陳,乞追板劈毀,斷罪施行,須至給據(jù)者。

      右,出給公據(jù)付羅貢士樾收執(zhí)照應。

      淳祐八年七月□日給[10]。

      該文告中,所云“一話一言,茍足發(fā)明”,“校讎最為精密”,“刻志窮經,平生精力畢于此書”等,不乏“王婆賣瓜,自賣自夸”之味道。清人葉德輝對此有精辟論述:“竊謂此等括帖之書,本無關于功令,當時干人門下,不過意圖壟斷漁利,假官牒文字以遂其罔利之私。此亦自來書坊禁人翻雕己書之故智也。”[1]葉氏透過版權公文,看到了書商的廣告意識。

      元代也有類似的版權公文,據(jù)王重民先生《中國善本書提要·經部十》記載,元統(tǒng)三年(1335年)后刻于浙江的《古今韻會舉要》文曰:“……今繡諸梓,三復讎校,并無訛誤。愿與天下士大夫共之。但是編系私著之文,與書肆所刊見成文籍不同。竊恐嗜利之徒改換名目,節(jié)略翻刊,纖毫爭差致誤學者。已經所屬陳告,乞行禁約外,收書君子伏幸藻鑒?!盵10]該版權聲明旨在宣傳圖書,以推銷自己。

      戈公振先生云:“廣告為商業(yè)發(fā)展之史乘,亦即文化進步之記錄。……故廣告不僅為工商界推銷出品之一種手段,實負有宣傳文化與教育群眾之使命也?!盵11] 宋元書商以圖書為媒介,利用牌記、題跋、封面、書目及征稿等多種廣告形式,招徠讀者,促進銷售。

      [1]葉德輝. 書林清話[M]. 北京:中華書局,1957:152;37-38.

      [2]林申清. 宋元書刻牌記圖錄[M].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60;121;56;106;118;61.

      [3] 曹之. 中國印刷術的起源[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435.

      [4] 袁逸. 中國古代的書業(yè)廣告[J]. 編輯之友,1993(1):68.

      [5] 謝水順,李珽. 福建古代刻書[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196.

      [6] 張秀民. 中國印刷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21;325;325.

      [7] 傅增湘. 藏園群書經眼錄[M]. 北京:中華書局,1983:383.

      [8] 曹之. 中國古籍版本學[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438.

      [16] 范軍. 兩宋時期的書業(yè)廣告[J]. 出版科學,2004(1):64.

      [10] 周林,李明山. 中國版權史研究文獻[M]. 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1999:4,12-13.

      [11] 戈公振. 中國報學史[M]. 北京:中國新聞出版社,1985:180.

      汉沽区| 南丹县| 瓦房店市| 四会市| 巴里| 龙州县| 山东| 泽普县| 读书| 沙雅县| 永嘉县| 东海县| 肥东县| 定远县| 绩溪县| 黄山市| 七台河市| 黎城县| 呼图壁县| 宁远县| 盘锦市| 密云县| 桐梓县| 大兴区| 连江县| 巴彦淖尔市| 都安| 卢氏县| 桐乡市| 黑山县| 乃东县| 进贤县| 乌兰县| 姜堰市| 榕江县| 长宁区| 信宜市| 天镇县| 桃江县| 察隅县| 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