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 劉海波 田戎
【摘 要】文章圍繞拓寬院校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從深刻理解把握專題式教學的本質內涵入手,探討了專題式教學的實施過程,對院校組織實施專題式教學與運用提出了個人觀點和對策。
【關鍵詞】院校;專題式教學;對策
創(chuàng)新教育已是院校教學改革的主旋律,更是素質教育的精髓。如何落實以創(chuàng)新教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是院校教學改革面臨的重要課題。通過優(yōu)化現代教學方法,實施專題式教學,是加強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本文就組織實施專題式教學,談一點粗淺看法。
一、深刻理解專題式教學的內涵
一是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員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手段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既寓于院校的辦學思想、育人環(huán)境中,寓于學員隊的思想、作風、紀律教育中,也寓于教員授課時的教學中。專題式教學對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體現在教員的授課上,通過教員的精心準備,就專業(yè)領域內某一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就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或大家有些疑慮的問題,以課堂為教學場所,以研討式授課方法,把教學內容傳授給學員,既補充和深化了教學內容,又拓寬了學員的知識面,同時也激發(fā)了學員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教學內容通過專題形式教學。教學是教員在教學過程中向教學對象系統(tǒng)傳授的知識、技能,灌輸的思想和觀點,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總和,它是實現教育目的、培養(yǎng)合格的軍事人才的重要保證,是組織與實施教學的基本依據,是衡量教學質量的尺度,是構成教學過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是聯結教員與受教育者的重要紐帶。
二、專題式教學的實施過程
教學過程的基本因素包括教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員,是教員的主導作用和學員的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的過程,也是教員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把教學內容傳授給學員的過程。
一是選擇教學內容。內容應具有前瞻性,能夠反映專業(yè)前沿知識,是本專業(yè)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可能是爭論比較大的問題,這樣,學員在學習過程中才能有興趣,發(fā)揮學員的主體作用。
二是進行充分準備。專題式教學由于其內容的創(chuàng)新性,決定了主講教員必須進行充分的準備,包括講義、大綱、教案的編寫、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可能出現的提問問題的解答,討論問題的設定,其他教學資源的準備,也包括討論的組織等。
三是精心實施教學。專題式教學不同于一般教材內容教學,不能按一般教材內容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講解,要突出內容的“深”、“新”,關注學員的表情,引導學員積極思考。對有爭論的問題,要講清楚各種觀點。對未定論的問題,講明幾種可能的發(fā)展趨勢。對當前不能滿足實際工作需要的法規(guī)制度,多講幾個為什么。講課要客觀實際,即不能這也不是、那也不好,也不能認為一切都好。
四是積極展開談論。專題式教學過程中,方法可以靈活。討論既可以在講課中進行、也可以放到講課后進行。既可以設置討論主題,圍繞主題展開討論,也可以發(fā)揮學員的積極性,由學員自主發(fā)言,自設主題。教員應把握討論的方向,不能信馬由韁,討論一些與講課內容無關的問題,應真正體現專題式教學的特色。
三、開展專題式教學應考慮的因素
一是教學對象、時機、時間。專題式教學從教學對象講,應該是所有本科學員、短輪訓干部、研究生。對本科學員,在系統(tǒng)學習了大量專業(yè)課的基礎上,選擇第四年最后一個學期比較合適,這時學員的課程學習已經接近結束,各方面的知識結構、知識體系已比較完善,具備了更進一步向更高層次邁進的基礎,這個學期也本科畢業(yè)學員進行畢業(yè)設計(論文)的階段,對進一步提高學員的科研能力也有很大作用。專題式教學的次數不易多,而在于精,少則一次、2小時,多則三次、6小時。
二是教員的選聘。專題式教學質量如何,關鍵取決于教員,教員在教學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其教學水平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大小關系到教學的效果。由于專業(yè)課專題式教學要求比較高,所以并不是一般教員,特別是年輕教員所能承擔了的,需要具有較高教學和科研水平,如有可能,也可以設立專題式教學課題組,由一名學科帶頭人牽頭,分工協(xié)作,共同完成專題式教學講義的編寫工作,發(fā)揮集體力量的優(yōu)勢,選擇一名教學進行課堂教學。從教學實踐上看,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如果個人完成,可以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研究專長,內容銜接比較順暢,并可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學中,更容易駕馭課堂,但由于個人水平的局限性,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上不容易把握。
三是教學資源的整合。主要包括教材、參考資料、網絡資源。任何一種專業(yè)教學專題,都是在學員已有知識基礎上的深化,教材由于其系統(tǒng)全面的知識體系,仍然是學員學習專題的知識基礎,學員應深刻理解和掌握其主要內容。參考資料主要包括專業(yè)雜志、上級文件、領導講話、專業(yè)會議論文集等。
四、開展專題式教學應把握的問題
一是需要在觀念上更新。充分認識它在現代教學和培養(yǎng)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學方法有多種多樣,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長短。應適應現代教育的發(fā)展趨勢,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現在的生長干部學員文化基礎好、接受知識快、思維比較活躍、理解問題的能力比較強,在高年級學員中開展專題式教學具有可行性。短輪訓干部學員和研究生更需要實施專題式教學。
二是需要在理論上研究。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是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理論來自實踐,得到進一步升華后,又去指導實踐。面臨軍隊院校改革的發(fā)展方向,適應我院人才培養(yǎng)任務的變化和調整,滿足學員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我們加大教學理論研究的力度,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理論研究成果,結合我院的教學實際,認真研究專題式教學的理論問題。給誰開、什么時候開、開多少、開什么內容需要研究;專題式教學方法和其他教學方法如何綜合運用需要研究;如何把專題式教學內容和系統(tǒng)全面教學內容銜接好需要研究。等等。
三是需要在實踐中探索。我院目前有生長干部學員、短輪訓干部學員、研究生等多層次教學對象,每一種教學對象都有其特點。專題式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在教學實踐中勇于探索,認真研究每一種教學對象應具有的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專題式教學方法,摸索規(guī)律,總結經驗,進一步提高專業(yè)課教學方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