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高云,中國傳媒大學在讀研究生,藝術學專業(yè)。
摘要:先秦楚地民歌在中國詩歌史上獨樹一幟,作為早期楚歌代表作之一的《越人歌》更是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对饺烁琛分兴w現(xiàn)出來的鮮明的楚地特色及民歌的自由精神不僅是楚風的映射,更對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關鍵詞:《越人歌》;楚歌;楚辭;漢樂府
一、《越人歌》考
《越人歌》出自西漢劉向《說苑·善說》篇,記載了楚大夫莊辛在“游水之上”偶遇襄成君的故事。莊辛遇襄成君,想與之握手,遭襄成君忿色,莊辛以“鄂君子皙與越人”的典故說服襄成君與之結成壯少之好。《越人歌》就是典故中的榜枻越人唱給鄂君子皙的情歌。這首歌通過史料記載的方式得以完整的保存下來,與這首歌的相關的兩個主人公的身份卻是模糊不清的。為了更好的分析《越人歌》的文本,有必要對故事的主人公進行粗略的考證。《善說》對于越人的描述除了“榜枻”之外,再無一字。但是“《越人歌》乃是同性戀歌”的說法卻在后世廣為流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同性戀風俗。潘光旦先生認為“前漢一代幾乎每一個皇帝有個把同性戀的對象,或至少犯一些同性戀傾向的嫌疑?!雹龠@樣的社會風俗為“《越人歌》為同性戀歌”這一說法創(chuàng)造了可能性。2、“越人”而非“越女”。這種模糊記載本身就是對“越人”男性身份的默認。在劉向的《列女傳·趙津女娟》中講述女娟與趙簡子在河上相遇的故事,女娟也是劃船者,書中直接以“女娟”記載,性別明晰。3、“榜枻”乃官職?!鞍駯ぁ币鉃椤按瑯?,引申為“使船者”,即為舟子,子皙乃“鄂君”,地位尊貴,為其劃船者很可能是當?shù)毓俑畬B毎駯?。古代女子不能從官,若“榜枻”果然為官職,則必然為男子。4、莊辛與襄成君為同性。莊辛既然引用鄂君子皙的故事來說服同性者接受自己的愛慕之情,則例證中的“越人”與子皙同性才更具說服力。基于以上幾點原因,基本可以判定越人的性別為男,也就是說《越人歌》為同性戀歌。至于鄂君子皙的身份,通過與《史記》等史料相佐證,可認定鄂君子皙為楚康王之弟,公子黑肱,字子皙。這也符合了《說苑·善說》篇對鄂君子皙的描述,“鄂君子皙,親楚王母弟也,官為令尹,爵為執(zhí)圭”,令尹乃當時楚國最高官職,執(zhí)圭乃楚國最高爵位,由此可見鄂君子皙地位顯赫。越人既為男性,子皙又身份高貴,由此可以判定《越人歌》是一曲“榜枻越人”與身份高貴的王子之間的跨越性別和地位的戀歌。
二、先秦楚歌的自由精神
《越人歌》乃是先秦楚樂,楚樂發(fā)源于楚地,是楚文化的重要一脈,與中原文化相比興起較晚,因而更少地受到了先秦禮制的約束,呈現(xiàn)出了以抒情為基礎的自由的樂舞精神,這在《越人歌》中就有鮮明體現(xiàn):
(一)自由戀歌:不同于中原地區(qū)婚姻禮法嚴格,楚地的婚戀相對自由。男女雙方相互愛慕,則互對情歌,傾訴衷腸。據(jù)“越人歌”故事的描述,鐘鼓之音結束后,榜枻越人即刻“擁輯而歌”,借歌唱向鄂君子皙表達愛慕之意。越人的情感表白非常直接,鄂君子皙的接受得也十分爽快。既有了愛慕對象,便以歌傳情,情歌是楚歌的重要構成部分,而自由的婚戀文化則是楚地情歌的動因。楚地詩歌的情愛之風在《詩經(jīng)》中也有所體現(xiàn)?!对娊?jīng)·國風》中的《周南》、《召南》篇中的詩歌被學者們歸屬于楚歌之中。在這25首詩歌中,有15首都與婚戀有關,可見楚地自由戀愛的風俗為詩歌提供了豐富的內(nèi)容,同時也為楚地民歌增添了幾分浪漫主義氣息。
(二)吸收異族音樂:《越人歌》原本是越人所唱,也就是說它本是越人之歌,然而翻譯為楚語之后,卻契合了楚歌的風格特色,被楚文化所吸收,成為了楚歌之中的經(jīng)典之作。楚樂之所以能夠迅速成長并流行至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楚歌的包容性。楚樂不僅吸收了越歌,對包括中原音樂文化在內(nèi)的多種異族音樂文化都兼收并蓄。這種包容性在《楚辭》之中有集中體現(xiàn)。在楚辭的《招魂》中寫道,“鄭衛(wèi)國妖玩,來雜陳些”;《大招》篇中寫道,“代、秦、鄭、衛(wèi),鳴竽張只;伏羲《駕辯》、楚《勞商》只……”。由此可見,代、秦、鄭、衛(wèi)的樂舞都已融合在楚地的《激楚》、《揚陽》中。
三、自由精神的成因
楚地民歌自由精神的形成,除了受到時代、地域的影響之外,也與楚地的文化背景以及楚地民歌特有的詩樂樣式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一)社會背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紛爭,戰(zhàn)亂不斷,乃是“禮崩樂壞”的社會。所謂“三年不為樂,樂必崩”,這里所說的“樂”是被灌入“等級”制度的禮樂。禮樂是封建統(tǒng)治者維護其階級利益的的方式,“禮樂”崩壞,則政治環(huán)境較為寬松,這就為民間音樂的興起提供了廣泛的空間,春秋楚歌便是在這時作為異族民俗音樂崛起的。長北在《中國藝術史綱》中這樣寫道,“春秋,禮崩樂壞,曾被稱為‘鄭衛(wèi)之音、‘桑間濮上之音的民間俗樂影響越來越大,戰(zhàn)國時期,俗樂全面興盛。”這般“禮樂崩壞”的局面為楚歌的自由發(fā)展提供了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
(二)尚巫情結:楚人尚巫,巫術文化是楚地文化的核心,也楚地詩歌、樂舞特色的集中體現(xiàn)。漢王逸曰:“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④在楚國的神巫體系中,“儺公儺母”占有重要地位。“洪水——兄妹婚型”的儺公儺母神話,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xiàn)和影響了楚地婚戀文化。繼“儺公儺母”神話和同性戀歌《越人歌》之后,《湘夫人》、《山鬼》等篇中則描述了人神之戀(女神湘夫人與人間男巫)和人鬼之戀(人間女子與山鬼)?;螒賽勰J绞加诔匚仔g,滲透于楚地詩歌樂舞之中,一定程度了促成了楚地婚戀自由風俗的形成,這種婚戀風俗又反過來影響了楚地詩歌,為其提供了豐富題材,促進了自由戀歌的發(fā)展。
(三)“兮”字與自由體:“兮”是楚國詩歌中最為常見的語氣助詞,雖無具體含義,卻是促成楚地詩歌疊韻之美不可或缺的因素。譯為楚語的《越人歌》,在僅有54個字的歌謠中,有6個“兮”字,另有2個與“兮”同音的“夕”。正是由于“兮”字的運用,詩歌中出現(xiàn)了三言、七言等變化句式,使得《越人歌》的韻律富有變化,一唱三嘆,便于抒情,使得其中的愛慕之情更顯情真意切?!百狻弊衷凇冻o》中得到了延續(xù),并成為楚辭的文化表征,沒有“兮”字,楚辭獨特韻味也就不復存在了。正是“兮”與“自由體”的形式為楚歌中情感的抒發(fā)提供了自由的空間,這也是楚歌的別具一格之處。
四、對楚辭的影響
關于楚辭的源頭,學界有一種說法認為“楚地民歌是楚辭的源頭”,因為無論從時間、地緣還是詩體方面,楚地民歌都與楚辭最為接近。⑤楚辭體是在《詩經(jīng)》與楚地民歌的共同影響下由楚地民歌演變而來的。
(一)以草木比興:在《詩經(jīng)》里收錄楚歌的《周南》《召南》中共有25首詩歌,其中直接以“草木”意象命名的詩歌就有11首?!对饺烁琛分幸灿杏靡杂髑榈摹安菽疽庀蟆薄吧接心举饽居兄Γ膼偩饩恢?。這種借草木比興愛情的作法是楚風詩歌的鮮明特色,深深影響了楚辭。在《離騷》中,屈原以“香草”作比,隱喻高潔傲岸的情操和清正廉潔的品德,這無疑是對前代楚歌中的“草木”意象的繼承和發(fā)展。朱熹在為《楚辭》中的《湘夫人》一篇作注時,寫道,“蓋曰沅則有芷矣,澧則有蘭矣,何我之思公子而獨未敢言耶?……正猶越人歌之所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二)政治與愛情的結合:在春秋戰(zhàn)國這樣一個連年戰(zhàn)亂的年代,《越人歌》這樣的情歌也被賦予了政治意義——鄂君子皙作為楚國王子,其與越人的相擁,也算得上是楚越兩國相交的重要篇章。而子皙同時身兼“令尹”之職,身處“執(zhí)圭”之位,是最高統(tǒng)治階級的代表,其與榜枻越人的相交也就是君臣、君民之間的親近,有些學者認為這是政治融合的象征。而在《離騷》中,屈原則借用了“香草”、“美人”等意象,用愛情比擬君臣之間的關系,以此來傾訴自己的政治抱負和忠君情懷。由此,“以男女之情折射政治理想”便成為楚辭的表達特色之一了。
五、對漢代詩歌的影響
先秦楚歌不僅對楚辭的形成有著重要意義,甚至也影響了對漢代詩歌的發(fā)展。楚地民歌以詩與民樂一體的方式存在的,漢代樂府詩也正是如此。漢樂府中有很大一部分為民間音樂——“班固共載‘歌詩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其中十三家、一百三十八篇為地方民歌?!睗h代的相和歌也是一步步從楚地民歌演變而來的。正如《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中所說,“《相和歌》的原始表演形式,只是清唱,所謂‘徒歌;進一步……叫作‘但歌;再進一步,是用彈弦樂器和管樂器伴奏……這才成為名符其實的《相和歌》?!薄稌x書·樂記》對“漢世街陌謳謠”及江南吳歌等的形成做出這樣的總結——“凡此諸曲,始皆徒歌”。以《越人歌》為代表的楚地民歌以其獨特的民族特色在先秦時期得到迅速發(fā)展,并在楚辭和漢樂府詩歌的形成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其自由的詩樂精神更是對后世的詩樂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v使許多先秦楚歌的原始形態(tài)已經(jīng)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失,但是其豐富的詩樂內(nèi)涵無論是對先秦楚風還是秦漢詩歌的研究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