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
新絳縣位于山西南部,是運城市下轄縣。我從昆山乘20個小時的火車來到此地,只是為了看這里的一所縣中——新絳中學,一個每天只上半天課的高中。
一所縣里的高中只上半天課?最初,幾乎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高中時間都被各科老師填得滿滿的,尤其是各地的縣中,更是以嚴格的軍事化管理著稱。更令人驚異的是,這所中學自從實行“每天只上半天課”的教改措施之后,高考升學率不降反升,每年高考二本上線率提高10%。
一、這究竟是一所怎樣的中學
(一)每天只上半天課,下午全是自習。
網上有則消息:前不久,教育研究院一行來到新絳中學,向校長提出要聽課。得到允許后,卻沒有被通知聽哪節(jié)課,校長告訴記者:“哪節(jié)課都行,什么時間進去都可以。反正上午是展示課,下午是自習課?!睂W生的課桌都是6個或者8個擺成一組,像開圓桌會議。學生或者看書、做習題,或者與旁邊的學生小聲討論,老師則在幾組間隨意走動,如果學生有問題,老師就單獨講解。對于突然進入教室的參觀者,學生視若無睹。
課桌上放的是老師提前發(fā)下來的“探究學案”,前面幾句話是這樣的:臺風、龍卷風為什么可以卷起房子、汽車?水為什么能推動水磨?為什么一只飛鳥可以造成飛機失事……根據這份學案,學生在前一天的自習課上已經預習了相關內容,也做了幾道典型例題。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與同小組同學討論,如果大家都解決不了,可以把問題寫在“互動卡”上,交給老師,老師在課上重點解答。展示課后,學生還會寫出學習報告,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
(二)“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被逼改革。
“生源相同的情況下,教學質量取決于模式;模式相同的情況下,教學質量取決于生源,我們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進行課堂改革,徹底改變教學模式。說明白了,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要打倒老師滿堂灌”。新絳中學開始在全校大規(guī)模推進教改,并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問題解決式課堂。
(三)教室里計算機可以隨時上網。
“老師做的課件可以從網上找到,不會的知識點可以在網上找到答案,那么老師在課上的作用是什么”?
“服務者,讓老師服務于學生,把過去的大鍋飯變?yōu)辄c菜制,讓學生學會獨立表達”。對這樣的答案,我們啟發(fā)良多?!?/p>
二、問題的提出
當前教學改革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其標志之一是教學改革發(fā)展到學法改革上,各學校、各門學科、各位老師都有自己的做法,其中不乏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的成功實例。但是,學法改革的核心是真正承認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能動作用,而目前還有不少教師未能走出應試教育的怪圈,片面追求知識的灌輸,忽視能力的培養(yǎng);教法改革拖了學法改革的后腿。
“題海無涯,回頭是岸”——學生的感慨中包含著多少辛酸與無奈。缺乏創(chuàng)造性的復習,不僅加重學生的負擔,還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其結果是降低復習效率。即便追求升學率,也是適得其反。
三、問題的討論與分析
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指出,復習不是單純地重復,而是用舊知識的磚瓦建造新的高樓大廈。所以,中考復習課應該在原有教學成果的基礎上一方面查漏補缺,鞏固擴大教學成果,更重要的是通過復習,讓學生進一步探討和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舉一反三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一)讓學生“用心”學習,改課堂筆記為課后筆記。
復習《光學》內容,學生通常能總結出光學知識的三大板塊: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我要求每一個學生不分心記課堂筆記,而是全神投入討論并總結三大板塊涉及的知識點,我自己只在這個過程中稍加引導而不是替代包辦。
例如,我曾從光學部分的課后筆記中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還沒吃透。經詢問和分析,原來這個班初二時的凸透鏡成像實驗只走了個形式,沒有對實驗現象進行認真思考,導致沒有掌握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為了解決這個難點,我在下一堂課安排了重做凸透鏡成像實驗,解決了疑問,學生在課后筆記上明確表示已經掌握了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二)讓學生換位學習,改接受學習為自主學習。
例如,一燈泡正常工作時兩端的電壓是6伏,電阻是10歐;要使小燈泡接在9伏的電源上時能正常發(fā)光,應串聯(lián)一個多大的電阻?”臺上“小老師”在講題的時候,臺下學生的思維會處于很活躍的狀態(tài)。這時及時鼓勵學生輪流上臺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會產生不同的解法。針對學生的不同解法,我及時復習串聯(lián)電路的特點:電流相等、電壓比等于電阻比、有分壓作用等。這樣,通過一個習題就輕松復習了“串聯(lián)電路”的知識點。
(三)讓學生內化學習,改題海戰(zhàn)術為學法指導。
例如,“伏安法測小燈泡功率”實驗非常重要,歷年中考經常考到。所以在復習前我閱讀了大量試卷,歸類整理了許多有關題目,總結出一套解題思路——在復習中通過幾個不同的例題,讓學生體會這類題目的解法;最后讓學生比較不同例題,找出其解題過程中的類似之處。通過學生討論,老師點撥,總結出這類題目的共同點是“三個要素”和“兩個狀態(tài)”?!叭齻€要素”指電源電壓、小燈額定電壓(或額定電流)、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電阻;“兩個狀態(tài)”指初始狀態(tài)和正常發(fā)光狀態(tài)。找到了規(guī)律后再加以引申和拓展,提出諸如“三要素中缺電源電壓該怎么辦”之類的問題,讓學生自編題目研究解法。
(四)讓學生愉快學習,改枯燥講授為寓教于樂。
學生對復習課的興趣一般沒上新課那樣濃厚,這就要求老師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聽課效率。比如,在復習反射定律時,為了說明“反射角=入射角”不能說成“入射角=反射角”,我故意問學生:“你父親像你嗎?”學生會發(fā)現我的話有悖于生活常識,全班哄堂大笑,這時再講清為什么不能反著說就不是一件難事。
復習是在學生對學過知識的理解基礎上進行的,要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不能像上新課那樣詳細講解和分析,不能用題海戰(zhàn)術加重學習負擔,更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復習不僅是舊知識的重現和再認識,而且是綜合訓練和素質教育。所以,在中考復習中,教師必須積極改進教法,在備課上狠下工夫,精心安排授課環(huán)節(jié),設計精當的作業(yè),讓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有新的發(fā)現和新的收獲。同時,復習課教學不僅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關系,而且要最大限度地調動、發(fā)揮學生的內在因素和他們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減負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