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石家莊學院 政法學院,河北 石家莊050035)
隨著高校擴招,大批青年學生進入高等學校學習。大學階段的學習是青年成才的重要階段,但是通過調查發(fā)現,很多大學生在大學階段的學習存在厭學心理,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動力不足、對所學專業(yè)缺乏興趣。近年來國家一再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并不斷深化高等教育教學體制的改革,但是很多高校的大學生仍然表現出較強烈的厭學情緒。高校大學生為什么會厭學?目前,高等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在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如何改進大學生的厭學現狀?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對于促進高校教學的改革,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國內有關大學生厭學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厭學現狀的調查研究。大多數調查發(fā)現,大學生厭倦學習情緒與學習拖延現象明顯、對所學專業(yè)缺乏興趣[1]。二是大學生厭學現象的原因分析。大多數學者從社會因素、學校專業(yè)設置、教學方法以及大學生自身觀念等方面對大學生厭學現象展開分析。這些研究對于認識大學生厭學現象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是很多原因分析過于表層化,對于大學生厭學現象缺乏綜合性深層次的分析與認識[2]。三是大學生厭學的對策研究。大多數研究根據經驗分析以及目前大學生厭學的現狀,提出了一些有關調整專業(yè)設置、提高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議。
從目前的研究可以看出,有關大學生厭學問題的研究缺乏宏觀角度的深層次分析,視角單一。本研究從教育功能的角度出發(fā),綜合分析當前大學生厭學問題的現狀,并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議。
為了進一步調查大學生厭學問題的現狀,本研究選取了石家莊市的某省屬大學作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法、個案訪談法對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學習情況進行了調查。
據調查,很多學生對課堂學習缺乏興趣,在一些專業(yè),90%的學生有過逃課經歷。一些課堂的到課率很少達到100%,大多數課堂的到課率也只有70%,如果老師上課不點名,到了大學三、四年級,甚至一些課堂的到課率在50%以下。大學生即使在課堂聽課,也是心不在焉,邊玩手機邊聽課或對老師所講內容無暇顧及,思想開小差,一部分學生上課經常睡覺。
C1,某文科專業(yè)大四學生:“現在很多學生沒心思上課,感覺學不學差別不大,大一的時候很多學生還經常上課,不去上課的不算多。到了大三、大四,大部分學生都不去上課。有的老師實在沒辦法,就點名。點名時學生到的還多些。”
C2,某文科專業(yè)大二學生:“在高中時覺得學習特別有目標,就是為考大學,到了大學不知道怎么學習了,總聽學長說,學不學都一樣,反正畢業(yè)也不好找工作,找到工作也不一定專業(yè)對口。對上課真的沒什么興趣?!?/p>
大學的管理制度要相對寬松一些,目的是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但是在調查中發(fā)現,很多學生到了大學感覺無所適從,感覺時間很多不知道該干什么,感覺很無聊,卻不愿意把時間花費在學習上。很多學生課下無心學習,對于一些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急于應付。課下更多的時間是在宿舍閑聊、上網、看電影,等等,甚至很多同學周末通宵上網。一些學生為打發(fā)無聊時間,去談戀愛;一些去打工,掙零用錢。把課下時間大部分用來學習的非常少。
C3,某理科專業(yè)大一學生:“到了大學真的感覺好無聊,比起高中來,課程要少很多,有時半天沒有課。可能是高中時緊張慣了,到這里來,時間不知道怎么打發(fā),也不愿意學習。宿舍里大多數舍友都不上自習?!?/p>
C4,某文科專業(yè)大二學生:“課下看書學習的同學不多,很多同學喜歡上網,上網好多也是聊天、看電影,在網上查資料學習的很少。一些女生則喜歡逛街,買零食。真的沒學習氣氛。好像大家覺得學不學意義不大。反正考試能通過就行了,沒希望能考高分”。
很多學生在大一剛入學時學習還有一定的積極性,但是過一段時間以后,很多學生學習的目的是應付考試。如老師對考試要求很嚴格,則學習認真程度要高一些。對于一些不需要閉卷考試的考查課,很多學生都不重視。在他們看來,通過較容易。甚至一些文科學生一些專業(yè)課書籍一個學期下來幾乎沒怎么看過。一些學生存在僥幸心理,考試夾帶與考試內容相關的紙條。
C5,某文科專業(yè)大三學生:“現在學習都是應付考試,大學考試也一般比較容易,文科知識只要記住就可以了,只要考試前認真復習,一般通過也沒什么問題。一些同學上課不認真聽,甚至不去上課,但是考試前突擊一段時間,照樣能考得不錯?!?/p>
在目前高校招生過程中,雖然按個體的意愿填報志愿,但是在高中階段我國完全是應試教育,很多學生缺乏對所報專業(yè)的認知,更缺乏對自己適合學什么、對什么專業(yè)感興趣的理性與科學的認知。在高校專業(yè)招收的學生中,有一部分調劑的生源。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對所學專業(yè)并不是很感興趣。加之社會上對于大學生就業(yè)難的種種現實表現與各種說法,很多大學生對專業(yè)缺乏基本的認同,甚至討厭所學專業(yè)。
C6,某文科專業(yè)大二學生:“我不是太喜歡這個專業(yè)。但是報的是這個學校的其他專業(yè),結果被調劑到這個專業(yè)的。”
C7,某理科專業(yè)大三學生:“我們班喜歡本專業(yè),刻苦學習的很少,大多聽說這個專業(yè)就業(yè)前景不樂觀,學習沒動力?!?/p>
在大眾看來,上學的目的是為了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工作或更好的職業(yè)發(fā)展。在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下,很多學生包括家長對大學有一種很強的現實目的,把大學教育當作找到好的工作的階梯,當作改變自身命運、甚至家庭命運的重要途徑。在這種觀念下,很多大學生甚至家長,認為讀了大學理所當然應找到一份工資較高、社會地位較好的職業(yè)。隨著高校擴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漸轉變?yōu)椤按蟊娊逃?,加之我國現在正處于市場轉型、經濟體制轉軌的時期,經濟結構還存在諸多不合理,就業(yè)崗位供應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大學生就業(yè)難的現狀。一些大學生所學專業(yè)與崗位需求不適應,需要跨專業(yè)就業(yè)。很多大學生對所學專業(yè)存在顧慮,對于將來就業(yè)形勢有很多不確定的預期,擔心認真學了本專業(yè)也難以派上用場。對學習抱著可有可無、混個文憑的想法,極大挫傷了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著高校的擴招,高等教育的功能已經有了深刻變化,高等教育不是全能的。但是隨著家庭對學生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學生和家長對高等教育仍然抱有傳統(tǒng)的希望,并沒有跟上高等教育形式的發(fā)展,產生了學生需求與高等教育的矛盾。一旦改變人生命運的希望變得不再明晰,很多學生對大學教育產生了失望的情緒,由此產生了厭學心理。
中國正處于市場體制的轉型期,受多年計劃經濟的影響,市場在配置資源的過程中起的作用非常有限。大學生就業(yè)不僅受專業(yè)學習成績、學校排名、知識技能等人力資本的影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家庭的人際關系網絡等社會資本的影響。大學生在初次就業(yè)中,反映出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就業(yè)質量與層次的重要影響。一些出身于較好家庭背景,具有較強社會資本家庭的大學生,即使在學業(yè)成績、專業(yè)技能方面不太好,由于家庭對就業(yè)的介入,反而在就業(yè)性質、崗位方面明顯好于具有較好學業(yè)成績的學生。“托關系、走后門”等社會不良風氣窒息了當代大學生的進取精神,它使大多數缺乏足夠社會資本的大學生在不公平的高等教育起點及后繼的人生賽程中增加了許多難以逾越的障礙[3]。就業(yè)的不公會給大學生帶來極為消極的影響,這使得很多大學生產生了錯誤觀念,認為學習成績好壞并不重要,找工作關鍵看家庭有沒有社會關系,導致很多大學生不愿意認真學習,產生厭學心理。
對于社會成員來說,進入大學階段的學習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方面。大學教育不是職業(yè)訓練所,應該以科學、理性的態(tài)度對待大學教育。高等教育的核心功能是育人,即通過知識的教與學發(fā)展人性、增進智慧、修養(yǎng)品德,以培養(yǎng)個性得到自由發(fā)展。從社會的角度來看,高等教育應該通過培養(yǎng)人才和探究文化科學知識,為國家和社會貢獻人力、智力和知識資源,發(fā)揮政治、經濟、科技等功能[4]。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大學階段的學習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為大學生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從這個角度上講,大學也是一種人生經歷,大學不僅可以促進個體經濟地位、職業(yè)地位的提升,而且還可以提高個體的人格素養(yǎng)與身心素養(yǎng)。從這個方面來說,無論學習什么專業(yè),是否從事學習的專業(yè),都應該具有一種認真的態(tài)度,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習技能的過程,而且也是重新建構個體的知識結構的一個過程。在現在大學的課程設置中,不僅有專業(yè)基礎課程,而且很多專業(yè)都開設了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知識、素養(yǎng)的課程,對這些課程的學習,無疑是提高學生對社會、人生等方面認識的基礎知識。因此,當代大學生應去除急功近利的求學觀念,以對知識、對人生負責的態(tài)度對待大學階段的學習。
[1]劉寧.大學生厭學現象研究[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3).
[2]鄭軍,王學堅.大學生厭學問題研究綜述[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1,(6).
[3]徐俊,年曉萍.社會資本與大學生就業(yè)關系研究評析[J].中國青年研究,2009,(10).
[4]張國強.高等教育功能觀的歷史脈絡[J].現代大學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