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隋樹杰
重癥醫(yī)學科(ICU)病人入院期間,由于家庭功能發(fā)生紊亂,家屬處于焦慮狀態(tài),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1]。近幾年,對家屬焦慮的護理作為ICU整體護理工作的一部分,越來越引起醫(yī)護人員的重視。如何選取一種有效的方式緩解家屬的焦慮情緒,是擺在護理人員面前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研究顯示,對家屬進行健康宣教能降低家屬的焦慮水平[2]。宣教是指從病人入院到出院或死亡的整個過程中,護士有義務向病人及其家屬介紹、說明及講解護理程序、護理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后果以及病人在住院期間遇到或希望了解的某些問題,并解答病人及家屬對疾病的咨詢,給予專業(yè)技術(shù)指導[3]。本研究對ICU病人家屬分別實施口頭宣教、口頭和宣教手冊相結(jié)合宣教,取得良好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采用目的抽樣法,選擇2011年11月—2012年4月在哈爾濱某三級甲等醫(yī)院ICU住院的病人家屬60人為研究對象。病人一般資料:男36例,女24例;18歲~40歲7例,41歲~65歲43例,>65歲10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36例(重癥肺炎13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8例,呼吸衰竭12例,支氣管哮喘1例,胸腔積液1例,自發(fā)性氣胸1例),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13例(心搏驟停8例,冠心病3例,高血壓2例),消化系統(tǒng)疾病5例,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3例,腎衰竭2例,糖尿病1例。病人家屬納入標準:①病人的主要照顧人,1例病人對應1名家屬;②病人的入院時間≥72h;③年齡>18歲;④小學及以上學歷。排除標準:拒絕參與本研究及不合作者;中途退出者;之前接受過ICU口頭及宣教手冊宣教者;病人入院的1d~4d發(fā)生嚴重影響其焦慮情緒的其他事件者,除ICU病人入院這一事件外。本研究獲得所在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支持及病人家屬的知情同意。選擇2011年11月—2012年1月入院的病人家屬30人為對照組,2012年2月—2012年4月入院的病人家屬30人為觀察組。對照組:男19人,女11人;18歲~40歲17人,41歲~65歲9人,>65歲4人;小學3人,初中5人,高中6人,技校1人,大學及以上15人;與病人關(guān)系:父母3人,子女19人,配偶8人。觀察組:男18人,女12人;18歲~40歲17人,41歲~65歲7人,>65歲6人;小學2人,初中5人,高中8人,大學及以上15人;與病人關(guān)系:父母3人,子女18人,配偶7人,同胞兄弟姐妹2人。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ICU特點 該院ICU是綜合ICU,可用床位30張,護患比例為1∶2;科室規(guī)定每天15:00開始探視,每次允許兩位家屬進入,每位家屬的探視時間為5min,病人入院的第1天不允許家屬探視。研究顯示,ICU病人入院期間,由于家庭功能發(fā)生紊亂,家屬處于焦慮的狀態(tài),特別是病人入院的前2d或3d,家屬的焦慮情緒最為嚴重[1,2]。故兩組健康宣教的干預時間定為病人入院的前3d。
1.2.2 研究工具
1.2.2.1 ICU病人家屬健康教育需求調(diào)查問卷 國內(nèi)有關(guān)ICU病人家屬需求的調(diào)查大多沿用由Leske[4]開發(fā)的危重病人家屬需求量表,目前沒有具有中國特點的ICU病人家屬健康教育需求調(diào)查問卷。本研究查閱相關(guān)文獻,結(jié)合ICU臨床工作實際,并納入ICU專家及家屬的意見,自行設計ICU病人家屬健康教育需求調(diào)查問卷,包括兩部分:第1部分為家屬的人口學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與病人的關(guān)系、家庭每月人均收入等,第2部分為家屬對健康教育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看法,共包括17個條目,前15個條目為封閉性問題,用打“√”的形式供家屬選擇,采用4級計分,1分為不重要,2分為一般,3分為重要,4分為非常重要,總分0分~60分。得分越高表示家屬想獲得該健康教育內(nèi)容的意愿越強烈。后兩個條目為開放式問題(家屬喜歡的健康教育方式;除上述內(nèi)容外,您還希望醫(yī)護人員為您提供哪些健康教育內(nèi)容),由家屬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做出回答。由哈爾濱兩所三級甲等醫(yī)院的4位ICU專家對該問卷的內(nèi)容效度給出意見,該問卷的內(nèi)容效度為0.88,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944,信效度較好。
1.2.2.2 狀態(tài)焦慮量表 采用Spielberger等[5]開發(fā)的狀態(tài)焦慮量表。該量表是許多研究者衡量ICU病人家屬焦慮水平的常用量表,包括20個條目,主要用于反映目前的或某一特定時間的恐懼、緊張、憂慮和神經(jīng)質(zhì)的體驗或感受,可以用來評價應激情況下的焦慮水平。量表采用4級評分(1分為完全沒有,2分為有些,3分為中等程度,4分為非常明顯),凡正性情緒項目均為反序計分,由受試者根據(jù)自己的體驗選擇最合適的等級??偡?0分~80分,得分越高反映受試者該方面的焦慮水平越高。有研究應用該量表的中文版本對ICU病人家屬的焦慮情況進行了測量,并計算了狀態(tài)焦慮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8,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為0.90[2,6]。
1.2.3 研究過程
1.2.3.1 第一階段:確立宣教內(nèi)容 采用自行設計的ICU病人家屬健康教育需求調(diào)查問卷對ICU病人家屬想獲得的健康教育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查。根據(jù)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從本科室的實際出發(fā),采納ICU專家的意見,確立健康教育內(nèi)容,制作宣教手冊。宣教手冊的制作以人性化、溫馨、關(guān)懷為理念,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內(nèi)容包括:ICU工作環(huán)境及科室人員簡介;病人的病情、治療方案、預后;怎樣獲得更多的醫(yī)療信息;病人病情逐漸加重時家屬應該怎么做;病人病危家屬應做哪些準備;病人在ICU期間家屬的角色作用;飲食對家屬意味著什么;家屬怎樣獲得休息;為什么病人每天用很多尿片、濕巾、紙巾;ICU常見儀器的名稱及基本作用等21項內(nèi)容。
1.2.3.2 第二階段:實施宣教 ICU病人入院即要求家屬填寫狀態(tài)焦慮量表,然后進行為期3d的健康宣教。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口頭宣教即每日告知家屬病人的基本情況,如生命體征、意識、睡眠、飲食等,并對家屬提問的相關(guān)問題進行答疑。觀察組在常規(guī)口頭宣教的基礎上為家屬發(fā)放宣教手冊。病人入院的第4天,要求家屬再次填寫狀態(tài)焦慮量表。在家屬填寫量表之前,研究者采用訪談的形式詢問家屬宣教期間,除親人入院這一應激事件外,是否發(fā)生明顯影響其焦慮情緒的其他事件,如有將其排除。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家屬的一般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頻率等進行統(tǒng)計描述。兩組家屬一般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采用χ2檢驗比較兩組是否具有可比性。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比較兩組家屬干預前的焦慮得分。采用配對t檢驗對每組家屬干預前后的焦慮得分進行自身前后比較。
兩組家屬干預前的焦慮得分:觀察組為60.433分±7.113分,對照組為61.167分±6.428分,兩組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家屬干預后焦慮得分:觀察組干預3d后得分為50.367分±6.066分,對照組干預3d后得分為60.567分±5.946分。觀察組干預前后焦慮得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焦慮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1 常規(guī)口頭宣教對降低ICU病人家屬焦慮水平的貢獻不大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對照組干預前后家屬焦慮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原因分析:①口頭宣教實施起來簡單可行,但宣教效果受醫(yī)護人員溝通技巧的影響。在ICU護士的教育與培訓中,忽視了對其健康教育能力及技巧的培養(yǎng),限制了ICU護士與病人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7]。②口頭宣教效果受宣教對象記憶力的影響。一次性輸入大量的信息或間隔時間較長不復習容易造成遺忘現(xiàn)象。③口頭宣教費時,研究顯示,口頭宣教時間隨病人病情嚴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8]。④ICU護理人員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給予家屬的常規(guī)口頭宣教內(nèi)容缺乏科學性。
3.2 口頭和宣教手冊相結(jié)合宣教能顯著降低家屬的焦慮水平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家屬干預后焦慮得分較干預前明顯降低(P<0.05)。原因分析:①宣教內(nèi)容的確定建立在對家屬想獲得的健康教育內(nèi)容的調(diào)查研究的基礎上,內(nèi)容科學、合理。②宣教手冊的制作,圖文并茂,容易吸引家屬閱讀。③為期3d的宣教期間,為家屬發(fā)放宣教手冊,家屬可以在等候區(qū)隨時翻閱。④研究人員提供的常規(guī)口頭宣教,及對家屬提問的相關(guān)問題的答疑,使家屬對病人及ICU的相關(guān)情況有了較好了解。在本研究過程中,研究者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向研究人員咨詢的問題較多,說明宣教手冊宣教能促進家屬同醫(yī)護人員的溝通,有利于家屬獲得宣教手冊以外的更多信息,該研究結(jié)果與Azoulay等[9]研究結(jié)果一致。
3.3 本研究的意義及對實踐的指導 本研究采用科學的方法證實,口頭和宣教手冊相結(jié)合這一宣教方式對降低家屬焦慮水平的作用明顯。此外,通過對ICU病人家屬想獲得的健康教育內(nèi)容進行調(diào)研,根據(jù)家屬健康教育需求評估確立健康教育內(nèi)容的方式,改變了以往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對家屬進行健康教育這一做法,使宣教工作更加正規(guī)、科學。再者,采用類實驗研究的方法比較不同宣教方法對ICU病人家屬焦慮水平的影響,為降低家屬焦慮水平良好干預方式的選取提供了依據(jù)。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本研究在哈爾濱某三級甲等醫(yī)院進行研究,鑒于南北方差異,研究結(jié)果代表性不是很好。此外,本研究盡管對家屬進行了宣教干預,但沒有對家屬所掌握的宣教信息情況進行評價,故無法評估家屬對宣教信息的掌握程度與家屬焦慮水平的關(guān)系。再者,焦慮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宣教干預不一定是降低家屬焦慮水平的最佳方式,今后可以將此作為研究方向,以尋求更好的方式降低家屬的焦慮水平。最后,本研究沒有對口頭和宣教手冊相結(jié)合宣教同傳統(tǒng)口頭宣教在降低宣教時間及護士工作量方面給予測量,今后的研究可繼續(xù)在該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病人入ICU治療,家庭陷入危機狀態(tài),家屬焦慮水平較高,嚴重影響家屬的身心健康及家屬角色功能的發(fā)揮。對家屬進行常規(guī)口頭和宣教手冊相結(jié)合的宣教方式能顯著降低ICU病人家屬的焦慮水平,在臨床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未來的研究應彌補本研究樣本量較小等缺點,并對該健康宣教模式的長期效果給予鑒定。
[1] Pochard F,Azoulay E,Chevret S,et al.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families members of ICU patients:Ethical considerations for decision making capacities[J].Crit Care Med,2001,29:1893-1897.
[2] Chien WT,Chiu YL,Lam LW,et al.Effects of a needs-bases education programme for family carers with a relative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6,43:39-50.
[3] 牛新蘭.談護理告知[J].現(xiàn)代護理,2007,4(21):69.
[4] Leske JS.Needs of relativ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follow-up[J].Heart Lung,1986,15(2):189-193.
[5] Spielberger,Gorsuch,Lushene.Manual for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M].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70:1.
[6] Tsoi.Becoming pregnant again after birth or the birth of a handicapped child[M].Hormones and Behaviour.Elsevier Science,1986:68-90.
[7] 趙靜,楊玉霞.ICU護士和病人家屬溝通障礙的分析和護理措施[J].天津護理,2001,9(1):33-34.
[8] Azoulay E,Chevret S,Leleu G,et al.Half the families of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experience in adequate communication with physicians[J].Crit Care Med,2000,28(8):3044-3049.
[9] Azoulay E,Pochard F,Chevret S,et al.Impact of a family information leaflet on effectiveness of information provided to family members of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2,165(4):438-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