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欣宇
朱智賢認為,“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關系。它反映了個人或團體滿足其社會需要的心理狀態(tài),人際關系的發(fā)展變化決定于雙方社會需要滿足的程度。”心理學家舒茨認為,“人有三種基本的人際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包容需要指與他人接觸、交往、相容的需要;支配需要是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的需要;情感需要是指愛他人或被他人愛的需要。”從這三維理論出發(fā),便輻射出許許多多錯綜復雜的關系,如同學關系、朋友關系、親人關系、夫妻關系等等。如何在這些關系中處于穩(wěn)定、平衡、從容的狀態(tài),就是我們要研究的,也是我們期望達到的。而事實上,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情緒困惑、行為障礙往往都來自于人際關系的不良??梢姡穗H關系的處理并不是那么輕而易舉的事。
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屬于人際關系的一個分支,研究對象只針對大學生,物理范圍只針對宿舍。筆者做如下概括: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是同一宿舍成員在大學的學習生活中通過思想的碰撞、語言的交流、行為的互動等方式,在情感上日積月累而逐漸發(fā)展形成的一種心理關系。
本次調(diào)查選取某普通高校662名學生做抽樣調(diào)查,其中男生13名,女生249名,排除無效問卷,最后回收有效問卷640份,該調(diào)查采用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自編問卷,形式包括抽樣調(diào)查和個案訪問。
調(diào)查結果顯示,有258人在對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上選擇“滿意”,占總人數(shù)的 40.3%,120人選擇“非常滿意”,占總人數(shù)18.7%,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對宿舍人際關系還是滿意的,但是,剩下41%的同學對宿舍關系多多少少都有些不滿意和意見,本問卷針對持不滿意態(tài)度的同學設置了主觀原因闡述一欄,從卷面反映,主要存在的問題和所反映的現(xiàn)狀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相同年級的學生,女生比男生對于宿舍不滿意的面較廣,程度較深;從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來看,僅有30%的女生認為宿舍關系是和諧的,滿意的,45%的女生都不同程度地對宿舍關系、對個別室友存在著某些意見和看法,有15%的女生曾經(jīng)因關系不和與室友發(fā)生過爭執(zhí),有10%的女生認為宿舍矛盾尖銳欲搬離宿舍;而男生只有21%對宿舍關系不滿,但都幾乎未發(fā)生過過激的爭執(zhí)或斗毆,57%的男生對宿舍關系比較滿意,22%的男生對宿舍關系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
2.相同性別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宿舍關系滿意度和“是否愿意努力構建和諧宿舍”上面也有著明顯的差異,大一年級71%的學生對宿舍關系表示滿意,并愿意努力維持和構建這種和諧關系;大二年級43%的學生認為宿舍關系是和諧的;32%的同學認為不經(jīng)常在宿舍呆,覺得無所謂好與不好;25%的同學認為宿舍關系和諧度下降甚至發(fā)生過矛盾和爭吵;但仍然有51%的同學愿意努力爭取和諧的宿舍環(huán)境,與同學和平相處。大三年級學生對宿舍關系滿意度有所上升,占53%左右,但大部分同學對于主動爭取和營造一個和諧的宿舍環(huán)境比例降低,認為只要順順利利地和平度過大學即可,對宿舍成員關系是否滿意,并無過多要求和期望。
3.幾種不良的大學宿舍關系現(xiàn)象。通過對問卷主觀意愿表達一欄的分析和總結,大致可歸納出以下幾種出現(xiàn)在宿舍人際關系中的問題:小群體拉幫結派的現(xiàn)象;幾個人共同排擠他人的現(xiàn)象;學習氣氛整體下降;只在宿舍內(nèi)部活動、不接觸或少接觸其他宿舍;甚至不參與班級活動;寢室文化活動單一化;同宿舍成員惡性競爭現(xiàn)象等等。
1.個體觀念的差異。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看似虛無縹緲和籠統(tǒng),但卻是每個人起步的指航燈,有了適合自己的世界觀的指引,才能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一個宿舍,有幾個人就有幾種不同的世界觀,這些不同的觀點在一起相互碰撞交流,可能摩擦產(chǎn)生美妙的智慧火花,也可能激烈碰撞如火星撞地球,在是是非非的爭執(zhí)中,有一些人可能迅速從陌生人上升為你的良師益友,而有一些人卻可能從此話不投機半句多,但是,誰都說不清誰是誰非。這種世界觀的差異,往往是帶來不和諧人際關系的根本因素。
2.惡性的人際競爭。進入大學,其實就等同于進入了半個社會,社會是講究競爭的,也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就算是同窗好友,也許表面親密無間、互為師友,卻往往暗自較勁。在大學,各種誘惑也比比皆是,一年一度的助學金、獎學金、各種優(yōu)秀稱號,黨員的培養(yǎng),學生會、班級的干部競選等等,每一次的競爭,每一次的勝出或失敗都可能會在原本友好、融洽的同學關系上劃上一道裂痕,這種裂痕不能用肉眼看到,卻最終成為宿舍人際關系和諧的一種阻礙。
3.生活瑣事的誘發(fā)。調(diào)查表明,宿舍中的生活瑣事看似無足輕重,一件件累積起來卻足以摧毀友誼,這一點在女生宿舍中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常見的情況如睡覺作息時間不合;有人睡覺說夢話、磨牙等;電費分擔出現(xiàn)意見;宿舍柜子書桌使用產(chǎn)生摩擦等等,而男生也有類似的問題,較多表現(xiàn)為亂用個人用品,如香皂、洗衣粉;錯穿襪子、鞋子等;在宿舍抽煙、不搞衛(wèi)生、不洗衣服等影響到其他同學。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直接導致自己的人際交往受阻。
4.家庭環(huán)境與學校環(huán)境的影響。環(huán)境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環(huán)境能培養(yǎng)出不同的認知模式與行為方式。不同的家庭特別是特殊家庭對孩子的思維、認知模式與人際交往方式等的影響舉足輕重。筆者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在容易出現(xiàn)沖突的宿舍中,其成員含有獨生子女或出自單親家庭的比重較大。如今,獨生子女家庭幾乎是主流家庭,而單親家庭也比比皆是。這些家庭里的孩子要么得到過多的關注,要么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和重視,還有些看似完整的家庭,卻因為父母對孩子教育的疏忽或不正確的教育,缺少溝通,或過多干涉等情況,而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也極易養(yǎng)成孩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質(zhì),阻礙孩子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
學校是家庭以外對學生影響最多的地方,雖然大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時間,但大部分時間仍然是在學校度過,學校的領導、老師以及學校的制度都對學生影響巨大。在傳統(tǒng)的學校管理體制中,更偏向于對規(guī)章制度的硬性管理,通過簡單的獎勵或懲罰達到學校管理學生的目的,如對學生的晚歸、未歸的嚴厲查處,卻不深入了解其原因;對宿舍不和只簡單的勸解或直接調(diào)換宿舍,卻沒有真正化解矛盾,這種淺嘗即止的做法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最終導致宿舍內(nèi)的惡性事件頻頻發(fā)生。
1.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zhì),加強自身品格修養(yǎng)。每個人都希望多交朋友,收獲真摯的友誼,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讓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了解人際交往中的一些規(guī)則:
人際交往是相互的,相互之間的尊重與支持是建立人際關系的基礎。任何個體都不會無緣無故地接納他人,前提一定是你無條件的接納了他,所以,室友間的相互尊重、包容與坦誠至關重要。
人際交往是一種社會交換過程。不會有人在交往中是完全不計得失的,任何人都希望在自己的人際關系中,得到大于付出的,至少不能太少于付出,否則人際關系就只能維持一時。共處一室的同學要學會換位思考,多從對方的立場、利益出發(fā),自然也能得到對方的理解和尊重。
人際交往是基于對自我價值的一種保護,我們在進行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往往都希望得到對方的肯定與接納,這是對自我價值的一種肯定和保護,也是自我存在感的一種表現(xiàn),當然,對方也是如此,因此,想要獲得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就不要吝嗇對室友真誠的褒獎與贊揚,學會欣賞和贊美別人吧。
人際交往是講究平等的,中國古語講的“門當戶對”,其實就是對交往中平等性的一種很好的詮釋,這不僅針對男女婚姻關系,對任何一種人際關系也是如此。這種“門當戶對”包括交往雙方的社交圈、社會角色、社會地位、影響力、財富、價值觀等等,在各方面較為平等的雙方交往會更加容易。對于雙方差距較大的情況,要維系好這段關系,就必須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寬容,學會接納。
2.學校應積極建設和諧校園,豐富宿舍文化。
首先,學校要建立人性化的宿舍規(guī)章制度。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規(guī)矩制度是需要的,并且要不斷地完善,這種完善不僅體現(xiàn)在制度是否全面,執(zhí)行是否有力,還體現(xiàn)在是否具有人性化,特別是針對當代的大學生,他們是新新人類,陳舊老式的舊體制顯然不適合新一代的大學生,而要根據(jù)當代大學生的普遍特質(zhì)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使制度不光在紙上,更在人心,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宗旨,切實做好管理教育工作,使制度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其次,班級系院應加強宿舍文化建設。系院和班級多針對宿舍開展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如以宿舍為單位,組織參加各種比賽,體育、競技、文娛活動等,提供更多的平臺讓同寢室內(nèi)部和寢室間的同學能更好地交流,增強宿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再次,加強心理輔導和疏導,及時干預。各系應設置專業(yè)的心理輔導老師,多開展有關人際關系方面的講座、沙龍,團體活動,讓更多的同學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認識,了解什么是人際交往,怎樣發(fā)展自己良好的人際關系,如制定宿舍關系晴雨表,出現(xiàn)宿舍關系緊張的情況及時進行干預等等。
[1]涂陽軍.影響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原因探析[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7(4).
[2]馬麗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調(diào)查及干預研究[D].山西大學,2007.
[3]俞國良.社會心理學經(jīng)典導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5).
[4]梁吉霖.高校學生宿舍和諧人際關系的培養(yǎng)[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