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堤
(福建省仙游縣蓋尾中學 莆田市 351200)
面對中學生寫作水平普遍下滑狀況,作為語文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激發(fā)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
單靠閱讀課文有限的文章、教材中每學期八篇的寫作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我認為,中學生如果只局限在課本內(nèi)和單靠校園的一些枯燥生活,是不能寫出好文章來的。古今中外的歷史,以及永具魅力的不朽名著,豐富多彩的校外生活,廣闊復雜的社會百態(tài),坎坷起伏的人生經(jīng)歷,都是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好材料。
要使學生在課內(nèi)寫出好作文,應該使學生在課外吸取豐富的素材。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學生寫作素材缺乏內(nèi)容枯燥單調(diào)的問題,使學生寫作時有內(nèi)容可寫,有興趣去寫。學生把親身經(jīng)歷過的體驗過的或耳聞目睹過的內(nèi)容寫出來的作文才會生動感人。
那么老師應該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寫作訓練呢?
寫作的源泉來源于生活,學生的生活越豐富,作文的內(nèi)容就越充實。學生的生活范圍小,主要是家庭和學校,見識面也較狹窄。這就要求教師平常多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如演講比賽、朗誦比賽、運動會、文藝演出、參觀、春秋游、科技小制作、小實驗、校內(nèi)外勞動鍛煉、社會調(diào)查、興趣小組活動等,讓學生廣泛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豐富課余生活、儲備各種生活畫面、積累各種寫作素材,并初步形成自己的感受,從而克服作文教學脫離生活、脫離學生思想實際的弊病,進行課外活動前,預告布置,讓學生在活動中有目地留心觀察,認真聽記?;顒雍螅谧魑臅r,讓學生交流活動情況,取長補短,同學們踴躍發(fā)言,有的同學講得滔滔不絕,頭頭是道。教師只要再稍加點撥,略作小結(jié),交代注意點。如這大量材料哪些該詳寫,哪些只需一筆帶過,怎樣開頭,如何結(jié)尾。這樣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作文訓練,學生就不會說沒有內(nèi)容可寫了。又如,在學生寫《鄉(xiāng)村的黃昏》之前,組織學生走出學校,來到農(nóng)村,并指導學生在這特定的時間里的農(nóng)村景色。作文時,學生就有一吐為快的感覺,這樣就解決了無物可寫的狀態(tài)??傊龑W生深入生活,積累素材,這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
生活上許多交情往往是非常平淡的,并不那么引人注意。很多的作文材料,如果不是有意識地去注意,去認真思考,那么,即使是學生耳聞目睹的,甚至是親身經(jīng)歷的,也仍然會覺得沒什么可寫?!疤幪幜粜慕詫W問”“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逼綍r老師就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小事物,細心地發(fā)現(xiàn)身邊的人和事,還怕沒有材料寫嗎?象四季更替,風云變幻,山川河流,日出日落、飛禽走獸、花鳥蟲魚、衣食住行,學生所見所聞、所作所為、甚至與老師、同學、父母以及親戚的談話、交往中,無不包含有寫作的素材。
指導觀察的關(guān)鍵應遵循循序漸進規(guī)律,從易到難、從淺入深,激發(fā)學生興趣,觀察到順序可先引導觀察自然景物,環(huán)境入手,然后逐步引導觀察家庭,鄰里、學校生活,再引導觀察社會人生。不少學生之所以害怕寫作文,往往是因為感到“無米之炊”——即無材料可寫。重要原因之一是不懂觀察,缺乏觀察能力。
《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養(yǎng)成收集積累語言材料習慣”。俗話說“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厚積才能薄發(fā)”。要寫好文章,必須做好寫作材料的積累工作,只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寫起文章來,才能言之有物,得心應手,才能“文思如泉涌”。古人所說的蓄詞、句、篇,其實質(zhì)也就是知識的積累。平時就應注意教育學生養(yǎng)成累積材料的習慣。分門別類摘錄優(yōu)美詞語、佳句、警句、優(yōu)美的寫景狀物的句子,激人上進的事例等。也可摘錄文中自己感到有價值的史實、資料。也可指導學生開展讀報、剪報、輯報、評報活動。王蒙在《談短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技巧》一文里指出,要使自己的寫作暢通無阻,左右逢源,就必須具備“豐厚的生活積累,思想積累、感情積累”。學生寫作同樣需要積累。
“不觀千劍無以識器,不操百曲無以知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是寫的基礎(chǔ),寫是讀的運用,讀是吸收,寫是輸出,讀與寫的關(guān)系猶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現(xiàn)代著名作家巴金回憶他的寫作經(jīng)歷時說:“老師平日講得少,而且講得簡單。他唯一的辦法是叫學生多讀書,多背書。當時我背得很熟的幾種書中間有一部《古文觀止》……這兩百多篇“古文”可以說是我真正的啟蒙先生。我后來寫了二十本散文,跟這個“啟蒙先生”很有關(guān)系。”可見指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教材所選課文,雖說都是不朽名著,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因課堂時間限制,許多膾炙人口的文章都只能節(jié)選其中一部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但是如果我們老師在課外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就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作品內(nèi)容,使之與課內(nèi)教學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只有多讀,才能培養(yǎng)興趣、培養(yǎng)語感、積累詞匯和語言材料,不斷豐富知識,拓寬視野,扎實文學寫作功底。多讀還應指導學生材料安排時間,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雙休日、寒暑假時間,制訂具體計劃、目標,堅持不懈地多讀。
俗語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常練習寫點東西,寫起文章來,就比較容易字順,相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就會力不從心,詞不達意。而單靠課內(nèi)的一周兩節(jié)課的作文訓練是遠遠不夠的,而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是課外練筆的最好形式。從觀察角度看,寫日記能培養(yǎng)學生隨時隨地留心身邊的一切事情,做生活的有心人。從提高文字表達能力角度看,日記全以隨意寫,放開寫,能消除學生對寫作的神秘感、畏懼感,使他們感到生活中處處皆文章,反而有益于練筆。俗言說:聽過不如看過,看過不如做過,熟能生巧,能力是從實踐中獲得的。著名作家巴金說:“寫吧,只有寫,你才會寫?!崩K練寫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除日記、周記外,看圖作文、仿寫、擴寫、縮寫、改寫、讀后感等都要指導練寫。
總而言之,萬事貴在有恒。如果能如此堅持不懈地練寫寫作技巧及能力,必然會在這多練多寫中潛滋暗長。“以課內(nèi)帶動課外,以課外促進課內(nèi),使學生得法于課內(nèi),發(fā)展于課外”《大綱》指出:“語文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強指導。”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從忽視課外活動轉(zhuǎn)變到重視課外活動的觀念上來。語文教師應當擴大教學視野,從課堂擴大到社會,從課內(nèi)的教學目標擴大到人才培養(yǎng)目標,從目前教學質(zhì)量的追求擴大到未來人才智能結(jié)構(gòu)的追求。這樣,才能把課外寫作訓練指導看作自己必盡的職責。只有內(nèi)外兼收,雙管齊下,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1]客瑾.生活化作文初探.山東師范大學
[2]葉建丹.混沌理論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福建師范大學
[3]及葳.中學議論文作文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首都師范大學
[4]洪馬生.構(gòu)建高中議論文作文教學訓練系列.江西師范大學
[5]陸曉燕.試論魯迅的寫作觀對當今中學作文教學的啟示.南京師范大學.
[6]吳瓊.扎蘭屯市中專學校作文水平調(diào)查與對策.東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