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偉
(蚌埠市懷遠縣第三實驗小學,安徽 蚌埠233000)
華東師大崔允漷教授認為,理答就是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反應和處理,是課堂問答的重要組成部分。理答既不等同于我們常說的評價,也不完全屬于課堂對話,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答問的結(jié)果及表現(xiàn)給予明確、有效的評價??夏峄ず抡f:“教學的藝術(shù)全在于如何恰當?shù)靥岢鰡栴}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笨梢娫诮虒W中課堂理答的重要性。
好的理答,不僅能調(diào)動學生繼續(xù)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氣氛融洽,還能深化學生的感受,交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墒?,放眼我們的課堂,還有很多老師不重視理答,面對學生的答問,有的老師熟視無睹,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學生答完了,一個環(huán)節(jié)也就完成了,繼續(xù)下面的內(nèi)容;有的老師只是簡單重復學生的答案,沒有引導,也沒有點評;有的老師懂得回應學生的答問,但語言簡單,沒有變化,每次的理答就那么幾種:“表揚表揚他!”“很好!”“你真棒!”“你真聰明!”“你說得真好!”“好的!”“不錯!”“是這樣做的嗎?”這樣的理答一開始對學生具有一定的鼓勵作用,但時間長了,學生們聽多了就會毫無感覺;有的老師不耐心聽取學生的答問,或者怕影響本節(jié)課的進程,明明學生回答的是另一個意思,教師硬要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將原意改變。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狀,構(gòu)建屬于小學語文的高質(zhì)量理答評價?不妨嘗試以下一些做法。
案例一、《墨梅》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請你們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這枝頭“朵朵花開”的情景,好嗎?
生:冬天,狂風呼嘯,大雪紛紛揚揚地從天上飄落下來,梅花并沒有像其他花那樣凋謝,而是不畏嚴寒地綻放,它留給人們的是清香之氣。
師:你給我們描繪了在風雪中傲然挺立的梅花形態(tài)。
生:蒼勁有力的枝干綴滿了花朵,猶如萬斛玉珠,晶瑩剔透,散發(fā)著一股股清氣。
師:你的語言是一首優(yōu)美的散文詩,你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繁華爛漫的景象。
本教學片斷中老師的兩次理答評價都是從教學內(nèi)容入手,對學生的發(fā)言做了適時、適度的精彩評價。由于問題是開放性的,學生的回答精彩紛呈,教師的評價更是妙語連珠,透著濃濃的語文味,“你給我們描繪了在風雪中傲然挺立的梅花形態(tài)”,“你的語言是一首優(yōu)美的散文詩,你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繁華爛漫的景象”,像這樣的評價不僅肯定了發(fā)言學生的學習結(jié)果,還啟迪著其他學生的閱讀思考,進一步升華學生們對文本的感悟。
案例二、《竹石》教學片斷:
師:人家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鄭板橋十年為官,卻是兩袖清風。讓我們好好讀讀這首詩,把你的理解、你的感受讀出來。
(生讀)
師:好一個正氣凜然的鄭板橋。
(生讀)
師:好一個光明磊落的鄭板橋。
(生讀)
師:好,堂堂正正,仰不愧天。
這個片斷雖然是朗讀的評價,但老師并沒有簡單從朗讀方法、朗讀技巧入手進行評價,而是以一個聽者的身份,緊扣古詩思想內(nèi)容進行評價,可謂切入巧妙。這樣的評價針對性強,在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朗讀技巧和情感表達作了高度準確的肯定評價,這樣的評價語言對朗讀者的激勵作用顯而易見,相信他們在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的同時,會更加熱愛朗讀。
案例三、《伯牙絕弦》教學片斷:
師:“絕”是什么意思?
生:斷絕。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釋。
師:借助注釋或工具書,這是我們學習古文一個重要的方法。
這是一個理解詞語的片斷,老師的兩次理答,第一次是追問,第二次是在肯定學習方法的同時,又將這種方法加以完善,向全班學生推廣。這種理答是智慧的,意在教給學生學習古文的方法,授之以漁。語文學科一個重要的教學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能力的形成離不開實踐,但也離不開方法,聽的方法,讀的方法,說的方法,寫的方法。我們在理答評價中如果能夠從學習方法入手,對學生的答問進行適當點評指導,幫助他們學會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的理答無疑是具有濃濃“語文味”的。
案例四、《竹石》教學片斷: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兩遍,可以看看詩下面的注釋,做到正確流利。
(生讀)
師:你做到了字字正確。
(生讀)
師:你做到字正腔圓。
(生讀)
師:你讀出了詩的節(jié)奏?!?/p>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小學階段一以貫之的目標。在教學中,老師如果能夠?qū)W生們的朗讀從方法的角度給予適當?shù)脑u價,那么這種評價,對于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無疑是很有幫助的。案例中的老師對朗讀的評價就很有針對性,她緊扣朗讀的基本要求,對學生的朗讀給予評價,“字字正確”、“字正腔圓”、“讀出了詩的節(jié)奏”,這樣的評價語既是對朗讀的學生的肯定與贊賞,也是對聽的學生的指導,意在讓全班學生懂得讀詩要做到字字正確、字正腔圓、讀出詩的節(jié)奏,同時通過三位同學的示范,讓全班同學明白什么是“字正腔圓”、“詩的節(jié)奏”,從而學習像他們那樣讀。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理答既不要輕描淡寫,只作簡單的“好與不好”或者“對與不對”的理答,否則不僅對學生的思維沒起到任何激發(fā)作用,在次數(shù)逐漸增加之后,還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感。另外,在理答方式上也不應該濃墨重筆、夸大其詞,對與不對一個樣,正確與錯誤一個樣,讓學生摸不著頭腦,不知所措,應該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和指向性。理答要指明方向,教師在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的同時,要給予一定的方向性,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思考和感悟。例如在教《一株紫丁香》一課時,為了能讓學生讀出兒歌中蘊含的情,在指名朗讀第一小節(jié)后,我是這樣評價的:“讀得真有感情,‘踮起腳尖兒,走進安靜的小院’讀得輕輕的,好像生怕打擾了老師,真有禮貌?!边@么一來,在肯定這位學生的同時,也傳遞給了全班學生一個信息:朗讀這句話時要輕要靜,同時,對“踮起腳尖兒,走進安靜的小院”這句話表達的靜謐的,悄悄的感覺也在朗讀中表現(xiàn)出來,將文章的內(nèi)容在無意間表達得更為傳神,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待學生進行有指向性的理答,需要把握住學生的具體特點,讓自己的思維能夠跟著學生的思維,去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一節(jié)精彩的小學語文課是預設與生成的結(jié)合體,構(gòu)建屬于小學語文的理答評價,需要牢固樹立理答意識,在現(xiàn)實的教學情境中,敏銳捕捉具有教學價值的信息,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從內(nèi)容或方法入手,巧妙引導、評價,將教學引向深入。只有這樣,才能使理答更具教學價值,才能使語文課堂更具“語文味”。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崔允漷.課堂理答ABC——華東師大崔允漷教授訪談錄[J].小學語文教師,2008(4).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