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彤
盧曉彤,教師,現(xiàn)居山東濱州。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在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中,所占分值可以看出作文占語文成績的“半壁江山”,如果學生作文能寫好,那么語文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在初中階段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特別是剛入學的初中生進行作文寫作教學,通常是建立在之前小學模仿寫作階段的根基之上進行的寫作,雖然也有部分學生有不錯的寫作基礎以及模糊的寫作意識,可這遠遠算不上是真正意義的寫作。讓學生能盡快擺脫上小學時幼稚的仿寫并建立起自身成熟的寫作能力,真正學會寫作文,是老師們應該探索的課題。
具體來說,在日常教學中應做好如下幾點:
新課改教材針對培養(yǎng)當代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出了如下要求,“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對事物進行表達與交流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屬于學生認識世界和自我并實施創(chuàng)造性表達敘述的過程?!睂懽骺梢阅軌虺浞职l(fā)掘學生們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由此可見作文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另外對比傳統(tǒng)作文教學模式,新課改中的教學方式也有了質的飛躍。
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語文成績的高低,因此作文教學在語文課堂上的位置尤為重要。但對于不少學生來講寫作文仿佛是件特別難的事,一到作文課的時候就犯愁,在進行作文的時候搜腸刮肚地組織行文,最后索性隨便寫寫,草草了事,對于這類學生,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興趣,讓他們不再對寫作有為難情緒。此時老師還應該在作文課堂上把重點放在引導他們的寫作興趣上。例如,借助本土文化對學生進行引導與教育,剔除他們對寫作的恐懼感,并把寫作看做一種容易的事;此外,作文老師了解并熟知學生的興趣方向也是相當關鍵的,讓學生們對自己所喜歡的事情進行命題創(chuàng)作,這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初中生怕寫作文,通常是因為總感覺自己沒什么話可說或者有話不知道怎么表達。出現(xiàn)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們對生活觀察的不夠,欠缺資料的積累。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應該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筆記本隨時做好記錄。他們摘錄的內容可由主動與被動兩部分構成。其中主動的摘錄為課外閱讀的時候所讀到的好詞好句或者讓人感動的事情,而被動摘錄為老師規(guī)定需要摘錄的內容。比如教《春》的時候,要求學生將其中描寫春景的好句子摘錄下來;教《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時候,要求學生把描寫雪景的好詞語和段落摘抄下來。而且還可把摘錄引入教學過程,教材上有的好句子,學生自己回答時所用的好詞或者試卷中閱讀文章里的典型句段,感人故事,均可要求學生做好記錄。只要有心,我們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有讓人心動的魅力的,因此我也常督促學生留心觀察自己的生活,對身邊發(fā)生的事進行思考,或者在社會新聞、熱點里積累原始的素材,學習辨別美丑或善惡,觀察人生百態(tài)。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相信只要善于觀察并勤于積累,他們就可以想寫就寫,讓寫作的源泉長流不息。
寫作的本質是為求異而不是千篇一律,在當今這個充滿變革和思維碰撞的時代,作文的教學必須鼓勵學生進行求異思維活動,提升學生使用新穎的思維方法進行想象和創(chuàng)作的能力。教師教學時可有意識地描述一些眾人皆知的資料或者事件,讓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從不同角度出發(fā)描述自己與傳統(tǒng)觀念有差異的看法,挖掘新意。比如用“龜兔賽跑”的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之前大都是贊揚烏龜?shù)某种院愕木瘢u兔子的驕傲自大。但有的學生想法很新穎,覺得兔子同烏龜賽跑,兩者反差太大,實際上是對兔子跑步積極性的壓抑。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有一種撲面而來的清新感,可“化腐朽為神奇”,這就是有價值的創(chuàng)新想象。不僅要新穎,還要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如同魚游天下離不開水,鳥飛萬里離不開空氣。學生的想象若不夠合理和科學,就算是很新奇,他們想象的翅膀也張不開。
所以作文教學,對學生想象進行啟發(fā)的同時,也需要讓學生將自己想象的根據(jù)加以說明,并由此提升他們的想象能力。
綜上所述,如果語文教師可在教學時落實好各項策略,就可開渠引流,讓學生體會到寫作的樂趣,激發(fā)其寫作的興趣,并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進行寫作,可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由此,學生作文的寫作水平也會獲得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