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貴喜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能力在語文能力考查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但是,當前初中普遍存在學生作文水平低、寫作質量差的現(xiàn)象,這不能不使人擔憂。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學生的寫作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呢?究其最根本的原因,除了學生的生活面、知識面狹窄外,關鍵還在于“情感”“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的缺失。因此,如何從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入手,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高成了改革作文教學、提高初中學生寫作水平的關鍵。
國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因此,寫作教學不僅應貼近學生實際,使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還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在作文教學方面總結了一些有效的方法,現(xiàn)開列于此,希望對廣大語文教師有所幫助。
作文就是學生記敘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情感、發(fā)表自己對問題看法的一種手段。要寫好文章,寫作興趣十分重要。為使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筆者作過很多嘗試。筆者參照語文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生動活潑地開展了課外閱讀、寫作、參觀訪問、專題研究等活動,并組織各種語文興趣小組和文學社團,通過這些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除了組織活動外,筆者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在不加重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前提下,由學生自愿訂閱或購(借)閱有利于提高自身寫作能力的課外讀本。
口頭表達能力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力之一,但多數(shù)學校對之并不重視。多數(shù)學校并未將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列入教學計劃當中,有的學校有少量口頭表達訓練,但大都帶有很強的隨意性,這樣的事實使人痛心疾首。
葉老說:“語文里面有個語字。如何聽他人的話,如何好好地說自己的話,正是語文教師應該教會學生的?!贬槍r村中學學生見識、交際不廣的狀況,學??梢砸詫W年為時段,制訂切實可行的《口頭表達能力訓練計劃》。口頭表達訓練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形式應靈活多樣。筆者近年來堅持進行課上3 分鐘說話練習,取得了不小的收獲。這種說話練習不僅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大大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的培養(yǎng)。在練習中,“說話者”為了征服聽眾,上臺前就努力在認識的深度、聯(lián)系的廣度、語言的生動、布局的新穎諸方面下工夫,上臺后又用心在發(fā)音、語調、情感、姿勢、應變力等方面做文章?!鞍讼蛇^海,各顯神通”。這種練習將書面表達與口頭表達集于一身,將說和寫融為一體,極大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初中學生正處在對人生、對世界充滿熱情且又好奇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有一種好奇心,特別是有一種好看好動的心理。在這個時期,只要我們做教師的能夠循循善誘,把他們的注意力、興趣吸引到寫作上去,就能輕松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制訂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的實施方案。多年來,筆者一直采用讓學生走出去多觀察和平時多練筆相結合的方法,實行兩條腿走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興趣。此外,筆者還努力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在這方面,筆者經常鼓勵學生記日記、寫周記。
寫作是一項極具創(chuàng)造性的腦力勞動,但學生在作文中普遍缺乏創(chuàng)造性思維,他們的作文顯得呆板,沒有活力、沒有生氣,缺乏新意。為什么會這樣呢?筆者認為,統(tǒng)一的評分制是制約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揮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統(tǒng)一的評分制度,在作文中才會出現(xiàn)立意求同、選材一致、結構公式化的現(xiàn)象。
評分標準約束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要改變這種現(xiàn)象,就得轉變教育觀念和文化觀念。在評改過程中,應該對文中表現(xiàn)出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給予鼓勵,并適當加分。具體來說,就是要對那些立意新深、結構奇巧、語言有特色的文章給予鼓勵,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其寫出精美的文章。
在日常作文教學中,我們往往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即老師命題、提出要求、學生思考寫作、老師再收文批改,這一模式導致學生慢慢地對這種毫無新意的作文課失去興趣。那么,初中語文教師如何才能改變這種被動消極的局面呢?筆者認為,在作文教學與批改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暢所欲言,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成文。另外,還應改變作文評改方式,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并采用互批互改、集體批改等多種形式。在評改作文時,應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先通篇讀文章,看作文是否符合寫作要求;第二,一句一句認真讀,找出不通順的語句、不恰當?shù)脑~語和錯別字,并用圈、點等符號標出;第三,找出作文的優(yōu)缺點,寫上對這篇作文的簡評。寫作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對調批改作文,可使作文水平差的學生在改好的作文時學到方法、受到啟發(fā),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而作文水平好的學生改到相對差的作文時也會從中得到教訓。
事實證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評改作文不僅能夠改變以往單一、枯燥的作文教學形式,而且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愛動筆的好習慣。久而久之,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鼓勵的力量。對于那些寫作水平不高的學生,教師應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對于寫作能力強的學生,教師應盡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讓其愉快地認識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這樣,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
作文課后,筆者經常會挑出一些優(yōu)秀作文和進步大的作文,將之張貼在教室里,讓學生參照閱讀,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互相學習,也可以使學生相互激勵。除此之外,還鼓勵學生辦班級手抄報、寫廣播稿、評論社會熱點問題,這些做法都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筆者平時就是這樣做的,確實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針對目前農村初中學生的寫作狀況,筆者認為,作文教學的改革若能在學生的興趣上狠下工夫,不僅有利于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還有利于學生口頭交際能力的提高和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