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中期戲曲家仲振履考

    2014-08-15 00:49:50
    揚州職業(yè)大學學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泰州傳奇

    錢 成

    (泰州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仲振履,清代乾嘉時期江蘇泰州人?,F(xiàn)存的《道光泰州志》云“皆能敷華藻,紹其家聲”[1],但對于仲振履的相關信息,歷代記載訛誤較多。至于仲振履的仕宦經歷,前輩學者葉德均《曲目鉤沉錄》沿用清《道光泰州志·文苑》內容,認為“仲振履于清嘉慶十三年中(1808)進士,后先后任廣東恩平、興寧、東莞、南海等地知縣和南澳同知。道光元年(1821)以疾病告歸,次年卒于家”[1]。此外,目前有部分材料云其曾任廣東番禺知縣,《道光泰州志》未見此說。筆者經查清李福泰修、史澄、何若瑤纂的清同治十年(1871)刻本《番禺縣志》,知其確曾任過該職,以正訛誤。

    仲振履詩、書、畫、曲皆精。清人蕭鳳臺《棄余稿序》論仲振履詩如“秋水芙蓉,不假雕飾”[2]。

    如仲振履題仲振奎《紅樓夢傳奇》三首詩曰:

    十二金釵半折磨,生生死死奈情何;卻憐情海波千尺,不抵顰卿淚點多。

    絳珠宮里春空老,青埂峰前月易斜;只有芙蓉情種子,年年開作斷腸花。

    公子佳人意太癡,癡情何必仗仙慈。一聲玉笛高吹起,即是紅樓夢醒時。[3]

    此外,2004 年北京中貿圣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曾拍賣過一批清代進士書法冊頁,內有仲振履作品多幅。今國內江蘇、遼寧、廣東等多地省級博物館均藏有其畫作。

    1 仲振履家世考

    由于仲振履兄仲振奎在《紅樓夢傳奇》中自署“吳州紅豆村樵仲云礀(澗)填詞”,故自清代中后期以來,國內外治戲曲史者如日本青木正兒等,均將其兄弟視作江蘇蘇州人或江南泰州人[4]。直至趙景深和張增元兩先生撰《方志著錄元明清曲家傳略》時,才根據(jù)《道光泰州志》之《文苑·仲鶴慶仲振奎仲振履》確定仲振履兄弟為江蘇蘇中地區(qū)的泰州人。

    但以上諸先生對仲振履兄弟究竟屬于泰州何地人、祖居何處、家世如何等情況均未作進一步的說明。筆者根據(jù)相關文獻材料及親臨現(xiàn)場考察,得知仲振履家族祖居泰州東鄉(xiāng)西場古鎮(zhèn)(今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西場鎮(zhèn))。

    其遠祖仲基,山東人,字益庵,宋靖康初以武功授高郵判。宋高宗建炎戊申(1128)康王南渡,同族弟白庵、履庵,隨衍圣公孔端友扈蹕南遷,遂籍吳江,累官樞秘院學士。

    其直系祖先仲昌,江蘇沭陽人,明建文已卯(1399)舉人,永樂甲申(1404)二甲八十名進士,正統(tǒng)五年(1440)任南京太仆寺正卿。

    其后仲子宣遷居泰州富安場(今江蘇東臺富安)。進入清代后,該家族文人輩出,弦歌不絕。

    仲振履的祖父仲素,字邦文,人稱芍坡先生,為泰州地區(qū)知名儒生,制藝而外,其人詩歌詞律無所不通。《道光泰州志》云:“仲素,仲基之后,庠生,能文,性情灑脫,好植花草,以詩酒自娛,修譜繪圖?!保?]仲鶴慶《迨暇集》云其詩“沖和淡遠,不事雕飾,雖意別工拙,而純任自然”[5]77。今泰州圖書館存有仲素著《茗叟詩草》一卷。

    仲振履之父仲鶴慶,字品崇,號松嵐。乾隆十七年(1752)壬申恩科江南鄉(xiāng)試解元,十九年(1754)甲戊科進士,官四川大邑縣知縣。文章詩賦冠絕一時?,F(xiàn)存有《蜀江日記》一卷,《迨暇集》十四卷,《迨暇集古文》二卷,《蕓香文集》一卷?!痘春S㈧`集·丁集》卷三收有其詩十首[5]77。民國泰州人韓國鈞編纂《海陵叢刻·先我集》卷二刊收錄其詩詞十五首[6]。仲鶴慶還擅丹青,尤善寫蘭菊,而詩與書法亦工雅。筆者觀泰州市博物館藏其《墨菊圖》,氣韻生動,頗有自然之態(tài)?!稉P州畫舫錄》、《墨香居畫識》、《墨林今話》、《清畫家詩史》等均對其有專門記載。南京、揚州、鎮(zhèn)江和南通等地文博機構藏有其多幅畫作。

    仲振履之兄仲振奎,字春龍,號云礀(澗),又號花史氏,別署紅豆村樵。《道光泰州志》說其:“詩法少陵(杜甫),為文精深浩瀚,出入三蘇(蘇軾父子三人),平生著作無體不有,而稿多散佚,所存惟《紅豆村樵詩草》若干卷?!保?]

    仲振履之弟仲振猷為泰州貢生,生平事跡不詳。

    筆者考證《吳陵(泰州)仲氏支譜》等資料,總結出清代乾嘉時期泰州西場海陵仲氏,目前有確鑿資料可考共16 人,其中有文集流傳后世者達十人之多。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仲氏一族,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真可謂巾幗不讓須眉。吳廷燮《迨暇集·序》云“閨闈之中,也不乏吟詠之聲”[5]77。仲振履家族女性文人現(xiàn)留有《仲氏女史遺草》詩集[7]。

    仲振履子仲貽勤(字受之,小字蓉賓),女仲貽簪(字紫華)、仲貽笄(字玉華)、仲孺人(佚名)全部能詩善文。仲貽勤受到家族特別是父親仲振履的影響,在本邑少有“神童”之稱。據(jù)仲家姻親,泰州著名詩人宮國苞等記載,仲貽勤神清性敏,髫齡之際即脫口成詩,隨父任職于粵東時染疾,生命垂危之時,猶不絕吟誦。著有詩集《蓉賓遺草》,現(xiàn)存嘉慶十三年(1808)刻本。清代安徽桐城派著名古文家,“姚門四杰”(姚鼐四弟子)之一姚瑩著有《仲童子傳》記載:“童子仲貽勤者,興寧宰仲君柘庵子也。系出山東仲氏,世居泰州,為大族?!f異,身骨清秀,為祖母鐘愛。四歲能誦詩。七八歲,岐嶷已如成人。泰州歲荒,鄉(xiāng)人出粟私賑,延柘庵董其事。有以偽信記冒賑者,眾未之覺。貽勤時十一歲,在側,獨指其弊。其人具服。則仍善言遣之。同人皆大驚,以為明斷而能忠厚,成人不及也。未幾,柘庵嫂氏卒。兄云礀(仲振奎)先生老而無子,乃以貽勤嗣。執(zhí)喪盡禮而哀。……貽勤讀書暇時,輒與諸姊唱和,獻二親以為娛,承顏先意,無不至。無事則端坐,儼然不茍言笑。親友有貧約者,必告柘庵為乞佽。與家人有小過,必為婉解而私訓之。以是,上下咸服事之。以成人禮已而得咯血疾,屬家人勿言,恐為二親憂也。病甚,猶談笑賦詩以娛親意。十六年,元夕,忽解衣投柘庵曰:‘大孺人至矣’,遂跌坐而歿,歿年十六歲?!保?]

    2 仲振履宦績考

    仲振履在清嘉慶十三年(1808)中進士后,先后任職廣東省內多處,歷任皆有善政,為政安民,崇教興學,捐資筑城,興修水利,訪民問苦,大興鹽業(yè),繁榮經濟,平息訴訟,禁賭除盜,整備軍事,至今在多地留有美名。代表性政績如他在恩平任知縣時,主持修建金塘橋方便百姓出行;在興寧任職時,為疏通河道,在干流航道中禁水車,利于鹽運;調任東莞后,高度重視海防,修筑虎門碉臺;到南海后,筑實桑園地基,促進農業(yè)生產。盡管這些工程工費不貲,多者甚至以數(shù)萬計。但當時仲振履從關注民生和國防出發(fā),身先士卒,終于成就了百年之利。特別是他主持修筑的廣東虎門碉臺,為后來的林則徐、關天培抗擊英軍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廣東東莞,東晉咸和六年(331)立縣,初名寶安。由于縣城臨近海濱,屢遭臺風襲擊。清嘉慶二年和六年,臺風再次襲擊,城池東西南三面城樓、兩旁炮樓和百余處城墻被刮倒。此后盡管多次修復,但都不徹底。直到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仲振履調任知縣時,個人捐出重資,全面修復城墻,造福了一方百姓。

    清嘉慶十六年(1811),仲振履重修東莞韓蘇書院,并改名墨池書院,作為生童肄業(yè)之所捐銀圓500 圓,為修脯膏火之費,并作《重修墨池書院記》;重修羅探花祠,并以祠設探花書院;又改水口司公館為養(yǎng)正書院,翌年改名文峰書院。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仲振履又倡建竹溪社學,該社學在東莞陳家坊側,正座深五進,東西為朝廳,右辟為花園,成為東莞地區(qū)興學育才之所,對該地區(qū)的教育影響極為深遠。

    明初以來,廣東潮汕一帶的食鹽源源不斷地沿著水路運往興寧,然后再由腳夫肩挑到江西。鹽船到達興寧城外的南濟橋和西河橋一帶便停泊下來,到處分散露天堆放,等待轉運。當時的鹽商們既愁風雨,又怕盜賊,曾先后多次向興寧主政官員要求增設鹽業(yè)交易所,可該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嘉慶年間仲振履任興寧縣令后,看到興寧商業(yè)的繁榮和稅收的穩(wěn)定還得依附于食鹽的集散(當時興寧各項稅收二萬兩,公鹽業(yè)一項就達一萬兩)。他借鑒家鄉(xiāng)泰州唐代以來的淮南鹽運管理方式,將各個分散的鹽場集中到現(xiàn)鹽鋪街一帶進行交易,并親自題寫了“鹽鋪街”三個大字懸掛街口。從此,這里成了興寧地區(qū)食鹽停放和交易的場所。該舉措既方便了鹽運,又促進了地方商業(yè)的繁榮,并使得該地成為興寧城市中心所在,歷經百年而不衰。

    清咸豐年間知縣張鶴齡續(xù)編的《興寧縣志》(署泰州仲振履柘庵原本,桐城張鶴齡琴甫續(xù)編)中有如下記載:“仲振履,字柘庵,江南泰州進士,嘉慶十五年任。文章經濟名動當時,政令嚴明,整齊劃一,修城垣編邑乘禁賭博除盜賊,皆后人所思慕者。尤留心文教,作養(yǎng)人才,修理韓蘇書院,添設養(yǎng)正書院,撥鹽引陋規(guī)數(shù)百金以為膏脯費,故一時文風蔚然稱盛??颊n日,每向諸生虛心訪民間疾苦,是以興利除害摘伏詰奸如燭照數(shù)。計云:在任六年,調東莞。去邑人士歌思不置焉。”[9]

    據(jù)民國《東莞縣志》卷三十三《前事略》載:“清嘉慶十四年,為徹底清除珠三角海上越南流竄而來的海上武裝力量和鹽梟私販,清軍在暫時平定海上動亂之后,在珠三角海岸增設水師官員,設廣東水師提督駐虎門,改東莞水師營為水師提標前營,駐東莞縣城。時任東莞縣令仲振履在詳細分析了海上動亂不息的原因后,向朝廷要求增設虎門同知,從地方行政的角度,切實加強對珠三角洋面的有效控制的對策。仲振履提出,如果要切實加強對珠三角東岸沿海的控制,就應該仿照香山縣設澳門同知的做法,設置虎門同知嚴查船單,在虎門同知的管控之下,以達到‘夷船出入有所稽查,兇匪畏懼不敢復熾,鹽梟私販必知所畏懼’的效果?!保?0]實際上,仲振履增設虎門同知之建議在嘉慶年間并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可。不過,到道光二十五年(1845),珠三角海面再次陷入動亂,清王朝依據(jù)仲振履之議,設立了虎門同知。歷史充分證明了仲振履建議的遠見性和正確性。

    3 仲振履著作考

    《道光泰州志·仕績》載仲振履之著作有《作吏九規(guī)》、《秀才秘籥》、《虎門攬勝》、《咬得菜根堂詩文稿》[3]。另筆者查閱南京圖書館藏泰州人夏荃編著的《海陵著述考》發(fā)現(xiàn),其中記載仲氏別號群玉山木石老人,有《家塾邇言》五卷,詩集《棄馀稿》六卷,有北曲套數(shù)《羊城候補曲》一卷、南曲昆腔傳奇《冰綃帕》和《雙鴛祠傳奇》等,另有《虎門紀游稿》。

    在改編中,引子、A段、B段基本保持了原曲風貌,伴奏則采用了不和諧的小二度音程,以模仿鑼鼓的效果,渲染節(jié)日的熱鬧氣氛。

    此外,嘉慶十六年(1811 年),時任廣東省興寧知縣的仲振履,曾主修《興寧縣志》十二卷。該志署仲振履纂修,張鶴齡等續(xù)纂,今存清咸豐六年修民國十八年排印本。

    他還重新刊刻《洗冤錄集證》六卷(宋宋慈撰;清王又槐增輯;清李觀瀾補輯;清阮其新補注),同時將《石香秘錄》一篇附后,并親撰“成三字獄,冤比岳司勛,最可憐黃口女、白頭親,遠戌閩疆,兩地山川埋怨骨。挽六軍心,忠先史閣部,止博得紫泥封、丹荔酒,榮施梓里,千秋俎豆奠羈魂”于書首。

    現(xiàn)刊行的《全清戲曲》收有仲振履《雙鴛祠傳奇》。學術界普遍認為《雙鴛祠傳奇》國內已無存,據(jù)鄭振鐸著《中國文學論集》記載,在法國巴黎圖書館藏有清嘉慶庚辰年的咬得菜根堂刻本。值得慶幸的是,筆者經過查閱泰州圖書館古籍部所藏地方文獻資料,發(fā)現(xiàn)藏有仲振履《雙鴛祠傳奇》清鈔本。該鈔本具體信息將另撰他文表達。

    北京師范大學郭英德先生據(jù)道光《恩平縣志》(卷十二)與民國《東莞縣志》(卷五十一)考證,仲振履作《雙鴛祠傳奇》時,尚在廣東恩平縣令任上,時為嘉慶十四年至二十一年(1809 -1816)[11]。

    但筆者發(fā)現(xiàn),清劉華東撰有《書雙鴛祠傳奇后》一文,并有清繆蓮仙識語附后??娚徬桑婔?1766 -?),字兼山。該文載于繆著《文章游戲四編》。書首有汪云任所作序,是序中概括說明了該劇內容。筆者摘錄如下:“李君亦珊,福建閩侯人,任廣東別駕,不得于其親,一弟亦桀驁不馴。自甘涼解餉歸,抑郁成疾,疾日篤且死,一棺以外,四壁蕭然。其妻蔡氏謂老婦曰:吾夫甫死,無過問者,既久殯此,其何以歸,我將死之,聞者或憐我之節(jié),送我夫婦,我翁姑亦借以同歸,我無憾矣。乃冠帔拜堂上,自縊死。移棺于庵,人莫不哀蔡之節(jié),六合彩特碼,亦卒無議歸其葬者。同官某之妻,聞老婦言而憫之,乃囑其夫醵金以助,已仍出二百金,且立廟祀之,粵中傳此事久矣,柘安先生卸事閑居,素工音律,爰屬為傳奇,被之管弦。”[12]

    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卷二《吊李光瑚夫婦詞》云:“閩縣李亦珊光瑚仕廣州別駕,家庭多缺憾,一弟又桀驚不可馴,自甘涼解餉歸,抑郁以死,棺久不得歸。其妻蔡氏名梅魁,字如珍,有焚余集,卒年二十九,嘗割股愈姑疾。謂老婦曰:‘吾夫死,無一過問者,設久殯此,其何以堪。我將死之,聞者或憐我之節(jié),送夫樞歸,吾翁姑亦籍以同歸,吾無憾矣?!斯卩萏蒙献钥O。其同官某之妻聞于老婦而憫之,屬其夫醵金以助,已仍出二百金送之歸,且立廟祀之?;浿心虾Vh仲振履為之填雙鴛祠院本。振履字柘泉,一字柘庵,又號覽岱庵木石老人,籍江南,長于倚聲,此詞尤哀怨動人。卷首有吾鄉(xiāng)劉心香士棻先生題詞,余調乳燕飛書其后云:‘苦雨凄風夜。把此卷、長吟一遍,數(shù)行泣下。夫婦人間多似鯽,似汝凄涼蓋寡。盡辛苦、艱難都罷。委曲求全還未得,況無端、貝錦工嘲罵。心中痛,誰能寫。肝腸寸斷顏凋謝。卻猶將、綱常二字,時時認者。為婦為兒無一可,此罪千秋難赦。說不出淚行盈把。博得旁觀稱苦節(jié),想君心聽此添悲詫。不得已,如斯也?!保?3]

    由上述兩則材料可見,其時正值仲振履卸任南??h令后寓居廣州,聞知此事后于嘉慶十五年(1820)將此事寫成《雙鴛祠傳奇》八折,同年由他的“咬得菜根堂”刻印成書,正文首頁刻“雙鴛祠”,流傳至今。同時,仲振履還請廣州的職業(yè)戲班綺春班上演此劇。清末福州學者謝章鋌還為《雙鴛祠傳奇》題寫《乳燕飛》詞。詩人魏杰((1796——1876),字從巖,號拙夫,又號松筠,別號鶴山樵者,著名詩人、書畫家、藏書家、慈善家,被后人稱為“布衣名士”、“田園詩人”)也為《焚馀集》題七言絕詩四首。著名女詩人陳蕓(字淑宜,一字蕓仙,別署道山女子。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的《小黛軒詩集》中也有詩吟詠。由此可見,仲振履所作《雙鴛祠傳奇》在當時文壇和劇壇影響很大。

    關于仲振履另一部戲劇作品《冰綃帕傳奇》的本事來源,學術界之前只提及清姚元之撰的《竹葉亭雜記》之記載,云:“張姬,盱眙汪孟棠觀察云任愛姬也,早卒。汪固深于情者,思之殊切。都中友以‘繭子’呼之,謂其多情纏綿若繭也,汪即別號繭茲。家伯山太守為姬作傳,汪歸舟詠長律三十首,曰《秋舫吟》?!保?5]

    汪孟棠著作中最有影響的即為詩集《秋舫吟》,這是汪孟棠于運送瑤娘靈柩的途中在船上依《佩文詩韻》寫成的三十首悼念詩,抒發(fā)對瑤娘刻骨銘心的思念,可謂聲聲淚,字字血,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無論是詩的藝術還是其所抒發(fā)的感情,都令讀者為之傾倒。

    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任職廣東的仲振履結識汪孟棠后,以此事作為素材,譜寫了《冰綃帕傳奇》?!侗嬇羵髌妗范?,二十四出,應未刊行,但可能在舞臺實際演出過。該劇于民國二十三年(1923)被刊入《珊瑚月刊》。筆者觀現(xiàn)藏于私人之手的民國二十六年(1937)排印,清太谷學派(后泰州學派)李光炘(龍川)傳人、泰州學者高爾庚的《井眉居詩鈔》所收錄的《海陵雜詩》中有詩云:“東塘著述坂埨莊,一卷桃花獨擅場。為想柘翁堪接武,冰綃遺墨謹收藏?!彼麑⒅僬衤膭?chuàng)作《冰綃帕傳奇》與孔尚任在泰州創(chuàng)作《桃花扇》相提并論。詩后注曰:“仲柘安振履大令撰有《冰綃帕傳奇》,未梓,現(xiàn)藏庚家?!贝送猓迦送跏a槐的《蚍廬詩鈔·重題張瑤娘遺像序》云:“嘉慶辛末,孟棠赴試春明,攜其姬人張瑤娘同車,卒于宣武旅舍,載棺南歸,丁卯通籍出宰番禺,同官仲柘安明府為《冰綃帕傳奇》,付鞠部演之。”又云:“孟棠姓汪名云任,盱眙人。張瑤娘卒于嘉慶十六年,柘庵譜為二十二年?!保?6]民國陸銓編著的《泰縣著述考》也云:“此劇演繹任鳳舉與妓女秦瑤娘事,似以真人真事而敷衍之?!保?7]由此可見,《冰綃帕傳奇》的主人公任鳳舉其實就是仲振履的同僚汪云任,秦瑤娘其實就是汪云任的愛侶張瑤娘。仲振履將現(xiàn)實人物改名換姓編入戲劇,實為創(chuàng)作虛構之需要。這也說明仲氏是嫻于戲劇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充分認識到了文學真實與生活真實的關系。

    仲振履擺脫當時已蔓延的案頭戲曲影響,以時事為題材,編寫廣大百姓喜愛的戲曲作品,并將劇作付之于演出實踐,實在難能可貴。他的劇作在當時的文壇和劇壇都曾經引起較大反響,特別是他把當時社會關注的一些愛情方面的典型案例編寫成戲曲,既符合戲劇創(chuàng)作的題材需要,又弘揚了愛情真諦和“真善美”的社會主流價值觀,對社會輿論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十分符合普通觀眾對戲劇的審美需要。

    仲振履所作的(北雙調·新水令)《羊城候補曲》,作為中國古代為數(shù)不多的、把種種官場丑態(tài)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的散曲作品,可與元代睢景臣的《哨遍·高祖還鄉(xiāng)》相媲美。如《羊城候補曲》有“那離家的更關心骨肉拋,但聽得故里年荒便魂掉了。還有那雙親邁老,怕作蔡中郎哭溝壑爹娘餓莩”句,其直揭官場丑態(tài),退隱林下之志,觀該曲即可得知。

    4 仲振履交游考

    仲振履長期專注于戲劇創(chuàng)作,加之具有較高的書畫創(chuàng)作水平,與其兄仲振奎一起,與著名詩人、畫家、劇作家湯貽汾結為好友,雙方交往甚密。仲振履還曾在湯貽汾任京口(鎮(zhèn)江)守備期間,應邀與其一起觀看著名書法家、詩人、戲劇家王文治的家班演出。據(jù)《湯貽汾年譜》載,湯貽汾著有長詩專門紀述此事。

    今存湯貽汾所撰國畫理論名著《畫筌析覽》前有仲振履所作序文:“乙丑余鄉(xiāng)馮墨初自邗上歸,出《書筌》見示,所論諸法精當簡要,畫家秘籥也。第為問業(yè)者隨事指陳,法雖兼?zhèn)?,而論未條分,私擬劃成段落,每段仍加以注釋,庶初學了然,不致迷于所向。時遭北水驟至,流離滿野,邑侯屬主賑事。戊辰復捧檄南來,此事久廢。越癸酉,雨生攝齊昌都尉事,與余同官。偶與談及是篇,雨生笑曰:‘一君九年之愿,仆己代償之矣?!w雨生任三江時曾分其目為十則,每則為之注。篇所未及引伸之,篇所迭見鋤去之。雖神明之妙存乎其人,而析北苑之傳為南車之示,俾《畫筌》一篇與《過庭書譜》永垂于后者,雨生力也。豈特償予素志已乎?嘉慶癸酉重九日,蒲濤仲振履柘庵氏序?!保?8]由此文也可看出仲振履的書畫藝術修養(yǎng)。

    2012 年杭州西泠印社拍賣的清代著名畫家華冠嘉慶十三年(1808)作的《秋江罷釣圖》紙本冊頁(六十四頁),上有洪亮吉、法式善、鐵保、趙翼、郭麐、汪叔明等五十三家詩文。后經收藏大家朱孔陽及上海圖書館庋藏,傳世至今。值得注意的是,畫作上與洪亮吉、法式善、鐵保共同題寫詩文還有仲振奎、仲振履兄弟。仲振履所題詞作為“凍雪初晴處,南枝冰坼紅香吐。展卷祇徊,猶想見先生風度。記得兒時,問字揚州路。曾學誦,東閣新詩句,嘆息短夢無復。燈前聽雨今日殊江晤,白頭老我人非故。漂泊天涯,更憐爾少年羈旅,見說年來不向花間住。問紅樓春老誰為主,縱交情爛漫,爭得故園歸去?!绷碛?“戊寅夏月,禺山暑中,喜小榭世講過訪,出小紅雪樓圖見示,蓋其曾大父星腴先生之居室也,先生為先君子同門年友。余兒時屢謁于邦上,于今已四十余年矣,披圖悵望,章成安上,奉一闕以志感喟。柘庵仲振履題。鈐印:振履、柘庵?!庇纱丝梢?,仲振履與華冠有通家之好,并可能與洪亮吉、法式善、鐵保、趙翼等清中期著名文人也有直接交往。

    2014 年保利香港春季拍賣會上拍的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徐驤畫《小紅雪樓圖卷》上有慶保、陳孚恩、陶澍、吳榮光、葉紹楏、李宗昉、李宗瀚、許乃濟、李鴻賓、孫爾準、潘恭辰、姚元之、李廷鈺、韓鼎晉、顏檢、廖寅、陳鑾、潘世恩、潘曾瑩、曾燠、鄧廷楨、李星沅、鄭祖琛等時任都撫大臣,張維屏、程恩澤、范仕義、朱昌頤、潘曾綬、舒夢蘭、許之翰、尚镕、歐陽紹洛、吳蘭修、錢儀吉、宋九芝等一時名士所作之跋。其中,我們又可見仲振履之跋。

    今泰州圖書館所藏仲振奎的《紅樓夢傳奇》封題寫著“嘉慶已末新鐫”、“綠云紅雨山房藏板”,署“吳州紅豆村樵填詞”,其后是“嘉慶三年歲在戊午(1798)旦月望日紅豆村樵自序于小竹西”之《自序》,署“紅豆村樵識”之《凡例》,署“河間春舟居士題”之《題詞》,及曾賓谷、蔣之讓、黃郁章、郭坤、詹肇堂、俞國鑒、祝慶泰、徐鳴珂、袁鏞、陳燮、鄒由寧、張彭年、姜風喈、黃鈺、吳會、仲振履等十六人的題詞[19]。而其中最有名望者,當屬曾賓谷即曾燠。

    曾燠,字庶蕃,一字賓谷,晚號西溪漁隱,江西南城人,官至貴州巡撫,清代中葉著名詩人、駢文名家、書畫家和典籍選刻家,被譽為清代八大家之一和一代駢文宗師。曾燠于乾隆朝后期任兩淮都轉鹽運使。在職期間,鼓揚風雅、提倡創(chuàng)作,對揚州詩壇的再度興盛功不可沒。他以其幕府為中心,匯集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詩文創(chuàng)作者和文化名流。由此可見,仲振履曾參與了以曾燠為中心的揚州幕府戲曲作家群的創(chuàng)作和賞析活動。

    詹肇堂,江蘇儀征人。據(jù)清同治《續(xù)纂揚州府志》卷十三《人物文苑》載:“詹肇堂,字南有,號石琴。乾隆六十年(1795)舉人。早歲博洽經史詩學,晚唐詞,以玉田、白石為宗。運使曾燠聞其名延入幕,與題襟館諸詩人共樹旗鼓詩,載《邗上題襟集》。著有《心安隱室詩》十一卷,詞四卷。”[20]

    蔣知讓,則為清代著名戲曲家蔣士銓之第三子。俞國鑒、陳燮、徐鳴珂、吳會、姜風喈等為當時泰州籍文人,且均與仲振履有姻親或世交之誼,并同為泰州蕓香詩社成員。

    陳燮,字理堂,一字澧塘,泰州人。清乾隆四十二年拔貢,嘉慶三年舉人。壯游京師,著名文人畢沅延為上客。有《隱園詩集》。他與著名詩人黃景仁(仲則)和張問陶(船山)均為好友。

    徐鳴珂,字竹薌。入仕后以軍機章京之職位重朝堂,與紀昀等人詩酒唱和于京師,后因涉兩淮鹽運使盧雅雨案而被發(fā)配新疆伊犁,復又奉詔回京參修《四庫全書》。徐鳴珂常與同邑仲振奎、仲振履和團維墉、紀桂芳等戲曲家往來。泰州圖書館藏徐鳴坷《東詠軒筆記》鈔本中云:“友朋雅集,鼓琴瑟,吹洞簫,自度曲,被歌聲?!保?1]

    仲氏兄弟另一密友,泰州名士,蕓香詩社主持人之一宮國苞(字霜橋),同樣出身于泰州科舉世家,為明末著名文人宮偉鏐之后裔。宮氏家族自明末至清中期,中舉者達四十多人,中進士者8人。筆者認為,《紅樓夢傳奇》所署的“吳州紅豆村樵填詞,同里邗亭居士按拍”的邗亭居士,可能就是宮國苞。其人曾入“揚州刪改詞曲館”即揚州詞曲局,熟諳曲律,具有較高的案頭校曲水平。

    此外,嘉慶十三年(1806),仲振履曾為時任揚州知府伊秉綬作畫并題詩:“江南江北佳麗場,風流第一夸維揚。何幸三賢得其四,又見玉皇香案吏。”伊秉綬,字組似,號墨卿,默庵,福建寧化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進士。累官至刑部郎中。為官清正,有善政。任揚州知府時,是一位既有文名,又有政聲的文章太守。仲振履稱其為揚州第四賢,足見二人關系之密切。西泠印社2010 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曾拍賣過江蘇泰州仲氏家族舊藏伊秉綬嘉慶十三年(1806)所作行書古文立軸,上款為“云江六兄屬”,落款“丙寅初冬伊秉綬”。

    上文所提及的姚瑩,與仲振履為同科進士,二人交往深厚。姚瑩,字石甫,號明叔,晚號展和、幸翁,抗英名臣。曾因林則徐的推薦,任臺灣兵備道。期間,他與臺灣總兵達洪阿通力合作,多次擊敗來犯的英軍。但由于清政府執(zhí)行投降政策,1843 年姚瑩反以“冒功”罪入獄被貶。其后,姚瑩曾復任廣西按察使,署理湖南按察使,以積勞卒于任。

    5 結語

    與其兄仲振奎相比,仲振履的戲劇創(chuàng)作總數(shù)有所不及,但他的交游之廣、著作之多、政績之著及對家族內部文化教育和泰州地域文化的影響,卻是同時期泰州籍文人之翹楚。以他為中心,在乾嘉時期的泰州,組成了包括俞國鑒、陳燮、徐鳴珂、吳會、姜風喈、鄒熊、團維墉、紀桂芳等在內的蕓香詩社,成為繼清初泰州地區(qū)以吳嘉紀、黃云、費密、杜睿等遺民詩人為代表的文人群體后的又一地域文人群,在泰州文學與文化史上影響深遠。特別是其與乾隆、嘉慶兩朝一些著名文人、名宦如曾燠、姚瑩、伊秉綬、湯貽汾以及洪亮吉、法式善、鐵保、趙翼的交往,十分值得進一步挖掘研究。其人作為首部“紅樓”戲曲《紅樓夢傳奇》創(chuàng)作的直接參與和最早評閱者,首次刊刻的主持者,以及在《紅樓夢傳奇》譜寫完成后迅速在揚州地區(qū)實現(xiàn)舞臺演出方面所作的貢獻,也應得到應有的承認[22]。

    [1] 王有慶.道光泰州志[M].陳世镕,纂.清道光七年(1827),泰州圖書館藏.

    [2] 鄒熊.海陵詩匯[M].鈔本.泰州市博物館藏.

    [3] 錢成.仲振奎及其“紅樓第一戲”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07.

    [4] (日本)青木正兒. 中國近世戲曲史[M]. 王古魯,譯.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

    [5] 錢成. 清“紅樓戲”首編者仲振奎家族文人群略考[J].貴陽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73 -79.

    [6] 韓國鈞.海陵叢刻[M]. 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qū)圖書館藏民國匯校本.

    [7] 仲振奎.仲氏女史遺草[M]. 清嘉慶辛未年(1811)廣東興寧刊本.泰州市圖書館藏.

    [8] 姚瑩.中復堂全集[M]. 清同治六年(1867)安??h姚浚昌???安徽省圖書館藏.

    [9] 仲振履柘庵原本,張鶴齡琴甫續(xù)編.興寧縣志[M].清咸豐六年(1856)修,民國十八年(1929)排印本,1929.

    [10](民國)陳伯陶.東莞縣志[M]. 廣東省東莞縣養(yǎng)各印務局,1911.

    [11]郭英德.論明清傳奇劇本長篇體制的演變[J].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4):56 -62.

    [12]繆艮.文章游戲四編[M]. 清道光元年(1821)藕花館藏稿本.

    [13]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M]//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

    [14]梁廷楠.曲話[M]//中國戲曲研究院.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八.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60.

    [15]姚元之.竹葉亭雜記[M]//謝國楨.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6]王蔭槐.蚍廬詩鈔[M]. 清光緒七年(1881)江蘇盱眙王氏紫花館刻本.

    [17]陸銓.泰縣著述考[M].南京圖書館藏稿本.

    [18]湯貽汾.琴隱園詩集[M]//俞劍華.中國畫論類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57.

    [19]仲振奎.紅樓夢傳奇[M]. 清嘉慶已末(1799)綠云紅雨山房原刻本.泰州圖書館藏.

    [20]方浚頤. 同治續(xù)纂揚州府志[M].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揚州圖書館藏.

    [21]徐鳴坷.東詠軒筆記[M].泰州圖書館藏鈔本.

    [22]錢成.《紅樓夢傳奇》在紅樓戲曲改編與傳播史上的地位與影響[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62 -64.

    猜你喜歡
    泰州傳奇
    Taizhou Stinky Tofu泰州臭干
    泰州行吟
    中華詩詞(2023年7期)2023-02-06 09:00:10
    安-225,昨日的傳奇
    幸福水天堂——泰州
    華人時刊(2022年1期)2022-04-26 13:39:32
    漕運,一段行走在水上的傳奇
    金橋(2021年6期)2021-07-23 01:27:00
    傳奇 下
    傳奇 上
    堅持,造就傳奇
    華人時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2
    泰州古韻
    北方音樂(2018年4期)2018-05-14 08:59:17
    逍遙傳奇
    房产| 鄄城县| 霍邱县| 永丰县| 达孜县| 临海市| 佛坪县| 昭觉县| 安陆市| 蓬莱市| 岳阳市| 龙口市| 渝中区| 囊谦县| 贵德县| 林周县| 庆云县| 永修县| 九龙城区| 舞钢市| 太和县| 黄平县| 建瓯市| 都匀市| 万州区| 遂宁市| 开平市| 淳化县| 定安县| 桦甸市| 麻江县| 德清县| 平江县| 宜兴市| 灵宝市| 定安县| 河间市| 庐江县| 北海市| 安阳市| 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