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八思巴在甘青的活動及對藏傳佛教傳播的影響

    2014-08-15 00:48:21朱滿良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臨洮涼州藏傳佛教

    朱滿良

    (甘肅教育出版社,甘肅 蘭州 730000)

    八思巴(1235~1280年)出生于西藏后藏昂仁的魯孔,本名洛追堅贊,小名稱婁吉(意為羊年所生)。[1]其家族為薩迦款氏,對青少年時期的八思巴影響最大的人是他的伯父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1182~1151年),他在宗教、語言學、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寫過《薩迦格言》等名著,是當時西藏佛教界最著名的學者之一。[1]而按照薩迦家族繼承的慣例,八思巴應該是薩迦班智達(下文稱薩班)法位的繼承人,所以從幼年起,薩班就悉心照料他的生活并輔導他學習佛教經典,這對八思巴成長起到了巨大作用。八思巴一生成就斐然,在后來出任大元帝師期間,推動了藏族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發(fā)展,為元朝的穩(wěn)定、發(fā)展以及全國各民族間的團結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各項舉措亦進一步鞏固了西藏地區(qū)和祖國中央的關系,其宗教思想也對藏傳佛教尤其是薩迦派的進一步傳播和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八思巴在從青年到成為元帝師期間,在甘青地區(qū)留下了大量的足跡,主要活動有講經傳法、修建寺宇、收徒、撰寫佛教著作等,這些活動均對此區(qū)域的藏傳佛教尤其是薩迦派的傳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和深遠的意義。

    一、八思巴初次前往涼州及對藏傳佛教傳播的影響

    八思巴出生以后,西藏及其周圍地區(qū)的政治局勢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蒙古勢力在北方迅速崛起,其軍隊開始大規(guī)模地對周圍的勢力進行吞并。南宋寶慶二年(1226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攻滅西夏政權。由于傷病等原因,成吉思汗病逝,后窩闊臺即汗位。蒙古政權內部勢力開始更替。其次,窩闊臺帳下將領率軍占領河西走廊,在進兵四川途中招降了臨洮、文州等地藏族首領,并以此為基礎,準備開始進攻西藏。再次,藏傳佛教領袖已在蒙古進攻西夏之時就與蒙古上層有所來往,在西夏被攻滅以后,已有一些西藏僧人歸屬蒙古政權并為之服務。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闊端攻入西藏以后為了更好地統治此地,便開始和宗教勢力有所聯合。而西藏各地的教派也想把自己的宗教教義傳入蒙古政權中以便推動佛教更大范圍的傳播,于是雙方都有了靠近的意向。蒙古統領通過細致考察,了解到當時薩迦派在當地很有威望,而薩班更是頗有聲望的大學者,因此闊端以懷柔加武力相結合的手段向薩班發(fā)出了邀請。在這種情況下,薩班攜帶八思巴兄弟于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踏上了去往涼州的旅程。薩班對去涼州以后有可能發(fā)生的種種情況都做過深入考慮,除必要的一些安排以外,為了更好地維系薩迦派與蒙古政權的關系,他把自己選定的繼承人八思巴兄弟也帶在了身邊。這是八思巴第一次離開西藏到涼州。

    來到涼州以后,薩班與闊端就西藏歸屬蒙古統治等事宜進行了談判磋商,并在雙方利益都能得到滿足的情況下,達成了一定協議。期間八思巴一直留在薩班身邊繼續(xù)學習?!鞍怂及屠^續(xù)跟隨薩班學習吐蕃即西藏佛教。由于薩班的精心教誨,加上八思巴的勤奮和聰明穎悟,他的學業(yè)進步很快,到17歲時已學完薩班所有的教法,掌握了擔任薩迦派教主必須具備的知識。同時他從這一時期開始命筆作文,《薩迦五祖全集》中八思巴署有日期的著作,最早一篇是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在涼州寫的《怙主贊頌》。除了學習西藏佛教和藏族文化,八思巴在闊端的宮廷還接觸到各族各界人士,接觸到蒙古族、漢族、維吾爾族的歷史和文化,積累了不少政治經驗,這些都為他后來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18由此可以看出,到涼州的初始,八思巴基本上是以學習為主的,不管是宗教理論和高深的佛法,還是政治經驗,薩班均是言傳身教,這些都為八思巴成為一代宗教領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薩班在涼州幻化寺去世,這時,距他離開西藏已過去八年時間了。按照薩班生前的安排,年僅17歲的八思巴就成為了薩迦派的新任教主。由于薩班對薩迦派教義的大力弘揚,薩迦派在以涼州為中心的河西地區(qū)開始大規(guī)模傳播,主要表現在薩班與涼州洛旺第寺(金塔寺)、努班瑪第寺(蓮花寺)、香嘉措第(海藏寺)、夏珠碧第(白塔寺)等四大佛教寺宇的緊密關系,薩班在四大寺里開壇講法,弘揚薩迦教義,這四大寺在相當長時間里都是薩迦派主要寺宇,影響至今;在涼州的八年,薩班也對闊端一些蒙古貴族在宗教信仰上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這八年也是薩迦派上升發(fā)展很快的幾年,而八思巴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他學習弘揚佛法的過程。在成為薩迦派教主以后,他更進一步精研薩迦教義,利用薩班的影響給廣大僧眾多次布道,繼續(xù)擴大薩迦派的影響力,而他這些舉措對涼州及周圍地區(qū)藏傳佛教的傳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涼州的時候,八思巴與闊端的兒子們也建立了密切友好的關系。除了闊端一系以外,薩班與八思巴在涼州的事跡也引起了其他蒙古王室成員的注意?!都t史》中有八思巴與忽必烈會面的相應記載?!氨娚镏靼怂及吐遄穲再?,生于陰木羊年,十歲時作為撥付的隨從去涼州。后來當忽必烈住于六盤山時……留下了薩迦人(八思巴),傳授灌頂,結為施主與福田?!盵3]48根據不多的史料分析,可以看出《紅史》所載有可能是八思巴與忽必烈的第一次會面。正是由于八思巴與忽必烈先前有過接觸,前者又有了教主身份,當南宋寶佑元年(1253年)他們再次在六盤山會面時,忽必烈夫婦才會請求八思巴傳授薩迦派的喜金剛灌頂,與八思巴結成更為親密的關系。這奠定了他以后出任帝師的基礎。

    二、八思巴與忽必烈六盤山會面對藏傳佛教傳播的影響

    前文已經提及八思巴與忽必烈曾有過一次接觸。當時八思巴只是作為薩班的弟子隨從師傅拜見忽必烈的,之后有了一定的聯系。在薩班和闊端相繼去世以后,八思巴成為薩迦派新一任的教主,由于此前和闊端一系就有良好的關系,薩迦派在與蒙古王室的接觸中還是有一定的優(yōu)勢的。然而蒙哥汗一系勢力的崛起導致了薩迦派的地位突然變得不很穩(wěn)固,這使得剛繼承教主之位的八思巴有了一定的憂患意識,在深思熟慮以后,他開始向蒙哥汗一系勢力示好。

    南宋寶佑元年(1253年)夏天,為加快統一全國的步伐,忽必烈親率大軍抵達六盤山,做好了通過藏區(qū)入川的準備。為順利施行這一戰(zhàn)略計劃,忽必烈派人到涼州請八思巴到軍營,以便溝通交流藏地情況?!鞍怂及偷綘I帳以后,忽必烈首先詢問的是有關藏族歷史、宗教等方面的問題,接著就命令八思巴派人去西藏地區(qū)征兵并征繳軍費?!盵2]23忽必烈的這一舉措,讓八思巴很是為難,因為當時藏區(qū)地廣人稀,財力有限,根本不能滿足大規(guī)模征兵納稅這些要求,于是八思巴進行了相應勸阻,這使得雙方有了一定的隔閡。后來忽必烈的妃子察必出來打圓場,她認為八思巴比忽必烈身邊的其他教派的藏傳佛教老僧在知識、功德、佛法方面都要精深得多,應該將八思巴留下來繼續(xù)問法論道。事后雙方在探討中又有了轉機,八思巴本來也是要與忽必烈有所交集的,也就借機留在了忽必烈身邊。八思巴利用在涼州時學到的歷史知識、政治經驗,包括其對漢文部分史籍的了解,以及吐蕃、西夏王朝信仰西藏佛教的歷史傳統來影響忽必烈,慢慢使得忽必烈從利用藏傳佛教變成崇拜藏傳佛教,最終變成了對八思巴個人魅力的欣賞?!鞍怂及偷淖诮绦麄?,很快就對‘思大有為天下’的忽必烈一家產生了作用,使得他們認識到要得到佛教徒的擁護,還需要仿照歷史上崇佛的帝王的先例,與八思巴建立更進一步的關系。”[2]24后來,王妃察必和忽必烈先后接受了八思巴薩迦派的喜金剛灌頂。尤其是南宋寶佑元年新年時,在軍中為忽必烈傳授了薩迦派的喜金剛灌頂后,八思巴正式成為忽必烈宗教意義上的老師。八思巴時年19歲,忽必烈38歲。接著忽必烈以宗王的身份封八思巴為國師,并賜予其羊脂玉印,還專門制作敬獻了用黃金以及珍珠鑲嵌的法王袈裟、僧衣、金座、傘蓋等物作為灌頂的供養(yǎng)物,由此可以看出忽必烈對于他和八思巴宗教關系的重視。灌頂這件事情,對后來元代的宗教政策也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推動了藏傳佛教在元代的大范圍傳播。因為在忽必烈登上帝位以后,將藏傳佛教定為元朝國教大力推行。而藏區(qū)事宜磋商、喜金剛灌頂等活動基本都是在六盤山會面的過程中磋商完成的??梢哉f,六盤山會面對八思巴進一步推動薩迦派教義的傳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八思巴在臨洮的活動及其對藏傳佛教傳播的影響

    元至元八年(1271年)夏天,已經就任大元帝師的八思巴離開大都到達了臨洮,此后在這里居住生活了大約四年。在此期間他主持修建了藏傳佛教大寺,又遣弟子修建了卓尼禪定寺,在甘青地區(qū)傳布薩迦教法。[4]676

    在臨洮期間,八思巴命弟子達溫波修建臨洮大寺,因在藏語中臨洮被稱為香根(或香袞),因此臨洮大寺又叫香袞大寺。大寺興建時間為元世祖至元八年至至元十一年(1271~1274年)。大寺剛建成時,占地1000多畝,東至東城墻,南至廣福巷,西至經文巷,北至北城墻,南接城北門,呈鐮刀形。八思巴修建大寺以來,臨洮及周邊地區(qū)的佛事活動極其鼎盛。故臨洮被世人稱為“小西天”。[4]676八思巴修建大寺以來,這里涌現出了一些佛教方面的杰出人物。例如有元末明初的僧人端竹領古,為臨洮南鄉(xiāng)石家莊人,俗姓石,自幼被剃度入寶塔寺為僧,曾奉明成祖命屢到絕域宣布王化,招降北韃靼王子,奉使烏思藏等,在維護祖國統一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是當時著名的佛教高僧。詔賜灌頂圓妙廣智大國師,圓寂后又追封為西天佛子大敏法王。身前修有東、西、南、北四大蜂窩寺,為其駐錫之地。這些人都受到了八思巴宗教思想的重大影響。

    在臨洮期間,八思巴總結自己在薩迦派佛教教義傳播實踐方面的思想積淀,汲取繼承于薩班的知識并有所創(chuàng)新,撰寫了一系列佛教理論的著述,先后完成了《皈依、發(fā)愿、灌頂之教戒》、《勝樂修行法》、《大幻變部壇城儀規(guī)》等著作。還組織許多佛教學者在這里大規(guī)模從事佛教經典的翻譯??焙涂逃】泄ぷ?。藏文版《新唐書·吐蕃傳》就是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由八思巴弟子、漢人譯師胡將祖在臨洮譯成并刻印刊行,后來廣為流布。這是見于記載最早的將漢文史籍譯為藏文的翻譯活動,也是最早刻版印行的藏文書籍,在漢藏文化交流史和藏族史學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大寺西面的臨洮“經文巷”,這一稱謂與佛教翻譯、印刷業(yè)無疑是有密切關系的。[4]977除了完成重大的政治任務和必要的宗教職責之外,八思巴在臨洮長達三年的時間里,一直在苦心經營著薩迦派的事業(yè)。

    經過努力,臨洮的薩迦派勢力迅速加強,薩迦派寺院一時猛增。清代時臨洮還有八座屬于薩迦派的寺院?!度肋_賴喇嘛傳》記載,三世達賴喇嘛到臨洮時,還親自修復過臨洮大寺的八思巴塑像。洮河以南著名的卓尼禪定寺,也是八思巴派遣弟子喇嘛格西巴在卓尼土司家族的資助下興建的。八思巴通過一系列的傳法建寺活動,擴大了薩迦派在臨洮及其周邊地區(qū)的勢力。

    四、八思巴在青海的活動及其對藏傳佛教傳播的影響

    受封帝師以后,八思巴曾經返回西藏薩迦兩次處理各種事務,而途中卻有三次經過了今青海玉樹地區(qū)。在玉樹境內,八思巴主要在稱多、玉樹、囊謙三縣境內活動過。這三縣位于玉樹東部,這里氣候比較溫和,人口相對集中,交通便利,有部分佛教寺院也集中在這里。這里也是元代一條重要的交通驛道。因此,八思巴把這里作為活動的主要地區(qū),給予更多的關照,和這里的各部落首領、宗教上層人士廣泛建立密切聯系,賜贈佛像、法物,進行灌頂、講經、傳法等活動,為薩迦派的傳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元1264年(至元元年)五月,忽必烈賜給八思巴一份珍珠詔書,再次明確宣布八思巴為皇帝灌頂,受封為國師,是所有佛教僧人的領袖。過了不久,八思巴偕其弟恰那多吉一起返回衛(wèi)藏,整飭吐蕃庶務。八思巴兄弟抵達今玉樹稱多縣稱文鄉(xiāng)的噶瓦隆巴地方,曾在此舉行了有萬余名僧俗信眾參加的盛大法會,八思巴講經灌頂影響很大,自此該地稱‘稱多’,意為萬人集會,并成為后來這一地區(qū)的總名和縣名。”[5]51八思巴除了在此地弘揚佛法外,還通過考察接觸等方式,在噶瓦隆巴上莊收取膽巴和仲巴兄弟二人為自己的徒弟,后來離開時帶他們前往薩迦寺學習薩迦等佛教經典,學習有成后授給比丘戒,并分別給他們賜予法名,因為兄弟二人族姓“噶”,后人都尊稱他們?yōu)椤鞍⒛帷?。噶阿尼膽巴被賜法名為貢噶扎巴,后來他成為元初聲名顯赫的藏傳佛教高僧膽巴國師。今天青海稱多縣稱文鄉(xiāng)境內稱文溝當隆莊的尕藏寺,是這里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的薩迦派寺院,就是由膽巴兄弟奉八思巴之命興建的。同時膽巴還在八思巴曾經講經的地方修建了白蓮白瑪“白瑪噶波”。至元五年(1268年),八思巴奉旨返回大都,途中再次經過稱多,并親臨尕藏寺,在該寺講經弘法,并賜給該寺釋迦牟尼佛卷軸畫像1幅、用金汁抄寫在紙上的藏文《大藏經》1套、1尺5寸高的鍍金佛塔1座、金剛法鈴1個、法螺1枚(今尚存寺內)。同時,為了提升尕藏寺的宗教地位,八思巴還頒給尕藏寺一道法旨,用藏、漢、蒙三種文字書寫在錦緞之上,大概的內容是要求當地信眾要向寺院交納酥油、清稞、黃金、牲畜、財務等等供養(yǎng),并規(guī)定任何人不得侵擾寺院。此外,八思巴還賜給自己的弟子膽巴掌管當地政教事務的象牙圖章和白檀木圖章各1枚(今仍存),以便膽巴統一掌管此區(qū)域政教事務。尕藏寺在八思巴的扶持關照下,發(fā)展的極為迅速,在元代的時候成為了玉樹地區(qū)最大的佛教寺院。

    噶阿尼膽巴還奉八思巴的旨意,建成了今玉樹縣安沖鄉(xiāng)境內的隆慶寺。隆慶寺又名“大象寺”,是因寺院所在的隆慶山狀若大象而得名的,由膽巴親自選定寺址并倡建。八思巴途徑玉樹地區(qū)時建成的薩迦派大寺,還有稱多縣的東程寺、玉樹縣的昂普寺等。八思巴稱還在稱多縣稱文溝講經傳法,授意給新建的尕藏寺僧人智文措吉多杰,在今稱多縣城所在地周均鎮(zhèn)北側的當囊山山腰修建了一座寺院,全名為“噶稱多東程三丹群科楞”(意為“靜慮法輪洲”),簡稱為東程寺。東程寺距尕藏寺約5公里,后來發(fā)展成為稱多縣境內的薩迦派第二大寺院。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位于今玉樹縣下拉秀鄉(xiāng)境骱子曲河東岸的秋林寺也是這一時期建成的薩迦派寺院,是由八思巴屬下僧人秋林多杰奉八思巴旨意倡建。八思巴亦曾親臨該寺講經傳法,并將自己使用過后有100根支桿被稱為“作都祖嘉瑪”的大傘蓋和彩繪有100條飛龍稱為“嘎伊舟嘉瑪”的瓷碗贈給秋林多多寺作紀念。

    如今的稱多縣境內藏傳佛教各派寺院計有25座,其中薩迦派寺院就有9座之多,數量是其他各派之首,這些寺院,多數是八思巴幾次路過稱多時倡建或是由其他教派寺院改為尊崇薩迦派而成的。比較有名的還有宗達寺,該寺是由出生于今玉樹州雜多縣蘇魯鄉(xiāng)的薩迦派僧人覺讓蒂什察于13世紀后葉修建的,它是一座古老的薩迦派寺院,現位于囊謙縣吉曲鄉(xiāng)瓦江村附近的拉少山宗達坡上。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八思巴曾到宗達寺駐錫講經傳法,并賜給該寺一座魔王度母像和一個凈水壺,還給寺主活佛給予封冊,準許其頭戴金冠。同時給宗達寺的屬寺求嘎寺(在今囊謙縣吉尼賽馬鄉(xiāng))頒賜給命冊。八思巴回到西藏以后,指派薩迦寺的巴桑江才來囊謙分管宗達寺、求嘎寺。巴桑江才后來常住求嘎寺,并成為求嘎寺活佛。八思巴還從薩迦寺專門賜給宗達寺一份法旨。[5]54

    由法旨的內容可以看出,對囊謙及其周圍藏區(qū)的社會狀況、宗教狀況、部落情況、隸屬關系等八思巴都是非常熟稔的。該法旨要求部落范圍極廣,足見他對宗達寺等薩迦派寺院是非常重視的。

    另外,八思巴亦是一位有遠見的宗教領袖,這從他早年在和蒙古政權上層關系較好時,就始終堅持和藏傳佛教其他教派的溝通就可以看得出來,后來政治地位提高,統領全國宗教事務以后,他依然堅持允許各教派修習各自的教法,主張平等對待其他各教派,對許多要求改為尊奉薩迦派的寺院,多是婉言謝絕的。如位于今雜多縣蘇魯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的邦囊寺,是一座古老的巴絨噶舉派寺院,始建于公元13世紀,因地處吉曲河下游的日哇下部,故亦名“日哇麥瑪寺”。當該寺初址還在今囊謙縣的嘎毛寧日地方時,八思巴就曾到這里,賜給鈴杵等法器,但對寺僧提出的改宗薩迦派的請求則婉言拒絕。八思巴的這些做法不僅加強了藏傳佛教各教派的團結,而且更重要的是起到了爭取各教派僧俗群眾的支持。后來邦囊寺一直感佩八思巴對他們平等相待的恩德,寺內一直念誦薩迦派的《普明大日如來經》。盡管八思巴并不主張他派改宗薩迦派,但由于八思巴的崇高威望和薩迦派的極盛形勢,仍有一部分其他教派(寧瑪派居多)的寺院改為尊崇薩迦派。至元元年夏八思巴第一次返藏途經玉樹時,曾往今年稱多縣南部的歇武地方講經傳法,該地的一座古老的寧瑪派寺院多干寺,在眾僧眾的懇切請求下,八思巴答應了其改為薩迦派寺院。他回到西藏薩迦寺后,還派其弟子西卻仁增秋仲來多干寺主持寺務,成為該寺第一代活佛。八思巴在玉樹活動期間,由寧瑪派改宗薩迦派的寺院尚有今玉樹縣的唐隆寺、桑周寺、宗郭寺等。

    綜上所述,八思巴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偉大的宗教領袖,他一生除從事自己承擔的政治任務以外,始終致力于推動藏傳佛教薩迦派的發(fā)展,尤其其在甘青地區(qū)活動期間,多收弟子,廣布佛法,對薩迦派在此區(qū)域的傳播有著重大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1]陳慶英.元朝帝師八思巴八思巴年譜[J].世界宗教研究,1985,(4).

    [2]陳慶英.帝師八思巴傳[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7.

    [3]蔡巴·貢噶多吉,著.東嘎·洛桑赤列,校注.陳慶英,周潤年,譯.紅史[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

    [4]臨洮縣志[Z].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0.

    [5]蒲文成.青海佛教史[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

    [6]周生文,陳慶英.大元帝師八思巴在玉樹的活動[J].西藏研究,1990,(1).

    猜你喜歡
    臨洮涼州藏傳佛教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中國藏學(2022年1期)2022-06-10 05:52:00
    正確認識和把握藏傳佛教中國化的幾個問題
    中國藏學(2022年1期)2022-06-10 05:51:26
    最愛涼州面皮子
    鄉(xiāng)土地理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以臨洮地理資源為例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2
    心道與民國時期涼州佛教的復興
    敦煌學輯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20
    涼州瑞像示現之“正光說”獻疑
    敦煌學輯刊(2017年3期)2017-06-27 01:07:00
    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藏傳佛教寺廟管理的思考
    西藏研究(2016年1期)2016-06-22 11:09:29
    現代藏傳佛教系統初探
    西藏研究(2016年3期)2016-06-13 05:37:44
    臨洮考古之余的“學術史”尋訪
    大眾考古(2015年9期)2015-06-26 07:58:36
    敦煌P.3619卷一首有關涼州瑞像詩歌的考釋
    壤塘县| 怀远县| 新蔡县| 商都县| 湘乡市| 延庆县| 永靖县| 吴桥县| 苏州市| 溧阳市| 上林县| 始兴县| 普陀区| 香河县| 布拖县| 苏尼特右旗| 垦利县| 新闻| 融水| 郯城县| 三门峡市| 德兴市| 客服| 忻州市| 康马县| 营山县| 东阳市| 曲阜市| 灌云县| 峨山| 墨江| 嘉鱼县| 斗六市| 永丰县| 临桂县| 无极县| 剑河县| 兴安盟| 通山县| 丰顺县| 波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