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山
(北京交通大學)
大學生黨員已經(jīng)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隊伍不斷壯大發(fā)展的重要源泉,其素質(zhì)的高低直接關系著黨的事業(yè)持續(xù)發(fā)展與興旺發(fā)達。各高校與時俱進,不斷探索黨員教育的新途徑,取得了很多成果。但這些教育途徑能否真正滿足學生黨員的成長需求,讓黨的理論和政策入耳、入腦、入心,還有待于檢驗。本文針對教育途徑的實效性開展了相應的調(diào)查分析。
本次調(diào)查以北京某高校學生黨員為對象,跨越工、理、文、管多個學科,采用分層隨機抽樣調(diào)查方式,抽取了全校70個本科生和研究生黨支部,250名學生黨員進行問卷調(diào)查。抽取的黨支部涵蓋了學校所有類型:從結構上分為年級黨支部(所有學生黨員來自同一學院同一年級)、跨年級黨支部(所有學生黨員來自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班級黨支部(所有學生黨員來自同一班級);學生分布涵蓋了本科、碩士、博士所有年級。調(diào)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229份,有效率為91.6%,其中本科生109份,占47.6%,研究生124份,占52.4%,與該校學生黨員在學生中的實際分布情況大致相同。
從調(diào)查中可以看出,基層黨組織(黨支部)十分重視開展黨員教育活動,有41.53%的黨員所在黨支部“經(jīng)常開展活動”,54.84%“有時開展活動”,僅有3.63%“不經(jīng)常開展教育活動”。43.55%的受調(diào)查黨員認為,在新時期開展黨員教育“很有必要”,49.6%認為“有必要”。當被問及“您是否愿意參加學生黨員教育活動”時,34.5% 的學生表示“非常愿意”參加,50.22%“愿意”參加,12.23%表示意愿“一般”,而明確表示“不愿意”參加的僅有3.06%。
這充分說明,學生黨員對于教育活動意義的認識是清楚的,但是黨員教育的途徑和方式存在改善的空間,基層黨支部應該增大宣傳力度,引發(fā)黨員的共鳴,切實提高學生黨員的素質(zhì)。
黨員個體重視,基層黨組織也積極開展教育活動,但是教育活動的實效性卻并不盡如人意。當問及“您所在的黨組織開展黨員教育活動方式是否流于形式”時,5.42%的黨員認為是流于形式,19.65%的黨員認為基本上是,51.53%的黨員認為有一些,認為沒有的僅為23.58%。這說明,學生黨員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改革迫在眉睫。
當問到學生黨員教育存在的具體問題時,52.02%的黨員選擇了“教育內(nèi)容陳舊”,50.81%選擇“教育途徑單調(diào)”,59.68%選擇了“教育方法單一”,52.82%選擇了“重視短期集中教育、長效機制不夠”,還有37.1%的黨員感覺“現(xiàn)代化傳媒手段在黨員教育中應用不高”,28.23%認為“對黨員教育缺乏效果評估”,24.19%認為“優(yōu)秀教材不夠”。
在理論學習教育活動和實踐教育活動的方式上,學生更加傾向于實踐教育類活動。在理論學習方面,學生的傾向性比較分散,集中度不高,選擇“觀看電教片”的占65.5%,選擇“案例教學”的占47.16%,還有35.37%的學生愿意“集體學習研討”,其余如專題講座、自學、知識競賽、形勢報告、先進事跡報告會、網(wǎng)上學習等均沒有超過三分之一。
在實踐教育方面,按照選擇人數(shù)多少排序?qū)W生黨員依次選擇了愛心公益類(76.86%)、參觀訪問類(75.98%)、社會調(diào)查類(45.85%)、形勢報告(23.14%)、理論宣講類(20.09%)。黨員的集中度較高,說明在實踐教育活動的傾向性較為集中。
一個值得深思的現(xiàn)象是,當問及“信息化時代,您希望采用哪種教育形式”時,學生黨員更加傾向于選擇信息量大、覆蓋面廣的“博客或者微信平臺”(60.7%)、“網(wǎng)上視頻”(55.9%)“網(wǎng)上黨?!?、(49.78%)、“網(wǎng)上論壇”(45.41%),手機短信、手機報等形式選擇的相對較少。這充分說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化水平和手段的進步實實在在影響了黨員教育的途徑和效果,同時也為學生黨員的教育途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黨員的教育目的性十分明確,其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質(zhì)和理論水平”占到89.96%,“提高業(yè)務素質(zhì)和工作能力”占到85.59%,“完成黨組織要求的任務”占40.61%,“取得證書”占14.41%。
評價學生黨員教育的實效性,需要建立起相應的指標體系,當問及“不同教育途徑的效果好的指標”,學生黨員認為“學生黨員參與的積極性高”(81.66%),“學生黨員理論水平提高了”(57.21%),“學生黨員的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提高了”(89.08%),“學生黨員的威信提高了”(41.92%)。這也為黨組織建立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指明了方向。
如何加強學生教育活動實效性方面,學生黨員建議應該建立“學習成果交流制度”(68.15%),“學習檔案制度”(40.73%),“輪訓制度”(34.68%),“學習教育責任制”(35.48%),考核制度(25.4%)。
大學生黨員是實施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重要力量,是國家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黨組織肩負著為國家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的重任,加強對大學生黨員的教育實效性,進而培養(yǎng)一支高素質(zhì)的黨員隊伍,是促進大學生黨員健康成長的現(xiàn)實需要,也是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更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zhàn)略需要。
高校學生黨員教育途徑實效性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活動,是針對黨員教育實踐活動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的程度,對教育的價值、效果做出的評估。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和黨建科學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黨員教育的途徑不斷增加,需要建立起切合實際的評價體系,這有利于黨支部有的放矢的開展工作,更有利于黨員教育真正取得實效。
為防止和克服黨員教育途徑實效性評價的主觀性和隨意性,確保評價體系構建的科學性、合理性,應將“增強學生黨員的黨性觀念”“培養(yǎng)學生黨員的優(yōu)良作風”“提高學生黨員的工作能力”“發(fā)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作為目標納入實效性評價的指標體系中。
從調(diào)查中可以看出,新時期基層黨組織高度重視黨員教育工作,已經(jīng)采取了多種多樣的方式,但是實效性并不盡如人意。因此,基層黨支部要保證其長期性、連續(xù)性、經(jīng)常性的教育工作狀態(tài),同時也要注重主動性和互動性的教育模式。相對于理論教育,學生黨員更加傾向于實踐教育,為了使理論教育確實落到實處,應該在理論教育中不斷增加實踐的環(huán)節(jié)。
[1]易勇軍,禮若竹.大學生黨員教育培訓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分析[J].高校輔導員,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