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琴
對于高中語文教學而言,常規(guī)的課堂為什么會出現(xiàn)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現(xiàn)象呢?筆者認為這得從多個角度去探究;而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相對而言也就要從常規(guī)課堂的不足入手,去努力打破瓶頸,促進高效的生成。
從學生角度來分析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足。今天的高中學生已經不是以前的學生,他們的知識量更豐富,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某個事物的觀點往往更加鮮明,且多不懼教師所謂的權威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照老的套路去實施教學,那學生即使在課堂上沒有叛逆的表現(xiàn),其內心也必定充斥著不滿,而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便再也難以落地生根。
我們也可以從更為細節(jié)的地方去剖析當前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的不足,如果在語文課堂上我們將目光從應試的氛圍中解脫出來,去觀察學生學習時的雙眼的話,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目光并非智慧語文所期待的目光。應當說,在語文面前,學生并非為應試而生,真正的語文應當讓學生能夠沉浸其中且有所思,有所悟。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以為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關鍵在于課堂上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真正將學生的認識作為語文教學的一種資源,并且通過自身的教學智慧,在學生的認識與預期的教學目標之間建造一座堅實的橋梁,讓學生的認知能夠由原有的基礎到達期待的彼岸。
以《裝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教學為例,這篇來自十九世紀末期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短篇小說,一直是高中語文的經典課文。作為語文教師,對其的理解是深刻的,那么契訶夫的小說對學生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呢?或者說學生在讀到這篇短篇小說之后會有什么樣的認識呢?筆者以為在實際教學中不妨先不要急著將自己的觀點說出來,而是讓學生在讀了文本之后談談他們的想法。按照這一思路,在學生讀完文本之后,學生的第一回答是什么呢?是感覺“好笑”“好玩”,是感覺“不可思議”“莫名其妙”……這些詞語都是學生描述自己閱讀感受的原話,這說明什么呢?說明學生的第一反應還停留在對文本表面的認識上,沒有意識到小說的寓意。即使如此,此時教師仍然不必著急,因為可以繼續(xù)引導學生:作為短篇小說大師,作者契訶夫只想通過一個故事讓我們產生好笑或不可思議的感覺嗎?作者肯定還有什么寓意,這種寓意是什么呢?學生開始思考。
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提示性的話題,如讓學生觀察課本中的插圖,去分析插圖中的主體與背景,去揣摩主體和背景各是表示什么含義。事實證明,在這樣的幫助下,學生一般都會思有所獲。
因此,高效課堂構建的思路關鍵在于:認清學生實際,并搭建認知橋梁。
明確了這一思路之后,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就取決于實際的教學策略了。在筆者看來,構建高中語文課堂的有效策略有三:
其一,明確目標 高效課堂首先要有高效的目標,這個目標是指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目標。譬如《蜀道難》一文,就不能急著讓學生去理解“詩從肺腑出”,而應當設計階梯性的目標,如先讀懂文章,讀懂作者,然后才有可能讀懂詩從作者肺腑出,最后再讀懂詩與自己生活的聯(lián)系等。
其二,突出問題 問題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很難想象在一節(jié)高效的語文課堂上沒有問題的存在。而問題恰恰在于,真正的好的問題才能保證語文課堂的高效。如劉易斯·托馬斯《作為生物的社會》一文,很有必要跟學生討論這樣一個問題:生物是生物,社會是社會,作者寫“作為生物的社會”是想表達什么意思呢?這樣的切題角度說明了作者什么樣的思維?等等。
其三,促進思考 高效語文往往體現(xiàn)在教師能夠通過語文素材去促進學生思考,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一點與第二點是相通的,正是因為有價值的問題的存在,使得學生能夠沉浸在思考當中,從而在讀懂了文本的同時,也進一步認識了自己,而這正是一種內省力。
一般來說,一節(jié)語文課同時兼顧了以上三點,便有了從低效走向高效的可能。
筆者在思考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過程中,常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是:這一個熱門的話題,有沒有可能像其它話題一樣,因為熱門而最終平庸呢?筆者以為還是有這種可能的。
課程改革以來,很多新的概念一開始都能引起人們的熱議,但一個顯然的不足在于人們總是用新瓶去裝舊酒,結果口頭概念是新的,但課堂卻依舊如此。而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要想脫離這一怪圈,關鍵就應當圍繞學生進行思考。因為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學生,而所謂的高效,實際上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含義。只要課堂是符合學生需要的,那我們就認為這樣的課堂是高效的。從這個角度講,高中語文教師更多的努力,要放在對文本以及學生的分析上,只有號準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脈,才能讓高效語文課堂真正出現(xiàn)在我們與學生面前。
而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要想準確地把握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特點,關鍵就在于與學生交流,弄懂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取得的收獲,這些東西往往是課本和教參上沒有的,需要教師自己去摸索整合,語文教師一旦能夠如此堅持,實現(xiàn)高效課堂便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