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占友
(河北省話劇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回憶起我這些年的演藝生涯,雖未曾有過大起大落,卻也如涓涓細流般,從未間斷。任何一個角色的成功演繹,所需功夫,絕不是三天兩頭就能揣透的來的。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說過:“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這三十多年來,曾經(jīng)演過的大大小小的角色已然數(shù)不勝數(shù),而每個角色又是迥然不同的獨立所存在著。在我所扮演的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中,從調(diào)皮搗蛋的八路軍戰(zhàn)士,到低沉消極的平民孤兒,從打擊走私的公安偵查員,到作風不正派的文工團團長。這么大的角色跨度下,作為一個合格的演員,但凡想要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不光要把所飾人物的外在特點,喜怒哀樂發(fā)揮到無懈可擊,更要從內(nèi)心完成從“演員自我”走向“角色自我”這一過程,由外及內(nèi),由表及里,從行為舉止與習慣,上升到心態(tài)、風格以及氣場上的與角色的高度統(tǒng)一。這樣才能塑造出立體、鮮明、動感和真實的人物形象。演員與角色是以共存和互相依賴而存在的,演員無論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都要用心靈去感受角色,用形體與聲音去體現(xiàn)角色,也就是說角色是依賴著演員來體現(xiàn)出來的;反之,演員也離不開角色,一切的創(chuàng)造都要以角色為本,不斷的去了解角色的情感,揣摩“他”的音容笑貌,更不能離開“他”的歷史背景、性格特征這些能深深左右著角色特點的暗藏因素。因此,演員與角色是矛盾對立的統(tǒng)一體,是互相信賴和共同存在著的。
作為一名演員,想要正確地把握一個角色獨立的自我感覺,非輕而易舉之勞,因為這是需要演員付出大量身體和大腦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中國有句俗語叫相由心生,所謂的相,不單是我們所理解的狹隘范圍的臉部形象,從深層次來講,相是一種對人物整體的直觀感覺,這種感覺其實是人物的語言,形象,表情,肢體語言等等的綜合體,比如市井流氓地痞,表情狂妄不屑,為顯示出與別人與眾不同,唯我獨尊的感覺,連走路都是要晃蕩的,這正是一種要強但又自我無能的碰撞產(chǎn)生的畸形的矛盾,只能在欺負弱小中找到存在感的自我內(nèi)心滿足方法。俠客行走四方,智慧出眾,武藝過人,內(nèi)心的正義之感和與其相匹配的的武功能力相結(jié)合,舉手投足間就會讓人感覺到除暴安良的浩瀚正氣。戰(zhàn)士站如松,行如風的威武莊嚴感,領(lǐng)導(dǎo)舉手投足,厚重嚴肅的權(quán)威感,猛士力大無窮,氣拔山河的兇悍感,謀士溫文爾雅,七竅玲瓏的智謀感。所謂的這些“相”,都是由心所生,“心”是什么,在于是個什么樣的人,背后有著什么樣的故事,把握了這些,才有利于演員找到自我感覺。演員在塑造角色的過程中,要想獲得這些不同角色不同的自我感覺,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角色。理解人物是獲得人物自我感覺的基礎(chǔ),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去感覺它,理解得越深越細,感覺也就越具體越清晰。對人物的感覺是對人物理解與體驗的總和。也就是說,演員在塑造一個角色時,首先要真正理解角色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在此基礎(chǔ)上把握角色在特定環(huán)境里的心理情感,并以自己豐富的生活積累,直接、間接的生活經(jīng)驗,去補充對角色的體驗,最終讓自己的心靈與角色的心靈溝通起來
以上這些感悟,是我這些年在演繹不同角色的過程中感悟出來的一點心得,逐漸積累、沉淀下來的。我相信每一位從事過和正在從事演繹事業(yè)的人,都能就如何演好一個角色說出個一二三來,我的這些和他們相比也不過只是些皮毛罷了。然而我今天想說的不光是如何去塑造一個好的角色。作為一名演員,這么多年來的演藝生涯所帶給我的,不光是不斷學習的表演這門學問,更多的是學到了如何做人,怎樣去看人。如今的我更多的時候是以一名演員副導(dǎo)演的身份,奮斗在這個我所熱愛的圈子一線。一路走來,回首看看在這演繹的道路上,千千萬萬的人為了“她”,感到喜悅,感到欣慰,感到孤獨,悲傷或者彷徨。奔波流轉(zhuǎn),徹夜不眠在不同的大街小巷,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國度,有堅持,有追逐,有墮落,有放棄......演員的生活,斷然是沒有熒幕上來的那樣好看,那樣絢麗多彩,奪人耳目,可我清楚的明白,我演繹的是我的夢想,是我的追求,是我的人生,都是因為熱愛著。這半生,這演藝生涯的半生,依舊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是真的熱愛這項事業(yè),還是更多的是為了那金閃閃的名聲。
還記得電影《喜劇之王》里周星馳有這樣的一句臺詞:“準確的說,我是一個演員。”我想,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堅持著什么的話,想來即使扮演宋兵甲乙丙丁時,也是一樣時刻要求著自己有思想有靈魂的吧。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嘈娜?,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堅持下去,終迎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