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靜
(寶應縣桃園小學 江蘇 揚州 225800)
前言
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設置音樂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多聆聽,感受音樂的魅力所在,提高審美趣味,進而提升欣賞能力。學生能否通過聆聽與音樂產生共鳴,取決于音樂課堂上的教學效率。小學的音樂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培養(yǎng)審美趣味的有利條件,作為教師就應充分關注學生的狀態(tài),通過創(chuàng)新機制,引入戲劇元素,從而達到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課的教學中來[1]。本文將對小學音樂教學中戲劇元素的運用進行初步探討。
戲劇元素在教學中的定義為,用語言、肢體語言、表情等多種表現形式,通過合理的情節(jié)設計,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有趣味性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一種教學表演形式[2]。意思就是說,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去感受、體驗、想象教學的情景內容,通過有效的溝通交流,達成教學的目標。
小學生有著表演的天性,認知程度決定了小學階段的兒童樂于接受興趣的培養(yǎng),并從中得到心靈上的滿足,形成初步的價值觀,對健全人格的塑造起到關鍵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加入戲劇元素,有利于幫助學生增進思考,豐富想象力,培養(yǎng)審美的能力,增進學生之間對于“美”的相互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社交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所以,戲劇元素對于小學音樂教學的效果也有著非凡的意義[3]。
第一,設置合理情景,讓學生在“玩”中培養(yǎng)良好的情操??梢栽O計一些簡單有意義的游戲,活躍課堂氣氛。作為音樂教學,本身就應當具備活躍的教學形式。比如一些角色扮演類的音樂劇,諸如《白雪公主》以及相類似的情景,可以一邊進行音樂教學一邊讓小學生做角色扮演的游戲,能夠深刻抓住小學生的心理,能夠貼近小學生的日常生活,這樣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能激發(fā)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戲劇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就是通過“演”來體現,讓小學生通過發(fā)揮想象力,有創(chuàng)造性地模仿真實生活中的某些活動。學生在通過模仿、練習、親自演唱、與同伴互動產生共鳴中,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樂魅力之所在。也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動畫片中的音樂來讓小學生猜出處,這種類似的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講,十分感興趣。能有效打破課堂沉悶的氛圍。
第二,通過戲劇元素的融入來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審美觀對于每個人的概念是不同的,對于小學生來講興趣愛好更是五花八門。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中,教師要面對多名學生,每個學生對音樂的欣賞品味必然千差萬別。這就要求教師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將教材內較為單一的教學內容豐富化??梢赃x擇一些課外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以鮮活的形式呈現給學生,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比如在學習《生日快樂歌》的時候,就可以設置一些假的蛋糕蠟燭之類,假裝給某位同學過生日,設立真實的模擬情景,教師可以拿著賀卡,引導學生情不自禁產生共鳴,集體拍手合唱,教師要充分鼓勵。在提起學生的興趣之后,便可以借題發(fā)揮,教學生用英文的方式演唱,通過此類不斷的拓展,能讓學生的審美觀有著快速的提升,也拓展了學生知識。戲劇元素的引入一定要有一個觀點即主題,在課本的基礎上,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劇本創(chuàng)作,將不同種類的音樂故事情節(jié)綜合,讓孩子通過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新故事的編排,對教學也相當有利。
第三,將戲劇方式的音樂教學全面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在某些程度上是人們精神的寄托,音樂教學的目的不應該只停留在課堂,要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也能夠在平時隨時感受到音樂的美好。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不能只重視教學指標的完成,要充分發(fā)揮音樂教學的意義。比如除了在課堂上的即興表演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某些音樂情景進行課后業(yè)余時間的編排與演練,在下一次的課堂上進行分組比賽,寓教于樂,讓學生充分提升對音樂學習的認知程度和積極性。
結語
將戲劇元素引入小學音樂課堂,是一種有益的創(chuàng)新嘗試。傳統(tǒng)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新形勢的要求。以戲劇活動為主體,貫穿整個音樂教學內容,能有利幫助學生認識音樂、理解音樂,培養(yǎng)豐富的情感,達到一定的審美高度。
[1] 周荔.試論教學中的戲劇元素[J].教學與研究,2012(5):18-19.
[2] 李娜.通過音樂審美趣味培養(yǎng)來提高音樂欣賞能力——低年級小學生音樂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音樂時空,2012(11):95-96.
[3] 錢蓮萍.低段音樂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策略[J].科教文匯,2011(02):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