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改革是牽引一切的主線,改革是我們最重要的路線圖和最緊迫的時間表。改革當頭的2014年是中國全面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guī)劃的攻堅之年。在這歷史性的一年,我們最需要的是什么?那就是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維和改革的自覺性。
改革的精神,就是要有“那么一股勁”。這股“勁”,既是小平同志囑咐的“大膽闖、大膽試”,更是習近平同志指出的“涉險灘、啃硬骨頭”。新一輪深化改革的最大特點,就是不但要打破思想觀念的障礙,更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而“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更難”。我們的深化改革,必然會引起利益格局乃至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的深刻調(diào)整,會觸動某些利益群體的“奶酪”。面對這個“很大的挑戰(zhàn)”,面對這個“險灘”,我們必須有不畏艱險、義無反顧的改革精神,敢于碰硬、勇于“斷腕”。尤其是把某些局部的“穩(wěn)”和全面的“進”這個關(guān)系想清楚、弄明白,決不能在利益固化的深墻厚壁面前“足將行而趔趄”。另一方面,深化改革所引起的利益調(diào)整,還必然會涉及改革的參與者、推動者甚至組織者自身的利益乃至權(quán)力的深刻變動,會涉及我們的“一畝三分地”甚至更深層利益,我們更要有“自己拿起手術(shù)刀”的改革精神,主動承受“割腕之痛”,決不能撥“小算盤”、存“小九九”,甚至從改革的促進派轉(zhuǎn)變?yōu)楦母锏淖枇?。這更是一種改革精神,一種“改革就是自我革命”的精神,我們現(xiàn)在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強烈地呼喚這種改革精神。
深化改革,還要有改革的思維和改革的自覺性。正確的認識都是從實踐中來的,我們說的改革自覺,不是一種先知先覺,更不是任何一種先驗論。改革的自覺,是對生產(chǎn)力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再不深化改革就不能突破與轉(zhuǎn)型升級的深切體會,是對社會內(nèi)部矛盾運動走向的深刻把握。正是面對“問題”,我們才需要“自覺”;正是因為“倒逼”,我們才如此迫切需要改革。改革要有自覺,要走出認識誤區(qū),放下思想包袱;要主動出擊、先行一步;要“我要改”,而不是“要我改”,以昂揚的精神狀態(tài),做改革的排頭兵。總之,只有以高度的自覺性,才能在新一年改革中踏準時代節(jié)拍、交出合格答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