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離開人世已15年,在準備祭奠他時,我忽然想了解他在親友中留下了多少印象,因而開始了這一輪的詢問,沒有想到回應非常積極,讓我十分感動。下面根據大家和我的回憶簡單談談他的百年人生。
父親出生于1897年,晚年他常說,他一生經歷了五個“朝代”,指的是滿清末年、辛亥革命后的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國民黨時代和1949年成立的新中國,他很敏銳地意識到每段時期的差異。他喜歡歷史,有很強的歷史感。父親好友的女兒王容對我說,“伯父談問題既不是從國民黨立場也不是從共產黨角度,而是從歷史角度看問題”。是否有這樣一個歷史角度,這是一個理論問題,但顯然他要保持自己的獨立看法。
父親這一代人,既有機會接受傳統(tǒng)的孔孟教育,又有機會接受西方的現(xiàn)代文明教育,而他的人生就是這樣一種結合:在樂至老家上私塾,在成都讀四川最早的高等工業(yè)學校,大革命時代入黃埔軍校,而后又到法國學兵工。在他的人生選擇中不難看出這些教育的影響。年青時,他選擇了工科,并終生認為中國最重要的事情是發(fā)展經濟。他是黃埔五期的學生,而后進入了國民黨的兵工系統(tǒng),大概是早期黃埔學生中很少不去打仗而去搞工業(yè)的人。他決定致力于發(fā)展當時的國防工業(yè),得到了蔣介石的直接支持。“七﹒七”事變時,他正在寶雞考察,準備在內地建兵工廠,抵御日本人的入侵??箲?zhàn)中因大量依靠進口軍火,他轉到了軍械管理運輸及相關的外交活動中。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十分贊同實踐論的思想,認為若是共產黨能夠實事求是地辦事,中國會發(fā)展很快。為此他向鄧小平同志提出,四川的第一項工程應該是成渝鐵路,應該重視對大西南的開發(fā),并列出了許多具體工程。他還特別重視水利建設,認為這是制約中國農業(yè)發(fā)展的第一件大事,且中國國土遼闊,有條件全盤利用國家的水利資源。他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寫了長江三峽、南水北調的建議,請王海容的爺爺王季范遞交給毛澤東。晚年有人要拍他的傳奇人生,他卻說“我是個工程技術人員,沒有什么可拍的”。
早年時,父親面對國共兩黨的關系問題,曾試圖站在調和的立場,用孔夫子的中庸之道去處理。1925年當他進入黃埔軍校時,改名為“修和”,其意不言自明。那時國共兩黨的關系已經變得緊張,同學中爭執(zhí)十分激烈,他總是力圖站在中立的立場上,努力調解,不認為國共應該反目為仇。昊蘇的回憶中講到1929年陳毅到上海,父親給予的幫助。那時白色恐怖很厲害,共產黨的組織受到很大破壞,父親在上海兵工廠做技術工作,他在國民黨特務機關的附近租下了旅館,利用他曾在蔣介石侍從室工作過的關系,保護陳毅與周恩來的會面,這里既有親情因素又有對國民黨反共政策的抵制。1948年沈陽解放前夕,蔣介石讓他炸毀兵工廠,他認為兩黨之爭,不能破壞國家財產,拒絕執(zhí)行。同時他還有另一種更深層的想法:既然國民黨腐敗、無能,按照民主政治的原則,應該讓另一黨試一試。他不愿去臺灣加入那里的小朝廷,選擇留了下來。1949年父親參加第一屆政協(xié)開會時,周恩來馬上認出他,喊他“修和大哥”,父親很是驚喜。
但是在而后的土改三反等運動中,他很難贊同那些激烈的階級斗爭手段,意識到自己只是共產黨的客人,必須退出第一線,他堅持到參事室工作,這樣可以直接向總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家搬到北長街后,與中南海一墻之隔,這樣他常有機會與陳毅見面,談談自己的看法。這次當我向小魯問起那時對我父親的印象,他馬上講到大躍進時父親對陳毅說,打仗可以搞群眾運動,搞工業(yè)不能搞群眾運動,弊端太多,浪費太大。那個年代,他認為有責任在這些重大問題上,向陳毅提出自己的看法?!拔母铩敝幸驗樗回搶嶋H責任,且參事室是一個很小的單位,我家奇跡般沒有受到大的沖擊。
這里要特別提到的是國民政府的抗戰(zhàn),許多朋友告訴我,他們是第一次從父親那里聽到國民黨是如何抗戰(zhàn)的。父親曾向他們歷數(shù)各次大戰(zhàn)。他本人曾在 “七﹒七”事變后立即奔赴越南開辟中越交通線,日本人占領越南后,他冒著生命危險搶運軍火,后來被困在香港,親眼目睹日寇的暴行,最終幸運逃離香港。而后又在昆明負責軍火的發(fā)配工作,奔忙在滇緬、滇印各條運輸線上。日本人投降后,他到越南參加對日本人的受降工作,并支持胡志明成立臨時政府??箲?zhàn)中的父親還利用在越南工作的機會,收集當?shù)氐氖妨希倜χ袑懗隽艘徊繉I(yè)性很強的史學著作:《越南古史及其民族文化之研究》,是當代最早研究中越古代史、民族關系的專著之一。上世紀60年代,父親曾被周一良邀請到北大歷史系講授越南古代史,因“文革”來臨,沒有實現(xiàn)。父親雖然是學工程的,但像陳家其他兄弟一樣,喜歡文史,從年輕時就對歷史情有獨鐘。這或許源于中國知識分子多有一種信念,文化不亡,國家就亡不了。后來他常對搞外交的年青人說,當外交官,除了日常工作,還應該對當?shù)厍闆r做調查研究,而不是關在使館里不出去。那時外交部工作人員還常到我家參閱父親收集的資料和地圖。
很多人問我父親長壽的秘訣,雖然原因很多,但我想主要是他性格中的一些特質讓他減少了人生中的許多煩惱。父親很固執(zhí),認定的東西很難改變。我小時聽母親講,陳毅常說:“大哥很固執(zhí)”,父親則欣然承認。1927年在武漢,陳毅試圖說服他參加共產黨,他還是要搞他的工業(yè)救國;50年代陳云勸他到五機部,他卻堅持要去參事室。
父親天性中還有很樂觀的一面,無論世事多難,總相信情況會好起來,家里人有時覺得他是在唱高調。他常常提起1922年,陳家兄弟在樂至老家團圓時,陳毅作的那副對聯(lián):“年難過年難過年年難過年年過,事不成事不成事事不成事事成,橫批,春待來年”。1968年年末,我們家三個孩子在同一個月里都離開了家,我是下廠,兩個弟弟到農村。弟弟的同學回憶說,父親以很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上山下鄉(xiāng),他自己是從農村出來的,認為讓下一代了解農村的情況是應該的,希望知青在農村有所作為。
父親晚年最關心的大事就是兩岸關系的問題。改革開放后,他有機會到國外看看,但是他說除了臺灣哪里也不想去,希望有生之年能夠看到國共的第三次合作。80年代他成為黃埔軍校同學會的理事,非常認真地參加每次活動,在那里他似乎可以感覺到當年的氣息。我想父親若是知道近年來兩岸關系的改善,一定會十分高興。去年我去了臺灣,找到他當年工作的一些檔案,對那個年代,對他的人生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想他在九泉之下,可以含笑了。
陳修和簡歷
陳修和,1897年9月2日生于四川樂至縣復興鄉(xiāng)。
1917年畢業(yè)于四川公立工業(yè)專門學校(原四川高等工業(yè)學堂)機械科。
1927年畢業(yè)于黃埔軍校第五期炮兵科,并參加北伐戰(zhàn)爭,曾任蔣介石的侍從副官。1932至1936年,留學法國,畢業(yè)于法國高等兵工學校。
抗戰(zhàn)時期奔走于大西南,越南、緬甸等處,力保軍用物資的有效供給。戰(zhàn)后榮獲美國政府授予的桐棕自由勛章,國民政府授予的忠勤勛章、光華獎章和海陸空軍一等獎章??箲?zhàn)結束時,代表國民政府幫助越南胡志明主席爭取民族獨立。
1949年9月,以特邀代表身份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1949年至1952年,擔任中央技術管理局副局長。
1952年9月后,一直擔任國務院參事。
1998年11月21日病逝于北京。
陳德蓉簡歷
陳德蓉,陳修和之女,1945年生于昆明。
1968年,畢業(yè)于北京鋼鐵學院金屬材料系,后在邢臺軋輥廠及北京冶金液壓機械廠工作。
1979年,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6年,在北京中歐管理中心(現(xiàn)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獲MBA學位。1987-1989年,任中歐管理中心中方教務長(現(xiàn)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
1989年至1993年,被派往英國攻讀博士學位,畢業(yè)回國后先后擔任英國帝國化學工業(yè)公司(卜內門公司)中國人事總裁和挪威海德魯公司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副總裁等職務。
2006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