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旅軒
走進中國房山世界地質(zhì)公園 圣蓮山園區(qū)
圣蓮山園區(qū)位于房山世界地質(zhì)公園的北端,園區(qū)面積28.1平方公里。圣蓮山山勢陡峭,巍峨俊秀;山下幽谷深邃,溪流潺潺;山澗峰高崖陡,絕壁森森;山上流云霧海,變化無窮。集中展示了雄、險、奧、絕、秀的特點,是集歷史文化遺產(chǎn)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大型旅游景區(qū),被譽為“京都第一奇山”。圣蓮山海拔930米,屬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fēng)氣候,四季特征明顯。圣蓮山的巖溶地貌景觀別具特色,既有奇險的墻狀山,如神采奕奕的神牛嶺和令人驚嘆的翠屏山;又有峻拔的孤峰,如巍峨兀立的蓮子峰;還有滴水不斷的圣水洞。此外,特殊地質(zhì)條件下形成的鱷魚石、斑馬石等象形石,又為之增添了幾分神奇的色彩。莊嚴(yán)肅穆的南廟和北廟建于懸崖絕壁之上,讓你由衷地佩服古人征服自然的精神,驚嘆前人用智慧使自然與人文達到了如此高度的和諧統(tǒng)一?,F(xiàn)在,你是否有興趣探訪圣蓮山、體味寺廟文化、欣賞美麗的景色、親眼見一下“圣米”?
山門 進山大門氣勢雄偉高大巍峨,仿照皇宮午門的雙層歇山頂格局,高25米,寬9米,朱紅的大門上128顆銅釘,顯示出東方建筑的典雅與威嚴(yán)。門楣正中鐫刻北京市原市長焦若愚同志的題詞“圣米石塘”。
天下第一老子像 老子像原址有一泥塑太上老君圣像,已損,經(jīng)考證建于清朝中葉。2008年在原址上進行修復(fù)和重塑,為鋼筋水泥造像,坐北朝南。
老子巨型塑像以泉州宋代老子造像為基礎(chǔ),經(jīng)過再創(chuàng)作,用現(xiàn)代工藝塑造而成。雕塑占地3500平方米,分為基座與人像兩部分,整體高為57米?;痰赖陆?jīng)5700字,高18米,為重九之和,81之逆數(shù)。老子像高39米,象征構(gòu)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三教九流。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指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雜家、農(nóng)家、陰陽家、縱橫家等學(xué)術(shù)流派,均從老子哲學(xué)中獲益。又取吉祥成語三多九如。三多:多福、多壽、多生貴子;九如:如紅日之出生,如明月之永恒,如南山之長壽,如松柏之茂盛,如山形之穩(wěn)座,如阜室之巨財,如崗脊之高峻,如陵谷之幽深,如川流之不息之意。
祭拜臺 建于2008年11月,建筑面積約為1500平方米,共有249級臺階,最多可容納1200人左右祭拜。主體建筑為太極八卦圖,此建筑突出道家風(fēng)格。廣場造型圖案為太極八卦圖,拜墊構(gòu)圖為河圖、洛書、九宮格,反映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起源演變,東側(cè)影壁墻刻名道名言。
長生橋 是連通祭拜臺和真武廟的懸空吊橋,長100米,高35.2米。道家講求長生久視,故名長生橋,同時從空中拜老子更是神圣感受。
真武廟 于2004年修復(fù),占地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是圣蓮山規(guī)模最大、最宏偉的一組道教宮觀。真武廟的中軸線建筑為三殿二進院,前殿為真武廟的山門,中殿為五祖殿,正殿為真武殿,真武殿是真武廟最具代表性的一組宮殿。道教崇尚仙人,因仙人好樓居,所以襲用我國古代高層建筑“觀”的名稱作為建筑之名。后來封建帝王把道觀封為“宮”,與帝王宮殿相提并論。所以道教建筑特色之一是道觀大殿與帝王宮殿一樣雄偉壯觀。
百米長廊 長廊位于大殿兩側(cè),貫穿整座道觀,兩側(cè)長廊起端分別為東西垂花門。東垂花門內(nèi)為“老子傳教”圖,西垂花門為“老子出關(guān)”圖。長廊的檁梁上畫有蘇軾彩繪500余幅,色彩鮮艷,手工精致。彩繪題材大致分為三類:山水、花鳥、人物。山水畫內(nèi)容為臨摹傳世山水畫。花鳥畫內(nèi)容以歷代流傳的吉祥圖案為主,其中以福、祿、壽等為題材的圖案居多。人物畫的內(nèi)容取材于我國歷史故事、神話傳說、詩詞典故等。
二十八盤 二十八盤始建于民國十三年,2003年11月修復(fù),全長1050米。山路曲折,斗轉(zhuǎn)蛇行,繞圣蓮山拐了28個彎,恰好應(yīng)驗了道教中的二十八星宿,因此得名。
北廟 始建于1924年,主要由三宮、三院、三洞等組成。三宮:蟠桃宮、九蓮圣母、斗母宮;三院:吳佩孚別墅、曹錕別墅、楊小樓別墅;三洞:九蓮洞、三臺洞、水簾洞。后毀于戰(zhàn)火,2001年修復(fù)。
西山圣母 這是圣蓮山唯一的一座以山體為依托外顯的石刻雕像,也是保存最為完好的文物古跡,建于1924年。塑像高約4 米,兩個侍女常伴左右。圣母身處祥云之上,法相莊嚴(yán)慈祥,手持凈瓶,瓶口朝下,主管民間山泉雨水。每年大旱不雨,當(dāng)?shù)氐睦习傩諘酱饲笥辏瑩?jù)說十分靈驗,這個風(fēng)俗延傳至今。
蟠桃宮 蟠桃宮是北廟標(biāo)志性的一組建筑。始建于1924年,2001年修復(fù)。宮內(nèi)供奉著西王母娘娘和七仙女。因西方屬金,又稱金母。
百里臥佛 在蟠桃宮的大門,遠眺南面逶迤起伏的山峰,從右向左,仔細觀察揣摩,那山峰的邊緣輪廓,極像一尊仰臥的大佛。
勝泉寺 勝泉寺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寺院,始建于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明末勝泉寺衰敗,由于年久失修寺院房屋傾斜,佛像因滴漏潮濕而受損。清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高永達道長住入勝泉寺,募化四方,重修勝泉寺改稱道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數(shù)百年來修復(fù)過四次,2001年修復(fù)規(guī)模最大,又改稱原名勝泉寺。正殿為大雄寶殿,東殿為藥師殿,西為三圣殿,前為韋陀殿,東西鐘鼓樓。
圣米石塘 山上怎么會產(chǎn)大米呢?“圣米”可不能吃的,它是一種石英巖顆粒,是由石英巖的碎屑經(jīng)過長時間、長距離的流水搬運,經(jīng)巖石中的裂縫被帶入洞里堆積形成。由于光滑圓潤、晶瑩剔透,形似大米,因此被老百姓叫做“圣米”。
千佛殿 千佛殿也稱釋迦牟尼佛閣,始建于唐代,現(xiàn)在是在原基礎(chǔ)上營造的仿石窟混凝土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約400多平方米,高約12米。殿正中臺座供奉著釋迦牟尼像,高6米,跏坐在三層蓮花座上。大殿內(nèi)前后左右供奉小佛像足千尊,普渡眾生。
史家營鄉(xiāng)依托圣蓮山景區(qū)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道教文化資源,打造并推出了“北京圣蓮山 佛道兩重天”的旅游品牌。“北京圣蓮山”憑借其豐厚的自然、人文景觀優(yōu)勢,正在被打造成房山獨有的旅游新地標(biāo)?!胺鸬纼芍靥臁币庠诜鸬劳幰簧?、和諧共生的一大特色,倡導(dǎo)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理念。游客到此,觀山賞景、參禪悟道、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