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偉
摘要: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教學效應,融入到原本枯燥、抽象的拼音教學,識字教學,看圖寫畫。使學生在輕松、愉悅、有趣的氛圍中生動活潑地學習,從而大幅度提高拼音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語文拼音;教學;多媒體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6-0126-01漢語拼音是識字、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年級新生正處于從幼兒向兒童時期過渡。這一時期的兒童理解能力差,記憶與思考不夠完善,他們擅長于記憶形象、具體的材料,而對抽象的概念與思維的空間較為陌生。另外,一年級新生的記憶效果與他們的情緒也有著極大的聯(lián)系,即在他們高興時記憶效果良好,反之則較差。有鑒于此,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教學效應,融入到原本枯燥、抽象的拼音教學,識字教學,看圖寫畫。使學生在輕松、愉悅、有趣的氛圍中生動活潑地學習,從而大幅度提高拼音教學的效率。
1.運用教學課件,激發(fā)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孩子們上的第一節(jié)語文課也許在他們今后十幾年的學生生活中的無數(shù)語文課中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認為這第一節(jié)語文課至關重要,如果能在他們人生的第一節(jié)語文課中,我們的老師就能用語文的魅力深深吸引孩子,讓孩子覺得語文很好玩,很有趣,那么對他今后語文知識的獲得,語文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都是有積極的影響。孩子是懷著美好的向往和憧憬來到學校的,如果第一節(jié)語文課就讓孩子覺得枯燥乏味,不想學,以后花幾倍的努力都很難彌補。
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圖,指導學生觀察、說話、激情,引出學習的內容。但是由于畫靜止的,刺激的強度還不能足以讓學生進入情境,不能足夠地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我在教學中,把情境圖制作成為動畫。如"i、u、ü"一課的情境動畫是這樣設計的:隨著優(yōu)美動聽的背景音樂,展現(xiàn)一幅夏日小河的畫面,清清的河水,綠綠的水。一只小螞蟻在岸邊要過河,可是它不會游泳,非常著急,該怎么辦呢?一只烏龜游了過來.把小螞蟻背過河去。一條魚兒看見了,連連夸獎。如此,那么生動的畫面、那么動聽的音樂、那么可愛的形象,那充滿人文的內容學生一看,學習的興趣立刻被激發(fā)出來,此時學生已經不需要教師過多地去組織教學,只需稍稍點撥,一首有趣的兒歌便脫口而出。學生喜歡哪個形象就用鼠標點擊一下,這樣與螞蟻的"蟻"、烏龜?shù)?烏"、魚兒的"魚"諧音形似的"i"、"u"、"ü"便從畫面上跳了出來,畫外音:"你想學會我嗎?"、"你想和我做朋友嗎?"等鼓勵的語言,此時此刻,學生歡呼雀躍,學意盎然。這樣,通過動畫情境,給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的無意注意就很容易地被喚醒,覺得學習拼音有趣、有情、有意,于是每天都期待著語文課的到來。
2.運用教學課件,掃除教學中的障礙,提高學生準確認讀拼音的能力
多媒體集"聲、色、畫、樂"于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 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于創(chuàng)設特定的意境,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觸手可及,引發(fā)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欲望。學習便成了一種輕松愉快、主動求索的過程。我們結合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在學生的感知階段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與所學課文和詞語有關的聲音、圖像,將抽象的文字敘述與逼真的情景結合起來,使學生身臨其景,多種感官同時參與,能準確理解所學知識。
在拼音教學中,一些字母字形上的相似及一些拼寫規(guī)則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攔路虎"。利用生動活潑的多媒體課件則有利于化難為易,便于學生掌握。通過幻燈投影影、電視錄像等,把課文中所描繪的情境再現(xiàn)出來,使內容具體而形象。如《j q x 》一課,為了讓學生清楚地知道ü碰到j q x 時會去掉兩點,教師自制了一幅動畫,一群小伙伴在草地上快樂地做游戲,這時,小熊來了,一碰到j q x ,趕緊把眼鏡脫了分別和小伙伴手拉手跳起了舞。這樣的畫面再現(xiàn)在學生眼前,他們印象深刻,永遠記住ü和j q x 相拼時要去兩點。
3.運用教學課件提高學生拼音的書寫能力
學生一入學就學拼音,書寫拼音可以說是學生學習書寫的起跑線,那么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執(zhí)筆姿勢至關重要,特別是學習前幾課時,除了老師親筆示范外,可運用教學課件展示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圖,局部放大手執(zhí)筆的姿勢圖,便于學生觀察、學習、效仿。在讀準音、記住形的基礎上練習書寫,仍可用動畫輔助。如學寫"b"字,先在放大的四線格中出示:,再采用動畫,用箭頭所示方向依次出現(xiàn)筆畫、,這樣學生對"b"的筆畫順序,"b"在四線格中占的位置一目了然。還可利用實物展示臺教學生書寫。教師用筆當場書寫,讓學生清清楚楚地看到書寫的真實過程。在講臺上,教師一邊示范,一邊講解:音節(jié)的幾個字母要靠攏;寫完所有的字母后再標調;看一個音節(jié)寫一個音節(jié),不要看一個字母寫一個字母。這樣的教學使書寫直觀化、具體化,同時還能讓學生初步感受要把字母寫得端正、勻稱、美觀。及時把學生書寫的作業(yè)展示給大家看,引導學生進行評議,肯定優(yōu)點,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加以指導。
4.適時地利用錄音磁帶,提高拼讀水平
新教材與原教材不同的是,每課都編排了一首兒歌。這些兒歌是進行語言訓練的好材料。運用課件展示課文描寫的畫面,并配上與兒歌內容相符的音樂或其他模擬的聲音,恰當?shù)剡\用聲音、畫面增強學生讀、背、說、演的情趣。小學生模仿力強,錄音磁帶中播音員抑揚頓挫的朗讀,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參照,還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模仿的欲望。
4.1聽讀。這個聽主要是讓聽磁帶的朗讀。在聽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邊聽邊想象、記憶、思考,以提高聽覺感受力和聽覺記憶力。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語感的訓練。
4.2跟讀。就是讓學生跟著磁帶讀。跟讀的要求是,認真聽字音、仔細看字形。一般以跟讀三遍為宜。因為跟讀一次,學生產生不了很深的印象。但如果重復過多,既浪費時間,又會導致學生厭煩。
4.3試讀。就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試著讀。要求學生自己先讀給自己聽,以促進他們的感知、記憶能力。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則利用這一時間多指導,對于部分優(yōu)生,則鼓勵他們直呼,無論對哪類學生,都盡量不讓試讀成為他們的負擔,而設法讓他們感到沒有約束,能充分放松地、積極自主地、有興趣地閱讀。認讀一般讓學生在集體匯報中把自己會讀、會背的音節(jié)或拼音詞讀出來。這樣,學生在磁帶的輔助下,將識字母和閱讀有機結合,有效地提高了拼讀效率,為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多媒體課件在漢語拼音教學中的運用,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愉快,從而較好地掌握漢語拼音,為識字、閱讀教學,乃至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傊跐h語拼音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電化教學手段,使之很好地成為課堂教學的助手,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媒體的不足之處,會令學生樂學、教師省時等,收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實效,并能為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妙用。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
[2]《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與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