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勇
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臨床價值分析
汪建勇
目的 探討應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疾病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2011年7月~2013年7月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4例患有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疾病的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n=47)。采用常規(guī)開腹膽囊切除術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治療組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結果 治療后,對照組有效率為74.5%,治療組有效率為91.5%,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常規(guī)開腹膽囊切除術操作共計實施(118.49±16.52)min,術后恢復治療(8.69±2.04)d;治療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操作共計實施(95.62±13.47)min,術后恢復治療(5.10±1.44)d。兩項觀察指標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患有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治療
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是由于結石阻塞膽囊管,造成膽囊內膽汁滯留,繼發(fā)細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炎癥發(fā)作。由于對病情處于急性期的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在操作過程中的出血較多,對膽道造成的損傷較大,中轉開腹及并發(fā)癥出現(xiàn)的例數較多,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患者是否可以應用該術式進行治療目前在臨床仍然存在一定的爭議,且有關這一方面的報道也相對較少[1]。本次研究對患有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疾病的患者應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7月~2013年7月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4例患有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疾病的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n=47)。對照組中男16例,女31例;患者年齡18~73歲,平均年齡(46.1±0.6)歲;膽囊炎急性發(fā)病時間1~14h,平均發(fā)病時間(5.3±0.8)h;膽結石病史1~7年,平均病史(2.6±0.5)年。治療組中男15例,女32例;患者年齡19~75歲,平均年齡(46.3±0.5)歲;膽囊炎急性發(fā)病時間1~16h,平均發(fā)病時間(5.2±0.9)h;膽結石病史
1~9年,平均病史(2.8±0.4)年。上述4項自然指標2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選標準 (1)患者有明確的膽結石病史;(2)病情確診為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3)患者年齡18~75歲;(4)病情急性發(fā)作時間在24h以內;(5)膽結石病史在10年以內;(6)患者自愿選擇接受手術治療;(7)排除合并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8)既往沒有手術史;(9)患者自愿加入研究。
1.3 病例排除標準 (1)患者沒有明確的膽結石病史;(2)病情沒有被確診為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3)患者年齡小于18歲或大于75歲;(4)病情急性發(fā)作時間超過24h;(5)膽結石病史超過10年;(6)患者不愿選擇接受手術治療;(7)合并患有其他疾??;(8)既往有手術史;(9)患者不愿加入研究。
1.4 手術方法 采用常規(guī)開腹膽囊切除術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主要措施包括:首先對腹腔進行探查,充分了解膽囊周圍的粘連及炎癥情況。對粘連進行分離處理,靠近壺腹部將膽囊頸部前后漿膜打開,應用吸引器頭邊推邊吸對Calot三角區(qū)實施鈍性分離處理,分辨出膽囊管及膽囊血管后進行夾閉。急性炎癥時,充血水腫程度非常明顯,手術操作過程中滲血量較多的時候,可以采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滲血大多數情況下能明顯的好轉。Calot三角區(qū)的粘連程度明顯時,應緊貼膽囊及膽囊管進行分離操作,不可向肝總管及右肝管方向實施過分解剖。對Calot三角區(qū)實施解剖操作時,遇到條索狀組織,應充分考慮是否存在膽囊動脈,用鈦夾進行處理。處理時應確認供給膽囊動脈支在近膽囊的位置進行離斷處理,以防對右肝動脈和右肝管或肝總管造成誤傷。術區(qū)經過局部沖洗處理后,如滲液或滲血量相對較多,可以放置腹腔引流管[2-3]。
1.5 觀察指標 選擇2組患者的手術操作時間、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病情治療效果、術后恢復時間等指標進行對比。
1.6 療效評價標準 (1)臨床治愈:腹部疼痛等癥狀表現(xiàn)術后徹底消失,術后檢查顯示病灶完全去除;(2)有效:腹部疼痛等癥狀表現(xiàn)術后明顯減輕,術后檢查顯示病灶基本去除;(3)無效:沒有達到上述標準[4]。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正態(tài)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病情治療效果 治療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4.5%,治療組治療有效率為91.5%,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病情治療效果比較[n(%)]
2.2 手術操作時間和術后恢復時間 對照組常規(guī)開腹膽囊切除術操作共計實施(118.49±16.52)min,術后恢復治療(8.69±2.04)d;治療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操作共計實施(95.62±13.47)min,術后恢復治療(5.10±1.44)d。兩項觀察指標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慢性膽囊炎的急性發(fā)作臨床中的一種常見急腹癥,老年人發(fā)病較多,目前腹腔鏡技術已經代替常規(guī)的開腹手術方式成為治療首選。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過程中應該注意一下幾個方面:(1)術前放置胃管;(2)粘連疏松者用分離鉗撕撥即可;(3)膽囊頸部結石嵌頓者實施膽囊穿刺減壓;(4)對膽囊管進行處理之前,應常規(guī)應用分離鉗進行試夾,對膽囊管內是否存在結石嵌頓情況進行判斷;(5)對于膽囊管水腫程度明顯增粗者可以采用Reoder圈套扣結扎法或階梯法進行交替夾閉處理;(6)如果膽囊分離過程中發(fā)生破裂或炎癥滲出量較多,應對腹腔進行常規(guī)沖洗,放置腹腔引流管[5]。
在本次研究中,治療組患者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治療組治療有效率為91.5%,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操作共計實施(95.62±13.47)min,術后恢復治療(5.10±1.44)d,兩項觀察指標與對照組相比,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應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患有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1] 黃志強.現(xiàn)代腹腔鏡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92.
[2] 郭定炯,龔迪和,洪德飛.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急性膽囊炎中的應用[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0,5(4):289.
[3] 張維能.急性膽囊炎的腹腔鏡切除術[J].中國內鏡雜志,2010,4 (1):34.
[4] 喬鷗,金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轉開腹的影響因素[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9,3(4):344.
[5] 鄭樹國,王小軍.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8(6):512 .
江西 334500 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人民醫(yī)院外一科 (汪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