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梵梅+莫非
飛蓬,菊科飛蓬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葉子窄披針,全緣或稀疏大鋸齒,有長睫毛。葉柄和花梗很短,短到快要看不見?;ǘ溥吘墳榘咨纳酄罨ǎ胁繛辄S色的筒狀花。瘦果扁平,白色剛毛狀,遇風飛散,到處播種,兒孫滿堂。在農(nóng)民眼里,它是跟莊稼搶營養(yǎng)分一杯羹的雜草,是被清除的對象。
飛蓬小小草莖立挺,十幾稚枝生于其上,莖稈柔弱,缺乏艾蒿類的堅韌;莖葉大于根,根部淺顯,秋季水分蒸發(fā)后,全身輕若無骨,遇風自拔而走,野外飄零,身不由己。所以曹植在《雜詩》里說“轉(zhuǎn)蓬離本根,飄飖隨長風”,吹到哪里就安家到哪里,從南到北四海為家,四海都不是家。隨生隨長,有泥土的地方就有飛蓬。對逼仄的環(huán)境淡定自若。
飛蓬屬全球有200多種,中國有30多種。一年蓬,越年蓬,多年蓬,白酒草,小飛蓬等等,加上各種艾蒿,由于形態(tài)接近,分布地域廣泛,學名和俗稱多有交叉和重疊,造成分辨上的困難。對于普通人來說,它們的名字太討厭了,實在分不清蓬草、蒿草還是艾草。因此這里所說的飛蓬是個統(tǒng)稱,不做細致的分類。
飛蓬本身如此紛雜,連一年蓬也叫白旋復花。那么,旋復花又是什么樣子呢?
旋復花,菊科旋復花屬,多年生草本。葉子如寬柳葉,著生絨毛,全緣不裂缺,不像是菊科植物的葉子,而就是實實在在的菊科植物,誰能說最早的菊花不是這個樣子?莖部有縱棱,綠色或微帶紫紅色。根狀莖橫走于土里,主根粗短,上面有許多粗壯的須根,所以不會像飛蓬那樣隨風流浪。
南方?jīng)]有旋復花,旋復花主要生長在北方,有線葉旋復花和大花旋復花兩類。線葉旋復花全身近乎無毛或只有稀疏的柔毛,葉片為線狀披針形。大花旋復花又名毛旋復花,全身密被細毛及白色綿毛,葉片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我們所看到的旋復花,大多是后者。
菊科很多植物花開秋日,旋復花偏偏就不,它在盛夏鋪開絢爛的黃,在陽光下美得放肆,美得無所顧忌。等其他野菊花季來臨,它就枯掉,一副不與爭鋒的傲氣流露出來。與多數(shù)菊科植物一樣,它的果實是穎果,一粒粒一團團,隨風而去,明年再來??莞傻男龔突ㄓ袆e樣的美,金色的花瓣團起來,迷人的色彩看上去并沒有真正的消亡,而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干燥的旋復花在中藥里的名字不叫旋復花,叫金沸草、金錢花,是有名的止咳祛痰和利水的良藥。
飛蓬和旋復花,猛一看去長得實在很像,細看則性情、模樣都不同。飛蓬它就是一個野孩子,玩心很重,到處亂跑,活得大撒把。旋復花家道殷實,自小被照顧得特別好,是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城市孩子,長得精致、端正。金黃的花蕊嚴密緊實,外圍一圈嚴謹有序的白色絲瓣,像極秋天的小向日葵。飛蓬中間的黃色花蕊和外圍的舌狀花與之相比,整整瘦了一圈不說,有些凌亂和營養(yǎng)不良的憔悴。
飛蓬的小花像一顆顆白色小紐扣,自顧自開了敗,敗了開;旋復花大如銅錢,形如金盞,齊整有型,仔細看如表盤走秒一般,從上邊簡直可以讀出時間來。旋復花長得比飛蓬高,飛蓬就是小野草、小野花;旋復花有經(jīng)過園林馴化的傾向,差不多是被花園收編的品種了。
很多中國古典作品都寫到蓬、飛蓬、蓬蒿、轉(zhuǎn)篷,到底專指還是類指,莫衷一是。我的看法是它們多為類指,屬于蓬類或蒿類植物,沒有現(xiàn)代植物學所確信的專名。況且文學不是本草學,一定要分出誰是誰非,不僅耽誤了欣賞,而且有些強求古人,糾結(jié)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