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仙, 柯秀霞
(福建省婦幼保健院藥劑科,福州 350001)
腸外營養(yǎng)(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指通過靜脈為無法經胃腸道攝取或攝取營養(yǎng)物不足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礦物質在內的營養(yǎng)素。PN能迅速提高血清清蛋白和血漿膠體滲透壓,減輕組織水腫,改善臟器功能,利于機體恢復。小兒術后營養(yǎng)支持不當會使機體的抵抗力和修復能力下降,同時由于患兒肝、腎功能發(fā)育尚未完全,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損傷、膽紅素血癥等,其對外源性營養(yǎng)的代謝與正常兒童不同。因此,個體化的營養(yǎng)支持變得至關重要。作者首先對福建省婦幼保健院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兒外科PN的使用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處方的合理性,并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于2012-03-01至2013-04-15實施臨床干預,指導本院PN的合理應用。
1.1 資料來源及病例的基本情況 本院2011年9月-2012年2月兒外科住院患者中,<2歲、應用PN≥3 d、且用PN前后有完整生化檢測數(shù)據(jù)的病例共89例(處方數(shù)516張),其中新生兒(<1月)36例(40.5%)、1月~1歲36例(40.5%)、1歲~2歲17例(19.0%);胃腸道疾病78例(87.6%)、腫瘤5例(5.6%)、其他疾病6例(6.8%)。治療天數(shù)為(6.5±4.1) d,其中3~7 d為57例,>7 d有32例。查閱并記錄患兒的在院及相關診療信息,分析PN使用中的不合理問題。后續(xù)研究包括本院2012-03-01至2013-04-15兒外科<2歲的住院患兒37例,按年齡分布相近和病情相似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其中對照組20例(男11例、女9例,共130張?zhí)幏?,年齡(1.8±0.5)歲;干預組17例(男11例、女6例,共118張?zhí)幏?,年齡(2.2±0.2)歲。觀察實施臨床干預后,不合理處方的情況及其對患兒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
1.2 方法 前期研究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患兒的基本情況,基礎疾病情況、用藥情況、各項生化指標等進行詳細的記錄統(tǒng)計,分析PN使用中的不合理問題。
1.3 評價標準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腸外腸內營養(yǎng)分冊2008版》[1]《新生兒營養(yǎng)學》《外科臨床手冊》等相關規(guī)定和診療規(guī)范、臨床指證及藥品說明書,結合患兒基本信息、血液報告和生化報告等各項指標的檢查結果,對處方進行點評。
1.4 臨床用藥前干預 針對前期分析得到的PN使用中的不合理問題及時與醫(yī)師溝通,指出不合理之處并說明根據(jù),制定個體化用藥方案,指導后期研究中PN的合理使用。
2.1 PN用量及配比情況 89例患兒全部手術后禁食,在第一天的劑量中:熱量(239.49±49.96) kJ/kg [(57.24±11.94) kcal/kg]、氨基酸(2.15±0.59) g/kg、脂肪乳(1.69±0.44) g/kg、氮與熱卡比例為1∶(513.42±343.63) kJ、糖脂比為(1.95±0.62)∶1,同時,每天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結合具體情況補充電解質等。在用PN一段時間后給予少量流質,并逐步減少PN用量。
2.2 干預前不合理處方情況 不合理用藥的處方共計65張(8例患兒),占總處方數(shù)的12.6%,其中營養(yǎng)不平衡22張、處方組成不合理25張、用藥療程過長10張、其他8張。
2.2.1 營養(yǎng)不平衡 4例患兒17張?zhí)幏降臓I養(yǎng)方案中氮與熱卡比例為1∶(1 380.89±97.95) kJ[1∶(330.04±23.41) kcal],低于參考比值[1∶(200~300) kcal],且前清蛋白的含量在營養(yǎng)支持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存在氨基酸用量不足的問題。3例患兒22張?zhí)幏皆跔I養(yǎng)支持后血糖升高(>6.1 mmol/L),臨床上出現(xiàn)多尿、大量水分丟失的高血糖癥狀,表明營養(yǎng)液中葡萄糖的用量過高。3例患兒在營養(yǎng)支持后出現(xiàn)了脂肪超載的現(xiàn)象,血三酰甘油增高,同時伴有膽汁瘀積、黃疸等腸外營養(yǎng)并發(fā)癥。
2.2.2 處方組成不合理 89例患兒中有5例(35張?zhí)幏?在營養(yǎng)支持前存在高鉀血癥,而在營養(yǎng)液中仍然補鉀,2例在營養(yǎng)支持后出現(xiàn)高鉀血癥,表明鉀使用不當。維生素的用量過大,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4例患兒的處方用了2支(20 ml/支)或2支以上的水溶性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使用過量,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1張?zhí)幏接昧?0 ml的多種微量元素,其屬于高滲、低pH值的藥品,且含有多種金屬離子,用量過大容易影響營養(yǎng)液的穩(wěn)定性。
2.2.3 用藥療程不合理 在回顧性調查中發(fā)現(xiàn),1例患兒PN療程為32 d,而其在手術后第22天各項指標已趨正常,且能少量進食,手術切口愈合良好。在此情況下應停止PN,以達到節(jié)約藥物,降低用藥成本,減少并發(fā)癥的目的。
2.2.4 其他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醫(yī)師對兩個不同情況的患兒開具相同的PN處方,未實現(xiàn)個體化給藥。
2.3 臨床用藥干預結果
2.3.2 臨床干預對患兒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 對照組和干預組患兒用PN后前清蛋白含量均比用PN前升高,干預組患兒升高程度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和干預組患兒用PN后血鉀濃度比用PN前降低,干預組患兒降低程度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和干預組患兒用PN后血總膽紅素含量均較用PN前降低,但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兒其余項目變化程度均無顯著性差異。詳見表1。
表1 臨床干預對患兒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
表1 臨床干預對患兒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
*P<0.05,與對照組比較
(ρB/g·L-1)(cB/μmol·L-1)(cB/mmol·L-1)(cB/mmol·L-1)(cB/μmol·L-1)(cB/mmol·L-1)(cB/mmol·L-1)(n=20) 11.46±4.16 48.80±11.89 4.78±1.82 3.47±3.79 62.32±42.76 5.05±1.33 135.40±4.45 13.82±3.63 34.64±6.34 5.61±1.85 3.55±2.34 58.68±50.18 4.45±0.95 139.30±7.10 - 2.36±2.33-14.16±8.16 0.83±1.32 0.08±3.46-3.64±36.17-0.60±1.09 3.90±4.23(n=17) 12.43±3.56 42.34±5.60 3.89±2.13 4.08±2.60 53.34±24.80 4.96±1.68 131.00±8.69 18.51±4.66 26.46±8.96 4.78±2.04 3.37±2.98 60.24±20.68 4.74±0.67 135.80±6.33 - 6.08±2.97*-15.88±6.33 0.89±1.74-0.71±1.69 6.90±17.55-0.22±0.49*4.80±9.73
3.1 手術、創(chuàng)傷后營養(yǎng)物質的代謝變化及營養(yǎng)對策
3.1.1 蛋白質代謝變化及對策 手術、創(chuàng)傷后,骨骼肌呈進行性消耗,兒科患者生長速度快,負氮平衡明顯,因此提供合理的氮及非蛋白熱量,保證最佳的熱氮比是PN支持的重要策略之一。有研究表明,兒科患者氮與熱卡的比例應為1∶(200~300) kcal[2]。在營養(yǎng)液中加入生長激素可減少分解代謝、增強免疫力、促進蛋白質合成[3]。谷氨酰胺是體內含量最豐富的游離氨基酸,因機體自身可合成,故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種非必需氨基酸。但在應激狀態(tài)下,谷氨酰胺的利用明顯增加,血液和組織中的濃度急劇下降。因此,對于術后、創(chuàng)傷等應激狀態(tài)下的患者,谷氨酰胺是一種條件必需氨基酸[4]。前清蛋白的半衰期最短,研究表明前清蛋白含量可作為衡量兒科營養(yǎng)狀況的重要指標[5]。本研究中,實施臨床干預后前清蛋白的含量明顯升高,表明干預是有效的。
3.1.2 血鉀的改變和對策 患兒術后因進食不足等原因易致低鉀血癥,因此PN中鉀的含量至關重要,應依據(jù)患兒的個體血鉀濃度給藥,使血鉀濃度維持在正常范圍內。干預組血鉀濃度在用營養(yǎng)液后降低程度明顯小于對照組,表明血鉀相對穩(wěn)定,干預有效。
3.1.3 脂肪代謝變化及對策 手術、創(chuàng)傷應激時,合理的脂肪乳供給有利于術后的恢復,但在兒外科患者中有很多患兒伴有高膽紅素血癥,脂肪乳的應用存在爭議。目前,脂肪乳的推薦劑量為<1.0 g/(kg·d)。在后期的干預中,脂肪乳的用量降低為1.0 g/(kg·d),干預組膽紅素有一定程度降低,但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表明脂肪乳用量應低于1.0 g/(kg·d)。
3.1.4 糖代謝變化及對策 手術、創(chuàng)傷后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肝臟和骨骼肌對胰島素抵抗增強。因此營養(yǎng)液中糖脂比不宜過高。對于高血糖患者,在PN過程中用注射泵連續(xù)輸注胰島素,并根據(jù)血糖水平及時改變胰島素用量[6]。本實驗中,使用營養(yǎng)液前后,對照組與干預組血糖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圍內波動,提示營養(yǎng)液中糖脂比是合理的。
3.1.5 肌酐與尿素氮的改變 尿素氮的正常范圍為1.7~18.3 mmol/L,肌酐的正常值范圍為53~113 μmol/L。這兩項指標因個體差異和不同生理狀態(tài),數(shù)值波動大,正常值范圍寬,干預前后有小幅波動,均在正常值范圍內,無顯著差異,表明干預對這兩種指標不具臨床意義。
3.2 造成不合理用藥的原因 臨床醫(yī)師憑個人經驗用藥,對血液生化各項檢查指標的重視程度不夠。在用藥時僅考慮處方組成的合理性,而忽視PN過程中相關檢查的作用,從而出現(xiàn)了上述不合理用藥現(xiàn)象。
3.3 干預成效 通過與醫(yī)師的交流溝通等臨床干預,靜脈營養(yǎng)液的使用合理性得到一定的改善。但由于時間的原因及個別醫(yī)師未采納臨床藥師建議,只能初步看到不合理處方量降低以及個別檢測指標的改善。目前一些改善措施,如在營養(yǎng)液中加入谷氨酰胺或生長激素、多種微量元素改用多種微量元素(Ⅰ)(商品名 派達益兒)等仍在探討中。
3.4 提高PN用藥合理性的措施 醫(yī)師加強營養(yǎng)知識學習,及時更新知識 ,熟練掌握藥品說明書,重視患者在營養(yǎng)期間的各項檢查。有條件的醫(yī)院設立專門的營養(yǎng)科室機構,實施個體化的給藥方案,最大程度地保證營養(yǎng)支持方案的合理、安全和有效。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 臨床診療指南 腸外腸內營養(yǎng)分冊2008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21-27,41-44.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Guidelines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parenteral and exteral nutrition fascicle,2008 ed[M]. Beijing:People’s Health Press,2009:21-27,41-44. In Chinese.
[2] 李民駒. 小兒術后胃腸外營養(yǎng)[J].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01, 17(9): 797-798.
Li MinJu. Parenteral nutrition of postoperative pediatric patients[J]. J Pract Med, 2001, 17(9): 797-798. In Chinese.
[3] 王 磊, 陳 光, 張 平, 等. 腸外營養(yǎng)與生長激素聯(lián)合應用對外科大手術術后患者蛋白代謝的影響[J].中國臨床營養(yǎng)雜志, 2003, 11(4): 259-261.
Wang Lei, Chen Guang, Zhang Ping,etal. The effect of rhGH and PN on protein metabolism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J]. Chin J Clin Nut, 2003, 11(4): 259-26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4] 韓小英, 徐 嵐. 谷氨酰胺強化腸外營養(yǎng)在外科的應用[J]. 黑龍江醫(yī)學, 2011, 35(2): 142-144.
Han XiaoYing, Xu Lan. Application ofL-alany-L-glutamine(LALG) intensified par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in surgical patients[J]. Heilongjiang Med J, 2011, 35(2): 142-14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5] 權雪莉. 前白蛋白檢測在新生兒靜脈營養(yǎng)中的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09, 7(12): 6-8.
Quan XueLi. The value of prealbumin in neonate parenteral nutrition[J]. Guide China Med, 2009, 7(12): 6-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6] 劉 斌. 3646張全腸外營養(yǎng)處方中的不合理因素分析[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2, 12(增刊): 15-16.
Liu Bin. Irrational factor analysis of 3646 prescriptions of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J]. Chin Rem Clin, 2012, 12(Suppl): 15-16.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