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拉雅
庭院深深,閨愁幾許
——四合院里的女性空間
撰文/拉雅
TINGYUANSHENSHEN GUICHOUJIXU
古人有詩云:“庭院深深深幾許”。這里的庭院通常指的是四合院。四合院通常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對外界比較隱密的庭院空間,其建筑和格局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尊卑等級思想。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有加門房的屋舍來封閉。若呈“口”字形的稱為一進院落;“日”字形的稱為二進院落;“目”字形的稱為三進院落。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第三進或后進為私室或閨房,是婦女或眷屬的活動空間,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入。于是,民間就有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說法。
《紅樓夢》中林黛玉初進賈府時,有如此描述:“眾婆子步下圍隨至一垂花門前落下。眾小廝退出,眾婆子上來打起轎簾,扶黛玉下轎。林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游廊,當中是穿堂,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轉過插屏,小小的三間廳,廳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雕梁畫棟,兩邊穿山游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鳥雀。”舊時大宅院中,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第三進或后進為私室或閨房,是婦女或眷屬的活動空間。而黛玉下轎之處的垂花門,即是內宅與外宅(前院)的分界線和唯一通道,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講究的門。門上檐柱不落地,而是懸于中柱穿枋上,柱上刻有花瓣聯(蓮)葉等華麗的木雕,以仰面蓮花和花簇頭為多。因垂花門的位置在整座宅院的中軸線上,界分內外,建筑華麗,所以,垂花門是全宅中最為醒目的地方。前院與內院用垂花門和院墻相隔。前院,外人可以引到南房會客室,而內院則是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得隨便出入,這條規(guī)定就連自家的男仆都必須執(zhí)行。過去宅院里的小姐們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這“二門”說的就是垂花門了。難怪古人有詩云:“庭院深深深幾許”。
進了垂花門,里面便是各廂房,后罩房通常是在四合院的最后一進院子里,等級低于正房和廂房,位置比較隱秘,是未出嫁的女子住的地方,有的也用于儲存雜物。它的間數與倒座房(與正房相對的,坐南朝北的房子)相似,是橫貫基地寬度的一排坐北朝南的房子。間數一般是正房的間數加上兩側耳房的間數,甚至還要加上群房、更道等寬度所能容下的一兩間。這種在正房后加一排后罩房的布局被認為是比較理想的三進院布局,被人們稱為“典型”的或“標準”的四合院。在整個院落中,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間為大客廳(中堂間),長子住東廂,次子住西廂,傭人住倒座房,女兒住后院,互不影響。這其中也有反映“男外女內”的中國傳統文化哲學的影響。
垂花門
中型以上的四合院常建有后罩樓。后罩樓說通俗點就是人們理解的繡樓。北京最漂亮的后罩樓有兩座,一座是坐落在定阜街慶王府內雕梁畫棟的凹形后罩樓,那座樓到今天仍被專家稱為建筑上的絕筆,美輪美奐,京城無二;另一座是在恭王府里,府邸最深處橫有一座兩層的后罩樓,東西長達156米,它的長度是清代王府后罩樓建筑中最長的,因而被稱為恭王府“三絕”之一。
在恭王府的后罩樓后檐墻上,上下兩層房間各開有窗戶,二層的窗戶形式各異,沒有一扇是相同的,稱為“什錦窗”。后墻共開46扇什錦窗,內有108間房,俗稱“99間半”,取道教“屆滿即盈”之意。樓房美麗大氣,青灰色的磚墻透著厚重感,這本是王府中的女眷們活動的空間,私密,清靜,隔離了紛擾,不想和珅卻把它用作于藏寶樓,在樓內藏了大量的金銀財寶、珍珠玉器、綾羅綢緞,分類擱置于不同的什錦窗所對應的房間里。嘉慶抄了和珅的家以后,民間流傳著“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可見和珅財產的巨大。直至民國年間,后罩樓又回歸成女性空間,成了輔仁大學的女生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