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越 姚春麗 覃 尹
(北京林業(yè)大學,北京,100083)
早期的納米復合材料研究都是通過熔融法制備納米黏土聚合物[1]。已對聚合物基納米復合材料領域中一種天然的新型增強劑——納米晶體纖維素(NCC)性能展開了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結果。NCC具有大的比表面積和豐富的表面羥基,其能與紙漿纖維緊密結合,從而提高紙漿纖維間的結合力[2]。因此,NCC在制漿造紙中作為增強劑、助留助濾劑有很好的發(fā)展前景[3- 4]。本實驗通過向紙漿中加入納米晶體纖維素/陽離子聚丙烯酰胺(NCC/CPAM),探討了NCC/CPAM二元體系對紙張的增強作用。
漂白硫酸鹽桉木漿(LBKP),山東華泰紙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離子度15%的CPAM和離子度10%的CPAM,國藥集團;質量分數(shù)0.5421%的NCC,實驗室自制。
均質機(NS1001L2K型),意大利Niro Soavi公司;精密電動攪拌器(JJ-1型)、電子天平,上海衡平儀器儀表廠;激光粒徑分析儀(Delas Nano C型),美國庫爾特貝克曼公司;離心分離機(L-550型),長沙湘儀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原子力顯微鏡(SPM-9600型),日本島津;磁力攪拌器,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電熱套(DRT-TW型),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打漿機(ZQS2- 45型)、抄片器(ZQJ1-B-Ⅱ型),陜西科技大學機械廠;紙漿標準解離機、耐破度儀、撕裂度儀、紙張與紙板抗張試驗機、裁紙刀,長春市紙張試驗機廠。
1.2.1NCC的制備
以裝有電動攪拌器的圓底燒瓶為反應器,在恒溫水浴鍋上進行纖維素的酸解反應。將1.000 g粉碎后的風干LBKP置于圓底燒瓶中,然后,倒入61%的硫酸15 mL,恒溫45℃下開啟電動攪拌器反應1 h。反應結束后,關掉恒溫水浴,取出圓底燒瓶,并加入去離子水(稀釋10倍),以終止反應,所得溶液即為NCC懸浮液。
用離心分離機在離心轉速5000 r/min下,水洗NCC懸浮液3~5遍,得到下層白色沉淀物,此時pH值為2~3。
將離心分離得到的下層白色沉淀物放入透析袋(截留相對分子質量12000~14000)中,用流動的去離子水透析若干天至pH值恒定。透析后的懸浮液用超聲波振蕩器(額定功率120 W)在60%的輸出功率下處理30 min,為避免NCC因過熱而聚集,需在冰水浴中進行處理。
1.2.2NCC懸浮液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
稱取一定量(精確到0.0001 g)NCC懸浮液放入干凈且質量恒定的扁形稱量瓶中,在烘箱中于(105±2)℃下干燥6 h。將稱量瓶轉移到干燥器中,冷卻0.5 h后稱量。
NCC懸浮液質量分數(shù)w按下式計算:
式中:m—加入扁形稱量瓶中NCC懸浮液的質量,g
m1—扁形稱量瓶質量,g
m2—瓶與干燥后NCC的總質量,g
1.2.3打漿操作
用Valley打漿機按照QB/T 3703—1999進行打漿。
1.2.4紙張抄造
1.2.4.1原生漿紙張的抄造
取一定量的CPAM,將其制成質量分數(shù)為0.5%的溶液。稱取打漿度為40°SR的LBKP(原生漿)1.88 g(絕干)倒入1000 mL燒杯中,先加入21%(對絕干漿,下同)的滑石粉攪拌3 min,之后用量筒加入0.2%~1.0%(對絕干漿,下同)的CPAM于紙漿中攪拌30 s;若為二元增強體系,則在加入滑石粉后向紙漿中加入一定量的CPAM攪拌30 s,再加入一定量的NCC攪拌1 min后用抄片器手工抄片(定量為60 g/m2),紙張加壓干燥后放入98%的硫酸干燥器以保持質量恒定,干燥器置于恒溫恒濕的實驗室內。
表1 不同離子度CPAM對LBKP紙張性能的影響
1.2.4.2回用1次纖維紙張的抄造
用漂白硫酸鹽桉木漿抄紙,之后泡水回用,所得纖維用LBKP-R表示。
稱取相當于1.88 g(絕干)的LBKP-R倒入1000 mL 燒杯中,考慮到NCC/CPAM二元體系的留著率約為80%,調整滑石粉加入量為5.3%,攪拌3 min后取部分紙漿用于抄紙,并把其作為回用1次纖維的原紙(原紙-R);向另一部分紙漿中加入0.4%的CPAM,并攪拌30 s,然后,再加入0.6%的NCC(對絕干漿,下同)攪拌1 min,最后抄片(定量60 g/m2),紙張加壓干燥后放入98%的硫酸干燥器以保持質量恒定,干燥器置于恒溫恒濕的實驗室內。
1.2.5紙張強度測定方法
紙張抗張強度、撕裂度、耐破度、耐折度按國家標準進行測定。
用均質機對NCC進行均質處理,然后,將NCC稀釋至質量分數(shù)為0.001%~0.01%,用原子力顯微鏡(AFM)觀察NCC的表面微觀形貌(見圖1)。
圖1 LBKP酸解NCC的AFM圖片
從圖1可以看出,實驗室制得的NCC主要為短棒狀晶體,結構小且分布均勻,直徑為20~40 nm,長為100~200 nm。
2.2.1單獨使用CPAM對紙張性能的影響
對離子度分別為15%和10%的CPAM(分別記為CPAM-15和CPAM-10,兩者相對分子質量均為30萬~40萬)的增強性能進行了對比研究。分別將CPAM-15和CPAM-10加到已添加滑石粉的LBKP中并測定紙張性能,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加CPAM-10所抄紙張的強度性能均優(yōu)于加CPAM-15所抄紙張的強度性能。
實驗發(fā)現(xiàn),成紙抗張指數(shù)、耐破指數(shù)、撕裂指數(shù)以及耐折度均隨CPAM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略有下降。綜合考慮紙張的各項強度性能和操作過程,在CPAM離子度為10%、用量為0.4%時,紙張的強度性能提高幅度最大,增強效果明顯;抗張指數(shù)、耐破指數(shù)、撕裂指數(shù)及耐折度分別提高了37.0%、34.9%、12.9%及164%。
NCC為陰離子助劑,而纖維素本身含有極性羥基、糖醛酸基等基團使得紙漿纖維表面電位為負,若將NCC作為紙張增強劑,則需同時加入陽離子轉換劑調整纖維表面電位直至為0,以使NCC沉積在纖維表面。所以,此處不討論單加NCC對紙張強度性能的影響。
2.2.2NCC/CPAM二元體系對原生漿成紙性能的影響
在CPAM離子度為10%、CPAM用量為0.4%、滑石粉用量21%的條件下,探討先加入CPAM再加入NCC的添加方式下,改變NCC用量對LBKP紙張性能的影響,結果見表2。
表2 NCC/CPAM二元體系對LBKP紙張性能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隨NCC用量的增大,紙張的抗張指數(shù)、耐破指數(shù)、撕裂指數(shù)、耐折度均有所提高,在NCC用量為0.6%時達到最大值,之后隨NCC用量的增加,紙張強度性能開始緩慢下降,但仍然高于單獨添加CPAM的情況。其主要原因是,CPAM與NCC復配成二元體系產生協(xié)同效應使得紙張強度性能明顯提高;但當NCC用量過大時,加入到紙漿中的NCC會使紙漿體系的電位反轉,導致靜電吸附減少,NCC/CPAM二元體系較難吸附到纖維上,因此,紙張的強度性能呈下降趨勢;另一種解釋是,NCC用量超過0.6%后,整個NCC/CPAM二元體系不能均勻分布到纖維表面,因此,紙張強度性能降低。
NCC用量為0.6%時,紙張強度性能最好,相對于原紙,抗張指數(shù)、撕裂指數(shù)、耐破指數(shù)及耐折度分別提高了61.3%、50.0%、58.3%及645%;相對于單加CPAM的對照樣,抗張指數(shù)、撕裂指數(shù)、耐破指數(shù)及耐折度分別提高了18.7%、28.3%、18.8%及183%。因此,NCC與CPAM復配使用,在CPAM用量為0.4%時,NCC的最佳用量為0.6%。
2.2.3NCC/CPAM二元體系對LBKP-R成紙的增強作用
LBKP與LBKP-R原紙的強度性能見表3。 由表3可知,相對于LBKP成紙,LBKP-R成紙的抗張指數(shù)、耐破指數(shù)和耐折度均顯著下降,其中,抗張指數(shù)下降了64.1%、耐破指數(shù)下降了67.7%、耐折度下降了72.7%,但撕裂指數(shù)卻提高了3.8%。
表3 LBKP與LBKP-R紙張強度性能的對比
化學漿的循環(huán)回用引起抗張指數(shù)、耐破指數(shù)和耐折度明顯下降,而撕裂指數(shù)卻提高,其原因是:由于纖維的角質化,造成纖維間的結合力大幅下降,所以抗張指數(shù)等顯著下降;而影響撕裂指數(shù)的主要因素是纖維的平均長度,在纖維回用過程中,細小組分流失,造成纖維平均長度增大,進而撕裂指數(shù)提高。
NCC/CPAM二元體系對LBKP-R紙張性能的影響見表4。由表4可知,相對于LBKP-R原紙,先加入CPAM(CPAM用量0.4%)攪拌30 s后,再加NCC(NCC用量0.6%)攪拌1 min,成紙抗張指數(shù)、撕裂指數(shù)、耐破指數(shù)及耐折度分別提高了51.0%、16.3%、53.9%及167%。
表4 NCC/CPAM二元體系對LBKP-R紙張性能的影響
添加NCC/CPAM二元體系后,用LBKP-R所抄紙張的各項性能均優(yōu)于未添加NCC/CPAM二元體系及單加NCC所抄紙張的各項性能。其原因是:纖維經過打漿、壓榨、干燥回用后會發(fā)生角質化現(xiàn)象,纖維“細胞腔塌陷”和內部氫鍵的形成造成纖維潤脹能力等性能下降,而CPAM和NCC的協(xié)同效應提高了纖維間的結合力,從而提高了紙張強度性能。
研究了納米晶體纖維素/陽離子聚丙烯酰胺(NCC/CPAM)二元體系對原生漿(漂白硫酸鹽桉木漿)及其回用1次纖維所抄紙張的增強效果。結果表明,與單加CPAM的紙張相比,CPAM、NCC復配使用使紙張強度性能的提高幅度更大;當CPAM用量0.4%、NCC用量0.6%(均對絕干漿)時,相對于原紙,抗張指數(shù)、撕裂指數(shù)、耐破指數(shù)及耐折度分別提高了61.3%、50.0%、58.3%及645%;相對于單加CPAM的對照樣,抗張指數(shù)、撕裂指數(shù)、耐破指數(shù)及耐折度分別提高了18.7%、28.3%、18.8%及183%。加入NCC/CPAM的回用1次纖維成紙強度性能提高明顯,與未加入NCC/CPAM的回用1次纖維成紙相比,其抗張指數(shù)、撕裂指數(shù)、耐破指數(shù)及耐折度分別提高了51.0%、16.3%、53.9%及167%。
參 考 文 獻
[1] 佘希林, 宋國君, 王俊霞, 等. 熔融擠出插層法制備納米粘土聚合物研究進展[J]. 材料導報, 2002, 16(8): 56.
[2] Zakaria Man, Nawshad Muhammad, Ariyanti Sarwono, et al. Preparation of Cellulose Nanocrystals Using an Ionic Liquid[J]. Journal of Polymers and the Environment, 2011, 19: 726.
[3] Susanna A, Monika ?sterberg, Janne Laine. Cellulose nanofibrils-adsorption with poly(amideamine)epichlorohydrin studied by QCM-D and applicationas a paper strength additive[J]. Cellulose, 2008, 15: 303.
[4] Taipale T, Holappa S, Ahlgren J, et al. Interactions of thermo mechanical pulp fractions with high molar mass cationic polyacrylamides: part 1. Adsorption[J]. Nordic Pulp and Paper Research Journal, 2010, 25(3):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