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新聞報道工作以外,李舸在更多時間里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靜靜從事屬于他自己的攝影。他的《獨自》系列作品讓我們感覺到:攝影不僅僅是記錄的,還有很多的可能。
陳奇軍:您使用奧林巴斯OM-D相機主要是為了報紙發(fā)稿嗎?
李舸:不是。我現(xiàn)在的拍攝內(nèi)容主要是我自己感興趣的專題攝影。
陳奇軍:為何選用這種小型無反相機而不是單反?
李舸:我覺得,在拍攝這種人文紀實題材時,小型相機的侵略性不強。因為我現(xiàn)在更加關(guān)注那些平常的題材,而不是那種工作性的拍攝,所以奧林巴斯這種小型相機更加合適。
陳奇軍:無反或曰微型單電相機的種類很多,您為何選擇奧林巴斯?
李舸:因為奧林巴斯相機有一種濾鏡功能特別適合我的拍攝,它更能反映我的拍攝意圖,這是我選擇它的主要原因。
陳奇軍:的確是奧林巴斯相機開啟了“藝術(shù)濾鏡”功能的先河,不過現(xiàn)在其他廠家也有了各種“藝術(shù)濾鏡”。您具體對哪種濾鏡效果感興趣?
李舸:是“針孔相機”效果。不過,我并不是器材控,也不是玩“花活兒”,我使用這種效果很符合我所要表達的情緒。另外,疊加的這種邊框效果是為了讓我的作品能有一個視覺連續(xù)性,因為我在拍膠片的時候就從不剪裁,甚至直接印出膠片的黑色邊框。
陳奇軍:這種“藝術(shù)濾鏡”效果,是否與紀實攝影的準確再現(xiàn)原則相矛盾?
李舸:我覺得這與紀實攝影的本質(zhì)并不矛盾,我沒有改變現(xiàn)場,只是在作品中注入個人的情感表達,只是增加了一種氛圍和我對影像的一種感覺、一種情緒。這些作品的時效性和新聞性弱一些,在拍攝時加濾鏡效果可能會延緩我的拍攝,這也會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可以讓我的影像更加平和一些,也更加主觀一些。
陳奇軍:您覺得奧林巴斯OM-D相機在成像素質(zhì)和拍攝速度方面可否滿足這個選題的要求?
李舸:與OM-D E-M5相比,OM-D E-M1的操控性能有所提高,這是能明顯感覺出來的。另外,它的連拍速度、調(diào)焦速度也都提高不少,不過我還是更看重它的成像素質(zhì)。我覺得,除非在特別極端的情況下,OM-D相機的表現(xiàn)沒問題,完全能夠滿足我的要求。當然,我還是希望它將來更好,比如動態(tài)范圍更大一些、弱光表現(xiàn)更強一些,我覺得這種相機還有提升的空間。
陳奇軍:您最常用的鏡頭是哪款?
李舸:從前主要用那款12mm的定焦鏡頭,自從有了OM-D E-M1之后,我主要使用12-40mm f/2.8這款專業(yè)變焦鏡頭?,F(xiàn)在看來,還是變焦鏡頭更加方便,前提是成像素質(zhì)要得到保證。
陳奇軍:從單反到微型單電和手機,在這幾種拍攝工具中您目前最常用的是哪種?
李舸:現(xiàn)在我的作品80%是奧林巴斯的OM-D相機拍攝的,其他加在一起不到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