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摘 要:陜北是華夏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作為當地民俗文化代表之一的老剪紙,它保留了太多古老文化的信息。在民風古樸的上個世紀90年代之前,剪紙是陜北人民俗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藝術形式。無論是年節(jié)時分,還是嫁娶、生子、喪俗等重要時日場合,剪紙的作用都是無可替代的。它不僅長于烘托氣氛,而且能夠傳達言語不能明示的深刻寓意。
關鍵詞:老剪紙 窗花 喜花 抓髻娃娃 刺繡花樣
老剪紙,是相對于現(xiàn)代商業(yè)剪紙而言的,一般是指我國早期的民間剪紙,由隱藏在民間的剪紙巧手們剪或刻制而成,包含著古老的寓意,專為當地百姓的民俗生活服務。
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中國的廣大農村還到處保留著古樸的民俗民風,每逢節(jié)日、婚嫁、生死等重要時日,正是各種當地民俗集中演繹的時刻,地處黃土高原黃河西岸的陜北亦不例外。剪紙在陜北的民俗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節(jié)日里,它曾將陜北荒瘠的大地裝點得紅紅火火,熱鬧非凡。按照陜北剪紙在民俗生活中的不同作用,我們可以把它們分為春節(jié)窗花剪紙、人生禮儀剪紙、巫術宗教剪紙和刺繡花樣剪紙四大類型。
一、春節(jié)窗花剪紙
在陜北人的節(jié)日里,除了當地百姓最看重的春節(jié),其它時節(jié)很少見到剪紙。
詩人和畫家艾青曾寫道:“1943年春,我和劉建章、古元同志到三邊,沿途看見許多老百姓家的窗戶上貼著窗花?!雹傧氡厥窃诖汗?jié)剛剛過后,艾青和古元一行人到陜北的三邊地區(qū)采風時看到的景象。
在陜北的廣大農村,每逢過年,窯里窯外都要貼上花花綠綠的剪紙,只見那窯洞外的窗戶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剪紙貼的滿滿當當,從遠處看,大紅的剪紙在白色的麻紙和整體土黃色背景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溫暖和喜慶,走近再看,一幅幅剪紙又如花似蝶,綻放著生命的光彩,把冬日蕭條的農家小院裝扮的生機盎然,因此,剪紙在陜北被親切地稱為“窗花”。雖然窗花并不限于貼在窗戶上,在陜北農家的門楣、墻圍、炕頭、窯頂、糧倉、米缸、面囤、碗架、柜子、箱子等等,家里每一處能貼的地方都要貼上五顏六色的“窗花”,直到把平日里灰頭灰臉的家裝扮一新。
春節(jié)的窗花內容最為豐富,幾乎囊括了陜北剪紙所有的題材內容和花樣形式,其中十二生肖動物是陜北大娘最喜愛剪的題材。當地人都習慣用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這十二種屬相進行記年,并根據農歷季節(jié)安排生產活動,而且由于十二屬相中的大多數動物都與農家生活息息相關,受到剪紙大娘們的青睞是很自然的事情。其次,獅、鹿、鳥、魚這些能辟邪和喻意吉祥的動物也是大娘們的最愛。動物題材的剪紙一般剪成小幅的,正好在每個窗格里貼,有時也與花草組合剪成大幅的團花,在窗戶的正中貼上一幅,兩邊對稱再各貼一幅,叫轉花。除動物外,花草或單獨或與動物、景物等組合成花樣,小幅的為窗花,大幅的為窯頂花,生機勃勃,變化萬千。戲曲歷史或神話傳說的題材一般剪成二方連續(xù)的形式,以展開情節(jié),當作炕圍花,既美化窯洞,又為孩童們的啟蒙知識畫本。至于糧倉、米缸、面囤處貼些動物和植物組合的圖案花,希望來年米滿倉面滿囤,與此處張貼的對聯(lián),如“米面常有”“糧食滿倉”等喻意一致。貼在門上的多為獅虎形象,作用等同與關中一帶的門神,起辟邪作用。
三邊地區(qū)的窗花比較特別,包括轉花、角花、小窗花等,轉花一般剪為四塊,貼在窗子中間,四個格子四張,拼貼成圓形或一個完整的動物。轉花為中心圖案,主要內容有花鳥、麒麟、獅子、老虎。角花為三角形,貼在窗子的四角邊上,因花草容易剪成適形圖案,內容多石榴、牡丹等。小窗花則自由布滿其余窗格,內容以十二生肖為主。
艾青在四十年代到陜北采風時見到“在邊區(qū)許多老百姓的窗紙上,常??梢钥匆娰N著紅紅綠綠的剪紙,每張約四五寸見方大小,一張占一格窗格子,剪的是老百姓所熟悉的事物:家畜、家禽、花、鳥、蟲、魚、水果、蔬菜、盆、茶壺、武器、人物以及故事?!雹?/p>
總之,春節(jié)的窗花題材多樣,喻意吉祥,花樣繁多,是陜北剪紙最為全面的反映。
二、人生禮儀剪紙
婚嫁、生子、喪事都是人生大事,各種禮儀風俗在這些時候表現(xiàn)得最為集中。剪紙在烘托氣氛、表達寓意等方面的作用也在這些場合顯現(xiàn)出來。
當地人把用于婚嫁時的剪紙都叫“喜花”,內容多與生殖生育有關。把洞房叫“帳房窯”,新媳婦進門先要坐帳,在帳房窯的頂部或炕墻中央要剪一幅整張紙大的轉花,叫做“坐帳花”。陜北人結婚,帳房窯內家具可以不放,但坐帳花卻不能少。坐帳花由象征生育繁衍的魚、蓮花、牡丹、佛手、南瓜、葫蘆、石榴、龍鳳及抓髻娃娃等紋樣組成,內容都與生殖繁衍有關,表達男女相合,子孫繁衍的象征意義。一般有“娃娃坐蓮花(娃娃坐蓮花,兩口子好緣法)”“坐石榴抱牡丹(石榴抱牡丹,養(yǎng)下一鋪灘)”“仙桃蓮花(仙桃對蓮花,兩口子生下個胖娃娃)”“蛇盤兔(蛇盤兔,必定富)” “鷹踏兔” “魚戲蓮”“老鼠吃葡萄(南瓜、西瓜、白菜)”(及“葫蘆”“扣碗”等,用充滿寓意的藝術形象暗示出生殖繁衍的全部過程,祈盼新人早生子,多生子。
新婚媳婦進入帳房后,新娘新郎背靠背坐在炕上,由一位年長的婦女用木梳將新娘的頭發(fā)搭在新郎的頭上梳理,叫做“上頭”?!吧项^”時還要唱歌謠,而這歌謠正是坐帳花的主題,即祝福新人早生孩子,相親相愛,白頭偕老。
帳房內的頂棚花中間為大幅團花,四角為角花,內容多由石榴、佛手、牡丹、等組合。其他還有窗戶、炕圍及帳房內的家具用具上都貼上大小不等的各式喜花,娘家陪嫁的箱子、柜子、鏡子、酒瓶、花饃上也要貼著或蓋著“石榴牡丹”、“喜鵲戲牡丹”、“雙喜爭梅”及對蝶、對魚、對雀等形象,表達陰陽相合、夫妻成雙的民俗觀念。
婚嫁中的剪紙與繡品包含著古老且豐富的內容,都圍繞著生殖繁衍的主題創(chuàng)作。據老人們講,過去的人結婚早,不懂事,長輩又不能明講,“鷹踏兔”、“魚戲蓮”、“扣碗”就是給新婚夫婦以性的啟示。結婚用的剪紙多半是請同族中巧手的嫂嫂或是村中的剪花高手來剪。總之,婚嫁剪紙喜花是陜北民間剪紙中除春節(jié)窗花外,內容和形式最為豐富多樣的剪紙。
孩子誕生多剪各種坐生喜花及“連生貴子”“馬上封侯”“麒麟送子”“天鳥送子”等祝福內容,形式和內容都比較單一。
在陜北,喪俗剪紙也有很重要。陜北人把兒女結婚和老人過世舉辦的儀式叫“紅白喜事”,“白事”與“紅事”一樣要過得紅火熱鬧。“白事”中的剪紙及各種紙扎以白色為主,兼有黃、紫、金、銀、藍、綠等各種顏色,唯不能見紅色,以素色寄托對逝者的哀思,以熱鬧的儀式慶祝生命的輪回,因為當地人認為人死后要投胎轉世,還有來生。
陜北有專門制作“白事”用“紙扎”的,當地人稱之為“紙活”,兒女們要給去世的老人訂做一套“紙活”宅院,有窯洞、炕、磨、碾、牲畜、傭人等等,凡人間有的都有,供老人在冥間享用。裝點“紙活”的剪紙,內容多是蓮花、石榴、魚、鹿等象征生命繁衍綿延的紋飾。
三、巫術宗教剪紙
在陜北,春節(jié)時每家都在門楣上貼五個手拉手的“瓜籽娃娃”或剪紙“拉手娃娃”,說是能阻止妖魔鬼怪進家們。過年時剪的財神掛簾,以搖錢樹、元寶、貫錢、鹿(祿)、蓮魚(連年有魚)等紋樣裝飾,有的掛簾剪一個民間傳統(tǒng)的大壽字紋,周圍用富貴、萬字紋和搖錢樹相連,有些還用雙魚瓶、雙葫蘆、蛇盤兔等做裝飾;灶君爺掛簾中要剪出灶狗形象,說是小媳婦如在灶君前摜打,灶君將會放出狗咬的。
正月初七是“人日”,陜北人把這天當作扶運氣的好日子,剪一只綠色的鹿和一只紅色的馬,對貼在窯內最顯眼的墻上,鹿和馬的下方貼上一個用黃表紙做成的三角形香爐。上香的同時,口中還要念叨“馬、馬你吃草,一年的運氣都扶好……”以祈禱事事如意。孩子受到驚嚇,母親剪個“招魂娃娃”,趕到孩子受驚嚇的地方,然后一邊向回走,一邊呼喊“娃兒回來,娃兒回來……”,回到家里之后把剪紙“招魂娃娃”放到娃娃的身上,意味著娃娃的魂就回來了。娃娃生病了,剪個“招魂娃娃”或“送病娃娃”,也要念叨一番“送了頭上頭上輕,送了腳上腳上輕……”,之后將剪紙焚燒掉。天下連陰雨時剪“掃天媳婦”。
除了陰雨天氣剪“掃天媳婦”外,當久旱不下雨時,洛川民間剪一個頭朝下的娃娃貼在水缸上,有的地方則剪一串“蛙”沿著水缸口貼上,說是能求得甘露澆灌莊稼,保豐收。
這些應用于各種宗教巫術活動中的民間剪紙,具有很強的功利性,審美是次要的。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宗教巫術思想的滲透,作為民俗文化載體的剪紙才能在民間綿延不斷,也才有機會創(chuàng)造出美的形象,其豐富且深刻的民俗文化的精神內涵才得以展示。
由于巫術剪紙的主要目的是治病、鎮(zhèn)宅、辟邪,除了用來鎮(zhèn)宅辟邪的“獅”“虎”“抓髻娃娃”等要貼在顯眼的位置,如門上或墻上,并保留一段時間,而其它的巫術剪紙一般在巫術行為結束之后即刻被焚燒為灰燼,因此,這類剪紙在剪法上古拙簡練,只要有個大樣,即只注重外輪廓形體的轉折、變化、取舍,內部裝飾簡化甚至完全不要,意到神在,以強調其精神性和威懾力。
四、刺繡花樣剪紙
過去的陜北婦女個個都是做針線活的巧手,不僅全家老小的穿戴是一針一線縫制的,還給孩子們繡制虎頭帽、虎頭鞋、虎頭枕、花肚兜、吃飯時用的圍嘴等等,把孩子們打扮的古怪精靈,可愛至極。女孩子出嫁時要準備繡花衣、繡花鞋、繡花枕、繡花門簾,納花鞋墊等等,針針線線都含情,各個花樣都寓意深刻。不僅這些,老人去世用的喪衣、喪鞋等等,都要刺繡上各種寓意精美的圖案,意味著一個人今生來世都是美好的。于是,剪紙就成了這豐富多樣的繡制品的底樣,民間稱其為刺繡花樣,這可是刺繡的第一道工序,沒有它,就不可能繡制出各種精美的刺繡圖案。
民俗文化的根本在于差異性和獨特性,沒有了差異也就沒有了民俗文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民俗文化最終難逃一體化的命運。那些飽含寓意的陜北老剪紙如今幾乎絕跡,只因需要它的民俗環(huán)境已不復存在,過年的窗花已成為上了年紀的人們兒時的記憶。盡管一些旅游景點還打著民間老剪紙的旗號張貼叫賣,可我們都明白,老剪紙的根是不會在商業(yè)文化的土壤里生長出來的。
注釋:
①②孫新元,尚德周.延安歲月[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4. 引自其中艾青《窗花剪紙》一文(原載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延安《解放日報》)第518頁。
參考文獻:
[1]孫新元,尚德周.延安歲月[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
[2]靳之林.中國民間美術[M]. 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4.
[3]左漢中.中國民間美術造型[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2.
作者單位:寶雞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