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布衣
跨越幾千年、綿延萬里,那些偏僻幽遠的古老殘長城,以后的命運將是什么?
朔風風似刀,塞外春來晚。
我駕駛凱迪拉克SRX離開北京越過八達嶺,翻過燕山,穿過河北赤城獨石口狹窄的鄉(xiāng)鎮(zhèn)馬路,順著架設風力發(fā)電場用的盤山砂石便道攀上了海拔2211米的冰山梁主峰。山頂狂風怒吼,寒意襲人。在主峰北側(cè)的巨石下,我發(fā)現(xiàn)了一段殘存的石墻,長約10米高不足1米。石墻往北是比較平緩的山坡,一條寬數(shù)米呈帶狀的亂石向遠處延伸。攀著巨石爬上峰頂,可以清楚地看到另外一個方向的殘長城遺跡在山間起起伏伏。在我的視野內(nèi),只有眼前這一小片完整的側(cè)墻在無聲的告訴我?guī)装倌昵斑@里曾是三四米高的長城。往日的固若金湯,如今絕大部分城墻已變成散亂的石堆。我用專業(yè)GPS實測了一下,殘缺城墻的海拔是2186米,這里應該是華北一帶長城的最高點了。大風刮過,被山石撕扯出尖利的嘯聲,風裹挾著嘯聲掠過山頂,奔向遠方。
頂著大風,我站在山坡上望向西北方向,大約10公里之外的稍矮的山梁上也有殘長城逶迤盤旋。當我驅(qū)動凱迪拉克SRX找尋到這里時,日已西斜,遠處的一個城樓投射出斜長的影子。這里的長城跟冰山梁的是一脈相承,都是明代的。但此處尚有幾百米“站立”的石墻和幾個破損城樓。這里依然沒有春天的影子,黃草枯萎,樹木光禿。夕陽西下,余暉撒落在落寞的城墻和廢墟上,一邊明亮一邊昏暗,遠處烽臺孤立,獵獵西風掠過。我立在山頂張目四望,空無一人,殘墻的盡頭是廢墟,荒草的盡頭是荒原,無邊的凄涼感瞬間網(wǎng)上心頭。
山西天鎮(zhèn)新平堡位于晉冀蒙交界處,所謂“雞鳴聞三省”說的就是這里。戰(zhàn)國時,“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就在這一帶修建長城御敵。明代時重修這一帶的長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設立保平堡,設守備率321名旗軍、戰(zhàn)馬18匹鎮(zhèn)守。周圍有邊墩18座,烽火臺11座。長城在西側(cè)的山梁上向東北西南蜿蜒而去,護衛(wèi)著城里的軍民。保平堡呈正方形,每邊城墻長約300米,城墻外磚內(nèi)夯土,惟一的城門名為“鎮(zhèn)云”。如今,四周的城墻有多處殘損,城內(nèi)樹草雜生,仔細查看,依稀還有廟宇城閣地基的痕跡,城墻內(nèi)還有比較完整的屯兵洞。這里夯土的長城更加經(jīng)受不住風吹雨打,多處的斷口已成為農(nóng)人趕牲耕種的通道。
“石圐圙”!在地圖上,天鎮(zhèn)縣西北方向的一個小村莊?!皣龍G”這兩個字深深地吸引了我。多么具有古意、多么怪異的兩個字啊。在蒙語里這兩個字是“圍起來的草場”,山西方言中是“土圍墻”。地圖上還標示著在這個村子邊上就有長城經(jīng)過。我決意要拜訪此地。駕駛著凱迪拉克SRX順著一條窄窄的水泥路走去,終點是一處小村子,下車打聽,這里是“榆林口”。我要找的“石圐圙”還在北邊看不見的山腳下。于是再度出發(fā)尋找,經(jīng)過一座座村子,問過十多位村民,或者他們聽不懂我的話,或者我聽不懂他們的方言。來來回回,繞了幾十公里山路就是沒有找到在地圖上看來很近很近的“石圐圙”。有一次,我開車走到了采沙場的盡頭,再無路可循。我登上高點,看遠處山腳下有個小村子,想必就是“石圐圙”,但開車找遍了,就是沒有找到通往那里的道路,只能看到遠處村邊若隱若現(xiàn)的城墻。我目測了一下距離,應該有七八公里的樣子,徒步過去往返起碼需要4個小時,看看已經(jīng)偏西的太陽,再加上幾百公里要趕的路,只好放棄了?!笆瘒龍G”,這個讓我愛恨交織的名字啊!希望以后有機會拜訪它。
“殺虎口”,一聽就是個充滿江湖氣息的名字,這里一定滿是傳奇的故事。從山西大同右玉縣往西北方向沿著211省道走50來公里就到了“殺虎口”。山西著名的民歌《走西口》里的“西口”就是這殺虎口。那么“東口”是哪里呢?河北張家口!由殺虎口往北跨出一步就是內(nèi)蒙了,當年“走西口”的邊民遷移曾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徙之一?!蹲呶骺凇犯枨犞鴦勇牐珜嶋H上的故事大多凄慘,戰(zhàn)亂、劫匪、饑荒等等,讓多少人有去無回?殺虎口一帶的長城并不雄偉,扼守大通道的是后來修建的石磚結(jié)構(gòu)的城樓。
當我來到河北淶源的時候,感覺一下子撲進了春天的懷抱,滿山的野花燦爛地開著,隱隱飄來淡淡的清香。淶源的長城屬于“內(nèi)環(huán)長城”,更往西的山西、內(nèi)蒙、陜西等一帶的則屬于外環(huán)。淶源明長城比前面幾處地方都要完整,城墻高聳、城樓矗立。我把凱迪拉克SRX停在山下的村子里,眼前是鉆石切割般外形、凝聚眾多科技元素的豪華SUV,遠處是櫛風沐雨數(shù)百年的古老長城,我忽然有些穿越感——還是先穿越比羊腸還細的山道、登臨山頂吧。
一路上有個疑問總在我心頭盤旋:長城到底是什么?在冷兵器時代,某種意義上看它是某個朝代的超級院墻,也許可以抵擋騎兵的入侵,但阻擋不了朝代的更替洪流。作為一個延續(xù)幾千年的超級人工建筑,有多少人為之妻離子散,甚至付出生命?最好的防御和長治久安憑的不是高大的城墻、善戰(zhàn)的軍隊,而是民心吧。
如今,同為長城,北京八達嶺已成為游人如織摩肩接踵的火熱景點,而我此行尋訪的幾處長城都殘破不堪,人所罕至。雖然有的地方已經(jīng)開始整修,將要成為收費的景區(qū)。但無論如何,那些古長城要么任憑大自然風吹雨打最終消失殆盡,要么成為人工復原或者擴建的景觀,這是脫不開的兩種歸宿,迥然不同。你喜歡哪一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