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為國
【內(nèi)容摘要】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喜歡化學學習,主動探索化學,教師需要以新課程教學理念為指導,不斷變換教學手段與方式。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新課程 初中化學 教學
在新課程化學教學中,除了知識技能目標外,還增加了情感目標、方法與過程目標,以便讓學生更好的體驗知識過程,提高學習熱情。那么,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該如何落實三維目標,讓學生喜歡化學學習。對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如下教學建議。
一、關注情感,優(yōu)選方式,化學更有趣了
在新課程下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情感目標,凸顯化學的魅力與趣味,保持與增強學生對自然界與日常生活中化學現(xiàn)象的好奇心,使其對化學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并在學習中獲得興奮感與滿足感。所以,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既要發(fā)掘教材的趣味元素,呈現(xiàn)多姿多彩的化學知識,也應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性,采取有效方式來增添教學趣味,營造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以愉悅輕松的心情來學習化學,積極主動的探索奧秘,逐步提高學習熱情。
首先,選取教學內(nèi)容時,既要立足教材,也需考慮學生實際,講究趣味性,合理加工與創(chuàng)造,讓學生感受化學知識的美妙,化學變化的奇異,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其次,變換教學手段,進行趣味教學,給學生愉悅體驗。如運用生動形象、幽默詼諧語言,化枯燥為生動,提升教學趣味,愉悅心情,啟迪智慧,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變換知識呈現(xiàn)方式,如穿插化學漫畫、多媒體課件;給實驗增添魔幻色彩等,讓化學學習變得更有趣了,讓學生保持持久興趣。
如教學《常見的酸和堿》,分析“酸堿指示劑”時,最普遍的做法是:準備好Ca(OH)2溶液、NaOH 溶液、稀硫酸、HCL等常見的堿與酸,再在無色酚酞試液、紫色石蕊試液中分別滴入上述酸與堿,要求學生觀察指示劑的顏色變化,分析指示劑、堿、酸的性質。為讓知識學習更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參與熱情,教師可將其巧妙改造成趣味的“魔術”情景,請同學們將白紙剪出一些小花,教師再故弄玄虛的在幾朵小花上分別滴上酸液、堿液、酚酞試液,學生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花朵從白色轉變?yōu)榧t色,而后紅色消失。這樣,在魔幻般的氛圍中調動學生們的好奇心,誘發(fā)探知欲望,在揭謎過程中加深知識理解。
二、溝通生活,激活經(jīng)驗,化學更有用了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在我們的生產(chǎn)與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推動著社會的發(fā)展。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應試目標影響,不少同學認為化學與實際生活關聯(lián)不大,加之化學知識本身的學習難度,對化學的學習熱情較低。實際上,當前的初中化學教材,遵循“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新課標理念,選編的單元主題考慮了學生們的原有生活經(jīng)驗與發(fā)展需求,課程內(nèi)容貼近現(xiàn)實生活與學生實際,引導同學們由身邊的化學現(xiàn)象切入,學習與人類息息相關的豐富多樣的化學,讓學生感覺生活處處有化學。再活用化學知識來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感受化學是有用的,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所以,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化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善于由學生原有知識與經(jīng)驗入手,呈現(xiàn)生活情景,讓學生體會化學的實用性,促使學生以更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去學習與探索化學。如《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一課,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化學教師可借助豐富多樣的生活素材,喚醒學生生活經(jīng)驗,自然引出課題,引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讓他們說說金屬礦物的種類,分析鐵生銹的原因,鐵在怎樣的情況下容易生銹,又該怎樣防止鐵生銹等,讓同學們體會生活處處有化學。結合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怎樣保護金屬資源,教師借助多媒體補充有關材料,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珍惜資源、合理運用化學物質的情感與觀念。另外,還可讓同學們課前多渠道收集有關資料,自主獲取知識,體會化學的實用價值,激發(fā)學習興趣。
三、注重實踐,優(yōu)化活動,學習更自主了
操作性是化學學科的特點之一,這就意味著化學學習還需要進行動手操作,而不是單純的死記硬背。同時,通過學生自主操作,能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學習的樂趣與獨特魅力,這對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是有所脾益的。另外,由化學課程標準看,注重“活動與探究”,突顯學生主體地位與實踐活動,讓學生由被動接受學習方式轉變成自主閱讀、觀察分析、科學探究、實驗操作、討論或辯論等主動式學習方式,體驗學習的成功感,增加學習熱情與信心。所以,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靈活多樣的學生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充足的活動與實踐機會,讓同學們在動手動腦過程中發(fā)掘化學的神奇,感受化學知識的無窮魅力,體驗化學學習的快樂,進一步迸發(fā)強烈的學習興趣。
如《金剛石、石墨和C60》時,分析石墨的物理性質時,呈現(xiàn)石墨圖片,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大膽猜測石墨的物理性質,并設計有關探究方案,匯報方案后再動手實驗。于是學生得出了不同的猜測結果:石墨是黑色的,可直接觀察外表;可能導電,將鉛筆串聯(lián)到帶燈泡的電路中看看;石墨硬度小,用小刀試試,能削動則表明硬度小等等。而后教師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實驗器材,學生親自實驗探索石墨的物理性質,觀察現(xiàn)象,總結結論。這樣,突顯了學生主體作用,使其敢于大膽猜測,動手解決問題,獲得成功體驗,收獲知識與激情。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喜歡化學,主動探索化學,教師需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不斷變換教學手段與方式,關注學生原有生活經(jīng)驗與實踐體驗,讓學生感覺化學的有趣、有用,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參考文獻】
[1] 陳基福、陳寅. 談談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的三維目標[J]. 化學教學,2007(08).
[2] 史小平. 在探究實驗中落實三維目標[J]. 學周刊,2011(09).
[3] 武有倫. 我對初中化學教學的認識[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7(04).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縣黃沙港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