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亞平 裴超
資深刺繡藝術家蔡民強、李春亮先生對中國刺繡的技藝和繡法有著獨特的見解和專長,并將這種見地融入于作品中,形成自己的風格。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騰飛,市場的需求,中國的刺繡藝術也隨之迅猛發(fā)展,同時促進了中國四大刺繡和許多地區(qū)性刺繡的交織融合,從而在技藝和學術上互相學習相通,雙面繡、亂針繡、立體墊高金線繡,各式各樣陣法已經(jīng)讓各個繡區(qū)互相吸收消化,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刺繡的繁榮和技巧的突飛猛進。目睹這些現(xiàn)狀,蔡民強、李春亮先生欣喜地發(fā)現(xiàn),隨著吸收與融合,從針法到技法,再到表現(xiàn)形式,各種名繡正在脫去外衣,去派別地,將中國刺繡推向當代藝術繁榮的頂峰,全新風格的“中國刺繡”脫穎而出。
2012年春節(jié)過后,蔡民強、李春亮先生憑借幾十年來對各地刺繡界的交流累積的資料,自己出題材,制作花稿,研究材料,定下刺繡色彩,提出刺繡針法,在全國各地的幾百個刺繡作坊中挑選近三十個有想法、有悟性的帶頭人,馬不停蹄地指導、帶領他們研究刺繡高精品,經(jīng)逐漸淘汰形成十來個固定研究點。于是,幾乎每個周末,北上南下穿梭于各刺繡作坊,指導技術、檢查進度,就成了他們的必修功課。
他們不斷地挑戰(zhàn)自己,不斷地沖刺藝術高地。目前,兩幅被譽為中國刺繡歷史之最的巨幅作品正在緊鑼密鼓趕制中,一幅是清代名家袁江的《阿房宮》(6.52米×1.92米),一幅是當代著名山水畫家陳克永的《朝霞映東岳》(5米×2.5 米),預計歷時三年完成,它將代表中國現(xiàn)代最精湛的刺繡藝術,將實現(xiàn)他們多年的夢想。
蔡民強、李春亮先生現(xiàn)在均是60歲以上了,人生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幕劇,但是在人生的最后年頭,如果能在這個社會留下一點足跡,能給后代留下一些思念,他們足矣。在今后的日子,他們準備掏盡一切資力,刺繡出十幅歷史巨幅繡品,每幅都在8m-15m之中,記錄下盛世中華的軌跡,在世界上展現(xiàn)中華民族輝煌的刺繡藝術。他們希望,有朝一日,他們的作品也能在大英博物館,巴黎羅浮宮,紐約大都會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