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敏
摘 要:寫作是高考的重頭戲,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當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F(xiàn)今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一些問題,需探討積極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中學作文教學;困境;改變方法
馬克思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zhì),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qū)別開來?!倍鴮懽?,就是人類的“有意識的生命活動”的典型表征。潘新和老師也在他的論著中提出了“寫作本位”的主張,一改傳統(tǒng)的“以閱讀為主”的模式,將“寫作”提升到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國家“新課程標準”對寫作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寫作不僅是主體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而且是主體生命活動的過程。寫作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為達到這樣的目標,寫作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
然而,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堪憂。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寫作活動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即通過寫作向人們傳達“審美信息”。寫作教學中的審美信息包括: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指導學生按真善美的價值標準,在多元文化的價值環(huán)境中,通過寫作活動反映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和體驗。寫作是一個學生綜合能力的表現(xiàn),應該是閱讀、思維、情感表達、語言書寫的結合,是一種長期積累的技能,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會對寫作能力造成影響。但是,從小學階段開始的基礎教育就對這種綜合能力缺乏重視,應試教育將寫作局限于應付考試,簡單地說,就是考試考什么內(nèi)容和文體,教師就著重引導學生訓練寫什么,一切以應試分數(shù)為目的,忽略了寫作的情感表達需要。這種粗暴對待作文教學的方法,對學生造成的影響是極大的,甚至影響到了中學作文教學。
從教十年,本人發(fā)現(xiàn),作文教學對于中學語文來說是一個難點,它越來越陷入某種困境,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出現(xiàn)的困境
1.學生寫作興趣的缺失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試的寫作訓練扼殺了學生情感表達的熱忱,他們普遍認為:高中作文就是一種八股文,沒有他們想自由表達的東西。從觀點到框架結構,都必須服務于高考閱卷教師的審美標準,長期的模式化訓練讓他們對寫作充滿厭惡,同時,思路和表達也日益機械化,失去靈氣。
生活體驗的缺失,也讓學生在這個議論文“橫行”的時代面對許多問題無話可說。這是一個看似無稽的矛盾,我們身處的時代,是一個資訊相當發(fā)達的時代,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當信息鋪天蓋地而來,就需要我們用敏銳的感知、正確的價值觀去判斷它們的真?zhèn)?,否則,極易被誤導。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許多問題還無法形成全面、客觀的認知,加之生活經(jīng)驗較少,就無法完整、深入地論述。很多學生反映,現(xiàn)行的作文題體現(xiàn)出來的觀點和寫作內(nèi)容是脫離他們的日常生活的,是“空”的,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們對作文缺乏興趣,因為這種寫作形式很難傳達他們內(nèi)心真正的聲音。
2.應試的艱難
拋開寫作的審美功能,單純從應試角度來看,中學的作文教學也是舉步維艱?,F(xiàn)今的高考作文試題大多以寫議論文為主,通過議論文寫作,可以看到學生的理性精神、邏輯思維、批判意識,這種文體講究觀點明確、論據(jù)充分、論證合理,也看重結構條理、遣詞造句。但從平時的教學乃至高考的作文評卷中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作文存在著太多的問題,遠遠達不到考查的要求。以2013年的福建高考作文題為例,評卷的結果顯示:相當一部分考生無法理清題目所選的顧城的詩歌指向的中心蘊義,提煉的中心論點并不切題;觀點的錯誤會直接影響文章的論證過程,導致論述的不合理,部分學生甚至不知論述為何物,全文就靠幾個事例來支撐;沒有開闊辯證的思維和一定的素材積累,全文的結構條理就無法架構,一些學生還出現(xiàn)了拼湊字數(shù)的現(xiàn)象,更不必說作文中出現(xiàn)的形形色色的常識性錯誤,以及小部分還無法完成“文從字順”的基本要求的學生。
3.教師的尷尬
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承擔者,面對中學生寫作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是有責任的。許多優(yōu)秀的一線教師都力圖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現(xiàn)狀,其中也不乏一些較為成功的嘗試,如,2011年廈門普教室俞發(fā)亮老師編寫的《議論文課時寫作教程》,該教程充分地考慮了學生的“學”和老師的“教”,把議論文寫作的訓練加以分解,分布展開,形成了一個“序列化”。從理論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極具實用性的想法,但實踐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寫作是私人化的空間,它要求一個人要多思、多寫,把學習轉(zhuǎn)化成能力,傳達內(nèi)心情感和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光靠機械化的訓練,還是無法寫出真正的好文章。
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而站在學生和家長的立場,他們希望可以立竿見影地在考試分數(shù)上看到成效,急于用一個現(xiàn)成的模式來提高成績。套路是可以教給學生的,但缺乏閱讀的積累,沒有相應的語言訓練,文章仍然是空洞的。從功利角度看,仍然拿不到理想的分數(shù)。而閱讀、思維,包括語言表達的能力,都不完全是教師可以教給學生的。時間長了,容易給人造成一種印象:“語文老師是最沒用的,語文讀與不讀(學與不學),結果都是一樣的?!边@種學生和家長期待的熱切,和教師短時間內(nèi)無法達到的理想效果,造成了教師的尷尬。
目前很多中學的作文教學都瞄準中高考,采用的方法大多是以范文分析為核心的文體“套路”的練習,也就是“仿寫”。這是一種初級寫作教學的辦法,通過系統(tǒng)上課和反復練習,讓學生熟悉和練習寫作的基本技能。但“仿寫”容易淪為“套路”,會走向反面,束縛學生個性,形成空話、大話、假話連篇的“八股”。還有,為了讓學生的作文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教師往往會教學生如何把文字寫得漂亮,時間長了造成過分注重“文筆”的現(xiàn)象,學生的作文都往抒情、修辭、文學的方面走。于是,那種缺少思想內(nèi)涵與智性分析,動不動就用典、堆砌辭藻、宣泄人生感慨的寫法,在中小學生中就不少見了。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當然不全是教師的責任,但由于教師是教學工作的主要承擔者,當問題出現(xiàn)時,首當其沖受到責難的一定是一線教師,這也是作為教師的無奈。
二、解決的辦法
怎么辦?這是全體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盡管短時間內(nèi)可能無法全面解決,但許多教師以及關注高中寫作的學者們都在積極尋求改變現(xiàn)狀的方法,我們認為,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引導學生“多讀書”
閱讀,應該是人一輩子的事。沒有廣泛的閱讀基礎,空談寫作技巧也是“紙上談兵”。北大溫儒敏教授2009年在北大本科一年級新生中做過一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兩點:(1)凡是喜歡語文,形成了閱讀習慣的,都是課外閱讀量大、知識面廣、讀過很多“閑書”的,這一部分學生思想一般比較活躍,整體素質(zhì)也高;(2)沒有閱讀習慣,只熟習教材和教輔的學生,轉(zhuǎn)入大學的學習方式難,視野窄,思路難以展開。而恰恰是第二類學生占了相當比例。除了應試,適當保留一點自由閱讀的空間,讓學生的愛好與潛力在相對寬松的個性化閱讀中發(fā)展,如果人文素質(zhì)高了,對提高考試成績也是有利的。
個人觀點認為,能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熱愛就是一個語文教師最大的成功,“我讀故我在,我思故我在”。至于讀什么書,完全可以憑借學生自身的興趣,因為只有感興趣的東西,才能在頭腦中轉(zhuǎn)化成自己的內(nèi)容,在寫作中才能融會貫通。在保護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再對他們閱讀的內(nèi)容加以引導,讓他們分辨哪些書該讀,并且讀得有價值。這一點,在實踐中不難找到成功的例子。比如,熱愛籃球的學生經(jīng)常關注NBA的比賽和各球隊的球星,在議論文寫作中就懂得將這些內(nèi)容相互結合,使用起來,比那些生搬硬套的材料生動得多。
2.引導學生“勤練筆”
寫作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通過大腦的積極活動,以文章的方式呈現(xiàn)寫作主體對生命、對社會、對環(huán)境的認識成果及其主體在認識過程中的情感變化的一種“精神勞動”。沒有提起筆來訓練,就不會有寫作的靈感和成熟的作品。多寫多思,是提高寫作表達能力的根本。除了寫作課的訓練之外,平時的閱讀課和選修課等也應適當安排寫作練習。讓學生及時把閱讀的印象、體驗和感悟?qū)懴聛?,一邊讀,一邊寫,其中有思路的整理,有分析概括,是思維訓練和文字訓練的好辦法,還可以把寫作訓練分散到閱讀課中,真正做到讀寫結合。除此之外,引導學生寫周記(寫日記的可行性不大)或者讀書筆記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再鼓勵他們用自己感興趣的方式,如,微博、QQ空間、博客、微信等,把自己生活中的經(jīng)歷和感受展現(xiàn)、表達出來。興趣和表達的結合,對寫作也能起到良好的訓練作用。
廣泛閱讀,讀寫結合,適當訓練,這就是作文教學的正路。
3.情感態(tài)度上以賞識和認同為主,改變學生對寫作的厭煩和逆反情緒
賞識教育是教育教學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種手段,在鼓勵和認同中成長的學生,做人做事是最具自信的。學生寫作文,實際上就是在認識生活、思考生活,溝通與生活的聯(lián)系,加強與生活的關系,這一過程,同時也是他們認識自己、思考自己、擴大自己的心靈空間,豐富自己的精神內(nèi)涵的過程。從美學角度看,寫作文就是從生活中同時也是在自身的心靈中發(fā)現(xiàn)美、開掘美、創(chuàng)造美。作文是促使學生“自我形成的過程得以深刻進行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每一篇作文都是學生的心靈打開的一扇面向生活的窗戶。對于自己苦心寫出的文章,他們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同,所以無論面對學生何種形式的寫作練筆,教師都應該以賞識鼓勵為主,不打擊他們寫作的信心,引導他們暢所欲言,愿意表達自己心中所想,其次才是關注他們所寫的東西是否符合應試的要求。
通過情感態(tài)度上的賞識和認同,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學生對寫作文的厭煩情緒,在保護他們表達欲望、充分尊重他們的基礎上,讓學生克服逆反心理,慢慢將寫作當成一種表達自由言說的、快樂的事。
綜合以上所述,寫作素材、語言材料、人的精神勞動是寫作成功的要素,從這三個方面入手,探索一些積極的舉措,相信對改善目前高中作文寫作的尷尬現(xiàn)狀會有一定的幫助,但要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表達的常態(tài),讓學生變“被動寫作”為“主動寫作”,還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需要大家共同不懈的探究和努力。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