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眾所周知,音樂和語言一樣,是人們用來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人們在說話之前總要想:說什么?怎么說?通過思維組織語言,然后再把話講出來。思維清晰,語言就流暢;思維混亂,語言也會失去章法??梢哉f,思維決定了語言,是內在的語言;同時,語言表達了思維,成為思維的外在表現。音樂表現與內心聽覺就象語言和思維的關系一樣,內心聽覺能力的具備決定了音樂表現的準確性,而音樂表現則展示了內心聽覺能力具備的程度,是內心聽覺能力的外化過程。
一、內心聽覺在音樂中的重要地位
內心聽覺,顧名思義,就是人們“內心”對聽覺的感受。這種感受有兩層含義:一是人們“內心 ”對外界聲音的感受,即當人們聽到某種音響時,對其做出的反應和思考;二是人們“內心”對某種音響的感受,即當聽過的音響未在外界出現時,人們對其做出的想象和思考。也就是說,內心聽覺是一種聽覺現象,是人的大腦在聽音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早已熟悉的音樂形象;或是在聽音過程中所形成的,也有的是新的、人們所不熟悉的音樂形象;或是一種過去曾經聽過并經過加工后的音樂現象。沃爾特 ·金斯汀在他的《鋼琴技法》一書中寫道:“內心聽覺,我覺得,是所有音樂學習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學前音樂教育中,如果缺乏培養(yǎng)和發(fā)展兒童內心聽覺能力的訓練,就會直接影響到他們音樂能力的發(fā)展,甚至影響到今后音樂學習的質量。
如何用簡單、有限的音符和節(jié)奏來表達人類無限的情感,如何去理解不同的音樂形象所表現的不同的音樂內容,這都需要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能力。想象是指對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體形象,或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音樂的想象是根據頭腦中已有的音樂形象,經過整理和加工產生新的音樂形象的過程。想象是音樂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在音樂思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沒有想象,就沒有音樂形象的創(chuàng)造、感受和表現,而音樂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人們對音樂的想象與聯想源于音樂思維。心理學家證明:思維離不開語言的積累,如果大腦一片空白,就根本無法進行思維;思維往往要借助語言來實現,即使是默想,也是在運用內部語言。由思維與語言的關系可知,音樂思維同樣也離不開音樂語言的積累,對音樂語言的儲存是進行音樂思維乃至想象、聯想的基本前提。只有旋律、音程、和聲、調式調性、節(jié)拍節(jié)奏等一系列音樂要素在大腦中有一定量的積累和儲存,才能有所依據地分析并反映出聽到的音樂內容,才有能力加以想象、聯想,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音樂形象。如果事先不具備音樂形象的積累和儲存,就不可能對現有的音樂形象加以想象和聯想,也就無法進行表達或理解其中的含義?!秴问洗呵铩份d:“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充分說明了音樂想象與聯想的巨大作用,但試想如果伯牙沒有向成連先生學琴三年,不懂音律,對操琴一竅不通,即使他看到再壯觀的景象,也無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與聯想,將其化為美妙的琴音,更不能去感動別人。因此,音樂形象在內心的不斷積累和儲存是產生音樂的想象與聯想的基礎。
二、內心聽覺在學前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學前音樂教育是學前教育活動中最具特色的核心內容,是兒童全面成長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學前音樂教育是相當復雜的生理與心理教育過程,它不同于高校音樂教育或成人音樂教育。在高校音樂教育中,主要通過教師講授和學生的自覺學習來進行,教師根據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不用過多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能力等方面;在成人音樂教育中,學生是出于對音樂的愛好而進行主動學習,雖然在某些技能的掌握上不如兒童快,但勤能補拙,教師亦不需過多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而學前音樂教育則不同,它不能借助任何其它條件,完全靠兒童直觀的感覺來接受新知識,教師的教學計劃、教學方法、課程組織等教學活動都要考慮到兒童的發(fā)展需要,學前音樂教育的廣度與深度也直接影響到兒童未來的成長。
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鎮(zhèn)一( 1898 — 1998)在教學實踐中建立了“天才教育”的方法,其主要內容是:讓兒童從嬰兒期就開始聽錄制好的音樂,使音樂的聲響在兒童的頭腦中形成具體的形象,當兒童到了學琴的年齡時,通過記憶進行教學。由于兒童的內心已經形成正確的聲音概念,因此對音準的把握也就更為輕松。
三、學前音樂教育中內心聽覺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方法
音樂是一門聲音的藝術,聲音是音樂存在的形式,音樂也要遵循聲音存在的規(guī)律。構成音樂的物質材料是各種各樣的聲波振動,是各種樂音有秩序的、而又始終處于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運動狀態(tài)。學前兒童是對聲波振動最為敏感的年齡段,在這一時期重視對內心音樂聽覺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終身受益。心理學上講,能力是指 “人順利完成某種活動的心理特征”,影響能力形成的兩大因素是遺傳與環(huán)境,前者是先天的因素,后者則是后天的影響。內心聽覺是一種能力,它帶有先天遺傳的因素,也就是說,每個兒童本身具備的內心聽覺能力水平有所差異,但是在現有的水平下,經過長期正確的培養(yǎng)和訓練,這種能力完全可以得到逐步發(fā)展和提高,達到更高的水平,這就為內心聽覺能力的后天培養(yǎng)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
在學前教育中,音樂課是集中訓練兒童內心聽覺能力的最佳途徑,筆者將學前兒童內心音樂聽覺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分為三個部分:音樂記憶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旋律性內心聽覺的培養(yǎng)與訓練;和聲性內心聽覺的培養(yǎng)與訓練。
1.音樂記憶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
音樂記憶是獲得和積累音樂現象的心理過程。音樂記憶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是發(fā)展兒童內心音樂聽覺能力的基礎,是建立旋律性內心聽覺與和聲性內心聽覺的前提。如果沒有音樂記憶力的支持,聽過的音樂形象就很難完整地鞏固和再現,其它的聽覺思維活動也就難以進行。學前音樂教育對音樂記憶的培養(yǎng)與訓練可從音準記憶與節(jié)奏記憶兩個方面進行。
音準記憶,就是訓練兒童對個別音的音高感,從聽覺感知的角度確立音樂的存在方式,是兒童對樂音的初步感知與經驗積累。對兒童進行音準記憶的訓練方法主要是模唱。模唱,即模仿著唱。模仿是學習的原始方式,無論哪一門學科,最初的學習方法必定是模仿,尤其對于兒童來說,模仿更為重要??梢哉f,人腦中許多原始的信息都是通過模仿得來的。模仿通常與記憶相聯系,是培養(yǎng)記憶能力的初始階段;模唱則是提高音樂記憶能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內心聽覺的前提,只有先學會模唱,才能繼續(xù)進行內心聽覺能力的訓練。如何唱準音高是模唱練習的關鍵,兒童要想提高模唱時音高的準確率,就必須先跟著具有固定音高的樂器(如鋼琴、電子琴等)來進行練習。在模唱時,要注意讓兒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聽琴的音高上,并調整好自己的嗓音,盡量使自己所唱的音高與琴聲相同。同時,教師要能夠分辨出哪些音唱得準確,哪些音高偏離了實際音響,差距有多少等等。
節(jié)奏在音樂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節(jié)奏記憶訓練的重要性。任何一種音樂都必須有節(jié)奏的存在。沒有無節(jié)奏的音樂,只有無樂音的節(jié)奏。節(jié)奏不僅是旋律的骨架,它還可以獨立地存在,并能夠表現一定的內容。在節(jié)奏記憶訓練中,按照節(jié)奏型由簡到繁、節(jié)拍由規(guī)整到變換的順序進行練習,著重注意音符的時值、節(jié)拍重音等問題,并結合旋律逐步發(fā)展兒童的節(jié)拍概念與節(jié)奏感,為進一步培養(yǎng)內心聽覺能力打下良好的節(jié)奏基礎。
2.旋律性內心聽覺的培養(yǎng)與訓練
旋律是音樂的靈魂,它融音高、節(jié)拍、節(jié)奏、調式、調性、速度、力度等多種元素于一體,并能夠體現一定的情緒、感情和地域特色,是音樂的綜合表現手法之一。旋律性內心聽覺是內心對音樂旋律的一種想象認識能力,是對音樂的綜合認知與記憶的能力。在學前音樂教育中,旋律性內心聽覺的培養(yǎng)與訓練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兒童掌握了對音高和節(jié)奏的理解與記憶的同時,就應開始進行旋律性內心聽覺的訓練,它要求兒童對音與音之間的橫向聯系作出準確的判斷。與唱歌相結合是培養(yǎng)兒童旋律性內心聽覺的主要方法。
3.和聲性內心聽覺的培養(yǎng)與訓練
和聲性內心聽覺是一種積極的、有意識的、有目的的聽覺活動,一個人不可能單獨唱出多聲部的音樂作品,但卻可以在內心中想象出它的音響效果。聽覺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記憶和想象,同時這二者的結合又是上述聽覺活動的基礎。通過音樂記憶的訓練,能夠在兒童的意識里積累音高的實際概念,有助于對多聲部作品的回憶與想象,為和聲性內心聽覺的訓練奠定了基礎;通過旋律性內心聽覺的訓練,能夠使兒童認識到音樂進行的方向,更有助于在多線條聲部交融時加強音樂的表現力和層次感。
和聲性內心聽覺的訓練是發(fā)展兒童內心聽覺能力的較高階段,它是在兒童具備了一定的音樂記憶及旋律性內心聽覺能力的前提下,進行的一種聽覺思維訓練。發(fā)展和聲性內心聽覺,就要進行簡易的多聲部縱向思維訓練,培養(yǎng)兒童的縱向聽覺思維能力。多聲部縱向思維與和聲性內心聽覺能力有著直接的關系:多聲部縱向思維的訓練,能夠使兒童從小樹立立體音樂思維的模式,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對多聲部音樂的內心感受和理解能力,促進和聲性內心聽覺能力的發(fā)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內心音樂聽覺能力的培養(yǎng)應時刻存在于學前音樂教育中,具備內心音樂聽覺能力是兒童發(fā)展音樂活動的基礎,內心聽覺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在學前音樂教育中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通過音樂記憶訓練、旋律性內心聽覺訓練及和聲性內心聽覺訓練等步驟,能夠有效地提高兒童的內心音樂聽覺能力,有助于兒童進行各種音樂實踐活動。只有明確了培養(yǎng)內心聽覺的目的和意義,才能真正提高學前音樂教育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