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洋
春天是了望的季節(jié),春天是暢想的季節(jié),春天是出發(fā)的季節(jié)。隨著《楊門女將》“出征,出征,快出征”的巾幗吶喊,“致春天——國家京劇院優(yōu)秀劇目展演”在春意盎然的梅蘭芳大劇院拉開帷幕。一聲聲震天的鑼鼓,十七臺精彩的?。ü?jié))目,國京人昂首集結,向著京劇的春天邁步出發(fā)!
一、人才之春
“致春天”集中展示了國家京劇院近年來的人才建設成果。展演中,觀眾既欣賞到了李世濟、錢浩、劉長瑜、馮志孝、楊春霞、李維康、耿其昌等老藝術家的華發(fā)英姿,又見證到了馬翔飛、唐禾香、田磊、張浩洋、郭霄、朱虹等青年才俊的蓬勃朝氣,更領略到了于魁智、李勝素、張建國、李海燕、董圓圓、袁慧琴等中年名家的棟梁氣魄。這幾位當代京劇的領軍者經過數十載的技藝積累和文化感悟,已逐漸顯露出揮灑自如、追求意境的學者風范,令人品來心曠神怡、回味悠長。
諸多劇目中,流派薈萃的《龍鳳呈祥》可謂群芳畢至、激蕩人心?!捌狈炕实邸庇诳秋椦莸膭湓凇案事端隆敝械奈髌こ桓呖捍嗔?、韻味醇厚,引得全場沸騰,掌聲如雷?!捌狈炕屎蟆崩顒偎仫椦莸膶O尚香甫一出場,便以美輪美奐的宮衣扮相博得如潮的彩頭;其“洞房”中大段的慢板唱腔溫婉抒情;“別宮”時與吳國太又唱又做,如泣如訴;“跑車”時邊唱邊與劉備、趙云“編辮子”,精彩之至。千回百轉的行腔,端莊華美的身段,令觀眾沉醉良久,如入夢境。馬派名家朱強(特邀)的喬玄以其瀟灑酣暢、行云流水、情真意切的“勸千歲”引得全場淺吟低唱。葉派小生江其虎的周瑜清俊雄健、儒雅倜儻,一笑一嗔間張揚奪目,卻又不失大將智者的沉斂。袁派花臉楊赤(特邀)的“蘆花蕩”短小精悍卻靈動、詼諧、灑脫,使全劇收得“豹尾”。實力老旦張靜的吳國太在“說親”和“別宮”時展現了過硬的唱工。新秀胡濱的孫權在“甘露寺”中的“導板”接“快板”讓人暢快淋漓。新秀王好強的趙云透過念白和工架體現了武將危難中力挽狂瀾的氣勢。新秀王玨的喬福以出彩的科諢讓觀眾爽朗開懷。當紅名家與青年新銳同臺,本院演員與外院演員合作,相得益彰,相映生輝,充分展現了國家京劇院人才建設“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如許春色。
二、劇目之春
“致春天”集中展示了國家京劇院近年來的劇目建設成果。《鎖麟囊》《鳳還巢》《四郎探母》《龍鳳呈祥》等傳統(tǒng)劇目,《穆桂英掛帥》《楊門女將》《紅燈記》等保留劇目,《韓玉娘》《大漠蘇武》等新編劇目,皆體現出了劇院回歸本體、綜合創(chuàng)新的藝術追求。
其一,回歸京劇本體,萃取傳統(tǒng)精華。國家京劇院近年來的劇目致力于對唱腔、身段等京劇本體形式的打磨,對人物性格、人物情感等戲劇核心元素的雕琢,對嚴謹、精細、樸實、大氣的藝術風范的追求。
劇作方面,強調“立主腦”、“減頭緒”、“密針線”,充分張揚京劇傳神寫意的美學特色。改編傳統(tǒng)劇目時,注意在剪除多余情節(jié)枝蔓的同時,將展示主人公情感沖突的核心段落作為京劇抒情性特征的典型體現予以整體保留,使精華更為突出,情感更為濃郁。舞美方面,堅持運用京劇自身的藝術方法,減少“大制作”,專注“精制作”,追求簡約而不簡單的境界。燈光設計上,多用簡潔、樸素的傳統(tǒng)光效,少用逆光、追光等特殊光效。舞臺布景上,較少介入物質材料,充分賦予表演以 “目既往還,心亦吐納”的時空自由。樂隊方面,摒棄貪大求洋的風氣,通常在傳統(tǒng)京劇樂隊編制的基礎上做適當的民樂樂器補充,既增加了聽覺層次感,又留存了京劇韻味,產生了質樸、明麗的音色效果。
其二,適應現代轉換,摒除傳統(tǒng)蕪雜。國家京劇院近年來的劇目,在保持嚴謹、規(guī)范的同時,致力于尋求京劇的現代性轉換。
《韓玉娘》的舞美呈現中,推拉景片式的二道幕取代了傳統(tǒng)的布制二道幕,清新雅致、亮麗明快,在演出中開閉自如,將簡潔素雅的舞美造型與空靈自如的表演形式相融合,頗符合現代審美取向。《大漠蘇武》的情節(jié)設置和人物塑造,打破了傳統(tǒng)桎梏,注入了濃郁的現代意識。結尾處胡阿云母子被禁止隨蘇武歸漢,情節(jié)并未遵循傳統(tǒng)劇目《蘇武牧羊》由胡阿云守節(jié)自刎,而是讓其與蘇武灑淚分別,留在匈奴撫養(yǎng)孩子。這種介于大悲劇與大團圓之間的折中結局,既符合當代觀眾的心理邏輯和情感希冀,又使人物命運產生余波未了、余韻猶存之感。對李陵的人物塑造也擺脫了傳統(tǒng)劇目對人物或褒或貶的二元對立,對其性格特征與心路歷程做了細致刻畫,使人物形象更具復雜性,更少符號感。
三、經營之春
“致春天”展示了國家京劇院嶄新的經營理念和惠民誠意。新春伊始,劇院秉持演出為本的理念,打開經營思路,實行機制創(chuàng)新,以敏銳的嗅覺捕捉機遇,以誠摯的情懷回饋觀眾,在商業(yè)與公益之間找到了最利于提升京劇影響力的平衡點,讓京城百姓切身感受到了京劇春天的來臨。
適逢陽春三月,“兩會”召開,全國各界的社會賢達、政商名流齊聚首都,全世界的媒體鏡頭聚焦北京,此時此地萬眾矚目,影響可觀。與此同時,全國京劇界的精英同樣以代表、委員的身份齊聚北京。這兩個齊聚,恰恰給予了社會影響力式微卻又擅長節(jié)慶造勢的京劇以大有可為的空間。國家京劇院審時度勢,邀請各路名家于會議期間蒞臨集結,登臺獻藝,聯合本院老、中、青三代演員,形成了代表當今京劇界面貌的全明星陣容,展示了京劇大家庭團結向上的優(yōu)良形象。此舉抓住了機遇,形成了賣點,傳播了正能量,產生了轟動效應,在一個特殊的情境下將京劇的社會影響力予以大幅提升。
錦上添花的是,國家京劇院根據此次展演的性質和演出市場的行情,打破了僵化的票價體制,實施了低票價惠民的重大舉措。京劇雖是瀕臨危境的傳統(tǒng)藝術,但其長期被裹挾在國內演出市場的利益格局中,形成了令普通觀眾望而生畏的票價結構。此次展演,劇院以巨大的魄力和誠摯的情懷大幅降低票價,回饋老戲迷,吸引新觀眾,在一定的社會范圍內掀起了波瀾,相當程度地改變了觀眾的觀戲方式。尤其是 “15元最低票價”,讓更多青年學子得以走進劇場,真切地觸摸國粹的脈搏。于是乎,很多場次全堂滿座,一票難求,場面火爆,盛況空前,讓人依稀回想起京劇繁盛時代山呼海嘯的梨園盛景。
伴隨“致春天——國家京劇院優(yōu)秀劇目展演”的落下帷幕,“國京人 ”向春天的致敬告一段落。然而,了望不停,暢想不止,出發(fā)不息。隨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不可逆轉的趨勢復蘇,京劇的春之聲還將一次次響起。胡琴陣陣,國粹的復興已然起步;鑼鼓聲聲,京劇的春天正在來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