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飛
摘要: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提高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得到了知識、積累了語言,同時品格也得到了良好的塑造、陶冶了情操。小學低年級的閱讀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本文根據(jù)目前小學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小學閱讀教學模式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guān)鍵詞: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模式;教學革新
【中圖分類號】G622
對于小學1-2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和寫字是語文學習的重點,識字寫字也是進行閱讀學習的基礎(chǔ),通過閱讀進行分散識字是一種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的途徑,對小學生的識字學習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正確認字的同時,還能準確的判斷字詞的具體運用。另外閱讀對低年級小學生還起到了提高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作用,是為將來語文的學習打基礎(chǔ)的必要條件。
一、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問題
課文是由詞句組成,先是由詞到句,再由句子組成斷落,最后成篇。但是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并不是以這樣的順序來學習文章,一般都是關(guān)注文章的整體。因為在作者進行創(chuàng)作之前,都是有了要表達情感的欲望才開始寫作,所以在寫作過程中注重的是如何通過文字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1]。而教師在對課文進行教學時,是分解教學的形式,強調(diào)的是文章中包含的知識元素。這樣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教學就產(chǎn)生了矛盾,給學生的學習造成困難。即使對部分課文的教學方法轉(zhuǎn)變成了注重整體的教學,但是在教學模式上教師卻很難再有所創(chuàng)新,特別是性質(zhì)類似的課文,教師的教學大同小異,沒有什么區(qū)別,或者過于理論化,完全控制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教師對定義、概念、學習形式都有了自己的規(guī)劃,全部灌輸給學生,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尤其是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處于一個熱衷于探索的年齡段,也是思想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所以教師這種對思維禁錮性的教學非常不利于小學生的發(fā)展。對小學低年級的的閱讀教育應(yīng)重視起來,以新課標為基準,明確教學方向,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科學有效的創(chuàng)新。
二、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1、字詞掌握
對于識字寫字能力培養(yǎng)途徑的創(chuàng)新,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入手[2],因為識字練字和字典的使用都是比較枯燥的學習,學生有了學習動機才會主動的去學習漢字,而不是把閱讀中的識字當做一種任務(wù),形成學習負擔。例如對《春雨的色彩》一課的學習:“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輕輕地落在地上......田野里,一群小鳥正在爭論一個有趣的問題:春天到底是什么顏色的......”(選自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材第二課)。這篇課文較其他課文來說篇幅較長,其中包含的生字很多,將每個生字都按部就班的依次教授給學生,難免會降低效率,很難使學生全部掌握生字,教師可以在課堂的開始將三個生字寫在黑板上,鼓勵學生用最快的速度在課文中找出這三個生字,并給予速度快的學生一定的獎勵,例如生字“趣、顏、滴”這三個字,這三個字在課文中位置比較分散,可以幫助學生閱讀全文,學生在比賽性質(zhì)的閱讀中找到了樂趣,不會覺得文章過長產(chǎn)生厭學情緒,也不會因為生字數(shù)量的增多而產(chǎn)生壓力。在找字的過程中通讀了句子,了解了字的字形和讀音。
2、朗讀
閱讀課往往都是從教師或者學生的朗讀開始,教師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重點是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字音的掌握以及情感的表達方面[3]。對于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也可以采用一定的創(chuàng)新手段,要以帶動學生的朗讀情緒為目標。以古詩的朗讀為例,故事朗讀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它不同于其他口語化或者簡單易懂的文學文章,對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教師就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本文提出一個“手口并用”的教學方式,學生在朗讀或背誦的同時,將詩句中所描述的情境或景色畫出來,例如古詩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保ㄟx自一年級語文下冊第13課)。學生在朗讀的時候肯定是根據(jù)自己對詩句的理解進行詩句節(jié)奏的安排,畫畫的過程就是學生對詩句中事物認知的過程,例如最后一句“早有蜻蜓立上頭”學生會在畫畫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將蜻蜓畫為重點,在朗讀的時候也同樣把強調(diào)放在蜻蜓一詞中,所以“手口并用”是小學生學習古詩的有效方法。
3、理解
對課文的理解是基于識字和熟讀的基礎(chǔ)之上的,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大都通俗易懂,在準確做到了以上兩點之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不難了。重點是看學生愿不愿意去理解,引導(dǎo)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時教師的方式也很重要,直接灌輸式的“協(xié)助”學生理解是不可取的方式。本文認為“向?qū)W生提出問題”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提問方式可以從課文情節(jié)入手,也可以從某幾個字詞的意思入手,都是引導(dǎo)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的有效途徑。
三、結(jié)束語
新課標認為:“對于語文的學習,真的主導(dǎo)者應(yīng)該是學生,語文教學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重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自覺性?!?,在以后的閱讀教學中,希望廣大語文教師遵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探索不同學生所適合的不同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以學生在閱讀中展現(xiàn)自我個性為教學目標,將學生推向課堂的主體。
參考文獻
[1]曾光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六法[J].云南教育.2011,32(07):28-29
[2]包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幾個重點環(huán)節(jié)[J].甘肅教育.2012,45(09):76-77
[3]鄭國民.關(guān)于新課標中閱讀教學改革的對話(一)[J].語文建設(shè)2013,56(0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