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雄
【摘 要】地理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就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在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實際上就是在生活中進行地理的學習和研究。但是,從目前我國地理教學的現狀和效果來看,并沒有更加重視生活化地理教學導致了教學效果不佳的現象。就此,本論文著重講地理教學和生活化教學結合在一起,通過生活中的地理,讓學生感知到地理和我們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本文針對地理教學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地理教學 生活化 教學策略 研究
總的來說,高中地理教學和生活之間的關系是息息相關的,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微的角落都能夠發(fā)現地理的存在,因此重視地理教學以及提升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能力異常重要。但是,從目前我國的地理教學效果來看,尚不理想,甚至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此,從以下幾個方面針對地理教學進行完善,希望能夠從總體上提升地理教學效果。
一、地理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從高中教學課程來看,地理教學是綜合性的一門學科,不僅具有文化價值并且具有社會生活價值。能夠通過地理的學習和了解,對世界有客觀和總體的認識,對未來適應社會生活能夠奠定基礎。因此,教育必須是生活化,只有在生活中進行教學,才能夠體現出教學的根本和真正的意義。尤其是針對高中地理教學來說,更是如此。地理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如果不將地理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從本質角度進行分析,不僅偏離了教學宗旨并且對教學效果必然會產生消極影響。就此,筆者認為應該提升地理教學生活化的重要認識,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針對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優(yōu)勢進行了論述。
第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滿足社會的綜合需求。從目前我國社會的發(fā)展來看,我國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要求人才能夠具有綜合素質,符合現代化的要求。這一現象逐漸說明了,在時代逐漸進步和發(fā)展的過程中,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不僅要求人才需要具有豐富的基礎知識和一定的能力,還應該了解生活從而才能夠更好地適應企業(yè)的發(fā)展以及社會的需要。因此,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將地理生活化。這樣,學生就容易掌握、理解地理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提高自身對地理的了解和認識,也更愿意走進生活,貼近生活,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性發(fā)展。
第二,有利于增進教師和學生的感情,增加學生和教師的親密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教學氛圍,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地理教學和生活息息相關,并且融合于生活之中,它來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是對自然現象進行深入性的接觸。通過在地理教學中利用生活教學,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氛圍和教學效果,能夠讓學生感知課堂的親切感和熟悉感,激發(fā)學生積極回答教師問題的欲望,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煥發(fā)學生對地理教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第三,有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和學習的習慣。將地理生活化,能夠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找尋地理。長此以往,學生就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了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習慣。這樣,無論是從現在還是未來的角度進行分析,對于學生的成長和以后知識的積累都有積極影響。并且通過地理生活化教學,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采用這樣的策略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從而達到從全方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目的。
二、將地理教學和生活結合在一起的策略
地理教學生活化,既然有著上述的意義和優(yōu)勢,在這里,作者針對地理教學如何生活化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提出了如下的建議和策略。
第一,利用情景模式將地理教學和生活結合在一起,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興趣教學一直是我國教育機構所倡導的教學方式,這主要是因為在一個人對某件事?lián)碛袧夂衽d趣的狀態(tài)中,會持續(xù)性地進行探究挖掘其中的奧秘,從而達到了堅持不懈探索的境界。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構建情景模式,將生活化和地理教學結合在一起,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目的。例如,在進行地理教學過程中,因為其內容和理論過于抽象化,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夠真正地理解其含義。即便是教師翻來覆去地進行這一理論的講解,學生對于它還是存在一定的抽象意識。因此,教師可以針對其內容和生活實踐結合在一起,通過問題引導式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從問題中找尋答案,在生活中找到相關的規(guī)律。達到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探究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的目的。
比如說,“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在這樣的章節(jié)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自然環(huán)境對我們生活中的哪些活動造成了影響,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進行設問。實際上,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也就是思考問題的過程,通過思考能夠幫助學生集中精力并且對問題進行深入性的探討,從而達到教學效果提升的目的。
再比如說,“環(huán)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面對專業(yè)性和理論型較強的這個題目,很多學生存在一定的困惑,對于題目的理解和其中所需要教授的內容理解呈現不清晰的現象。因此,在進行這節(jié)課教學的過程中??梢跃汀暗厍蜃疃嗄莛B(yǎng)活多少人”和“地球上適合養(yǎng)活多少人”讓學生進行構想。通過對身邊環(huán)境的思考和回憶,想象一下在20年之后我國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自然資源是否還能夠像現在一樣豐富,是否能夠承載更多的工業(yè)污染以及河流污染等等?通過問題的設問和學生結合生活的構想,能夠提高學生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理解達到提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第二,強化生活教材和地理教材的結合應用。在針對地理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使用的過程中,在符合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素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意識。在選擇素材的過程中,一定不能偏離生活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生的生活相對貼近,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感知和領悟,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將生活經驗和教材結合在一起,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
例如,“地震成因以及如何預防”在這節(jié)課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汶川地震和唐山地震的資料,當時地震對我國經濟、人們所造成的危害,死亡人數等給人們生活造成的影響予以分析和說明。讓人們感知地震的危害性,地震在發(fā)生之前所出現的征兆,教會學生如何預防地震,學會保護自己。
第三,營造和諧的生活氛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地理學科本身的角度進行分析,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并且知識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行地理知識的講解和分析。并且,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創(chuàng)造地理意境,適當地引入一些關于地理知識的諺語和名言,達到活躍課堂氛圍,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目的,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這樣,學生在面對單調、枯燥、乏味的專業(yè)性名詞的時候,就不會表現出理解吃力、不能夠正確理解其含義和內容的現象,進而能夠更好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月相和潮汐變化”這一節(jié)課中,可以就古代的名人佳作進行引用和分析,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潮汐之美和月之美,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其本身蘊含的不可告知的力量。比如說,楊萬里《浙江觀潮》:“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泵珴蓶|《七絕·觀潮》:“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白居易《潮》:“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獨光陰朝復暮,杭州老去被潮催”等。將學科與學科之間的內容融合在一起,通過古代詩歌歌賦所表現出來的語言魅力描述潮汐能夠讓學生從抽象的理論知識不惑中走出來,深層次地理解有關于本節(jié)課的內容,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結語
地理和生活相互交織在一起不可分割,在生活中包含地理,在地理中包含生活。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將教學內容和生活中有關于地理的知識結合在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進行教學知識的講解和分析,從而讓學生感知地理的重要性和親切感。并且,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勇于探索,找尋地理中的知識,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日常學習和觀察的好習慣??偟膩碚f,在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將其和生活結合在一起,以達到提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游美華.對高中地理新教材深度、難度、廣度之淺見[J].高中地理教學參考,2012(11).
[2]趙仁靜.高中地理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J].高中地理教學參考,2011(03).
[3]商治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談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學法指導[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