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道均[山東管理學院,濟南250100]
對莎士比亞作品《威尼斯商人》的人物解讀
⊙田道均[山東管理學院,濟南250100]
“英國戲劇之父”莎士比亞,他的作品寫作藝術及思想發(fā)展可分為三個時期?!锻崴股倘恕肪褪巧勘葋唲?chuàng)作中的第一時期的戲劇作品。其中的諷刺意味給多數(shù)讀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其中的人物形象鮮明,體現(xiàn)了當時的時代特征,由于時代背景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使得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中不得不帶有一些偏見。當今時代,對于戲劇中的人物需要更加客觀的分析和理解。莎士比亞通過對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對生活的細微觀察,加之文采出色,構思精湛,塑造出如此多的成功人物形象,使得該劇人物的多面性和復雜性得到了全面的刻畫和展示。
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人物解讀
一、夏洛克在《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并不是主角,是一個反襯角色,或許會被眾多讀者認為是這出戲劇中的卑鄙角色,但是夏洛克亦是被時代所欺壓的可憐人物。也許會有人說夏洛克確實是卑鄙人物,他心胸狹窄,而且就因為安東尼奧沒有按時還清債務,就要向安東尼奧要一磅肉作為利息,報復心重。也有人說這是夏洛克為安東尼奧設下的圈套,安東尼奧的存在擋了他的財路,因此要想方設法地除去這個人。安東尼奧總是借錢給別人,卻不要求其他人償還什么。難道夏洛克在借錢給安東尼奧之前,就知道安東尼奧的商船一定回不來嗎?或者說是夏洛克卑鄙,且報復心如此之重,為了除去安東尼奧不惜押這樣的賭注。也可以說夏洛克是一個愛財如命的家伙,這樣似乎也說得通。節(jié)儉的人在我們古老的中國,比比兼是,但是在《威尼斯商人》這出戲劇中,夏洛克就成為了一個守財奴的形象,為什么呢?夏洛克從事放高利貸行業(yè),猶太人在當時社會中的地位并不高,他們不能從商,而且不能夠擁有土地,所以他們唯一能從事的行業(yè)就是債務收回,替人收租,或是放高利貸,還有在內(nèi)部發(fā)展一些商業(yè)或是手工業(yè)等。在公堂對簿的時候,夏洛克一心想置安東尼奧于死地。而在當時,猶太人處處遭人鄙視,對于被貼上二等公民標簽的猶太人來說,去報復傷害并侮辱了他的人,這樣的行為似乎并無絕對過分可言。夏洛克在這出戲劇中,表現(xiàn)出來的形象是悲劇人物特征,在他身上體現(xiàn)出的所謂的狹隘、卑鄙、殘忍都是那個時代逼迫而成的,而這樣說來,他的報復行為也注定不能夠取得成功,因為那是一個時代的力量,是他所不能夠抵抗的。
二、鮑西亞在《威尼斯商人》這出戲劇中,莎士比亞在其中極力地歌頌女性形象。或許是時代以及地域的差異,人們很難在鮑西亞身上看到幽默、開朗、大方而且充滿智慧的女性特點。而說實在的,鮑西亞不過是一位常見的富家小姐。而在許多人向她求婚,她的侍女問她對這些求婚者的看法時,她對每位求婚者都給予了極其糟糕的評價,除了后來她嫁給的巴薩尼奧:
他怎么一天到晚都皺著眉頭,愁眉苦臉,年紀卻也輕,若是到老,只好痛哭流涕了。若是嫁,情愿嫁給一具骷髏,也不會選擇這兩個人其中的任何一個。……
哦,他還真是一匹小馬,若是不說話還好,若是說話,便總說他的馬,他的馬怎樣又怎樣,還要講述如何給他的馬裝上蹄鐵,這是什么本領嗎,還要說個不休,真懷疑是不是一鐵匠的私生子?!?/p>
大清早,還是清醒的時候,他就如此糊涂,一旦下午喝醉酒,更是糟糕不堪,若是既清醒,又是狀態(tài)極好的時候,稱他是個人還是可以的,若是醉酒,極不堪的時候,可謂堪比畜生。即便有不幸的事情發(fā)生在我身上,我也不愿意和他在一起。
鮑西亞評價的這些人,或許他們確實不夠好,也不是足夠優(yōu)秀,但是不能將每個人身上的缺點無限放大,批評還如此的尖酸刻薄。所以說鮑西亞是一個典型的富家小姐形象,刁蠻任性、尖酸刻薄、心胸狹隘,而且總是尋找機會對得罪她的人進行報復,所以鮑西亞的這些惡習將她的唯一一處可展示的智慧淹沒了。
三、安東尼奧安東尼奧是一個重視友情的人物形象,而且他屬于新資產(chǎn)階級商人,有良好的教育背景,錢財充足,在上流社會占據(jù)一定的地位優(yōu)勢,因此這樣的背景使他能夠?qū)⒂颜x時刻放在第一位。在這出戲劇中,可以看到巴薩尼奧向安東尼奧多次借錢,但是多次不還,可是安東尼奧仍然愿意借錢給巴薩尼奧,這樣的慷慨氣度已是不凡。
我為人怎么樣,您是知道的,現(xiàn)在卻說這樣的話,對我們的友誼做試探,難道還認為我不肯借錢給您嗎?如果您這么認為,那比花掉我所有的錢都痛苦。您只要告訴我,我該做些什么,該怎么做就好,我力所能及的范圍,一定會替您辦到,您只管開口。
安東尼奧的這些話,可見他對友情的足夠重視,真誠、慷慨、大方。而接下來的話卻令人感到奇怪:
我的財產(chǎn)全部在海上,您是知道的,現(xiàn)在我這里沒有錢,而且也沒有能夠變賣成現(xiàn)金的貨物。如果我出去借,那就只能靠著我的信用來搏一搏了,看是否能在威尼斯城起到些作用,僅憑這些信譽,看是否能借到一些,只是盡我自己最大的能力,讓你得到那位美麗的姑娘——鮑西亞。就這樣,我們分頭行動,看哪里可以借到錢,以我安東尼奧的信譽做擔保,或是以我的名義借錢,都可以。
安東尼奧這種重視友情的做法,可謂極其重視朋友,知道朋友手頭沒有錢,便用自己的名譽做擔保,盡自己的全能為朋友借錢。但是在借錢過程中,并不是那么順利,平常那些一有困難就向他伸手的朋友,現(xiàn)在都去哪兒了,為什么在他有困難時,卻沒有人及時幫助他,而只能去向夏洛克借高利貸。安東尼奧的人品在戲劇中表現(xiàn)得如此好,可見他身邊的朋友也應是相同層次的人,但是就這么一個闊綽且人品俱佳的人,卻沒有相似心性、人品的朋友在他身邊,而朋友只是一些靠向安東尼奧借錢度日的人,借錢不順利,朋友無助,這些現(xiàn)象,不得不讓我們懷疑安東尼奧的人品,是否像戲劇中所說的那樣。
安東尼奧是一個新興資產(chǎn)階級商人,重視友情,為人和善慷慨,但是也很虛偽,恃強凌弱,同時又懦弱無能。如果就戲劇中表現(xiàn)的來說,他是一個好人,人品心性俱佳。但是就當時的時代分析,他卻是一個最普通不過的人物。
四、巴薩尼奧巴薩尼奧在《威尼斯商人》中的戲份并不多,卻在戲劇中較為典型。尤其在安東尼奧因他受難時,巴薩尼奧沒有因為困難而舍棄安東尼奧,而是想盡辦法救安東尼奧,可見巴薩尼奧是一個重視友情、重義之人。再者巴薩尼奧是鮑西亞小姐唯一看上的人,眾多的求婚者都受到了鮑西亞的奚落,唯有巴薩尼奧贏得了她的歡心,可見巴薩尼奧是一位可圈可點的優(yōu)秀人物角色,他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且舉止優(yōu)雅:
您知道的,我要維持我這副外強中干的體面形象,已經(jīng)將自己那份微薄家產(chǎn)揮霍殆盡,雖然現(xiàn)在我的生活緊縮,家道中落,但事到如今我也不在乎這些了,而現(xiàn)在最令我憂心的是如何解除這一堆常日積攢下的債務。
這是巴薩尼奧對安東尼奧說的話,敗家子的頭號,贈予他可是當之無愧了。而鮑西亞的富裕,巴薩尼奧的窮困窘迫,使得巴薩尼奧對鮑西亞的真誠情義顯得令人質(zhì)疑。在那個時代,像巴薩尼奧這種有著顯赫家世背景,卻家道中落,外表光鮮,氣度不凡,但是對錢財揮霍無度,生活奢侈浪費,到處借錢的人物是較為常見的,如今找到一位富裕的妻子,未來有待斟酌。
五、杰西卡杰西卡在《威尼斯商人》這出戲劇中是愛情的化身,為了愛情情愿付出所有的名譽,偷竊父親積攢半輩子的積蓄加入基督徒,父親辛苦將她養(yǎng)大,她卻背棄父親而走:
罪孽啊,羞于做我父親的女兒,可我仍然與他有血緣關系,但是做了這樣的事情。羅蘭佐,你若是愛我,我會皈依基督教,情愿做你的妻子。
這是杰西卡對羅蘭佐說的話,雖然杰西卡如此說自己罪孽深重,但是并沒有從心里以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杰西卡只是喜愛羅蘭佐那個能夠帶她享受的燈紅酒綠的世界,背棄信仰,背棄父親,出賣種族,所謂的愛情名義,絲毫沒有高尚可言。杰西卡是否是一個甜美、溫柔善良的人,在戲劇中沒有如實交代,但是從這些行為中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冷血、貪慕享受之人,背叛或許在時代背景下是一種不得已的行為,但是卻不能作為原諒其背叛的緣由。
六、結語“英國戲劇之父”莎士比亞,他的作品寫作藝術及思想發(fā)展可分為三個時期?!锻崴股倘恕肪褪巧勘葋唲?chuàng)作中的第一時期的戲劇作品。其中的諷刺意味給多數(shù)讀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其中的人物形象鮮明,體現(xiàn)了當時的時代特征,由于時代背景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使得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中不得不帶有一些偏見。當今時代中,對于莎士比亞戲劇中人物需更加客觀的分析和理解。
莎士比亞通過對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對生活的細微觀察,加之文采出色,構思精湛,塑造出如此多的成功人物形象,使得該劇人物的多面性和復雜性得到了全面的刻畫和展示。本文通過對《威尼斯商人》中的主要人物進行分析,試圖發(fā)掘其人物的多面性和真實性,這樣更能夠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1]黃谷明.《威尼斯商人》人物塑造中凸現(xiàn)的基督教情懷[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4).
[2]李江.《威尼斯商人》與中世紀西歐的猶太人問題[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
[3]汪美瓊.《威尼斯商人》中鮑西亞的女性主義解讀[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
[4]李偉民.《威尼斯商人》與莎士比亞的商業(yè)觀——兼及譚霈生先生對《威》劇的論述[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5]李書倉,劉冬云.《威尼斯商人》的諷刺主題淺析[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4(4).
[6]賀祥麟.《威尼斯商人》淺論[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2).
作者:田道均,碩士,山東管理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課程教學。
編輯: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