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利
摘 要:對語文課堂導語的作用,導語設計的基本要求、基本類型,常用的方法及例說分析,導語設計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導語設計;要求;類型;例說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導語更是藝術中的藝術。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钡拇_如此,那么什么樣的導語才是好導語呢?
一、好的導語設計的基本要求
1.導語設計要新穎獨特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核心動力。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圣人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新穎的課堂導語一旦激起學生興趣,學生就會自覺地跟隨老師去探索知識的海洋。因此導語設計必須新穎獨特,學生才會感興趣,才會去學。
2.導語設計要有藝術性
愛美是人的天性。青少年學生正處在具有強烈愛美天性的階段,所以導語設計時,教師一定要用心、用情,使導語具有強烈的美感,富有詩情畫意,要以飽滿的激情,鏗鏘的語調,生動的語言來感染學生,用精心設計的導語來點燃學生的心燈,讓學生找到情感共鳴。
3.導語設計要有知識性
設計導語是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教材服務的,因此,不能忽略導語的知識性。教師要善于找到新穎性、藝術性與知識性之間的關聯(lián)點,讓導語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這樣,學生的注意力自然會投入到特定的學習任務中去。
二、好的導語設計的基本類型
導語設計是一門藝術,因此不會像流水線一樣固定不變。再加上教師的創(chuàng)造力、閱歷、素養(yǎng)等,所以導語設計的方法也別出心裁,絢爛多姿。選用哪種方法導入,一般由教學內容決定。根據(jù)側重點的不同,導語設計主要分為兩大類:
1.情境渲染型導語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碧囟ǖ那榫钞a生特定的情感,教者動情,學者動容。常用三種方法: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利用圖片、歌曲、課件等輔助手段,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之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深刻體悟教材內涵的方法。如,講《失街亭》時,課前播放《三國演義》片頭曲,營造滄桑的氛圍,上課導入:“歌聲高亢雄渾,意境深邃悠遠。在它那明白如話的歌詞里卻包含者筆墨難盡的歷史滄桑。在《三國演義》那刀光劍影的爭霸故事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那么諸葛亮為什么要揮淚斬馬謖呢?今天我們就來解開這個謎。”學生馬上被問題吸引,很自然地進入情境,認真去文本中尋找答案。歌曲增強了教學效果。
(2)奇聞軼事導入
中學生愛聽奇聞軼事,教師導課時,引用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趣聞趣事,就能引起學生興趣,開闊學生思路。如,教學《拿來主義》時,我先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次酒會上,分別來自法國、俄國、美國、中國的四位商人聚在一起,他們各自拿出本國最著名的酒在別人面前炫耀。法國人拿出了白蘭地,俄國人拿出了伏特加,中國人拿出了茅臺,而美國人呢?只見他不慌不忙地拿起酒杯,倒了點白蘭地,又倒了點伏特加,再倒了點茅臺,然后從容地告訴大家:這就是我們美國的雞尾酒。聽了這個故事,學生似乎明白了什么,這時,教師再揭示課題,就水到渠成了。用這種方法導入,故事一定要短小精悍,要和課文內容相關,更要新穎,有啟發(fā)性。
(3)介紹背景導入
在講新課之前,介紹作者寫作時社會政治、經濟的一些信息,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然后再講課文,學生理解起來就既準又快。如,《荷塘月色》這樣導入:“本文寫于1927年7月,這年,中國發(fā)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殺,蔣介石公然叛變革命,白色恐怖籠罩了中國大地,中國革命轉入低潮。許多愛國的知識分子不滿現(xiàn)實,但又不知道如何改變現(xiàn)狀,因而內心苦悶、彷徨,朱自清就是其中一員。他心里頗不寧靜,充滿了揮之不去的苦悶,于是寫下了本文《荷塘月色》。文章雖描繪了荷塘上的月色及月下的荷塘美景,卻表達了作者苦悶的內心。”這樣學生理解就容易多了。
2.知識啟迪型導語
情境渲染型導語是以“導”激“情”,為了讓學生盡快進入教學氛圍,注重學生情感的激發(fā);知識啟迪型導語是以“導”啟“思”,體現(xiàn)導語設計的知識性、語文的工具性。常用方法也有三種:
(1)設置懸疑導入
導語中有意提出疑問,設置懸念,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探索求知欲的方法。如,學習《咬文嚼字》時,這樣導入:“一提‘咬文嚼字這個詞,人們往往覺得這是個貶義詞,是有些人為了賣弄學問、專門死摳字眼。的確,詞典上的解釋也無一不含貶義。而當我們讀了朱光潛先生的《咬文嚼字》后,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成語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是什么呢?讓我們走進文本?!痹O問讓學生產生探究欲望,迫切地想讀下文。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充滿懸念的導語,能激起學生興趣,讓學生思考,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
(2)溫故對比導入
依據(jù)溫故知新的教學原則,通過比較同一題材的課文來深化認識,由已知過渡到未知的導入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我看來,交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比?,教學《致橡樹》時,可說:“本單元詩歌,我們既領略了領袖毛澤東的萬丈豪情,也體味了民主詩人聞一多的赤子情懷,而此刻,我們還將傾聽一位不平凡女性發(fā)出的愛情宣言?!边@樣,既明確了前兩課的風格,也對比提示了新課的主要內容,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
(3)剖析標題導入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靈魂,它各有特色,豐富多彩。有的表明文體,有的富于文學色彩,有的帶有象征抒情意味,有的暗藏玄機,意蘊深刻。剖析標題,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題和脈絡。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對題目中“古”字的理解,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容找含義。有“古時、古地、古人”義,再理清三者關系,作者的寫作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這猶如探寶游戲,學生很樂意就投入其中來領會題意和文意了。
總之,好的導語,既能引起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所以經驗豐富的教師,在導語設計上煞費苦心,甚至“語不驚人死不休”。但導語設計一定要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服務,要與課文內容自然銜接,密切相連,才能取得“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效果,才能吸引學生去開啟課堂知識的寶庫。
參考文獻:
[1]魏書生,張彬福,張鵬舉.魏書生中學語文教改實踐.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09.
[2]于漪.語文教育藝術研究.全國中語會教師中心,1999-03.
[3]薛勤華.淺談語文課的導語設計教學.淮北煤師院學報:社會科學,1997(04).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qū)第四十五中學)
?誗編輯 郭曉云